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这群逆贼真是好大的胆子,只占领了一个小小的遵义府,竟敢发出这样的檄文,藐视朝廷。”被檄文的内容气得一阵猛咳的福康安怒不可遏的骂道。
额勒登保见状连忙宽慰道:“贝子爷息怒,这逆贼如此嚣张,非大军开进剿灭不可,何必气坏了身子。”
福康安闻言顺了顺气后,说道:“不能等朝廷的旨意了,让和琳、福宁各派一部人马下山,与我一起进兵遵义,把这帮逆贼剿灭了再说。”
“可是这山里的苗民........”
额勒登保话还没说完,就被福康安打断道:“如今遵义那帮逆贼危害更大,等平定了遵义那里,在回师进山就是。”
“是!”见福康安这么说,额勒登保只能无奈的应道。
..........
“启禀明王,麻料和棉料的军服各两套,红色丝织军旗十面,以及布鞋四双都在这里了。”
第二天正午,陈士淳带人提着一个箱子好奇的走进这个数万人的“建筑工地”找到黎汉明后说道。
黎汉明闻言一喜,连忙各拿出一套军服试了试。
不一会儿,穿上一身铁灰色军服的黎汉明挺拔站在众人眼前,虽然军服上少了一些装饰,甚至连皮带都是粗制的,纽扣也是木制的,配上他本来穿着的那双马丁靴,让刘阿蛮、陈士淳等人一阵惊叹。
陈士淳是没想到,看着怪异的衣服穿在身上看着却是别有一番景象。
黎汉明却是没有想那么多,他摸了摸两套军装的面料,发现还是棉纺的手感要好一些,并且要舒适得多。
但是因为没有熨烫的关系,使得这套军服看起来有些毛刺刺皱巴巴的,远没有黎汉明想象中的那么好看。
不过就算条件所限,这样的军服设计上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了。
其实黎汉明也想过打造盔甲,但一想到如今的火器发展,有打造盔甲那个精力,还不如大力发展火器。
国外已经发明了苦味酸和雷汞了,击发药再过两年也要出来了,到时现代化步枪一出来,盔甲反而费事。想到这儿他便收起了打造盔甲的心思。
布鞋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和后世的千层底,老布鞋类似,在这个大多还穿着草鞋的地方,有布鞋穿就已经很好了。
黎汉明再拿出一面红旗展开看了看,在红旗偏左方的位置,用金色丝线缝了一把利剑,一串麦穗和一串稻穗在剑柄前一点交叉的图案。
麦穗和稻穗象征着南北方的百姓,利剑则代表着军队,寓意便是军队出自百姓,负责保护百姓的意思。
看着看着,黎汉明很满意自己的设计,本来想用镰刀锤子旗的,但是一想到神兽无处不在,怕了,就没用。
至于旗帜的大小、边框设计都同后世一样。
“阿蛮,一会儿找一根七十五尺长笔直的杆子来,再找根长点的绳子,把这面旗帜挂上,这以后就是我们的军旗了。”黎汉明把手中的旗帜递给刘阿蛮后说道。
七十五尺刚好二十五米,刚好等于黎汉明的年龄,这算是他的一个小心机吧。
后世的二十八点三米旗杆,则主要是为了纪念中共成立到新中国成立的二十八年零三个月,就是为了记住这段中国人民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历史。
等刘阿蛮下去后,黎汉明才拿着棉料的军服问道:“如果我要二十万套,这里的棉布够吗?”
“肯定不够,不过属下可以从外面进货过来。”陈士淳闻言不假思索的回道。
这点黎汉明倒是认同,任何时候商人都不可以小觑,特别是陈士淳这样拥有官方背景的商人,所谓猫有猫道,鼠有鼠道,就算如今遵义周边处于战乱状态,对于小商小贩来说可能有些影响,但对于大商贩来说,可能是商机也不一定。
黎汉明点了点头,道:“那好,就这样的军服二十万套,麻布里衣也二十万套,再有,把旗帜上的这个图案绣在两边衣领角的位置,其他的,按我给你的图纸装饰一下,交货需要几个月?”
由于如今还是纯手工制作,费力耗时,黎汉明也知道短时间肯定不能完成。
陈士淳闻言仔细想了想后回道:“恐怕没有半年完成不了。”
“如果多招募些裁缝,再把一件衣服分成几个部件分别裁剪呢?能否早一些完成?”黎汉明想了想把流水线生产的方法告诉他后问道。
“差不多也得三五个月,因为熟练的裁缝也不多,招生手的话会更麻烦。”陈士淳闻言想了想后回道。
“行,这样,你一个月能做多少就交多少,所需银钱,你去找财政部的顾德全报。”黎汉明点了点头同意了。
纯手工的年代,没办法,国外倒是有缝纫机了,但是一时半会儿还传不到中国来,他自己对缝纫机又不熟,就算把理论告诉匠人们,让他们去摸索,估计一两年也难得做出来。
打发陈士淳离开后,黎汉明站在原地想了想,该准备的都准备完了,接下来是该开始练兵了。
不过一想到他要训练十万人,黎汉明顿时有些头疼。
除了训练,还得想法给他们普及文化教育,灌输自己的理念。
文化教育自己一个人肯定是忙不过来的,就得看黎恺那边能拉来多少读书人了。
清朝的识字率,到现在也并没有权威而准确的说法,参考各种资料,现在大多认为清朝识字率平均在20-30%之间是可以接受的。
真正能走上官场的又能有多少?不说其他,现如今很多举人、进士都在乡里以教徒授业为生,就更别说秀才以及还没参与考试的童生了。
所以黎汉明并不担心会招不到读书人,就看黎恺的本事,能忽悠到多少人而已。
文化教育这块算是确定了,接下来就得考虑怎么训练这十万人马了。
想来想去,没有简单的办法,就只能采取分营区分别训练的笨办法了,无非就是自己辛苦一些而已。
想到这儿,黎汉明让人把黎兆勋找来,说道:“你先让人腾一个营地出来,明天我先开始训练一万人,然后依次类推,十天半个月的人差不多就应该到齐了。”
“是!”黎兆勋也没多问,应了一声后便下去安排了。
黎兆勋刚离开,刘阿蛮便兴奋的找了来:“明王,你看,军旗挂好了!”
随着刘阿蛮指引的方向看去,黎汉明果然看到在旁边的高台上立上了一根高高的旗杆,鲜红色的旗帜正迎风飘扬。
黎汉明见状满意的夸奖了一句:“可以呀,在哪里搞到这么笔直的一棵树的?”
在他的印象中,二十多米高还很笔直的树确实很难见到。
“回明王,那可不是树。”刘阿蛮闻言却是摇了摇头说道:“那是树竹,听说以前哪位官员从云南那边带来种到这里的,军营后边还有好大一片呢。”
听到刘阿蛮的回答,黎汉明有些不可置信,连忙对着旗杆比划了一下,这直径得有二十多厘米了,而从旗杆的顶端来看,为了刚好七十五尺,显然还被砍了一截。
有这样的竹子吗?黎汉明有些疑惑,不过他也没有深究,只有旗杆做好了就行。
不过旗帜有了,现在还缺冲锋号。
想到此,黎汉明便对刘阿蛮说道:“做的不错,你再去城里找几个唢呐来,我有用!”
额勒登保见状连忙宽慰道:“贝子爷息怒,这逆贼如此嚣张,非大军开进剿灭不可,何必气坏了身子。”
福康安闻言顺了顺气后,说道:“不能等朝廷的旨意了,让和琳、福宁各派一部人马下山,与我一起进兵遵义,把这帮逆贼剿灭了再说。”
“可是这山里的苗民........”
额勒登保话还没说完,就被福康安打断道:“如今遵义那帮逆贼危害更大,等平定了遵义那里,在回师进山就是。”
“是!”见福康安这么说,额勒登保只能无奈的应道。
..........
“启禀明王,麻料和棉料的军服各两套,红色丝织军旗十面,以及布鞋四双都在这里了。”
第二天正午,陈士淳带人提着一个箱子好奇的走进这个数万人的“建筑工地”找到黎汉明后说道。
黎汉明闻言一喜,连忙各拿出一套军服试了试。
不一会儿,穿上一身铁灰色军服的黎汉明挺拔站在众人眼前,虽然军服上少了一些装饰,甚至连皮带都是粗制的,纽扣也是木制的,配上他本来穿着的那双马丁靴,让刘阿蛮、陈士淳等人一阵惊叹。
陈士淳是没想到,看着怪异的衣服穿在身上看着却是别有一番景象。
黎汉明却是没有想那么多,他摸了摸两套军装的面料,发现还是棉纺的手感要好一些,并且要舒适得多。
但是因为没有熨烫的关系,使得这套军服看起来有些毛刺刺皱巴巴的,远没有黎汉明想象中的那么好看。
不过就算条件所限,这样的军服设计上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了。
其实黎汉明也想过打造盔甲,但一想到如今的火器发展,有打造盔甲那个精力,还不如大力发展火器。
国外已经发明了苦味酸和雷汞了,击发药再过两年也要出来了,到时现代化步枪一出来,盔甲反而费事。想到这儿他便收起了打造盔甲的心思。
布鞋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和后世的千层底,老布鞋类似,在这个大多还穿着草鞋的地方,有布鞋穿就已经很好了。
黎汉明再拿出一面红旗展开看了看,在红旗偏左方的位置,用金色丝线缝了一把利剑,一串麦穗和一串稻穗在剑柄前一点交叉的图案。
麦穗和稻穗象征着南北方的百姓,利剑则代表着军队,寓意便是军队出自百姓,负责保护百姓的意思。
看着看着,黎汉明很满意自己的设计,本来想用镰刀锤子旗的,但是一想到神兽无处不在,怕了,就没用。
至于旗帜的大小、边框设计都同后世一样。
“阿蛮,一会儿找一根七十五尺长笔直的杆子来,再找根长点的绳子,把这面旗帜挂上,这以后就是我们的军旗了。”黎汉明把手中的旗帜递给刘阿蛮后说道。
七十五尺刚好二十五米,刚好等于黎汉明的年龄,这算是他的一个小心机吧。
后世的二十八点三米旗杆,则主要是为了纪念中共成立到新中国成立的二十八年零三个月,就是为了记住这段中国人民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历史。
等刘阿蛮下去后,黎汉明才拿着棉料的军服问道:“如果我要二十万套,这里的棉布够吗?”
“肯定不够,不过属下可以从外面进货过来。”陈士淳闻言不假思索的回道。
这点黎汉明倒是认同,任何时候商人都不可以小觑,特别是陈士淳这样拥有官方背景的商人,所谓猫有猫道,鼠有鼠道,就算如今遵义周边处于战乱状态,对于小商小贩来说可能有些影响,但对于大商贩来说,可能是商机也不一定。
黎汉明点了点头,道:“那好,就这样的军服二十万套,麻布里衣也二十万套,再有,把旗帜上的这个图案绣在两边衣领角的位置,其他的,按我给你的图纸装饰一下,交货需要几个月?”
由于如今还是纯手工制作,费力耗时,黎汉明也知道短时间肯定不能完成。
陈士淳闻言仔细想了想后回道:“恐怕没有半年完成不了。”
“如果多招募些裁缝,再把一件衣服分成几个部件分别裁剪呢?能否早一些完成?”黎汉明想了想把流水线生产的方法告诉他后问道。
“差不多也得三五个月,因为熟练的裁缝也不多,招生手的话会更麻烦。”陈士淳闻言想了想后回道。
“行,这样,你一个月能做多少就交多少,所需银钱,你去找财政部的顾德全报。”黎汉明点了点头同意了。
纯手工的年代,没办法,国外倒是有缝纫机了,但是一时半会儿还传不到中国来,他自己对缝纫机又不熟,就算把理论告诉匠人们,让他们去摸索,估计一两年也难得做出来。
打发陈士淳离开后,黎汉明站在原地想了想,该准备的都准备完了,接下来是该开始练兵了。
不过一想到他要训练十万人,黎汉明顿时有些头疼。
除了训练,还得想法给他们普及文化教育,灌输自己的理念。
文化教育自己一个人肯定是忙不过来的,就得看黎恺那边能拉来多少读书人了。
清朝的识字率,到现在也并没有权威而准确的说法,参考各种资料,现在大多认为清朝识字率平均在20-30%之间是可以接受的。
真正能走上官场的又能有多少?不说其他,现如今很多举人、进士都在乡里以教徒授业为生,就更别说秀才以及还没参与考试的童生了。
所以黎汉明并不担心会招不到读书人,就看黎恺的本事,能忽悠到多少人而已。
文化教育这块算是确定了,接下来就得考虑怎么训练这十万人马了。
想来想去,没有简单的办法,就只能采取分营区分别训练的笨办法了,无非就是自己辛苦一些而已。
想到这儿,黎汉明让人把黎兆勋找来,说道:“你先让人腾一个营地出来,明天我先开始训练一万人,然后依次类推,十天半个月的人差不多就应该到齐了。”
“是!”黎兆勋也没多问,应了一声后便下去安排了。
黎兆勋刚离开,刘阿蛮便兴奋的找了来:“明王,你看,军旗挂好了!”
随着刘阿蛮指引的方向看去,黎汉明果然看到在旁边的高台上立上了一根高高的旗杆,鲜红色的旗帜正迎风飘扬。
黎汉明见状满意的夸奖了一句:“可以呀,在哪里搞到这么笔直的一棵树的?”
在他的印象中,二十多米高还很笔直的树确实很难见到。
“回明王,那可不是树。”刘阿蛮闻言却是摇了摇头说道:“那是树竹,听说以前哪位官员从云南那边带来种到这里的,军营后边还有好大一片呢。”
听到刘阿蛮的回答,黎汉明有些不可置信,连忙对着旗杆比划了一下,这直径得有二十多厘米了,而从旗杆的顶端来看,为了刚好七十五尺,显然还被砍了一截。
有这样的竹子吗?黎汉明有些疑惑,不过他也没有深究,只有旗杆做好了就行。
不过旗帜有了,现在还缺冲锋号。
想到此,黎汉明便对刘阿蛮说道:“做的不错,你再去城里找几个唢呐来,我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