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苗吃完了饭,抱着一本《聊斋志异》去了姥姥家:“妈,我小哥还想看这本书,我去给他送过去。”
“别在姥姥家瞎玩,早点回来学习。”李美玲知道女儿最近进步了,但还是忍不住要唠叨两句。
李美玲不敢趟这趟浑水,不表示彭桂珍不在乎儿子的幸福。谢苗去李家找姥姥姥爷商量这件事,可此时她总不能拿前世记忆说话吧。
没有石锤的证据,即便是说了也根本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想到这里,谢苗便对李威说道:“小哥,我那还有不少零食。你不是会骑自行车么,你跟着我一起出去卖呗。我给你发工资,这样开学你也有零花钱了。”
李威高兴的答应下来:“我会骑,我会骑!”大队上的自行车,李威都认识,平时也爱骑着到处玩。虽然李振华三令五申不准他动公家的东西,可放到实际行动上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就这样谢苗装了满满的泡沫箱子零食,放在自行车后座上绑好。她坐在自行车的大梁上,两个人就这么一路去卖东西去了。
“苗苗,咱俩不在各大队转悠么?”谢苗提议去小河东,李威脸上写着各种不解。
“咱俩是出去做买卖,光在农场里算什么本事。再说了,咱们家开始开了杂货铺之后,每个大队都有心活的人开店。大队上的人不认识我,还有不认识你的?肯定知道咱俩都干啥了,万一卖完了东西说咱们卖得不好,耍无赖不给钱。你爷那个要面子的脾气,不得赊账啊!”谢苗忽悠着李威,李威连连点头:“不赊账,不能赊账。没错,都认识我是谁,肯定都要赊账。”
两个人一路骑着去了小河东,李威也不知道小河东在哪,不过知道小河东跟自家后湖是连着的。既然叫小河东,肯定就在农场附近了。
说来也巧,这俩人还真的在半路上遇到了认识的大人。跟着大人驾的骡车,一路风驰电掣的到了小河东。
进了小河东,两个人厚着脸皮吆喝起来。价格还是老价格,疯抢的人可比以前要多。
“甜甜的大虾酥、大白兔三分钱一个!”
“一分钱的高粱饴、小淘气错过了别后悔!”
“一分钱两个的水果糖,买了就是赚了哦!”
都是小孩子喜欢的零食,平时都是去供销社才能买到的好东西:桃酥饼干、牛舌糕、绿豆饼还有汽水、话梅粉、华华丹等等小孩子馋的流口水的东西。
平时小河东也没有什么货郎进来,能有个卖糖卖零食的都兴奋的不行。见到是两个半大的孩子,都有些好奇的打听:“你们俩是哪家的孩子?从哪儿来的,家里大人咋能放心让你们卖东西呢?”
谢苗是收钱算账的人,李威只顾着将东西分发给别人。两个人分工不同,配合的极为默契:“我家是农场大队上的,这是要开学了,赚钱攒一攒学费。”
“农场的?”有人惊喜的大笑:“农场的人可都有钱,你们咋不再农场卖货,跑这嘎达来了?”
李威嘴快的说道:“农场的人都认识,他们都不给钱光赊账。我俩不愿意在农场卖。”
“哎呦,还能这样啊。小孩子家家的挣钱也不容易,一分两分的东西还能赊账!”有人听了撇撇嘴表示十分的不屑。
“越有钱越抠搜,农场那边的人,都跟你说,那个味儿!”有人跟着附和。
人都是这样,地域性抱团,永远都觉得自己的家乡才是最好的。对待不了解的地区,往往都会用有色眼镜去看待。越是见识短浅的人,越是自卑过得不好的人,越喜欢用贬低别人的方式来抬高自己。
“我们家才不是那样的呢。”李威撅着嘴巴,对于嚼舌根子说农场不好的两个妇女表示严重的抗议。
谢苗用腿踢了踢李威,小声提醒:“卖东西,别说话。别跟舅妈似的,说了两句不中听的话就打起来了。咱们是来挣钱的,人家愿意说啥说啥。”
李威心里虽然不服气,可一想到为了骑车到这里卖货,自己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只能不情不愿的闭上嘴巴,任凭别人说什么是什么了。
“婶子们说的还真的挺对的!我刚一进咱们村就发现了,还是咱们村的人善良、大方见过世面。”谢苗笑嘻嘻的对围观的家长们不要钱似的夸着这里的小孩子。
“我们哥俩到处卖东西,去了多少个大队、公社了。”谢苗笑眯眯的奉承着众人:“就你们村的小孩最好,衣服穿的干干净净的,小脸也白白净净的。一看就是家里大人伺候的好,都是有教养有素质的好孩子。”
谢苗撇撇嘴:“不像有的地方,那么点的小孩身上臭烘烘臊唧唧的味儿。离老远就能看见衣服上都是硬疙瘩,一件破外罩穿了大半年都不过一次水。这样的孩子可多了,还是你们村更好。”
“那倒是,咱们村里虽然不富裕,但人都勤快。哪能让小孩穿的埋埋汰汰的,衣服破了可以打补丁,但是不能脏啊!”因为谢苗摸了一个小孩的脸,那孩子的母亲就在围观的群众中间。一脸得意的应和着谢苗的话,仿佛自己得了天大的脸面似的。
“你们是农场的?农场几大队的?我在农场也有认识的人,我还有同学嫁到那呢!”有个年轻的媳妇儿穿戴很讲究,看着像是家里条件不错的样子。
“二大队的!”李威再次嘴快的回应一句,谢苗想拦竟然没拦住。
“哦,那就不是我认识的人家了。我认识的人家在五大队,顾小旺,你们知道么?”那年轻的女人一脸期待的看着谢苗二人。
谢苗隐约记得有这么一个人,但是又想不起来。
李威却是个百事通,笑道:“顾小旺啊?!我知道,他跟我姑父一样都是城里来的知青啊。”
“对,我一猜替他肯定有人认识。”那女人笑着说道:“顾小旺媳妇儿她娘家姐姐的妯娌,就是我同学。”
谢苗、李威四眼懵的看着那女人,一时之间竟然没有想明白这是个什么关系。
“噗......你看你这个人,把这俩孩子说懵了。”旁边有个年长一些的妇女,梳着油光锃亮的一条麻花辫子。
她笑着跟谢苗打听:“你们二大队有个叫赵小娜的,你们知道不?”
“别在姥姥家瞎玩,早点回来学习。”李美玲知道女儿最近进步了,但还是忍不住要唠叨两句。
李美玲不敢趟这趟浑水,不表示彭桂珍不在乎儿子的幸福。谢苗去李家找姥姥姥爷商量这件事,可此时她总不能拿前世记忆说话吧。
没有石锤的证据,即便是说了也根本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想到这里,谢苗便对李威说道:“小哥,我那还有不少零食。你不是会骑自行车么,你跟着我一起出去卖呗。我给你发工资,这样开学你也有零花钱了。”
李威高兴的答应下来:“我会骑,我会骑!”大队上的自行车,李威都认识,平时也爱骑着到处玩。虽然李振华三令五申不准他动公家的东西,可放到实际行动上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就这样谢苗装了满满的泡沫箱子零食,放在自行车后座上绑好。她坐在自行车的大梁上,两个人就这么一路去卖东西去了。
“苗苗,咱俩不在各大队转悠么?”谢苗提议去小河东,李威脸上写着各种不解。
“咱俩是出去做买卖,光在农场里算什么本事。再说了,咱们家开始开了杂货铺之后,每个大队都有心活的人开店。大队上的人不认识我,还有不认识你的?肯定知道咱俩都干啥了,万一卖完了东西说咱们卖得不好,耍无赖不给钱。你爷那个要面子的脾气,不得赊账啊!”谢苗忽悠着李威,李威连连点头:“不赊账,不能赊账。没错,都认识我是谁,肯定都要赊账。”
两个人一路骑着去了小河东,李威也不知道小河东在哪,不过知道小河东跟自家后湖是连着的。既然叫小河东,肯定就在农场附近了。
说来也巧,这俩人还真的在半路上遇到了认识的大人。跟着大人驾的骡车,一路风驰电掣的到了小河东。
进了小河东,两个人厚着脸皮吆喝起来。价格还是老价格,疯抢的人可比以前要多。
“甜甜的大虾酥、大白兔三分钱一个!”
“一分钱的高粱饴、小淘气错过了别后悔!”
“一分钱两个的水果糖,买了就是赚了哦!”
都是小孩子喜欢的零食,平时都是去供销社才能买到的好东西:桃酥饼干、牛舌糕、绿豆饼还有汽水、话梅粉、华华丹等等小孩子馋的流口水的东西。
平时小河东也没有什么货郎进来,能有个卖糖卖零食的都兴奋的不行。见到是两个半大的孩子,都有些好奇的打听:“你们俩是哪家的孩子?从哪儿来的,家里大人咋能放心让你们卖东西呢?”
谢苗是收钱算账的人,李威只顾着将东西分发给别人。两个人分工不同,配合的极为默契:“我家是农场大队上的,这是要开学了,赚钱攒一攒学费。”
“农场的?”有人惊喜的大笑:“农场的人可都有钱,你们咋不再农场卖货,跑这嘎达来了?”
李威嘴快的说道:“农场的人都认识,他们都不给钱光赊账。我俩不愿意在农场卖。”
“哎呦,还能这样啊。小孩子家家的挣钱也不容易,一分两分的东西还能赊账!”有人听了撇撇嘴表示十分的不屑。
“越有钱越抠搜,农场那边的人,都跟你说,那个味儿!”有人跟着附和。
人都是这样,地域性抱团,永远都觉得自己的家乡才是最好的。对待不了解的地区,往往都会用有色眼镜去看待。越是见识短浅的人,越是自卑过得不好的人,越喜欢用贬低别人的方式来抬高自己。
“我们家才不是那样的呢。”李威撅着嘴巴,对于嚼舌根子说农场不好的两个妇女表示严重的抗议。
谢苗用腿踢了踢李威,小声提醒:“卖东西,别说话。别跟舅妈似的,说了两句不中听的话就打起来了。咱们是来挣钱的,人家愿意说啥说啥。”
李威心里虽然不服气,可一想到为了骑车到这里卖货,自己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只能不情不愿的闭上嘴巴,任凭别人说什么是什么了。
“婶子们说的还真的挺对的!我刚一进咱们村就发现了,还是咱们村的人善良、大方见过世面。”谢苗笑嘻嘻的对围观的家长们不要钱似的夸着这里的小孩子。
“我们哥俩到处卖东西,去了多少个大队、公社了。”谢苗笑眯眯的奉承着众人:“就你们村的小孩最好,衣服穿的干干净净的,小脸也白白净净的。一看就是家里大人伺候的好,都是有教养有素质的好孩子。”
谢苗撇撇嘴:“不像有的地方,那么点的小孩身上臭烘烘臊唧唧的味儿。离老远就能看见衣服上都是硬疙瘩,一件破外罩穿了大半年都不过一次水。这样的孩子可多了,还是你们村更好。”
“那倒是,咱们村里虽然不富裕,但人都勤快。哪能让小孩穿的埋埋汰汰的,衣服破了可以打补丁,但是不能脏啊!”因为谢苗摸了一个小孩的脸,那孩子的母亲就在围观的群众中间。一脸得意的应和着谢苗的话,仿佛自己得了天大的脸面似的。
“你们是农场的?农场几大队的?我在农场也有认识的人,我还有同学嫁到那呢!”有个年轻的媳妇儿穿戴很讲究,看着像是家里条件不错的样子。
“二大队的!”李威再次嘴快的回应一句,谢苗想拦竟然没拦住。
“哦,那就不是我认识的人家了。我认识的人家在五大队,顾小旺,你们知道么?”那年轻的女人一脸期待的看着谢苗二人。
谢苗隐约记得有这么一个人,但是又想不起来。
李威却是个百事通,笑道:“顾小旺啊?!我知道,他跟我姑父一样都是城里来的知青啊。”
“对,我一猜替他肯定有人认识。”那女人笑着说道:“顾小旺媳妇儿她娘家姐姐的妯娌,就是我同学。”
谢苗、李威四眼懵的看着那女人,一时之间竟然没有想明白这是个什么关系。
“噗......你看你这个人,把这俩孩子说懵了。”旁边有个年长一些的妇女,梳着油光锃亮的一条麻花辫子。
她笑着跟谢苗打听:“你们二大队有个叫赵小娜的,你们知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