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义侯和康亲王这两位互相较劲,那属于是神仙打架,像吕勋这样的凡人就不要去掺和了,否则随便哪位一抬脚就会把他踩死,死的时候或许连叫个“惨”字的机会都没有……
而吕勋现在所能做的,除了目送萧文明离开之外,那就是赶紧派人回去报信,他毕竟是康亲王几辈子的家奴,差事办砸了不要紧,立即回去报信领过的觉悟还是有的。
而萧文明这一回也学乖了,知道他手里拿着的这一套《百官行记》,那就是一坨散发着剧烈臭气的臭肉,只要在顶在外面走着,自然就会有苍蝇闻风而来。
这种“嗡嗡”乱叫的苍蝇,费劲巴力地拍死一只两只不会有任何作用,自然会有其他的苍蝇前赴后继,只有赶紧把臭肉放到属于他的地方,才是唯一解决的方案。
于是再像刚才那样分开行动肯定是不行的了,必须统一行动,才能保证万无一失,并且路线也不能像之前那样直愣愣地往洛阳方向去闯了,而是要绕一个不大不小的远路,绕开可能的所有围追堵截。
并且在行动的过程中,也要熄灭所有的火把和灯光,将夜色的掩护发挥到极致。
此外,还让戴松领着精干的骑兵到前面去打个前站,探明前方的确没有拦阻的人马,方敢大胆行动。
这时的萧文明觉得自己也挺可悲的。
这么一整套行军的策略,他在脑海中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预想过,只不过他预想当中的场景,是自己亲率大军深入漠北草原、犁庭扫穴,力图封狼居胥,一战解除游牧民族对于中原的威胁。
没想到原本用来对付敌人的策略,现在竟是用来对付所谓的朋友……
或许这原本是萧文明的错,因为有时候知根知底的“朋友”,要比敌人更加可、更加难以对付。
不过这一整套策略还是奏效的,在危机四伏的黑夜里,行动了整整一夜,萧文明终于在没有碰上之前的麻烦。
这时,地平线上升起了黎明的第一缕阳光,只是现在已经是冬天了,远处升起了一层雾气,初生的阳光在雾气的掩映下显得并不刺眼,让远处那一座洛阳城的轮廓,显得更加的深不可测,似乎暗藏着杀机。
然而萧文明自以为绝对安全的那座大营,就设在洛阳城下,他不去也得去,硬着头皮也得去!
但是这时萧文明却不知道,此时的他思想已经陷入了桎梏——难道大营里就是安全的吗?难道在这关中平原之上,他就没有第二个安全的地方可以去了吗?
奔波了一天一夜,操劳已极,谋士温伯明又不在身边,萧文明已经没有余力去改变自己的思路了,就想着赶紧回到大营里,然后要做的就是将《百官行记》重新抄写一份。
这八大箱子的东西抄写一遍并不容易,并且抄写下来的东西,并不能复制那些关键的证据,比如签字画押的口供,但是有这样一份备份总比没有强。
这时的萧文明甚至有一些小小的得意,因为他在训练自家萧家军的时候,除了让他们练习武功之外,还让温伯明教过他们读书认字,现在他身边的这些个子弟兵虽没法说是粗通文墨,但是依样画葫芦一样抄写一些东西,还是不成问题的。
然而事实证明萧文明想太多了,这八大箱子《百官行记》,想要安全顺利的被运送到安全的大营里,恐怕还要经历不少的波折。
萧文明刚刚接近营门,便见一票人马,将自家的大营的营门堵了个严严实实。
这时在前头探路的戴松亲自骑马过来汇报,说是前头领军的乃是康亲王赵希本人。
康亲王本人来了,那就不可能像之前的吕勋那么好对付,而康亲王的面子又没有那么大,萧文明又不可能因为他的一句话就将那么重要的《百官行记》拱手交给他。
两难,怎么办?
这时戴松又对萧文明说道:“萧爵爷,刚才温先生派人出来传话,他建议爵爷赶紧将《百官行记》送到通济渠边的船上,那样就万事大吉了!”
真不愧是温伯明,萧文明一年三千两银子的幕酬到底没有白给他,他给萧文明出的这个主意,还真是眼下解开这个谜题的最优解。
那几艘大船是萧文明亲自打造并派了得力可靠的人驻守的,并且又在宽阔的水面之上,还装备了五门惊天动地的大火炮,几乎可以算是萧文明的独立王国了——并且还是可以移动的那种。
那船上,不可能存在其他任何势力的干扰,哪怕就是皇帝亲自下旨,想要让萧文明把《百官行记》交出去,萧文明也大可以耍个赖就说这玩意儿自己根本就不知道,然后再命令大船扬帆起航,就可以立即返回临海屯去。
那地方萧文明就是个土皇帝,谁来了都不管用。
天王老子来了都没用!
“你怎么这么笨呢?一开始咋就没想到这茬?”萧文明暗骂了自己一句,赶紧命令手下的弟兄们改变方向,押送着《百官行记》、刘寿还有受了伤的杜留,赶紧往通济渠方向赶去。
堵着门的康亲王赵希并不知道萧文明的计划,然而从萧文明行动的方向,他却知道萧文明必然是在有意逃避,逃避着与自己的会面。
这位皇帝的亲弟弟,也不知从何处打听到了《百官行记》的存在,对于他这个正想趁着自己立下军功扩充势力的亲王而言,这八大箱子朝廷重臣的小辫子,他是志在必得,想尽办法都是要拿捏住的!
因此康亲王也不怕丢人、也不怕劳累,亲自率领起手下的王府护卫,主动过来追赶萧文明。
认准了要拿的东西,就要不择手段地拿到手里。
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绝!
这或许就是康亲王本人的个性。
别说跟萧文明还真有几分相似……
然而一山不容二虎,这一次的冲突看来死活是避不过了。
萧文明因为押送着几口箱子,因此行动的速度十分缓慢,眨眼间就被康亲王追上,并且绕了个圈,将萧文明前进的路线彻底截断。
康亲王也不避讳、也不委他人,亲自上前十分简洁明了地说出了自己的诉求:“萧文明,你从六麻子那里拿来的东西,你给我留下!”
康亲王越是说的明白,萧文明就越要反其道而行之,那就先装个傻:“王爷什么东西,你说明白啊!”
“哼!你我都是聪明人,何必这么拐弯抹角的呢?你刚从六麻子的老宅回来,又带了东西到这里。那么几口大箱子,就在你队伍里,想藏都藏不住。还敢在这儿讨巧卖乖?”
“噢!”萧文明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看来什么事都瞒不过王爷的眼睛啊!是这些日子我手下的弟兄长途远征、持续作战,带出来的军粮盘缠都用光了,所以才到六麻子那里借了一些出来。这老家伙搜刮来的钱财都不干净,我呢,算是取不伤廉,于是就搬了一些回来。难不成王爷爷最近手头紧,也想要拿些银子周转?好说、好说,我分你一半就是了。”
“胡扯!本王过来就是为了几两银子吗?你也别在本王面前装蒜了,我要的是《百官行记》,就在那几口箱子里头,你给我交出来!”
这样说话已经不是单刀直入那么简单了,基本就属于是把刀子架在你喉咙上抢东西了。
那么萧文明也没什么好继续隐瞒的了,否则就是在瞧不起康亲王的智商了:“王爷既然知道《百官行记》,那也自然会知道这样东西的厉害。王爷,这东西威力无穷,就是一颗烧熟了的烫山芋,谁拿在手里都不好处置。王爷是皇亲国戚、天潢贵胄,那么多只眼睛盯着,恐怕这些样东西也不好留啊!”
萧文明说的是烫手山芋,其实他更想说的是一颗定时炸弹。
这样东西玩好了,固然可以改变整个朝廷的局势,可要是玩砸了,那么就会被这样东西反噬,自己反而会被攻击,被撕成碎片!
因此萧文明刚才那句规劝的话,倒也并不是完全在扯谎。
然而康亲王似乎并没有体谅萧文明的这一片“苦心”,反而顺水推舟地说道:“你这话不算错,此物事关重大,若非本王亲自保管,唯恐被宵小之人所用,到时闹出纷争,就会于朝廷不利。你萧文明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宵小之人”,这四个字用的好啊,也不知道是在说萧文明呢,还是在说康亲王自己……
萧文明这边却要执行一贯以来的装傻策略:“王爷这话乃是至理之言,我也深表赞同,这样东西只有王爷一人保管,就怕王爷也是勉为其难。不如这样,我们都不负这个责任,立即把《百官行记》交给皇上,这岂不是皆大欢喜?”
对于萧文明而言,《百官行记》的最佳选择当然是被自己控制在手里,但是既然做不到,那也可以退而居其次,干脆就闹到皇帝那里去,将这样东西公之于众,并且也挑明了——朝廷百官就是因为慑于这件东西的威力,才会被串联在一起弹劾戴鸾翔的。
这下,把整件事情抖落出来,那无论如何戴鸾翔就安全了,萧文明这边的最低目标也就实现了。
但是这一点康亲王却是不能接受的。
而吕勋现在所能做的,除了目送萧文明离开之外,那就是赶紧派人回去报信,他毕竟是康亲王几辈子的家奴,差事办砸了不要紧,立即回去报信领过的觉悟还是有的。
而萧文明这一回也学乖了,知道他手里拿着的这一套《百官行记》,那就是一坨散发着剧烈臭气的臭肉,只要在顶在外面走着,自然就会有苍蝇闻风而来。
这种“嗡嗡”乱叫的苍蝇,费劲巴力地拍死一只两只不会有任何作用,自然会有其他的苍蝇前赴后继,只有赶紧把臭肉放到属于他的地方,才是唯一解决的方案。
于是再像刚才那样分开行动肯定是不行的了,必须统一行动,才能保证万无一失,并且路线也不能像之前那样直愣愣地往洛阳方向去闯了,而是要绕一个不大不小的远路,绕开可能的所有围追堵截。
并且在行动的过程中,也要熄灭所有的火把和灯光,将夜色的掩护发挥到极致。
此外,还让戴松领着精干的骑兵到前面去打个前站,探明前方的确没有拦阻的人马,方敢大胆行动。
这时的萧文明觉得自己也挺可悲的。
这么一整套行军的策略,他在脑海中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预想过,只不过他预想当中的场景,是自己亲率大军深入漠北草原、犁庭扫穴,力图封狼居胥,一战解除游牧民族对于中原的威胁。
没想到原本用来对付敌人的策略,现在竟是用来对付所谓的朋友……
或许这原本是萧文明的错,因为有时候知根知底的“朋友”,要比敌人更加可、更加难以对付。
不过这一整套策略还是奏效的,在危机四伏的黑夜里,行动了整整一夜,萧文明终于在没有碰上之前的麻烦。
这时,地平线上升起了黎明的第一缕阳光,只是现在已经是冬天了,远处升起了一层雾气,初生的阳光在雾气的掩映下显得并不刺眼,让远处那一座洛阳城的轮廓,显得更加的深不可测,似乎暗藏着杀机。
然而萧文明自以为绝对安全的那座大营,就设在洛阳城下,他不去也得去,硬着头皮也得去!
但是这时萧文明却不知道,此时的他思想已经陷入了桎梏——难道大营里就是安全的吗?难道在这关中平原之上,他就没有第二个安全的地方可以去了吗?
奔波了一天一夜,操劳已极,谋士温伯明又不在身边,萧文明已经没有余力去改变自己的思路了,就想着赶紧回到大营里,然后要做的就是将《百官行记》重新抄写一份。
这八大箱子的东西抄写一遍并不容易,并且抄写下来的东西,并不能复制那些关键的证据,比如签字画押的口供,但是有这样一份备份总比没有强。
这时的萧文明甚至有一些小小的得意,因为他在训练自家萧家军的时候,除了让他们练习武功之外,还让温伯明教过他们读书认字,现在他身边的这些个子弟兵虽没法说是粗通文墨,但是依样画葫芦一样抄写一些东西,还是不成问题的。
然而事实证明萧文明想太多了,这八大箱子《百官行记》,想要安全顺利的被运送到安全的大营里,恐怕还要经历不少的波折。
萧文明刚刚接近营门,便见一票人马,将自家的大营的营门堵了个严严实实。
这时在前头探路的戴松亲自骑马过来汇报,说是前头领军的乃是康亲王赵希本人。
康亲王本人来了,那就不可能像之前的吕勋那么好对付,而康亲王的面子又没有那么大,萧文明又不可能因为他的一句话就将那么重要的《百官行记》拱手交给他。
两难,怎么办?
这时戴松又对萧文明说道:“萧爵爷,刚才温先生派人出来传话,他建议爵爷赶紧将《百官行记》送到通济渠边的船上,那样就万事大吉了!”
真不愧是温伯明,萧文明一年三千两银子的幕酬到底没有白给他,他给萧文明出的这个主意,还真是眼下解开这个谜题的最优解。
那几艘大船是萧文明亲自打造并派了得力可靠的人驻守的,并且又在宽阔的水面之上,还装备了五门惊天动地的大火炮,几乎可以算是萧文明的独立王国了——并且还是可以移动的那种。
那船上,不可能存在其他任何势力的干扰,哪怕就是皇帝亲自下旨,想要让萧文明把《百官行记》交出去,萧文明也大可以耍个赖就说这玩意儿自己根本就不知道,然后再命令大船扬帆起航,就可以立即返回临海屯去。
那地方萧文明就是个土皇帝,谁来了都不管用。
天王老子来了都没用!
“你怎么这么笨呢?一开始咋就没想到这茬?”萧文明暗骂了自己一句,赶紧命令手下的弟兄们改变方向,押送着《百官行记》、刘寿还有受了伤的杜留,赶紧往通济渠方向赶去。
堵着门的康亲王赵希并不知道萧文明的计划,然而从萧文明行动的方向,他却知道萧文明必然是在有意逃避,逃避着与自己的会面。
这位皇帝的亲弟弟,也不知从何处打听到了《百官行记》的存在,对于他这个正想趁着自己立下军功扩充势力的亲王而言,这八大箱子朝廷重臣的小辫子,他是志在必得,想尽办法都是要拿捏住的!
因此康亲王也不怕丢人、也不怕劳累,亲自率领起手下的王府护卫,主动过来追赶萧文明。
认准了要拿的东西,就要不择手段地拿到手里。
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绝!
这或许就是康亲王本人的个性。
别说跟萧文明还真有几分相似……
然而一山不容二虎,这一次的冲突看来死活是避不过了。
萧文明因为押送着几口箱子,因此行动的速度十分缓慢,眨眼间就被康亲王追上,并且绕了个圈,将萧文明前进的路线彻底截断。
康亲王也不避讳、也不委他人,亲自上前十分简洁明了地说出了自己的诉求:“萧文明,你从六麻子那里拿来的东西,你给我留下!”
康亲王越是说的明白,萧文明就越要反其道而行之,那就先装个傻:“王爷什么东西,你说明白啊!”
“哼!你我都是聪明人,何必这么拐弯抹角的呢?你刚从六麻子的老宅回来,又带了东西到这里。那么几口大箱子,就在你队伍里,想藏都藏不住。还敢在这儿讨巧卖乖?”
“噢!”萧文明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看来什么事都瞒不过王爷的眼睛啊!是这些日子我手下的弟兄长途远征、持续作战,带出来的军粮盘缠都用光了,所以才到六麻子那里借了一些出来。这老家伙搜刮来的钱财都不干净,我呢,算是取不伤廉,于是就搬了一些回来。难不成王爷爷最近手头紧,也想要拿些银子周转?好说、好说,我分你一半就是了。”
“胡扯!本王过来就是为了几两银子吗?你也别在本王面前装蒜了,我要的是《百官行记》,就在那几口箱子里头,你给我交出来!”
这样说话已经不是单刀直入那么简单了,基本就属于是把刀子架在你喉咙上抢东西了。
那么萧文明也没什么好继续隐瞒的了,否则就是在瞧不起康亲王的智商了:“王爷既然知道《百官行记》,那也自然会知道这样东西的厉害。王爷,这东西威力无穷,就是一颗烧熟了的烫山芋,谁拿在手里都不好处置。王爷是皇亲国戚、天潢贵胄,那么多只眼睛盯着,恐怕这些样东西也不好留啊!”
萧文明说的是烫手山芋,其实他更想说的是一颗定时炸弹。
这样东西玩好了,固然可以改变整个朝廷的局势,可要是玩砸了,那么就会被这样东西反噬,自己反而会被攻击,被撕成碎片!
因此萧文明刚才那句规劝的话,倒也并不是完全在扯谎。
然而康亲王似乎并没有体谅萧文明的这一片“苦心”,反而顺水推舟地说道:“你这话不算错,此物事关重大,若非本王亲自保管,唯恐被宵小之人所用,到时闹出纷争,就会于朝廷不利。你萧文明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宵小之人”,这四个字用的好啊,也不知道是在说萧文明呢,还是在说康亲王自己……
萧文明这边却要执行一贯以来的装傻策略:“王爷这话乃是至理之言,我也深表赞同,这样东西只有王爷一人保管,就怕王爷也是勉为其难。不如这样,我们都不负这个责任,立即把《百官行记》交给皇上,这岂不是皆大欢喜?”
对于萧文明而言,《百官行记》的最佳选择当然是被自己控制在手里,但是既然做不到,那也可以退而居其次,干脆就闹到皇帝那里去,将这样东西公之于众,并且也挑明了——朝廷百官就是因为慑于这件东西的威力,才会被串联在一起弹劾戴鸾翔的。
这下,把整件事情抖落出来,那无论如何戴鸾翔就安全了,萧文明这边的最低目标也就实现了。
但是这一点康亲王却是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