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季高老哥,不带这么玩人的啊!”

    武昌洪山乡勇队大营主帐,吴可一脸无奈的望向坐在对面的左宗棠。

    话说他带着手下近两千小弟,紧赶慢赶花费十天时间急走近四百里,从通山一路赶到武昌,刚刚将手下疲惫不堪的小弟安置入营,他却没办法休息匆匆洗嗽一番又马不停蹄进城向总督衙门报备,同时也想问问把他这么急着召回有何要事?

    拜见总督张亮基的时候问了句乡勇队之后的安排,谁知竟然得到‘先休整后再看’的答案,他顿时明白自己被‘忽悠’了。

    果然随后一打听,这才明白都是被太平军西征给吓的!

    武昌城内高度戒严不说,城外驻扎各路人马都被要求做好随时开拔准备,包括乡勇队在内也不例外。

    搞得整个武昌地区的氛围都有些紧张,大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催的压迫感!

    而左宗棠也第一时间找上门来,告诉了他为何这么匆忙将乡勇队调回来。

    “没错,这主意是我出的,主要是因为制台大人担心武昌局势不稳,需要信得过的力量帮忙威慑弹压!”

    “季高老哥是不是太过看得起小弟了,乡勇队区区三千人马能威慑得了偌大一个武昌么?”吴可除了苦笑还是只能苦笑,不满的抱怨了句:“要知道在通山我都把那帮土匪打残了,加把力就能全歼,结果这时调令来了……”

    左宗棠微笑表示剿匪什么的弱爆了,只有跟长毛乱匪大打出手才能获取足够亮眼的功劳。而且此次急调他回来也不是专门做样子的,等休整好以后可能会另有重任。

    人都回来了,吴可再说什么也没啥意思了,只能老老实实窝在洪山大营一边休整一边监督小弟们严格训练。

    这次在通山的山林大作战,那惨重的伤亡数字可给他提了个醒,乡勇队远没想象当中那么强大。

    可能仗着长时间的严格训练,小范围内战术配合娴熟,还有充足的食物供应,锻炼出来的不错体力等等优势,能在大部分时候与相等甚至相差两倍人数时占得上风,但乡勇队依旧有着不小的缺陷。

    不说别的,乡勇队的人数就是一个大问题。

    随着时间推移,乡勇队在崇阳的生意逐渐铺开,财政方面的压力得到全面缓解。而且乡勇队正式成员还能得到总督府的财政补贴,可以说已经摆脱了财政方面的问题,可以放开手脚量力扩充人手了。

    可惜的是,乡勇队在武昌没啥根基,想要招揽符合要求的成年青壮并不容易。武昌可是经过太平军的一番搜刮青壮本就流失不少,加上驻防各路清军毫无顾忌抓壮丁补充自身损耗,或者急不可耐扩充势力都抢走不少成年青壮,可供乡勇队挑选的范围就更窄了。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吴可坚持乡勇队照兵时的福利待遇不变,只要被乡勇队选中其家庭便能获得最少五亩的低租田耕种。

    在鄂南地区自然没问题,各地乡绅大都会给乡勇队这个面子,可是在武昌的话那就没可能了,谁知道你乡勇队是谁啊?

    能在太平军和清军兵痞肆虐过的武昌周边存活下来的地主乡绅,不说家族底蕴如何身后单单他们本人就没一个是简单角色,就算吴可准二品大员的身份放不放在人家眼里还两说得很呐,

    无奈之下,乡勇队也只能继续从鄂南地区征召合适青壮加入。

    可问题来了,乡勇队眼下已经不再是鄂南地区的实际掌握者,加上各县新任官员们有意无意的削弱乡勇队在当地的影响力,乡勇队想像之前那般顺畅的征召合适青壮也不怎么顺利了。

    也只有乡勇队的老巢通城跟崇阳,还有新近投靠的通山才能源源不断主动提供合适青壮,当地地方势力也不会明里暗里设置障碍阻拦什么的。

    可问题是,乡勇队之前已经在通城和崇阳两县招收了近四千成年青壮。如果不想严重拖累两县基本农业跟商业发展的话,短时间内就不能再招收青壮人手了。

    这时代的大清还是个彻彻底底的初级农业社会,地里的活全都需要青壮劳力操持,短缺了劳力对于农业生产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吴可可不想自家老巢出了大纰漏,因此没想着釜底抽薪般的继续在两县招揽合适青壮人手。也正是因为如此,乡勇队沙堆新兵大营两个来月时间,也就招收到了不足三百新丁。

    幸好这次通山剿匪之旅收获不小,最大的收获就是通山知县钟荣光的投靠,也因此整个通山的青壮人口都向乡勇队敞开了怀抱。

    不过通山眼下作为剿匪第一前线,也需要足够的青壮人口维持地方秩序,还有为地方民团提供足够的人手,能够抽调的人手也是有限。

    当然除了自我招募之外,因为乡勇队的赫赫威名,也有不少民团武装主动投奔而来。本来这样经过简单训练,甚至还有一些战斗经验的民团青壮是最好的新兵人选,只需稍微训练改造便可跟上那些老乡勇队员的脚步。

    可麻烦的是,这些家伙在参加民团时期,都或多或少沾染了一些不好恶习,吴可可不敢将他们胡乱跟原来的老乡勇队员混编在一起,这样一来自然会产生隔阂而且符合标准的青壮人手还不多。

    总之,眼下限制乡勇队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当中,新兵人数不足绝对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除了人数限制之外,吴可还发现乡勇队的弟兄们有些过分依赖那些五花八门的火药武器了。当然这本是他有意为之的结果,目的等以后集体大换装后不至于出现不适应火药武器的事情发生。

    不过现在看来一味的强调火器也不是太好,起码在这个时代就是如此。

    这次在通山茂密山林中之所以损失如此之大,地形复杂的山林不利于火器发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虽然乡勇队训练时非常关注小范围内的配合作战,而且对冷兵器作战也没有一味排斥,可眼下看来重视程度还不够。

    怎么说呢,五人规模以下冷兵器战斗乡勇队基本没啥优势,就算十人规模冷兵器格斗没有盾牌手跟连弩的话,乡勇队战士的作战能力也没想象当中那般强大。

    总而言之一句话,乡勇队战士们的冷兵器单兵作战能力很一般。在通山茂密的山林战斗中,通常都是五人小组以下人手单独负责一片区域,有时候遇见落单的土匪时,能上前战斗的不过区区一两人而已。

    在被发现土匪不要命的反扑下,往往乡勇队战士必须付出不轻的代价才能将之拿下,巨大的伤亡数字也就是如此积少成多而来。

    通山的经历给吴可敲响了警钟,乡勇队的战斗力受环境影响太大。再想想之前连战连捷的过程,要么就是小股人马特种作战,要么就是平原地带摆明车马硬抗,再不就是城镇之间的宽敞地形攻防战。

    老实说乡勇队并不害怕小规模特种战,因为乡勇队有连弩这等利器,还有大威力土制手榴弹的帮助,一帮限定了范围的小规模战斗真不算什么,三下五除耳就能解决,真正怕的就是像通山剿匪战这样大规模撒网的战斗模式。

    乡勇队资源有限,不可能每位弟兄一把价格不菲的精巧连弩,至于威力不小的土制手榴弹要集中使用才能发挥最大威力,用在一两人的作战过程中说真的太过浪费了。

    这时代的黑火药虽然已经十分常见,但数量一多也是一笔不菲钱财,乡勇队现在可没土豪到可以拿钱砸人的地步。

    至于平原地区作战又或者城镇宽敞地域摆明车马大战,对于乡勇队而言都不是啥大事,相反乡勇队的战斗模式还特别适合这种地形的战斗。

    可问题是,以眼下大清朝的发展程度而言,想要一直这么好运显然不现实。

    以吴可那匮乏的历史知识,也知道太平军绝对不好对付,好象跟清廷足足十来年时间,战场便布南方各省跟北方一部分省份,绝对不是好惹的硬茬。

    比队一下太平军刚刚兴起之时的战斗,广西,湖南还有湖北三省大战的经验,想来清廷南方依旧免不了四处救火的命运,到时候往来奔波各省不熟悉各种环境下的战斗怎么行?

    起码的山林作战模式要熟悉,南方地域水网纵横水面战斗模式也不能落下。南方多丘陵也不要指望每次都能撞上宽敞的平原地带,所以丘陵作战模式也必须熟悉。

    如此一分析下来,吴可郁闷的发现乡勇队要提高的地方还有太多太多,他都没将最希望纳入的骑兵作战模式算上,以后的日子可有得忙了。

    乡勇队在吴可的严格要求下,很快就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大练兵状态,每天战鼓喧天旌旗招展喊杀声震天,成是洪山附近最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可惜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吴可想要静下心来苦练内功,局势却没给他充裕的时间,这不时隔半月之后左宗棠又主动找上门来,告诉了他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

章节目录

新列强时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排云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百零五章 查漏补缺-新列强时代 排云掌,新列强时代,笔趣阁并收藏新列强时代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