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满桌的地道本帮菜,浓油赤酱,热气腾腾,香气满堂。
有红烧狮子头,水晶虾仁,油爆河虾,腌笃鲜,八宝鸭,排骨年糕,还有小瓷碟里的配菜:四喜烤麸和熏鱼。
今日,为了给离大探长的远乡表妹接风洗尘,王妈一大早就去肉档选了最好的五花肉,肉质紧密,皮薄鲜嫩。
回家把肉去了皮,按照三肥七瘦的比例将肉剁成肉碎。瘦肉多了会柴,肥肉多了味腻。要这样按三七比例,肥瘦相间是最合适的。
接着,选了七八个鲜脆的荸荠,去皮剁碎。三四根小香葱,半颗姜,洗净后切成细葱花和姜末备用。接着,把肉末,荸荠,葱花,姜末放入大碗里,再打一颗鸡蛋,加小一勺盐,一小勺白糖,一勺黄酒,一勺香油,两小勺酱油,用筷子按一个方向均匀轻缓地搅拌。这样按照一个方向搅拌,可以增加肉馅的黏密,做出来的狮子头才容易捏成型。
之后再加一汤勺的水淀粉,同样,按同一个方向,轻轻搅匀。最后混好的肉馅,用手捏成一颗颗大小匀称的丸子放在盘子里备用。
热锅冷油,先把锅预热再放入冷菜油,这样炸肉丸的时候,便不容易粘锅。待油温升至五成熟,就可以下肉丸了。如果油温过低的话,等丸子炸熟时,里面的水分已经炸干,会失去丸子口感的鲜嫩多汁。如果油温过高,肉丸容易炸开裂。
五成油温,中火,将丸子炸至表面金黄即捞出沥油。
然后准备好砂锅,放入清水,红烧酱油,黄酒,姜片,葱白段,盐,耗油,冰糖,煮开后转小火,放入炸好的丸子,文火慢炖四小时,最后上桌前捞出放入盘中,再盛少许汤汁勾一个薄芡淋在装盘的丸子上,配上煮好的小白菜,即可。
王妈乐呵呵的看着细嚼慢咽的白染姑娘,一边轮番地推菜过去,一边絮絮叨叨的给白染姑娘讲解这本帮菜烹饪的技巧细节。
这一桌的菜里面,百里池最喜欢这道水晶虾仁。
一颗颗虾仁新鲜饱满,晶莹剔透,入口嫩滑弹牙,清爽解腻,跟蜀地烹饪的河鲜有全然不同的味道,很是新颖别致。
“来来来,大家也别光顾着吃饭。尝一尝我的私藏好酒,大不列颠国威士忌。”
师姐离亦瑄拿起了饭桌上的一瓶洋酒,旋开瓶盖,豪爽地给自己倒了大半杯,又往王妈和百里池面前的玻璃杯里倒上了一小半。
百里池虽然长在蜀地偏僻的小镇里,但门路亨通的地主家傻闺女刘芸珮时不时还能弄来个全国新潮的时评刊物报章杂志小说通本,比如,《申报》《大公报》《东方杂志》《新中华》。
百里池知道这个大不列颠国是往西很远很远的一个国家,那个比西域更西更远的国家,有坚船利炮和很多新式的玩样儿。百里池也听说过,大不列颠的国人长的金发碧眼,身形高大,胡髯浓密。百里池觉得,此国人多半类同于唐代绘画里的外番人,或者元朝话本里所讲的色目人。
百里池好奇,这大不列颠国的威士忌是怎样一种酒呢?
从小在各种酒坛子旁长大,年纪不大,资历却不浅的酒铺二掌柜百里池很是好奇,这洋人酿的酒是怎么一番风味。
这种大不列颠国威士忌酒被承装在透明的玻璃酒瓶里,酒色呈琥珀色,像是上品陈酿的绍兴黄酒。
玻璃瓶樽上,白色纸贴标上,印着西洋文字,正中间的画像是个络腮胡子的西洋老头像。
“来来来,小染染,别气啊。师姐先饮为敬,为你接风洗尘了。”
离亦瑄自己先端起酒杯,喝了一大口,玻璃杯上印上了梅子红撩人的口红印子。
喝酒这事吧,自古以来,确实是个拉近人情,消除疏离的好方式。这不,称呼都变了,小染染。
“亦瑄师姐请,王妈请。”
百里池也不扭捏,也跟着端起酒杯。
齐七爷的首徒,先不论传承了多少正阳门的功夫,这酒量是不能含糊的。
百里池从小就跟着自己师父,尝尽了各色美酒佳酿。不过,师父从来就教导,喝酒要“品而回味,浅尝不贪”。
这酒还未入口,就能味道酒香,但是跟上品白酒谷物的醇香不同,这款酒香带了些许的木桶陈香,还有些火气未散。
百里池浅尝了一口。果然酒味入口浓烈,有辛辣感,舌尖的回味里能品出微甘醇厚,还带点果木烘烤的余味。
“哈哈哈哈,果然是名师出高徒,小染染鉴酒的功夫倒真跟齐师叔一样。”
离亦瑄没有百里池那样秀气小酌的样子,端起酒杯,将杯中余下的威士忌一饮而尽。
热菜美酒,几轮畅饮,没有什么能比美酒美食更能洗去路途颠簸的疲惫,能更减轻初来咋到的不安无措。
但百里池还是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师父师伯们,不知道何时能再见到老人家们。
果然是离乡愁绪浓,齐七爷此刻在自己思乡的小徒儿百里池心中,突然就变成了慈眉善目,牵心挂碍的老人家了。
酒足饭饱以后,王妈继续收拾满桌的碗碟。
离亦瑄领百里池到了她的房间,是个最里面的安静小间。
窗台上放着几盆开着白色花朵的茉莉小盆栽,窗沿挂着蓝底白花的淡蓝色窗帘。
床上,被单整洁,也是蓝底绿藤蔓印花的。
另外,衣柜书桌都一应具齐。
“谢谢师姐。”
看着这细心的布置,百里池觉得师姐果然还是外表豪放,内心细腻的女人。
“欸,跟我气啥。小染染,这套是你的洗漱用具,洗漱完,早点休息啊。”
入夜时分,窗外的吵杂渐渐宁静下来。
偶尔能听见,夜晚月色下的归家人坐在黄包车里,匆匆而过的行路声。
窗外没有了家乡老黄狗安卧的青石道,没有了跛脚老更夫一慢两快的梆子声:‘咚……咚,咚。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哟……’。
连夜风也散去了川西的闷热,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水汽。
不知道师父可安好?
这是百里池独闯上海的第一晚。
参杂着乡愁,参杂着不安,参杂着陌生的新奇,参杂着对师父的思念,躺在陌生小床上的百里池辗转反侧了一会儿,还是抵不住困意,渐渐入梦了。
有红烧狮子头,水晶虾仁,油爆河虾,腌笃鲜,八宝鸭,排骨年糕,还有小瓷碟里的配菜:四喜烤麸和熏鱼。
今日,为了给离大探长的远乡表妹接风洗尘,王妈一大早就去肉档选了最好的五花肉,肉质紧密,皮薄鲜嫩。
回家把肉去了皮,按照三肥七瘦的比例将肉剁成肉碎。瘦肉多了会柴,肥肉多了味腻。要这样按三七比例,肥瘦相间是最合适的。
接着,选了七八个鲜脆的荸荠,去皮剁碎。三四根小香葱,半颗姜,洗净后切成细葱花和姜末备用。接着,把肉末,荸荠,葱花,姜末放入大碗里,再打一颗鸡蛋,加小一勺盐,一小勺白糖,一勺黄酒,一勺香油,两小勺酱油,用筷子按一个方向均匀轻缓地搅拌。这样按照一个方向搅拌,可以增加肉馅的黏密,做出来的狮子头才容易捏成型。
之后再加一汤勺的水淀粉,同样,按同一个方向,轻轻搅匀。最后混好的肉馅,用手捏成一颗颗大小匀称的丸子放在盘子里备用。
热锅冷油,先把锅预热再放入冷菜油,这样炸肉丸的时候,便不容易粘锅。待油温升至五成熟,就可以下肉丸了。如果油温过低的话,等丸子炸熟时,里面的水分已经炸干,会失去丸子口感的鲜嫩多汁。如果油温过高,肉丸容易炸开裂。
五成油温,中火,将丸子炸至表面金黄即捞出沥油。
然后准备好砂锅,放入清水,红烧酱油,黄酒,姜片,葱白段,盐,耗油,冰糖,煮开后转小火,放入炸好的丸子,文火慢炖四小时,最后上桌前捞出放入盘中,再盛少许汤汁勾一个薄芡淋在装盘的丸子上,配上煮好的小白菜,即可。
王妈乐呵呵的看着细嚼慢咽的白染姑娘,一边轮番地推菜过去,一边絮絮叨叨的给白染姑娘讲解这本帮菜烹饪的技巧细节。
这一桌的菜里面,百里池最喜欢这道水晶虾仁。
一颗颗虾仁新鲜饱满,晶莹剔透,入口嫩滑弹牙,清爽解腻,跟蜀地烹饪的河鲜有全然不同的味道,很是新颖别致。
“来来来,大家也别光顾着吃饭。尝一尝我的私藏好酒,大不列颠国威士忌。”
师姐离亦瑄拿起了饭桌上的一瓶洋酒,旋开瓶盖,豪爽地给自己倒了大半杯,又往王妈和百里池面前的玻璃杯里倒上了一小半。
百里池虽然长在蜀地偏僻的小镇里,但门路亨通的地主家傻闺女刘芸珮时不时还能弄来个全国新潮的时评刊物报章杂志小说通本,比如,《申报》《大公报》《东方杂志》《新中华》。
百里池知道这个大不列颠国是往西很远很远的一个国家,那个比西域更西更远的国家,有坚船利炮和很多新式的玩样儿。百里池也听说过,大不列颠的国人长的金发碧眼,身形高大,胡髯浓密。百里池觉得,此国人多半类同于唐代绘画里的外番人,或者元朝话本里所讲的色目人。
百里池好奇,这大不列颠国的威士忌是怎样一种酒呢?
从小在各种酒坛子旁长大,年纪不大,资历却不浅的酒铺二掌柜百里池很是好奇,这洋人酿的酒是怎么一番风味。
这种大不列颠国威士忌酒被承装在透明的玻璃酒瓶里,酒色呈琥珀色,像是上品陈酿的绍兴黄酒。
玻璃瓶樽上,白色纸贴标上,印着西洋文字,正中间的画像是个络腮胡子的西洋老头像。
“来来来,小染染,别气啊。师姐先饮为敬,为你接风洗尘了。”
离亦瑄自己先端起酒杯,喝了一大口,玻璃杯上印上了梅子红撩人的口红印子。
喝酒这事吧,自古以来,确实是个拉近人情,消除疏离的好方式。这不,称呼都变了,小染染。
“亦瑄师姐请,王妈请。”
百里池也不扭捏,也跟着端起酒杯。
齐七爷的首徒,先不论传承了多少正阳门的功夫,这酒量是不能含糊的。
百里池从小就跟着自己师父,尝尽了各色美酒佳酿。不过,师父从来就教导,喝酒要“品而回味,浅尝不贪”。
这酒还未入口,就能味道酒香,但是跟上品白酒谷物的醇香不同,这款酒香带了些许的木桶陈香,还有些火气未散。
百里池浅尝了一口。果然酒味入口浓烈,有辛辣感,舌尖的回味里能品出微甘醇厚,还带点果木烘烤的余味。
“哈哈哈哈,果然是名师出高徒,小染染鉴酒的功夫倒真跟齐师叔一样。”
离亦瑄没有百里池那样秀气小酌的样子,端起酒杯,将杯中余下的威士忌一饮而尽。
热菜美酒,几轮畅饮,没有什么能比美酒美食更能洗去路途颠簸的疲惫,能更减轻初来咋到的不安无措。
但百里池还是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师父师伯们,不知道何时能再见到老人家们。
果然是离乡愁绪浓,齐七爷此刻在自己思乡的小徒儿百里池心中,突然就变成了慈眉善目,牵心挂碍的老人家了。
酒足饭饱以后,王妈继续收拾满桌的碗碟。
离亦瑄领百里池到了她的房间,是个最里面的安静小间。
窗台上放着几盆开着白色花朵的茉莉小盆栽,窗沿挂着蓝底白花的淡蓝色窗帘。
床上,被单整洁,也是蓝底绿藤蔓印花的。
另外,衣柜书桌都一应具齐。
“谢谢师姐。”
看着这细心的布置,百里池觉得师姐果然还是外表豪放,内心细腻的女人。
“欸,跟我气啥。小染染,这套是你的洗漱用具,洗漱完,早点休息啊。”
入夜时分,窗外的吵杂渐渐宁静下来。
偶尔能听见,夜晚月色下的归家人坐在黄包车里,匆匆而过的行路声。
窗外没有了家乡老黄狗安卧的青石道,没有了跛脚老更夫一慢两快的梆子声:‘咚……咚,咚。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哟……’。
连夜风也散去了川西的闷热,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水汽。
不知道师父可安好?
这是百里池独闯上海的第一晚。
参杂着乡愁,参杂着不安,参杂着陌生的新奇,参杂着对师父的思念,躺在陌生小床上的百里池辗转反侧了一会儿,还是抵不住困意,渐渐入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