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救我?”这是杨遇春醒过来后第一次主动找黎汉明说话。
黎汉明闻言本来准备用长篇大论来回答他,不过想了想还是算了,直接简明扼要的回道:“因为你是汉人,仅此而已!”
“多谢!”听到黎汉明的这个回答,杨遇春顿时张了张嘴,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接话了,只得拱手谢道。
黎汉明见状笑了笑,道:“不必谢我,我只是动了动嘴,真正救你的是医疗部的那些大夫,坐吧。”
说罢,黎汉明便去找了一个干净茶杯给杨遇春泡了一杯茶后说道:“条件简陋,见笑了。”
杨遇春端着茶杯苦笑着摇了摇头,如同所有第一次来这个木屋的人一样好奇的打量着这个简陋至极的屋子,他是怎么也没想到,堂堂叛军之主,居住的地方竟然如此简单,杨遇春只能由衷的敬佩道:“佩服!”
“一个人嘛,有个住的地方遮风挡雨就行了。”黎汉明闻言只是笑了笑回应道。
其实顾德全他们在城里给他置办了一个院子,只是黎汉明习惯了这里的环境,懒得搬了。
杨遇春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自从醒来后,他所看到的一切,都颠覆了他以往对叛军的看法,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他都以为这里的匪军才是朝廷官军了。
如今各军皆已布置妥当,想着现在闲着也是闲着,黎汉明决定和杨遇春好好聊聊,于是想了想便问道:“怎么样?感受如何?”
黎汉明说起来到目前为止也上战场指挥打过几仗,可是心里最明白一个道理不过,那就是所谓的运筹帷幄并非是真正能够决定胜负的因素,真实的战场上是没有机会去玩那么多的花招的,实实在在的枪对枪刀对刀才是主流。
因此无论他想出来的计策多么精妙,落在实处里还是需要一刀一枪去打出来的,如今各地的布置皆已完成,黎汉明剩下的就只能等待了。
“深受震撼!”这是杨遇春的真实感受:“从军以来,在下可以说是转战南北数地,也曾与国内外的各种兵马交过手,你们这里确实是我生平仅见。”
这点黎汉明倒是相信,杨遇春考中武举后,曾随福康安镇压甘肃田五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古州苗民起义,并参与吐蕃廓尔喀之役,确实可以说得上是交手过国内外的兵马。
想起照顾自己的除了王清任外,其他皆是聋哑之人,杨遇春便好奇的道:“大帅对聋哑之人竟也使用得十分得体,在下实在佩服。”
黎汉明闻言笑了笑,道:“唐太宗在《帝范》中有言: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将无弃才,明主无弃士。不知杨将军以为如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无兼美。因此,扬长避短成为用人之道的一个基本常识。
梁山泊的鼓上蚤时迁,就像孟尝君门下的鸡鸣狗盗之徒一样,怎么说也不是正经人,其行为向来为人不屑,但在关键时刻办成了正事,《时迁盗甲》还登上了京剧的大雅之堂。
李世民讲的还只是总体原则,但是黎汉明知道,历史上的杨遇春则把“良将无弃才”具体化了。
“在下以为,无论身体状况如何,没有无用之人!”杨遇春闻言点了点头说道:“如果在下用兵,聋者,宜给左右使唤;哑者,令其传递密信;跛者,令其守望炮台;瞽者,让其伏地远听。”
听到杨遇春的话,黎汉明顿时笑了笑,没错,他任用残疾人的方法便是来自历史上的杨遇春。
既然聊起了杨遇春感兴趣的话题,黎汉明索性也放开心性和他畅聊了起来。
从交谈中,黎汉明知道了杨遇春用人的关键是在于避人之短,用人之长,这也是黎汉明看重他的原因。
天生我才必有用。对于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来说,既然来到了这个社会上,就肯定有他的用武之地,也就是说,人人都是可用之才,关键是要看用人之人能不能把每个人都放在恰当的位置。
作为领导者,在用人当中,首要的是充分地了解每一个人,包括了解人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就是人们常说的要“知人”。
知人才能善任,才能把每一个人都用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才能做到人尽其才。
正所谓“大匠无弃材,下尺各有施”。那种在用人当中习惯于把人一棍子打死,一眼就把人看透了、看瘪了,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无论如何也是用不好人的。
没有无用之才,只有没有用好的人才。这是很带有哲学意味的一个用人思想。
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常常会有人才闲置、人才浪费等等现象发生。发生这些现象,固然有用人体制、用人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但也有作为用人者识才能力有限的原因,而且有时这种原因可能还是占主导地位的。
黎汉明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当今最大的法不是宪法,而是领导对你的看法”。
假如一个人一旦被他的上司形成某种不好的看法,那他要在上司手下翻过身来就实在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有时可能要影响到自己一生的发展。
事实上,不论是哪个单位,也不论单位大小,每一个人都有发挥作用的地方,之所以造成各种各样人才使用上的不当,是因为我们的一些掌握着人的前途命运的人在用人的问题上掺杂了各种各样的人为因素。
比如,人员地域的因素、亲疏远近的因素、社会关系的因素、领导者个人喜好的因素、团团伙伙的因素等等。
这样才导致了常常有人心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常常有人生出“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无奈,常常有“小人得志便猖狂,英雄失意眼茫茫”的窘迫。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没有哪个人是无所不能的,也没有哪个人是无所不成的。
观察一个人、使用一个人,要从大处着眼,看其主流,用其所长。既不能把自己当标尺去衡量别人,这样就会感到人人不如己,事事不如意,被你衡量的人也就变得一无是处了。
也不能要求人人都是一个样,用事先做好的标尺去量人,用事先定好的框框去套人,如此选择出来的人将都是完人。
一番畅聊,杨遇春也慢慢改变了对黎汉明这个叛将首领的看法,如今看来,这遵义匪军等不声不响的成长到如今这般地步,眼前这人绝对功不可没。
聊着聊着,黎汉明趁机问道:“不知杨将军对当今天下的局势怎么看?”
杨遇春闻言顿时沉默了下来,好一会儿后才抿了抿嘴说道:“从大方向来说,世界各国争雄,我大清已是岌岌可危;往小了说,各地叛乱不断,朝廷只会越来越羸弱。”
虽然不想承认,但杨遇春知道事实究竟如何,不管是平定台湾,还是平定吐蕃廓尔喀,其中不乏都有洋夷的身影。
杨遇春也知道,如今大清虽然表面上是盛世之象,实则早已腐朽不堪了,从各地的叛乱就能看出。
长此以往,杨遇春估计,就算没有内部叛乱,外部的洋夷也能朝廷自顾不暇。
只是朝廷的尿性杨遇春也知道,对汉人向来以打压为主,更别说重视汉人的意见了。
黎汉明闻言点了点头,站起身来走到书桌后面指着墙上的全国局势图说道道:“杨将军昏睡日久,对当下的局势可能有所不知,杨将军请看,这便是当前最新的全国局势图。”
杨遇春闻言连忙起身,来到书桌前抬头看去。
黎汉明见状也一边解释道:“先从最南边说起,贵州除了黎平、镇远等地外,其他各地已尽皆被我们红旗军与南笼义军瓜分殆尽。”
“此外,广西的泗城府、百色厅以及云南的曲靖府、广西州、广南府也已落入了南笼义军之手,据我所知,云南府便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听到这儿,杨遇春顿时深吸一口气,没想到,一直不起眼的南笼叛军,如今竟然也成长到这般境地了。
见到杨遇春震惊的样子,黎汉明顿时笑了笑,正所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王阿从可谓是完全照搬黎汉明的模式,现在更是又是训练新军又是建造工坊区的,表面上来看,已经和黎汉明这里基本一样了。
“我们这里除了遵义、贵阳、大定、平越、思南、石阡等贵州大部外,云南的昭通府、东川府也已被我们光复,此外,宜绵、毕沅两路兵马被我们围在了南充,只要南充一下,整个川东便尽皆落入我手,加上川南的泸州、叙州、永宁等地,也就是说,四川一半的地方都在我手里了。”
黎汉明没有理会杨遇春的震惊,而是自顾自的继续说道:“平陇的苗乱虽然看似就快平定了,但是以我的估计,最迟也得明年上半年才会完全平定。”
“东南沿海,有率领近万人之众驰骋于闽、浙、粤海面,劫船越货,封锁航道,收“出洋税”的蔡牵,也有郑一的海盗六旗联盟驰骋南海等地。”
“湖北,川东等地的白莲教十余万大军如今正会攻西安,只要西安一下,可以说陕西、湖北、甘肃、河南等地都会受到影响。”
“当然,这些都是大部兵马的动向,其他各地的小动乱不计其数,试问,清廷拿什么来抵挡?”
说着,黎汉明看了看呆呆的看着地图的杨遇春,笑了笑说道:“据我所知,如今清廷八旗兵、绿营兵以及各地勇营加起来才一百二十余万兵力,其中大多而经过乾隆的挥霍无度,户部应该没什么存银了吧?如此一来,满清的覆灭其实早已注定。”
满人人口基数少,人口总数上不去,以八旗子弟为成员的八旗军队的数量受到限制,总数始终维持在二十万人左右,在整个清朝统治时期这个数字没有太大变化。
八旗军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驻京八旗,一部分是各省驻防八旗。驻京八旗一般十万人左右,各省驻防八旗约在十二万左右。
绿营军队总数有六十多万,加上各地协防的勇营,总数差不多一百万左右。
但是清统治向来不信任绿营,绿营无论在训练、军备、军饷上都无法和八旗军相比,跟后娘养得一样。各代皇帝对此心知肚明,主观上一直担心其战斗力太强,影响到大清统治。
勇营既乡勇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本就是负责协防,战斗力可想而知。
可是随着全国的平定,八旗兵以征服者自居,日渐骄横、享有特权、养尊处优,由于贪图享受,武艺日渐荒疏,到了如今,八旗兵几乎已经完全失去了战斗力,形成只坐拿皇帝军饷、贪生怕死的纨绔子弟。
绿营也几乎是大同小异,所以虽然人数上看上去众多,但是战力上也只是比八旗兵好一点而已。
想到这儿,杨遇春顿时无奈的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虽然不想承认,但他知道黎汉明说的是事实,如今这般情况,西南三省丢失已成事实,甚至陕西等地也会失陷。
沿海各地的兵马几乎被海上的乱军牵制,南方各地的官军则被分散到了各处平叛,大多都已损失殆尽,而从北方各地调兵南下,耗时费力不说,也会被陕西的白莲教牵制。
黎汉明也知道适可而止的道理,看到杨遇春被打击到了后,他便不再多说,最后提醒了一句:“为了保护将军家人的安全,将军还活着的消息外人还不得而知,如今局势已经渐渐明朗了,将军是选择给满清异族陪葬,还是跟着我们驱逐鞑奴,复兴中华,还请将军好生考虑。”
对于杨遇春这样的人,黎汉明知道直接劝降不会有用,还不如直接摆明车马,直言利害。
把全国的局势给他分析明白了,黎汉明相信只要杨遇春不蠢,就知道该如何选择。
而就在遵义这里的黎汉明在劝降杨遇春时,南充城外的左春来在派人射出一封威胁的信件后,也开始对南充发起了总攻.........
黎汉明闻言本来准备用长篇大论来回答他,不过想了想还是算了,直接简明扼要的回道:“因为你是汉人,仅此而已!”
“多谢!”听到黎汉明的这个回答,杨遇春顿时张了张嘴,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接话了,只得拱手谢道。
黎汉明见状笑了笑,道:“不必谢我,我只是动了动嘴,真正救你的是医疗部的那些大夫,坐吧。”
说罢,黎汉明便去找了一个干净茶杯给杨遇春泡了一杯茶后说道:“条件简陋,见笑了。”
杨遇春端着茶杯苦笑着摇了摇头,如同所有第一次来这个木屋的人一样好奇的打量着这个简陋至极的屋子,他是怎么也没想到,堂堂叛军之主,居住的地方竟然如此简单,杨遇春只能由衷的敬佩道:“佩服!”
“一个人嘛,有个住的地方遮风挡雨就行了。”黎汉明闻言只是笑了笑回应道。
其实顾德全他们在城里给他置办了一个院子,只是黎汉明习惯了这里的环境,懒得搬了。
杨遇春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自从醒来后,他所看到的一切,都颠覆了他以往对叛军的看法,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他都以为这里的匪军才是朝廷官军了。
如今各军皆已布置妥当,想着现在闲着也是闲着,黎汉明决定和杨遇春好好聊聊,于是想了想便问道:“怎么样?感受如何?”
黎汉明说起来到目前为止也上战场指挥打过几仗,可是心里最明白一个道理不过,那就是所谓的运筹帷幄并非是真正能够决定胜负的因素,真实的战场上是没有机会去玩那么多的花招的,实实在在的枪对枪刀对刀才是主流。
因此无论他想出来的计策多么精妙,落在实处里还是需要一刀一枪去打出来的,如今各地的布置皆已完成,黎汉明剩下的就只能等待了。
“深受震撼!”这是杨遇春的真实感受:“从军以来,在下可以说是转战南北数地,也曾与国内外的各种兵马交过手,你们这里确实是我生平仅见。”
这点黎汉明倒是相信,杨遇春考中武举后,曾随福康安镇压甘肃田五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古州苗民起义,并参与吐蕃廓尔喀之役,确实可以说得上是交手过国内外的兵马。
想起照顾自己的除了王清任外,其他皆是聋哑之人,杨遇春便好奇的道:“大帅对聋哑之人竟也使用得十分得体,在下实在佩服。”
黎汉明闻言笑了笑,道:“唐太宗在《帝范》中有言: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将无弃才,明主无弃士。不知杨将军以为如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无兼美。因此,扬长避短成为用人之道的一个基本常识。
梁山泊的鼓上蚤时迁,就像孟尝君门下的鸡鸣狗盗之徒一样,怎么说也不是正经人,其行为向来为人不屑,但在关键时刻办成了正事,《时迁盗甲》还登上了京剧的大雅之堂。
李世民讲的还只是总体原则,但是黎汉明知道,历史上的杨遇春则把“良将无弃才”具体化了。
“在下以为,无论身体状况如何,没有无用之人!”杨遇春闻言点了点头说道:“如果在下用兵,聋者,宜给左右使唤;哑者,令其传递密信;跛者,令其守望炮台;瞽者,让其伏地远听。”
听到杨遇春的话,黎汉明顿时笑了笑,没错,他任用残疾人的方法便是来自历史上的杨遇春。
既然聊起了杨遇春感兴趣的话题,黎汉明索性也放开心性和他畅聊了起来。
从交谈中,黎汉明知道了杨遇春用人的关键是在于避人之短,用人之长,这也是黎汉明看重他的原因。
天生我才必有用。对于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来说,既然来到了这个社会上,就肯定有他的用武之地,也就是说,人人都是可用之才,关键是要看用人之人能不能把每个人都放在恰当的位置。
作为领导者,在用人当中,首要的是充分地了解每一个人,包括了解人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就是人们常说的要“知人”。
知人才能善任,才能把每一个人都用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才能做到人尽其才。
正所谓“大匠无弃材,下尺各有施”。那种在用人当中习惯于把人一棍子打死,一眼就把人看透了、看瘪了,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无论如何也是用不好人的。
没有无用之才,只有没有用好的人才。这是很带有哲学意味的一个用人思想。
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常常会有人才闲置、人才浪费等等现象发生。发生这些现象,固然有用人体制、用人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但也有作为用人者识才能力有限的原因,而且有时这种原因可能还是占主导地位的。
黎汉明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当今最大的法不是宪法,而是领导对你的看法”。
假如一个人一旦被他的上司形成某种不好的看法,那他要在上司手下翻过身来就实在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有时可能要影响到自己一生的发展。
事实上,不论是哪个单位,也不论单位大小,每一个人都有发挥作用的地方,之所以造成各种各样人才使用上的不当,是因为我们的一些掌握着人的前途命运的人在用人的问题上掺杂了各种各样的人为因素。
比如,人员地域的因素、亲疏远近的因素、社会关系的因素、领导者个人喜好的因素、团团伙伙的因素等等。
这样才导致了常常有人心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常常有人生出“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无奈,常常有“小人得志便猖狂,英雄失意眼茫茫”的窘迫。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没有哪个人是无所不能的,也没有哪个人是无所不成的。
观察一个人、使用一个人,要从大处着眼,看其主流,用其所长。既不能把自己当标尺去衡量别人,这样就会感到人人不如己,事事不如意,被你衡量的人也就变得一无是处了。
也不能要求人人都是一个样,用事先做好的标尺去量人,用事先定好的框框去套人,如此选择出来的人将都是完人。
一番畅聊,杨遇春也慢慢改变了对黎汉明这个叛将首领的看法,如今看来,这遵义匪军等不声不响的成长到如今这般地步,眼前这人绝对功不可没。
聊着聊着,黎汉明趁机问道:“不知杨将军对当今天下的局势怎么看?”
杨遇春闻言顿时沉默了下来,好一会儿后才抿了抿嘴说道:“从大方向来说,世界各国争雄,我大清已是岌岌可危;往小了说,各地叛乱不断,朝廷只会越来越羸弱。”
虽然不想承认,但杨遇春知道事实究竟如何,不管是平定台湾,还是平定吐蕃廓尔喀,其中不乏都有洋夷的身影。
杨遇春也知道,如今大清虽然表面上是盛世之象,实则早已腐朽不堪了,从各地的叛乱就能看出。
长此以往,杨遇春估计,就算没有内部叛乱,外部的洋夷也能朝廷自顾不暇。
只是朝廷的尿性杨遇春也知道,对汉人向来以打压为主,更别说重视汉人的意见了。
黎汉明闻言点了点头,站起身来走到书桌后面指着墙上的全国局势图说道道:“杨将军昏睡日久,对当下的局势可能有所不知,杨将军请看,这便是当前最新的全国局势图。”
杨遇春闻言连忙起身,来到书桌前抬头看去。
黎汉明见状也一边解释道:“先从最南边说起,贵州除了黎平、镇远等地外,其他各地已尽皆被我们红旗军与南笼义军瓜分殆尽。”
“此外,广西的泗城府、百色厅以及云南的曲靖府、广西州、广南府也已落入了南笼义军之手,据我所知,云南府便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听到这儿,杨遇春顿时深吸一口气,没想到,一直不起眼的南笼叛军,如今竟然也成长到这般境地了。
见到杨遇春震惊的样子,黎汉明顿时笑了笑,正所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王阿从可谓是完全照搬黎汉明的模式,现在更是又是训练新军又是建造工坊区的,表面上来看,已经和黎汉明这里基本一样了。
“我们这里除了遵义、贵阳、大定、平越、思南、石阡等贵州大部外,云南的昭通府、东川府也已被我们光复,此外,宜绵、毕沅两路兵马被我们围在了南充,只要南充一下,整个川东便尽皆落入我手,加上川南的泸州、叙州、永宁等地,也就是说,四川一半的地方都在我手里了。”
黎汉明没有理会杨遇春的震惊,而是自顾自的继续说道:“平陇的苗乱虽然看似就快平定了,但是以我的估计,最迟也得明年上半年才会完全平定。”
“东南沿海,有率领近万人之众驰骋于闽、浙、粤海面,劫船越货,封锁航道,收“出洋税”的蔡牵,也有郑一的海盗六旗联盟驰骋南海等地。”
“湖北,川东等地的白莲教十余万大军如今正会攻西安,只要西安一下,可以说陕西、湖北、甘肃、河南等地都会受到影响。”
“当然,这些都是大部兵马的动向,其他各地的小动乱不计其数,试问,清廷拿什么来抵挡?”
说着,黎汉明看了看呆呆的看着地图的杨遇春,笑了笑说道:“据我所知,如今清廷八旗兵、绿营兵以及各地勇营加起来才一百二十余万兵力,其中大多而经过乾隆的挥霍无度,户部应该没什么存银了吧?如此一来,满清的覆灭其实早已注定。”
满人人口基数少,人口总数上不去,以八旗子弟为成员的八旗军队的数量受到限制,总数始终维持在二十万人左右,在整个清朝统治时期这个数字没有太大变化。
八旗军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驻京八旗,一部分是各省驻防八旗。驻京八旗一般十万人左右,各省驻防八旗约在十二万左右。
绿营军队总数有六十多万,加上各地协防的勇营,总数差不多一百万左右。
但是清统治向来不信任绿营,绿营无论在训练、军备、军饷上都无法和八旗军相比,跟后娘养得一样。各代皇帝对此心知肚明,主观上一直担心其战斗力太强,影响到大清统治。
勇营既乡勇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本就是负责协防,战斗力可想而知。
可是随着全国的平定,八旗兵以征服者自居,日渐骄横、享有特权、养尊处优,由于贪图享受,武艺日渐荒疏,到了如今,八旗兵几乎已经完全失去了战斗力,形成只坐拿皇帝军饷、贪生怕死的纨绔子弟。
绿营也几乎是大同小异,所以虽然人数上看上去众多,但是战力上也只是比八旗兵好一点而已。
想到这儿,杨遇春顿时无奈的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虽然不想承认,但他知道黎汉明说的是事实,如今这般情况,西南三省丢失已成事实,甚至陕西等地也会失陷。
沿海各地的兵马几乎被海上的乱军牵制,南方各地的官军则被分散到了各处平叛,大多都已损失殆尽,而从北方各地调兵南下,耗时费力不说,也会被陕西的白莲教牵制。
黎汉明也知道适可而止的道理,看到杨遇春被打击到了后,他便不再多说,最后提醒了一句:“为了保护将军家人的安全,将军还活着的消息外人还不得而知,如今局势已经渐渐明朗了,将军是选择给满清异族陪葬,还是跟着我们驱逐鞑奴,复兴中华,还请将军好生考虑。”
对于杨遇春这样的人,黎汉明知道直接劝降不会有用,还不如直接摆明车马,直言利害。
把全国的局势给他分析明白了,黎汉明相信只要杨遇春不蠢,就知道该如何选择。
而就在遵义这里的黎汉明在劝降杨遇春时,南充城外的左春来在派人射出一封威胁的信件后,也开始对南充发起了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