道光不知道奕詝这会已经到了养心殿,他还是聚精会神地批改这奏折。

    而奕詝也是眼色复杂地看着这位苦逼皇帝——自己的便宜皇阿玛。

    奕詝看到道光皇帝这样全神贯注,也就静静地站在暖炉旁。

    大概有半个时辰,就在奕詝神游天外,想着怎样回到东北后,和胡紫雨在扒犁上,利用重力加速度好好地追求爽感的时候,道光开口说话了,“老四,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不支一声啊?来,快到阿玛这里来!”

    奕詝于是连行礼都免了,来到道光的左首,坐在炕沿边看着道光批改奏折。

    奕詝看了一会儿,道光的批改方式,心里感到有些吃惊。因为他发现自己的这个皇阿玛,竟然一直是从奏折里面挑一些微末之处进行批评和处罚。

    这简直就是牛过去放跑了,虱子过去抓住了。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以后群臣给道光上奏的时候,就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啊。

    怪不得清史记载:初宣宗(道光)倦于大政,苦于章奏不能遍阅,振镛在枢府,乃献策曰:“今天下承平,臣工好作危言,指陈阙失,以邀时誉,若遽罪之,则蒙拒谏之名。此后中外章奏,皇上无庸遍阅,但择其最小节目之错误者谴责之,则臣下震于圣明,以为察及秋毫,必无敢肆者。”宣宗从之。

    意思就是说,道光皇帝每天要批阅这么多的奏折有些倦怠,曹振镛献计,认为现在天下太平,没这么多矛盾和问题,那些大小官员每天写奏折、提意见只不过是为了提高自己为民请命的声誉,皇帝只要在他们的奏折中挑出极细微的问题,他们就会害怕,因为他们会认为皇帝连这么细小的问题都察觉到了,自己这些可有可无的奏折肯定皇帝也是明察秋毫,就不会再写了。

    其实曹振镛和道光帝是在和大臣们玩心理战,大臣们担心害怕,自然会减少上奏。

    曹振镛的这条计策有什么效果呢?

    史料又有记载:其嗣后章奏中,有极小错误,必严斥罚俸降革,中外震悚。皆矜矜小节,无敢稍纵,语多吉祥,凶灾不敢入告。及洪杨难作,互相隐讳,莫敢上闻。至于屡陷名城,始为奏达,皆曹振镛隐蔽之罪酿成之。阙风濡染,以至晚清之将亡,在政府者尚循斯辙。

    这样,虽然大臣们的奏折“无敢稍纵”,不敢多写、滥些,写也就是写些无关紧要的好事、吉祥事,而重大的灾难、变故臣工们却不敢写,这样导致后来太平天国起义爆发都没人敢上奏,在晚清养成了隐蔽不使上闻的风气,这也间接导致了清王朝的垮台。

    于是,奕詝立即在心里下定决心,如果自己当上皇帝后,一定不能这样累,一定要成立一个类似于参谋处的机构,帮自己处理这些国事。

    早上的奏折已经批完了,道光立即扔掉朱笔,伸出手,让奕詝把他扶起来。

    奕詝把道光从炕上扶下来,就跟在道光后面,慢慢渡步到窗子边,然后打开朱窗,阵阵冷风刮进来。

    道光花白的头发也在寒风中嘚瑟不已,奕詝也明白了这位大清帝王的心态。

    可是,明白归明白,生老病死,谁都逃不过啊,哪怕你是帝王也不行。

    接着,道光伸出枯瘦的手指,指着窗外的燕赵大地,缓缓地说道,“数九寒冬,天朗气清,大清内外,江山如此多娇,可是,群夷环饲,蠢蠢欲动,从辽北的庙街,到西南的乌斯藏,朕都明白,说实话,朕现在是一天皇帝都不想当了,可是,我不当谁又能当呢?现在传位给你老四,可是,老四,你准备好了吗?”

    奕詝听到道光说这话,赶紧跪在地上,大声呼道,“儿臣不敢,皇阿玛,你现在福寿安康,圣明烛照,大清国需要您啊,您可千万不要再吓唬儿臣了,儿臣不禁吓啊!”

    说完,就对道光连磕三个头。

    而道光这次也没有让奕詝平身,而是自顾自的说道,“大清的江山万里,可是,罗刹人亡我大清之心不会死的,从世祖爷的雅克萨,尼布楚之战以后,可恶的老毛子总是得寸进尺,现在,在新疆,库伦,还有庙街,都有老毛子活动,杀我大清子民,掠我大清财产,这些朕也是清楚的,可是,朕却不敢行动啊。

    我们三百多万满人取得了朱明王朝,现在在汉人的群围中生活,朕一直都如履薄冰啊,一旦动起来,朕不敢想象。不过,朕也相信,不到最后,汉人们是不会反抗我的,因为朕一直觉得,朕是善待汉人的。

    好了,不说了。老四,你起来吧,朕问你最后一件事情,”

    奕詝站了起来,看着道光要怎么问自己。

    道光盯着奕詝的脸,说道,“你对罗刹人的春季攻势有什么应对方法吗?”

    奕詝听到这话,拿出一张大清地域图,然后,请道光移步到炕沿上,奕詝指着地域图说道,“皇阿玛,你看,这是我们大清所在的巴尔喀什湖,他有两条河流,即阿姆河和锡尔河,在这里,我们将联合周围的民族,对罗刹人进行袭击,准确的来说,就是用罗刹人的人头换钱,儿臣决定,在阿拉木图建立卫**西北军部,号召这里的民族,凡是割掉一个罗刹人的人头,可以换十银元,十个,一百一十银元。上千个,则是一万五千银元……这样,在金钱的攻势下,罗刹人就会陷入到我们大清百姓的汪洋战争之中”。

    道光听了,点点头。

    奕詝又接着说到,“而且,现在罗刹国正和西边的土耳其为克里米亚半岛打个你死我活,不过,英国,奥斯曼,还有,法国是不希望这头残暴的北极熊杀进来的,所以,罗刹人注定在战场战争会打的旷日持久的,而且,他们还会输掉这场战争的。

    因此,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兵力东进。何况,在今年夏季的时候,我们卫**从鞍山出发,经过了海参崴,北上庙街,库页岛,然后西进,消灭收复了雅库茨克,然后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等大的城镇的老毛子。

    而且,赶在明年夏季之前,继续清理掉克麦罗沃,阿巴坎,比斯克,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等城镇,这样,罗刹人如果到来,那他们在广阔的西伯利亚平原就会没有补助,他们就会饿死。累死,困死,而且,卫**的格物研究院已经研制出一种大杀器,到时候,让这些罗刹鬼尝。

    还有,在沿途大的草原上,我们还会埋上一些地雷,让罗刹人步步惊心,把他们胖的拖瘦,瘦的拖病,病的拖死。

    在东北,我们将会在层层民兵的阻击下,坚壁清野,运用各种手段,将他们耗死在黑山白水之间……”。

    道光听到奕詝的阴险战术,额上不禁冒出了冷汗,不过,奕詝的计划到底具体是怎样的,请看下一章!

    资料:西伯利亚,地广人稀,幅员辽阔,物产资源丰富。历史上,其归属权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从历史地图册上可以看到,无论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国家,还是领土触及北方的统一国家,其国界在连接西伯利亚的区域,都是虚线,或成了地图边框外的地方。另外,今天,西伯利亚属于俄罗斯,从地缘看,这片属于亚洲的地方居然由一个欧洲国家来管辖,原因何在?

    一、西伯利亚最初的民族国家形态

    西伯利亚最早的民族国家形态似乎是匈奴。“苏武牧羊”在北海(即贝加尔湖),说明那时匈奴的控制范围已至少在西伯利亚南部。实际上,那时游牧民族没有明确的国家界线,整个西伯利亚都是他们的活动范围,只要他们的马跑得动。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时刻想南下占领阴山以南的土地

    二、汉民族控制西伯利亚的第一次机会

    汉朝打败匈奴,匈奴西逃。汉民族有了第一次占领西伯利亚的时机。但那时认为“匈奴之地不值得占领”,据记载,那时汉朝最多也就是将长城修到蒙古北方边境而已。之后,随着汉朝的衰弱,西伯利亚重新回到无政府状态。鲜卑等民族群雄割据,但他们无时无刻不想南下入主中原。直到三国时的魏国,其北方边界仍然与“胡人”相接。

    三、汉民族控制西伯利亚的第二次机会

    到盛唐,打败了*厥,占领了西域和西伯利亚南部大片地方,汉民族有了第二次占领西伯利亚的机会,那时北方的回胡、党项等民族也臣服于唐朝。但安史之乱后,唐朝式微,北方民族再次自立门户,中国的北方边界又南退了不少。从此,北方少数民族长期威胁汉民族的生存。

    四、称雄西伯利亚的群雄

    在宋代前,虽然有北魏等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但他们都继承汉族传统,或想入主中原,对西伯利亚也没有企图。与宋朝同时存在的辽、金、蒙古,领土的中心在西伯利亚西南部或东南部,但西伯利亚中心地带的归属仍然不明,也没有谁认真地去统治,只是他们的“后院”,他们的最大理想都是南下或西进,夺取地理气候条件好的地区。

    五、蒙古统一西伯利亚

    蒙古帝国的建立,第一次在理论上完全占有了整个西伯利亚。西伯利亚首次成为一个国家的内地。而且活动范围也大了。当时派汉人郭守敬制订历法时的北海观测点,就在西伯利亚深处。元朝的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的北部,理论上已到了白海(北冰洋)边。

    六、最后的分裂状态

    蒙古帝国瓦解后,其各个汗国和其他游牧民族国家存在于西伯利亚。在西方有西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等;中亚有铁木尔汗国;东方有瓦敕等。它们有的仍在侵略和威胁其他民族,有的在自相残杀,有的只求自保。中国明朝时,在黑龙江入海口处的永宁寺立有石碑,见证了这是中国领土,估计其东北部领土已深入东北亚的楚科奇半岛附近。但随后后金的兴起彻底结束了汉民族对西伯利亚地区的统治历史。

    七、西伯利亚的最后归属

    十七世纪,俄国从西方扩张,并吞了众多小国,扩张到西伯利亚东部;女真族征服了蒙古本部,拥有了西伯利亚南部,建立了清朝。俄国和清朝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国家在西伯利亚冲突了。通过战争和《尼布楚条约》,划分了西伯利亚的势力范围,实际上是承认了俄国对整个西伯利亚的拥有权。俄国一直扩张到西伯利亚最东端,甚至拥有了阿拉斯加,后因‘消化‘不了而卖给美国。之后,虽然日本想争夺西伯利亚,但西伯利亚一直稳稳地掌握在俄国手中。在苏德战争中,西伯利亚应该是苏俄心理上的支柱和事实上的大后方。

    综上所述,历史上控制西伯利亚机会最大的应该是北方民族和汉民族。然而由于西伯利亚的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恶劣,是农业时代的禁区,除了适合放牧之外无引人注目之处,长期处于“真空”状态。即使将其拥为己有,也没有那么多人力,物力和技术去开发,只是名义上的领土而已;何况那时自然资源相对富余,也没有兴趣去关注那块不毛之地因此长期不受重视非要到了工业时代,生产力有了巨大进步,可以利用开发西伯利亚的资源;并且原料产地显得十分重要时,才显示出那片土地的价值。所以要求古代王朝具有现代意识地趁早占据西伯利亚,也是不现实的。历史选择了俄罗斯这样一个欧洲国家来占有西伯利亚,应该说是有合理性的。在资源稀缺的今天,已进入现代化的周边国家是否还会对西伯利亚产生争夺,就不得而知了。至少目前东北亚的输油管道问题上中、日、俄等国的矛盾已说明了这一点。

章节目录

远东帝级之枭雄咸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孤舟书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七十三章 一纸言论百年基,九州卷土试重来(上),远东帝级之枭雄咸丰,笔趣阁并收藏远东帝级之枭雄咸丰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