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裴琚的带领下,众人漫步在科学院绿茵成片的科学院内。

    入目风景各不相同。

    有学子与教习席地而坐,在树下传道授业。

    有教习领了十数人在田垄间精细照料作物。

    也有教习在河水旁组织了数百名妇人利用机械纺织布匹。

    张瑞立即停下了脚步,站在众人面前认真观察。

    正在指导的教习立即唤起众妇人,说道:“速速起身拜见君侯。”

    数百名妇人没想到眼前这位还不如自己孩子雄壮的年轻公子便是执掌数百万百姓生死的孟侯,纷纷惊讶出声,起身在机杼旁行礼,杂声说道:“拜见君侯。”

    张瑞如今气度自成,在原地负手而立,淡淡的回道:“孤安,尔等继续劳作。”

    随着命令,数百名妇人皆坐回机杼之前,以脚踏锭,转动线轮,而双手则持梭熟练的织线成布。

    数百名衣袂飘飘,长发束背的妇人整齐纺织,无数蚕丝被织成一条条洁白的布匹,大规模生产的魅力让人赏心悦目,心情豪迈。

    随后,张瑞莞尔一笑,果然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自己为蔡琰所束发髻,短短数月便流行于治下。而自己喜好工业化生产的魅力,纺织业的进步亦日新月异,官营纺织业极速发展,生产力迅速提升。

    仅驻足这段时间,织布便已长达数寸。仅眼前这数百名织女一天的工业生产所得,便足以收割关中诸将大量财富。

    一方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制造财富无数,一方只懂劫掠,无以为继。

    无需一两年,双方的底蕴差距便会天差地别。

    张瑞因为心情愉悦,在一旁认真观赏了许久,负责调度的教习便为张瑞详细解释道:“君侯,此间机杼乃是科学院采民间技术改进而成,名为三锭脚踏纺车,效率远超手摇纺车。”

    听着教习的介绍,张瑞不由便想起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木兰所用机杼便与眼前纺车大抵相似,皆是以脚踏锭,纺织布匹。

    木兰抗击柔然,应该是慕容鲜卑所建北魏的子民,距今倒是不远。

    事实上,这倒是张瑞小觑了中国古代的纺织技术。

    三锭脚踏纺车在张春华《沪城岁事伤歇》里便有记载。作为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所用织机便已如同北魏织机。

    张瑞嘉奖道:“卿所行甚善,能改善机杼,官营纺织,将大增工业产出,积累诸夏财富。”

    随后一行人才缓步离去,张瑞对裴琚问道:“为何不与其多增加人手?纺织一事,不与他同。从不患产出太多,甚至愈多愈善。”

    裴琚立即回道:“非是不舍妇人薪酬,实在是蚕茧不足。”

    “蚕茧?”

    裴琚从随从手中取过一枚雪白、椭圆的蚕茧,递给张瑞说道:“民户以桑养蚕,蚕蜕变结茧,便是眼前之物,名为桑蚕茧。其最外一层线圈名为茧衣,为贱料,可以织绢纺。茧衣之下,丝圈排列规整,方为蚕茧精华,可织丝绸。”

    “凡每一枚蚕茧皆是一只桑蚕所结。主公治下虽广种桑树,然桑苗却未成树,因而所结蚕茧只够百姓自家纺织。如今官府采购之蚕茧,主要靠太原供应,略有不足。”

    这就是底蕴积累不足,需要靠时间慢慢丰实。

    不过张瑞略微诧异,自己印象中征西将军府治下是桑树成林呀。

    便问道:“桑树需多久长成?”

    “桑树长势快,喜肥水,一年便可长至一丈有余,八至十年便可能长成大树。”

    难怪自己印象中桑树成林,一年便能长两米多,已经有树的模样了。后年,整个征西将军府治下便可以大规模提供蚕茧了。

    而且桑树还有个巨大的优点,它无需幼苗,是靠种子播种的。非常神奇。

    这也是张瑞、朱元璋都可以强制下令百姓种桑的原因,买一斤种子,有二十多万粒,可以种满一亩良田,培育出数百棵桑树。

    正因为种植成本低廉,才有诸夏百姓数千年来都房前屋后植树种桑的传统。

    不是张瑞自夸,征西将军府麾下的桑林面积绝对是天下之最。若征西将军府治下都提供不了足够的蚕茧,其他势力更不值一提。

    想到家家户户妇女皆在养蚕纺织,张瑞心情振奋。木兰当户织的缩影所展示的,正是数百千万的勤劳妇人以双手创造了诸夏无数的财富。

    因为有这上百万妇人的辛勤劳作,征西将军府才能府库充盈,张瑞才有资本收割天下财富。

    看到了机杼的进步,看到了成规模化的官营纺织业,张瑞心情大好。

    神情轻松的谈起此前的安排,对马钧问道:“马先生,孤曾托尔改进织绫机,如今效果如何?”

    马钧恭敬上前,说道:“禀主公,已略见成效。如今某与诸君正在苦思,如何进一步提升。”

    “哦?先说说,进境如何?”

    “某已改六十蹑织机为十二蹑织机。再进一步,苦无思绪。”

    张瑞闻言,诧异的看了一眼马钧。

    这位马先生,可真是国士无双!

    没有思绪太正常了,因为你已经将织绫机改进到尽头了,后世两千年都没有任何改进。

    在农业社会,织绫机的技术不可能再有多大进步了,张瑞不能让这位马先生将精力白白浪费,便吩咐道:“织绫机改进至十二蹑织机已经略微足用,马先生可将此事宜转交他人,而马先生再研究一些其他利国之器。”

    孟侯没有失望,马钧稍稍舒了口气,立即拱手行礼,说道:“诺。谨遵君侯示下。”

    作为一名技术官僚,马钧对目前的生活无比满意。既能施展所学,又颇受重用。

    可以断言,这天下除了在孟侯麾下能有此待遇,在任何其他势力都不会被如此重视。

    汉室以儒道治天下,注重的是德行、品节,诸侯们吹捧的是名士、是清流甚至是门第。总之无一是马钧擅长之务。

    因而以马钧为代表的一大批技术官僚与工匠,是对孟侯府最忠心耿耿的一个阶层,是最不希望孟侯府衰败的一群人。

    

    78834_78834305/628340432.html

    

    。m2.shuyuewu.co

章节目录

汉末之风起并州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杨氏良家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六十章 机杼进步-汉末之风起并州c.aa,汉末之风起并州,笔趣阁并收藏汉末之风起并州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