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猗氏酒家中的初见过后,或许是因为同属法家的缘故,来自卫地的公孙鞅与来自郑国的申不害颇有一种一见如故之感。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之内,这两人时常聚在一处。
借着猗氏酒家提供的美酒佳肴,公孙鞅与申不害有时谈论着他们各自对于“法”的认识,有时议论着当今的天下大势。
倒是好不惬意。
正是因为这些日子以来不时对坐高谈,分别代表着法家之中“法派”与“术派”的两人之间的关系可谓渐渐熟络了起来。
对于两人之间的关系或许会有人有些疑惑,世人常道“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么理念之上有着差别的两人之间的关系又怎么会融洽呢?
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就难免是以小人之心,度小人之腹了。
不说在如今这个时空之中还刚刚出仕的两人是否拥有了各自完善的理念,就算在原来的历史时空之中两人也没有去否定对方的理论。
“异端比异教更该死。”这是属于西方的价值观,我华夏自古以来都是以取其精华,兼容并包的思想闻名于世的。
若是法家的“法派”、“术派”、“势派”三家之间是那种不死不休的关系,又怎么可能有百年之后那个集法家之大成的韩非子呢?
当然这些不过是题外之话,还是让我们将视线再次回到公孙鞅和申不害两人身上吧。
就在公孙鞅和申不害两人经历了一段各展所学、畅所欲言的日子之后,一道书写这篆字的文书却是张贴在了长安集市之中。
三日之后,秦国太子嬴渠梁将在咸阳宫城之中,亲自面见从山东诸国抵达秦国的士子。
这个消息如同风暴一般迅速席卷了整个咸阳。
那些有志于投效秦国的士子在听闻这个消息之后,那是个个摩拳擦掌,准备着三日之后大展才能。
相对于其余诸人脸上的兴奋神情,再一次对坐高谈的公孙鞅与申不害两人却是互相对视一眼,两人的脸上皆是露出了一番意味深长的笑容。
时间匆匆而过,它不会因为你的迫不及待而加快自己的脚步,也不会因为你的惴惴不安而放慢步伐。
转眼已是第四天的清晨。
……
秦国,咸阳宫城。
伴随着咸阳宫城那扇厚重城门的缓缓开启,早已等候于此的列国士子们缓缓进入了这座咸阳宫之中。
带着好奇的视线小心地打量着四周的宫殿,这些列国士子脸上纷纷露出了几分震撼的神情。
这些士子之中的某些人曾经见到过自己国家的宫殿,也有些人曾经在这段时间去过秦国原来的都城一游。
但是当这些人真正看到这座秦国举全国之力花费数年时间修筑而成的咸阳宫城之时,还是不禁被秦国宫室那种巍峨的气象所折服。
这是一种不同于齐国的繁华、楚国的华丽、乃至于魏国的壮丽的巍峨,这是一种独属于秦国这个当今天下第一强国的巍峨。
每每站在那比之人的身高不知高出多少倍的宫殿下方,你总能从心底产生出一种震撼,并为之而感到深深着迷。
这就是秦国的咸阳宫,这就是天下霸主的气象。
之后一段时间之内,在前方数名秦国宫人的引领之下,这些列国士子沿着两旁矗立着一名名身着墨色甲胄、腰佩长剑,手中还握持着一杆锋利长戟的秦宫郎卫的宽阔大道,最终来到了一座大殿的前方。
等到这些山东士子缓缓停下自己的脚步,用视线大略地扫视了一下四周的景物之时,眼前地面之上所摆放的东西却是让他们有些始料不及。
只见在众人的前方一张张几案十分有序地摆放着,而每一张几案之上都摆放着一张张白纸以及一套用来书写的笔墨。
见此情景原本准备着在秦国太子嬴渠梁面前一展所学,期待着被其所欣赏的列国士子们心中顿时生出了几分不解。
带着胸中的这份不解,其中一名山东士子缓步走到了刚刚引领众人到来的秦国宫人面前,“敢请教,秦国这是何意?我等此来乃是受了贵国太子的召见,为何将我等引到此处,这些笔墨又是做什么?”
“诸位少安毋躁。太子此时正在与众臣议事,不久之后便会来面见诸位。”对于这位士子话语之中暗藏的不耐烦态度,这名秦国宫人并没有半分慌张,反倒是对着在场全部士子说道。
随后在这些列国士子明显半信半疑的眼神注视之下,这名宫人缓缓走到了前方一张几案之前,俯身从几案之上取起了一张纸张。
“想必诸位心中对于此物都不陌生,此正是出自我秦国少府的纸张。此处有纸、有笔、又有几案,诸位何不趁此将胸中所学书写下来。”
“书写的内容可以是诸位对于天下大势的看法,也可以是长大秦国的策略,更可以是诸位心中的理念。总之一切所思所想,皆可书写下来。”
说到这里这名宫人在诸位士子的目光之中再次缓缓放下了手中纸张,随后对着众人说道:“如此在之后面见太子之时,才能做到有理有据,才能尽可能展现诸位的才能。”
“诸位以为,小人所说,如何?”
如何?
面对这名宫人刚刚的一番话语,在场众位士子互相对视一眼。他们先是从周围之人眼中看到了几分疑惑,然后便是又是一丝赞同的声音。
“先生所言有理,在下受教了。”
一位作着儒士打扮的士子先是向着这名宫人郑重躬身一礼,起身之后便自顾自地走向了距离自己最近的一张几案。
这人的动作就像是一个导火索,瞬间引燃了周围士子心中的那份赞同。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之内,只见一名名列国士子各自整理了一番身上的衣衫,然后缓缓走入了距离自己最近的一张几案之中。
没过多久,包括公孙鞅与申不害两人在内的所有士子都已经各自就座,开始思考起了自己该写些什么才能引起太子嬴渠梁的注意。
全场寂静,只听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响;诸座无声,只见士子脸上或是舒展或是紧皱的眉头。
若是后世之人见此情景,恐怕还以为这是后世的一场考试,毕竟此刻诸位士子脸上的神情倒是与后世那些学子脸上的神情颇为相似。
就在这场“考试”快要落幕之际,作为此处主人的秦国太子嬴渠梁才迈着有些匆忙的脚步缓缓来到众人之前。
“太子到。”
周围秦国宫人突然响起的一道报号之声,宣示了作为此处主人的嬴渠梁的到来,也让刚刚正处于奋笔疾书状态的某些士子们渐渐脱离了出来。
“我等,拜见太子。”
“秦国太子嬴渠梁见过诸位。”
一番见礼之后,带着几分姗姗来迟的歉意,就听太子渠梁对着在场诸位歉声道:“诸位都是天下之间的才智之士,渠梁本该早早到来迎接诸位。但是不想临时有要事需渠梁处理,一时之间难以走开。”
“有所怠慢之处,还请诸位多多包涵。”说完,在场的诸位士子就见太子嬴渠梁向着他们躬身一拜。
在知道太子嬴渠梁没有及时面见他们,乃是因为国事,在场的士子原本的不满便消了大半;
此刻又见太子嬴渠梁如此诚恳地出声道歉,心中对其的好感更加深刻了。
“太子,多礼了。身为一国主政,自当以国事为主,我等士人等些时候也是无妨。”
“这位兄台所言极是,我等恰好趁这段时间书写好胸中所学,对答之时也可游刃有余。”
“刚刚那几位兄台说得不错。不过在下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只请太子再给些时间,在下还有些想法没有写完。”
“当然可以,既然国事已了,我等自然可以畅谈一番。”看着刚刚出声的这位士子几眼之后,太子嬴渠梁面向所有人沉声说道:“诸位之中有没有写完的尽可书写完毕,渠梁之后会按照各位所坐的次序一一召见。”
说完之后,太子嬴渠梁缓缓走入了面前的宫殿之中,准备亲自“面试”这些有可能成为自己治下之臣的列国士子们。
接下来的流程就十分简单了,即所有士子按照各自次序一一进入前方宫中,单独接受太子嬴渠梁的召见。
总体来说,接下来的一场场召见太子嬴渠梁的心情是十分不错的,甚至寻找到了不少颇具才智之辈。
不过其中两人所说的话语,却让太子嬴渠梁有些意外,而他们正是公孙鞅和申不害。
……
“太子既然订立下时间,便就该严格履行下去。”
“太子刚刚真的是因为国事这才迟来的吗?又或者只是对我等士子的某种试探呢?”
深夜,当太子嬴渠梁将这两人所说的话说与秦王嬴连知晓之时,只见秦王嬴连面露郑重之色缓缓点头说道:“确是名不虚传,皆是身具大才之人。”
一番慨叹之后,秦王嬴连望着面前的太子嬴渠梁沉声问道:“不知渠梁你准备将这两人安排在何处?”
“启禀父王,儿臣以为公孙鞅可入廷尉,至于申不害该当委以御史重任。”听到父王嬴连的询问,嬴渠梁当即回应道。
对于太子嬴渠梁的回答,秦王嬴连的心中是颇为满意的,显然嬴渠梁是已经看出了最适合两人的职位。
不过这两个却不是秦王嬴连心中的最佳位置。
“传寡人王命,卫国士子公孙鞅、郑国士子申不害颇具才德、可堪重任,即日起入太子府,为太子府属官。”
没错,在秦王嬴连的心中这两人和武安君吴起的儿子吴肃一样,皆是太子嬴渠梁可以引以为重的秦国重臣。
又是一番思索之下,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只听秦王嬴连再次下令道:“将军乐池,奉常之子都尉子车英精于武事、恪尽职守,即日也入太子府领兵。”
听到这里,对面的太子嬴渠梁如何还能不明白秦王嬴连这是在给他安排班底,当即躬身一拜,“儿臣,多谢父王。”
“你我父子,何必谈什么谢字。”眼见太子嬴渠梁如此,秦王嬴连轻轻扶起了他:“人,寡人给你了,不过能不能留住、能不能让他献上忠诚,就看你自己的了。”
“儿臣明白。”
《战国之大秦质子》来源:..>..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之内,这两人时常聚在一处。
借着猗氏酒家提供的美酒佳肴,公孙鞅与申不害有时谈论着他们各自对于“法”的认识,有时议论着当今的天下大势。
倒是好不惬意。
正是因为这些日子以来不时对坐高谈,分别代表着法家之中“法派”与“术派”的两人之间的关系可谓渐渐熟络了起来。
对于两人之间的关系或许会有人有些疑惑,世人常道“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么理念之上有着差别的两人之间的关系又怎么会融洽呢?
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就难免是以小人之心,度小人之腹了。
不说在如今这个时空之中还刚刚出仕的两人是否拥有了各自完善的理念,就算在原来的历史时空之中两人也没有去否定对方的理论。
“异端比异教更该死。”这是属于西方的价值观,我华夏自古以来都是以取其精华,兼容并包的思想闻名于世的。
若是法家的“法派”、“术派”、“势派”三家之间是那种不死不休的关系,又怎么可能有百年之后那个集法家之大成的韩非子呢?
当然这些不过是题外之话,还是让我们将视线再次回到公孙鞅和申不害两人身上吧。
就在公孙鞅和申不害两人经历了一段各展所学、畅所欲言的日子之后,一道书写这篆字的文书却是张贴在了长安集市之中。
三日之后,秦国太子嬴渠梁将在咸阳宫城之中,亲自面见从山东诸国抵达秦国的士子。
这个消息如同风暴一般迅速席卷了整个咸阳。
那些有志于投效秦国的士子在听闻这个消息之后,那是个个摩拳擦掌,准备着三日之后大展才能。
相对于其余诸人脸上的兴奋神情,再一次对坐高谈的公孙鞅与申不害两人却是互相对视一眼,两人的脸上皆是露出了一番意味深长的笑容。
时间匆匆而过,它不会因为你的迫不及待而加快自己的脚步,也不会因为你的惴惴不安而放慢步伐。
转眼已是第四天的清晨。
……
秦国,咸阳宫城。
伴随着咸阳宫城那扇厚重城门的缓缓开启,早已等候于此的列国士子们缓缓进入了这座咸阳宫之中。
带着好奇的视线小心地打量着四周的宫殿,这些列国士子脸上纷纷露出了几分震撼的神情。
这些士子之中的某些人曾经见到过自己国家的宫殿,也有些人曾经在这段时间去过秦国原来的都城一游。
但是当这些人真正看到这座秦国举全国之力花费数年时间修筑而成的咸阳宫城之时,还是不禁被秦国宫室那种巍峨的气象所折服。
这是一种不同于齐国的繁华、楚国的华丽、乃至于魏国的壮丽的巍峨,这是一种独属于秦国这个当今天下第一强国的巍峨。
每每站在那比之人的身高不知高出多少倍的宫殿下方,你总能从心底产生出一种震撼,并为之而感到深深着迷。
这就是秦国的咸阳宫,这就是天下霸主的气象。
之后一段时间之内,在前方数名秦国宫人的引领之下,这些列国士子沿着两旁矗立着一名名身着墨色甲胄、腰佩长剑,手中还握持着一杆锋利长戟的秦宫郎卫的宽阔大道,最终来到了一座大殿的前方。
等到这些山东士子缓缓停下自己的脚步,用视线大略地扫视了一下四周的景物之时,眼前地面之上所摆放的东西却是让他们有些始料不及。
只见在众人的前方一张张几案十分有序地摆放着,而每一张几案之上都摆放着一张张白纸以及一套用来书写的笔墨。
见此情景原本准备着在秦国太子嬴渠梁面前一展所学,期待着被其所欣赏的列国士子们心中顿时生出了几分不解。
带着胸中的这份不解,其中一名山东士子缓步走到了刚刚引领众人到来的秦国宫人面前,“敢请教,秦国这是何意?我等此来乃是受了贵国太子的召见,为何将我等引到此处,这些笔墨又是做什么?”
“诸位少安毋躁。太子此时正在与众臣议事,不久之后便会来面见诸位。”对于这位士子话语之中暗藏的不耐烦态度,这名秦国宫人并没有半分慌张,反倒是对着在场全部士子说道。
随后在这些列国士子明显半信半疑的眼神注视之下,这名宫人缓缓走到了前方一张几案之前,俯身从几案之上取起了一张纸张。
“想必诸位心中对于此物都不陌生,此正是出自我秦国少府的纸张。此处有纸、有笔、又有几案,诸位何不趁此将胸中所学书写下来。”
“书写的内容可以是诸位对于天下大势的看法,也可以是长大秦国的策略,更可以是诸位心中的理念。总之一切所思所想,皆可书写下来。”
说到这里这名宫人在诸位士子的目光之中再次缓缓放下了手中纸张,随后对着众人说道:“如此在之后面见太子之时,才能做到有理有据,才能尽可能展现诸位的才能。”
“诸位以为,小人所说,如何?”
如何?
面对这名宫人刚刚的一番话语,在场众位士子互相对视一眼。他们先是从周围之人眼中看到了几分疑惑,然后便是又是一丝赞同的声音。
“先生所言有理,在下受教了。”
一位作着儒士打扮的士子先是向着这名宫人郑重躬身一礼,起身之后便自顾自地走向了距离自己最近的一张几案。
这人的动作就像是一个导火索,瞬间引燃了周围士子心中的那份赞同。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之内,只见一名名列国士子各自整理了一番身上的衣衫,然后缓缓走入了距离自己最近的一张几案之中。
没过多久,包括公孙鞅与申不害两人在内的所有士子都已经各自就座,开始思考起了自己该写些什么才能引起太子嬴渠梁的注意。
全场寂静,只听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响;诸座无声,只见士子脸上或是舒展或是紧皱的眉头。
若是后世之人见此情景,恐怕还以为这是后世的一场考试,毕竟此刻诸位士子脸上的神情倒是与后世那些学子脸上的神情颇为相似。
就在这场“考试”快要落幕之际,作为此处主人的秦国太子嬴渠梁才迈着有些匆忙的脚步缓缓来到众人之前。
“太子到。”
周围秦国宫人突然响起的一道报号之声,宣示了作为此处主人的嬴渠梁的到来,也让刚刚正处于奋笔疾书状态的某些士子们渐渐脱离了出来。
“我等,拜见太子。”
“秦国太子嬴渠梁见过诸位。”
一番见礼之后,带着几分姗姗来迟的歉意,就听太子渠梁对着在场诸位歉声道:“诸位都是天下之间的才智之士,渠梁本该早早到来迎接诸位。但是不想临时有要事需渠梁处理,一时之间难以走开。”
“有所怠慢之处,还请诸位多多包涵。”说完,在场的诸位士子就见太子嬴渠梁向着他们躬身一拜。
在知道太子嬴渠梁没有及时面见他们,乃是因为国事,在场的士子原本的不满便消了大半;
此刻又见太子嬴渠梁如此诚恳地出声道歉,心中对其的好感更加深刻了。
“太子,多礼了。身为一国主政,自当以国事为主,我等士人等些时候也是无妨。”
“这位兄台所言极是,我等恰好趁这段时间书写好胸中所学,对答之时也可游刃有余。”
“刚刚那几位兄台说得不错。不过在下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只请太子再给些时间,在下还有些想法没有写完。”
“当然可以,既然国事已了,我等自然可以畅谈一番。”看着刚刚出声的这位士子几眼之后,太子嬴渠梁面向所有人沉声说道:“诸位之中有没有写完的尽可书写完毕,渠梁之后会按照各位所坐的次序一一召见。”
说完之后,太子嬴渠梁缓缓走入了面前的宫殿之中,准备亲自“面试”这些有可能成为自己治下之臣的列国士子们。
接下来的流程就十分简单了,即所有士子按照各自次序一一进入前方宫中,单独接受太子嬴渠梁的召见。
总体来说,接下来的一场场召见太子嬴渠梁的心情是十分不错的,甚至寻找到了不少颇具才智之辈。
不过其中两人所说的话语,却让太子嬴渠梁有些意外,而他们正是公孙鞅和申不害。
……
“太子既然订立下时间,便就该严格履行下去。”
“太子刚刚真的是因为国事这才迟来的吗?又或者只是对我等士子的某种试探呢?”
深夜,当太子嬴渠梁将这两人所说的话说与秦王嬴连知晓之时,只见秦王嬴连面露郑重之色缓缓点头说道:“确是名不虚传,皆是身具大才之人。”
一番慨叹之后,秦王嬴连望着面前的太子嬴渠梁沉声问道:“不知渠梁你准备将这两人安排在何处?”
“启禀父王,儿臣以为公孙鞅可入廷尉,至于申不害该当委以御史重任。”听到父王嬴连的询问,嬴渠梁当即回应道。
对于太子嬴渠梁的回答,秦王嬴连的心中是颇为满意的,显然嬴渠梁是已经看出了最适合两人的职位。
不过这两个却不是秦王嬴连心中的最佳位置。
“传寡人王命,卫国士子公孙鞅、郑国士子申不害颇具才德、可堪重任,即日起入太子府,为太子府属官。”
没错,在秦王嬴连的心中这两人和武安君吴起的儿子吴肃一样,皆是太子嬴渠梁可以引以为重的秦国重臣。
又是一番思索之下,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只听秦王嬴连再次下令道:“将军乐池,奉常之子都尉子车英精于武事、恪尽职守,即日也入太子府领兵。”
听到这里,对面的太子嬴渠梁如何还能不明白秦王嬴连这是在给他安排班底,当即躬身一拜,“儿臣,多谢父王。”
“你我父子,何必谈什么谢字。”眼见太子嬴渠梁如此,秦王嬴连轻轻扶起了他:“人,寡人给你了,不过能不能留住、能不能让他献上忠诚,就看你自己的了。”
“儿臣明白。”
《战国之大秦质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