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倭人了解大唐,但大唐并不了解倭人。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历史上忽必烈两次攻打倭人,固然是天时不利,有飓风为祸,但李晔觉得最大的错误是仓促出兵,对倭人的顽强认知不足,而且派出去的还是二线将领,以及高丽、南宋的降军,诸将内部也有不谐,前期取得的优势,却始终无法打开局面。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李晔需要倭国的国情来分析。

    现在皇城司派去侦查似乎有些晚了。

    一来一去,加上收集情报的时间,至少要一年。

    还要征调大军,押送粮草,制定作战计划,选择合适的时节避过飓风期,所有一切加起来,至少两年以上。

    不过,王审知对倭国起心思不是一天两天,早在几年之前,便与萨摩国府岛津氏发生摩擦,最终激化为海战。

    后又通过海贸窥得倭国虚实。

    五月末,王审知派第四子王延丰领使团入长安,汇报倭国国情。

    此时的倭国大权旁落于藤原氏之手,醍醐天皇暗弱,上层贵族热衷于宫廷贵族文化,参佛、音乐、游宴。

    以藤原时平为首的官僚日渐腐朽堕落,卖官鬻爵,骄奢无度。

    与地方庄园主沆瀣一气,搜刮倭人。

    跟大唐一样,班田制解体之后,农民大批破产,聚众为匪,倭军毫无战力,听之任之。

    地方豪强地主趁机大肆兼并土地,并招募私人武装,利用其扩张势力,逐渐形成武、士阶层。

    这个时期的武士只是庄园主的私人武装,虽有一定的战斗力,但也仅限于打打村战。

    真正武、士阶层成型,要等到几百年后的江户时代吸收儒家思想之后。

    倭国朝廷的情状跟懿宗早期有些相似,黑暗腐朽到了崩溃的边缘,天皇没有任何威信。

    李晔记得倭人历史上号称四大怨灵之二的平将门,差不多将在十几年后发动叛乱,打的倭国朝廷节节败退。

    倭国这么个情况,也难怪会被王审知惦记上。

    至于倭人战力,李晔轻蔑一笑。

    当年倭国大化改革二十年之后,国内正处于强盛时期,举全国之力出兵百济,却在白江口被刘仁轨的偏师轻松击败。

    如今的大唐,战力也许比不上当年的太宗朝,但跟高宗朝应该相差不多。

    经过唐末战火淬炼的唐军,若是打不过腐朽的倭国,以及地方村战的庄园武、士,李晔觉得干脆还不如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战略上可以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起来。

    李晔下令正在积利州训练海军的顾全武以剿灭海贼为由,摸清对马海峡的水情、气候状况。

    眼下大唐,其实也打不起大规模战争。

    将士们刚刚平定了辽东,难免有厌战之心。

    近三十万大军在辽东耗时一年,大唐的府库早就能跑耗子了,已拿不出钱粮。

    而目前正在进行金融改革,漠北、辽东还在建城当中。

    对吐蕃的战争也在紧锣密鼓。

    所以灭倭的主力还是要靠王审知。

    他那么大的野心,麾下步卒出自淮西,当年跟秦宗权也死磕过,加上这么多年,在福建大兴海贸,钱粮广盛。

    为了表示对此战的重视,李晔令李巨川、刘知俊带着十几名枢密参事到温州,与王审知进一步沟通,包括如何划分利益。

    军中对倭国相当轻蔑,认为不过是百济新罗摩震之流,政事堂认为倭国得其地而不能守,空耗国力,不过他们对福建倒是相当看中。

    毕竟这么多年,福建已经成了文教重地。

    李晔也不解释,一切都等详谈之后再说。

    每过一日,李晔便能感觉大唐又强盛一分,西面诸国、北方部族,南面酋首,纷纷入朝,跪伏在自己面前,请求册封。

    大丈夫如此,不愧此生。

    虽然比不上太宗,但在大唐诸帝中,也算是能派上名号了。

    长安车水马龙,南来北往的商贾、士子、胡人,大有万国来朝的气象。

    关中日渐繁华,也日渐臃肿。

    作为京畿,自然会吸引地方人口。

    目前来说,关中人口的承受能力还有余地,未来就不好说了。

    李晔记得宋仁宗在推广占城稻之后,华夏人口首次突破一亿。

    这也算是大宋的对华夏不多的功绩之一。

    鼓励生育已经成为地方官的政绩之一,以目前的力度,也许三五十年之后,人口就会迎来第一个小高峰。

    李晔这一代注定是留在长安,未来大唐的还是迁都。

    不然关东、江南进一步发展,关中就会被甩在后面。

    其实现在就已经出现了这种端倪,淮南、荆襄、湖南、浙东、广东在经济上已经取得优势,未来大唐走向海洋,这种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而河东、河北、中原、山东的军事优势也超过了关中。

    历史上的唐末五代,名将强军大部分出自这四道。

    以一个劣势地缘统治广袤的优势地缘,时间长了必然会出现重大问题。

    大唐的脚步滚滚向前。

    进入六月,引来了李祐的婚事。

    李多禄为了这场婚事煞费苦心,弄了一支两千人的白马骑兵,骑兵清一色的黠戛斯健儿,朝气蓬勃,又送了两万头牛羊作嫁妆,连剑水流域的黠戛斯部族也派人来观摩。

    长安顿时热闹起来。

    诸皇子中,名声最响的不是李祎、李禔,而是李裕、李祐。

    李裕死于床事,不知怎么就传遍长安大街小巷,着实给老李家脸上又抹了一层黑。

    民间最爱嚼舌头的不就是这些事?

    李晔开始还想禁止,后来一想,也就随它去吧,做都做了,还怕人说?

    再说老李家的黑料也不止这一件。

    你越禁止,民间就越兴奋。

    至于李祐在草原上大出风头,英雄少年,还是大唐皇子,忠义堂稍一传播,李祐便名躁长安。

    成婚当日,李晔封李祐为英王,双喜临门,李渐荣喜极而泣。

    朝臣对大唐亲王娶异族女子为正妻颇为不满,按照惯例,应该是选世家门阀女子。

    最不济也该是个书香门第。

    乌尔沁浓眉大眼,手大脚大胸大,显然不附和他们的审美。

    

    17966_17966023/691540137.html

    

    。m2.shuyuewu.co

章节目录

苟出一个盛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苍穹之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六百零三章 兵马未动-苟出一个盛唐TXT免费下载笔趣阁,苟出一个盛唐,笔趣阁并收藏苟出一个盛唐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