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阔别国都泾阳十年之久的蜀君嬴仁前往宫中校场与自己的儿子团聚之时,距离校场不远处的议事堂之中却是进行着一场意义非凡的朝会。
从公元前408年秦公嬴连从上代简公的手中接过秦公大位以来,数百年来一直致力于向东扩张领土却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中屡屡碰壁的秦国似乎已经彻底放弃了曾经的雄心。
十八年前,在新近继位的秦公嬴连力排众议的决策之下,秦国将那片有着重要战略价值的河西之地亲手奉送到了魏文侯魏斯手中,以换取那对于秦国来说异常珍贵的喘息之机。
在之后的十八年之中为了继续保持着和魏国之间那看似虚无缥缈的和平,秦国更是将原本布防在洛水之畔的秦国大军向西转移,清晰的向自己东边的霸主魏国表达出自己没有用武力解决河西问题的打算。
秦国这些年来如此识趣,对于魏国所具有的河西之地没有表现出一丝野心的言行不禁让以魏国为首的山东诸侯忽然生出了一种错觉。
这个错觉就是十八年前那场发生在秦国与魏国之间的那场河西之战似乎不仅使得秦国丢失了河西之地这个桥头堡,更是让数百年间一直执着于东出的秦国失去了他曾经的锋芒。
即使过去的十八年之中秦国一直进行着较之魏国的李悝变法也是丝毫不差的变革,即使过去的十八年之中秦国一直致力于对于自己周边势力的清洗,那些身处三晋最高层有识之士们也并没有将秦国真正当作一个对手。
毕竟困守函谷关以西的秦国说强也可以称得上天下有数的强国,但是相较于数百年前那个想要将自己的触手伸入中原腹地的西部霸主,如今这个对于中原事务不太关心的秦国显然少了几分威势。
而当南方那个曾经令无数中原诸侯闻风丧胆的霸主楚国逐渐摆脱那几乎灭国的阴影,在新近继位的楚王芈疑开始对于中原表现出窥伺欲望之后,秦国这个看似重新崛起的西部霸主所具有的威胁也就没有那么大了。
可是事情的发展真的会如那以魏国为首的山东诸侯所料想的那样吗?
经过变法和开拓变得愈发鼎盛的秦国真的会困于函谷以西的广大地域而不思东出吗?
魏国这个因为魏文侯的励精图治和以李悝、翟璜、田子方为代表的一批名臣的忠心辅佐而一跃成为天下执牛耳者的新兴国家又能坐在霸主之位上多长时间呢?
这些问题对于天下之间的有识之士来说既是一个又一个未曾解开的棋局,也是他们建立功业的最佳时机。
在天下之间愈来愈汹涌的暗流侵袭之下,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对于未来的局势给出了自己的选择。
他们之中大多数前往了如今天下霸主魏国的国都安邑,剩下之中大部分去往了曾经和晋国争锋了数百年的楚国国都郢都,而最后那些人则是穿过函谷来到了秦国国都泾阳。
而作为秦公嬴连从巴蜀南巡归来的第一次大朝会,也正是这种天下之间暗流涌动的情势之下举行的。
如果你在此刻踏入那粗犷之中还蕴藏着几分威严的议事堂之中,你就会看见那一位位身穿玄色秦国官服列席左右的秦国文武,以及坐在台阶之上的几案后面细细摩挲着自己手中的丝帛的威严身影。
在摩挲了一阵自己手中那书写着秦蜀两国不同形质的篆字的丝帛之后,秦公嬴连忽然脸庞之上忽然闪现出了一股轻松的神情。
接着,在数十名秦国重臣的注视下,秦公嬴连带着·那近乎溢出的笑容,突然从台阶之上的几案之后站了起来。
急走几步来到在场群臣面前,秦公嬴连攥着手中的那方丝帛沉声说道:“诸卿可知这是何物?”
不等在场的秦国重臣答话,秦公嬴连随即继续说道:“此物乃是巴王与我在秦巴边境经过多次商议才定下来的国书。有这份国书在手,再辅以我秦国部署在巴蜀之地上那数万精锐大军,巴国哦不应该是巴郡将从此为我秦国所有。”
“加上原本已经归于我秦国治下的蜀郡之地,整个巴蜀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完全被我秦国牢牢掌控。”
看着秦公嬴连手中攥着那份秦巴国书之时脸上的那种溢于言表的兴奋,听着他放声说出的慷慨之语,列席当场的数十位秦国文武脸上也是充斥着那无可抑制的激动神情。
在彻底奠定了巴蜀之地将彻底归属秦国的局面之后,秦公嬴连和大良造吴起为秦国统一大业所准备的基本盘已经放上了最为重要的一块基石。
如此一件无论是对于堂中的诸位重臣还是对于整个秦国都无比重要的事情落下帷幕,又如何不令他们心生喜悦之情。
于是之后在大良造吴起的带领之下,在场数十位秦国重臣从坐席之上站起身来,面向秦公嬴连躬身一拜。
“秦公万年,秦国万年。”
“秦公万年,秦国万年。”
“秦公万年,秦国万年。”
站在台阶之上默默听完了堂中众臣的称颂话语,秦公嬴连心中那一抹完全掌握巴蜀的得意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愈发坚定的信念。
在自己耳畔的称颂之声渐渐消失不见之后,秦公嬴连死死攥住了手中那方丝帛,说出了一番他已经深埋在心底已经整整十八年的话语。
“诸卿,如今我秦国南方已定、北方已平,就连西方那曾经被视作莽荒之地的西凉也已经落入了我秦国的掌控之中。”
“可以经过十八年的励精图治和开疆拓土之后,我嬴连自信秦国如今的国力绝对不输于天下任何一个强国。”
“如今时机也算是成熟了。”
说到这里秦公嬴连缓缓停下了自己的话语,而此时站在他面前的诸位秦国重臣听到这里之后如何还不明白他话语之中说的是什么呢?
南方已定,北方已平,西方已经落入秦国的掌控,那么秦公嬴连话语之中未曾提及的那个位于东方之地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呢?
没错,就是那块凝聚着秦国几代人期望,令秦国几代人所想要将它重新将他牢牢握在手中的河西之地。
事实也正如在场诸位秦国料想的那样,只听秦公嬴连沉声说道:“诸卿,十八年前是嬴连不顾诸位的劝阻将河西之地拱手让与魏国。嬴连不会也绝不允许将河西问题留给下一代人去解决。”
“如今我秦国早已不是少梁之战的秦国。魏国施加在我秦国身上的屈辱,我秦国定当加倍奉还;魏国从我秦国手中侵夺去的疆土,我秦国必将加倍取回。”
在听完了秦公嬴连这一番话语之后,在场数十位秦国重臣再次面对秦公嬴连躬身一拜。不过这一次他们所说的话语已经不是对于秦公嬴连的称颂,而是他们心中最令人振奋的最强音。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君臣一同喊出这声秦公嬴连继位那日决定割让河西之地给魏国唱出的誓言,议事堂之中顿时涌起了一股坚定的信念。
就在这一股信念的影响之下,自秦公嬴连继位起实行并且已经实行了十八年的以打牢根基为主要任务的国策算是暂告一段落。
也正是从这次朝会开始十八年来一直以一副困守函谷以西无意东出的秦国,再次向着山东诸侯宣布了他已经贯彻了数百年的宣言。
秦不守关,秦要东出。
当赳赳老秦的余音围绕着议事堂之中大殿依稀可闻的时候,秦公嬴连和在场数十位秦国重臣再次回到了他们各自的坐席之上。
既然东出国策已经被在场的秦国高层一致通过,那么如何将它从秦人的梦想一步步地转化为现实已经成为了如今摆在秦国君臣面前的一道必须解决的难题。
如今以魏国为首的山东诸侯所具有的实力依旧强大,秦国这个刚刚崛起的强国要想真正拿回属于自己的河西之地,要想真正将东出变为现实还是有一条漫长且曲折的路程要走。
就在堂中诸卿苦思东出大策的时候,身为群臣之首的大良造吴起却是缓缓站起身来沉声说道:“启禀秦公,如今能够阻挡我秦国东出函谷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以魏国为首的三晋同盟。”
“穆公之时,当时的中原霸主晋国便是我秦国东出之路上的最大阻碍;而今时今日以魏国为首的三晋势力更是牢牢锁死了我秦国东出的通路。”
“我秦国要想东出函谷,一争天下,三晋这个心腹大患可是不得不除啊!”
听着吴起说完三晋对于秦国的威胁,秦公嬴连也是情不自禁表示同意地轻轻点了点自己的头。
不过当回忆起未来数年之后因为魏侯魏击执意干涉赵国继承人而引起的三晋分裂,秦公嬴连的脸上不禁浮现了一丝笑意。
果然无论是多么坚固的堡垒,都会被从内部轻易地打破啊。
从公元前408年秦公嬴连从上代简公的手中接过秦公大位以来,数百年来一直致力于向东扩张领土却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中屡屡碰壁的秦国似乎已经彻底放弃了曾经的雄心。
十八年前,在新近继位的秦公嬴连力排众议的决策之下,秦国将那片有着重要战略价值的河西之地亲手奉送到了魏文侯魏斯手中,以换取那对于秦国来说异常珍贵的喘息之机。
在之后的十八年之中为了继续保持着和魏国之间那看似虚无缥缈的和平,秦国更是将原本布防在洛水之畔的秦国大军向西转移,清晰的向自己东边的霸主魏国表达出自己没有用武力解决河西问题的打算。
秦国这些年来如此识趣,对于魏国所具有的河西之地没有表现出一丝野心的言行不禁让以魏国为首的山东诸侯忽然生出了一种错觉。
这个错觉就是十八年前那场发生在秦国与魏国之间的那场河西之战似乎不仅使得秦国丢失了河西之地这个桥头堡,更是让数百年间一直执着于东出的秦国失去了他曾经的锋芒。
即使过去的十八年之中秦国一直进行着较之魏国的李悝变法也是丝毫不差的变革,即使过去的十八年之中秦国一直致力于对于自己周边势力的清洗,那些身处三晋最高层有识之士们也并没有将秦国真正当作一个对手。
毕竟困守函谷关以西的秦国说强也可以称得上天下有数的强国,但是相较于数百年前那个想要将自己的触手伸入中原腹地的西部霸主,如今这个对于中原事务不太关心的秦国显然少了几分威势。
而当南方那个曾经令无数中原诸侯闻风丧胆的霸主楚国逐渐摆脱那几乎灭国的阴影,在新近继位的楚王芈疑开始对于中原表现出窥伺欲望之后,秦国这个看似重新崛起的西部霸主所具有的威胁也就没有那么大了。
可是事情的发展真的会如那以魏国为首的山东诸侯所料想的那样吗?
经过变法和开拓变得愈发鼎盛的秦国真的会困于函谷以西的广大地域而不思东出吗?
魏国这个因为魏文侯的励精图治和以李悝、翟璜、田子方为代表的一批名臣的忠心辅佐而一跃成为天下执牛耳者的新兴国家又能坐在霸主之位上多长时间呢?
这些问题对于天下之间的有识之士来说既是一个又一个未曾解开的棋局,也是他们建立功业的最佳时机。
在天下之间愈来愈汹涌的暗流侵袭之下,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对于未来的局势给出了自己的选择。
他们之中大多数前往了如今天下霸主魏国的国都安邑,剩下之中大部分去往了曾经和晋国争锋了数百年的楚国国都郢都,而最后那些人则是穿过函谷来到了秦国国都泾阳。
而作为秦公嬴连从巴蜀南巡归来的第一次大朝会,也正是这种天下之间暗流涌动的情势之下举行的。
如果你在此刻踏入那粗犷之中还蕴藏着几分威严的议事堂之中,你就会看见那一位位身穿玄色秦国官服列席左右的秦国文武,以及坐在台阶之上的几案后面细细摩挲着自己手中的丝帛的威严身影。
在摩挲了一阵自己手中那书写着秦蜀两国不同形质的篆字的丝帛之后,秦公嬴连忽然脸庞之上忽然闪现出了一股轻松的神情。
接着,在数十名秦国重臣的注视下,秦公嬴连带着·那近乎溢出的笑容,突然从台阶之上的几案之后站了起来。
急走几步来到在场群臣面前,秦公嬴连攥着手中的那方丝帛沉声说道:“诸卿可知这是何物?”
不等在场的秦国重臣答话,秦公嬴连随即继续说道:“此物乃是巴王与我在秦巴边境经过多次商议才定下来的国书。有这份国书在手,再辅以我秦国部署在巴蜀之地上那数万精锐大军,巴国哦不应该是巴郡将从此为我秦国所有。”
“加上原本已经归于我秦国治下的蜀郡之地,整个巴蜀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完全被我秦国牢牢掌控。”
看着秦公嬴连手中攥着那份秦巴国书之时脸上的那种溢于言表的兴奋,听着他放声说出的慷慨之语,列席当场的数十位秦国文武脸上也是充斥着那无可抑制的激动神情。
在彻底奠定了巴蜀之地将彻底归属秦国的局面之后,秦公嬴连和大良造吴起为秦国统一大业所准备的基本盘已经放上了最为重要的一块基石。
如此一件无论是对于堂中的诸位重臣还是对于整个秦国都无比重要的事情落下帷幕,又如何不令他们心生喜悦之情。
于是之后在大良造吴起的带领之下,在场数十位秦国重臣从坐席之上站起身来,面向秦公嬴连躬身一拜。
“秦公万年,秦国万年。”
“秦公万年,秦国万年。”
“秦公万年,秦国万年。”
站在台阶之上默默听完了堂中众臣的称颂话语,秦公嬴连心中那一抹完全掌握巴蜀的得意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愈发坚定的信念。
在自己耳畔的称颂之声渐渐消失不见之后,秦公嬴连死死攥住了手中那方丝帛,说出了一番他已经深埋在心底已经整整十八年的话语。
“诸卿,如今我秦国南方已定、北方已平,就连西方那曾经被视作莽荒之地的西凉也已经落入了我秦国的掌控之中。”
“可以经过十八年的励精图治和开疆拓土之后,我嬴连自信秦国如今的国力绝对不输于天下任何一个强国。”
“如今时机也算是成熟了。”
说到这里秦公嬴连缓缓停下了自己的话语,而此时站在他面前的诸位秦国重臣听到这里之后如何还不明白他话语之中说的是什么呢?
南方已定,北方已平,西方已经落入秦国的掌控,那么秦公嬴连话语之中未曾提及的那个位于东方之地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呢?
没错,就是那块凝聚着秦国几代人期望,令秦国几代人所想要将它重新将他牢牢握在手中的河西之地。
事实也正如在场诸位秦国料想的那样,只听秦公嬴连沉声说道:“诸卿,十八年前是嬴连不顾诸位的劝阻将河西之地拱手让与魏国。嬴连不会也绝不允许将河西问题留给下一代人去解决。”
“如今我秦国早已不是少梁之战的秦国。魏国施加在我秦国身上的屈辱,我秦国定当加倍奉还;魏国从我秦国手中侵夺去的疆土,我秦国必将加倍取回。”
在听完了秦公嬴连这一番话语之后,在场数十位秦国重臣再次面对秦公嬴连躬身一拜。不过这一次他们所说的话语已经不是对于秦公嬴连的称颂,而是他们心中最令人振奋的最强音。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君臣一同喊出这声秦公嬴连继位那日决定割让河西之地给魏国唱出的誓言,议事堂之中顿时涌起了一股坚定的信念。
就在这一股信念的影响之下,自秦公嬴连继位起实行并且已经实行了十八年的以打牢根基为主要任务的国策算是暂告一段落。
也正是从这次朝会开始十八年来一直以一副困守函谷以西无意东出的秦国,再次向着山东诸侯宣布了他已经贯彻了数百年的宣言。
秦不守关,秦要东出。
当赳赳老秦的余音围绕着议事堂之中大殿依稀可闻的时候,秦公嬴连和在场数十位秦国重臣再次回到了他们各自的坐席之上。
既然东出国策已经被在场的秦国高层一致通过,那么如何将它从秦人的梦想一步步地转化为现实已经成为了如今摆在秦国君臣面前的一道必须解决的难题。
如今以魏国为首的山东诸侯所具有的实力依旧强大,秦国这个刚刚崛起的强国要想真正拿回属于自己的河西之地,要想真正将东出变为现实还是有一条漫长且曲折的路程要走。
就在堂中诸卿苦思东出大策的时候,身为群臣之首的大良造吴起却是缓缓站起身来沉声说道:“启禀秦公,如今能够阻挡我秦国东出函谷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以魏国为首的三晋同盟。”
“穆公之时,当时的中原霸主晋国便是我秦国东出之路上的最大阻碍;而今时今日以魏国为首的三晋势力更是牢牢锁死了我秦国东出的通路。”
“我秦国要想东出函谷,一争天下,三晋这个心腹大患可是不得不除啊!”
听着吴起说完三晋对于秦国的威胁,秦公嬴连也是情不自禁表示同意地轻轻点了点自己的头。
不过当回忆起未来数年之后因为魏侯魏击执意干涉赵国继承人而引起的三晋分裂,秦公嬴连的脸上不禁浮现了一丝笑意。
果然无论是多么坚固的堡垒,都会被从内部轻易地打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