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留在造纸厂的,说难听点的,都算是“老弱病残”了。
除了极少数精壮的青年男子,其他人,要么是卡在退休线上的老人,要么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小孩,又或者是一些妇女。
聂大娘看到林暖暖来了, 连忙过来招呼她。因为负责监督烧火以及建议改进,所以她的活倒是轻松起来。也就有机会,跟林暖暖说了最近的情况。
“他们啊,回去种地了。田里人、田里人,是离不开田的。另外啊……”说到这里,聂大娘环顾四周, 看了看周围的工人是否在干活, 然后才又跟林暖暖说了起来。
“姑娘啊,不是大娘说你啊, 你就不是个正经的生意人。”
林暖暖听到这话,脑袋一蒙,连忙向聂大娘请教:“这是怎么说的?”
“大娘我不识字,但是当初签契约的时候,那个小姑娘给我读过。”聂大娘这里指的是林芳芳,这是林暖暖要求的,聂大娘所谓的契约,也就是劳务合同。
而她这么一说,林暖暖更加困惑了。
白纸黑字的契约,断没有一点克扣、耍心眼的地方。纵然确实剥削了一部分剩余价值,用于发展工业与科技。但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已然是极好的福利了。工钱从未克扣,并且月中月尾各发一次,让工人放心,没有白干活。而且,员工福利也是非常齐全的,不光发物资,也有这个时代绝不提及的医疗保证。
想到这里,林暖暖觉得, 会不会是自己没想齐全。毕竟是农民,虽然包三餐、发布匹,但是粮食方面,确实没有保障好。靠天吃饭,是农民根深蒂固的想法,不屯粮,他们心里慌?
而接下来聂大娘的话,着实是语出惊人。
“你这契约上,是不是说了,员工离职,先提前说一声就可以了?哪有你这样写契约的?老板手上有活,你让他们可以随时不干,这不就是给他们机会闹事吗?你得写死契,干几年就写好干几年,到时候再续,谁要敢中途离开,让他赔的倾家荡产。”
“啊,这……”林暖暖听完一时语塞。聂大娘这话,确实有些封建地主剥削的那意味了。但是她又是出于好心,提醒林暖暖的。
所以, 最终林暖暖只能搪塞过去了。
“那大娘,他们离开这里就是为了种地吗?”
聂大娘点头:“那不然能为了什么?”
“我回去想想。”林暖暖听到聂大娘的话,非但没有整明白,还更加糊涂了。
她回到家中,坐在桌子前罗列了起来。
白纸上,写出了三个村子的名字。
乔西村,这个村子离镇子近,偏富裕,而且很多村民都是打工人了。造纸厂剩下的那些青壮年,基本都是这个村子的。很明显,他们对于造纸厂的工作非常满意。他们确实没有回去种田的打算与必要。
林家村,这里的情况,实际上在农民这个层次,已经算可以了。这里全部都是自耕农,除了要给上头交税外,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基本能自给自足。所以,他们要是退出还是可以理解的。尤其在林家村妇女都在纺织厂打工,员工福利靠着女方那边拿也能勉强混日子了。
而隔壁的榆树村,那就是真的穷得叮当响了。所谓“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并不是开玩笑。这个村子的村民们,几乎都没有自己的耕地,全部都是佃农。说白了,是给地主打工的。而且,地主们并不会给他们发工资,是要他们种田,然后收租子,剩下的才是佃农们可以拥有的粮食。
土地私有制之下,农民的日子,可谓是非常艰难。穷者越穷,富者越富。林暖暖刚穿越过来这会儿,林家村也快要从自耕农村庄,变成了佃农村子了。
这是土地私有制之下,必然发生的土地兼并,也是封建王朝,必然灭亡的宿命轮混。
按照这种道理来讲,榆树村的村民们,是最不可能离开造纸厂的,但是实际情况是,林家村最起码有些人会留下,而榆树村除了杨家父女,没有一个人留下的。
“这想不明白啊。”
林暖暖急得抓耳挠腮。在京城,纸卖不出去、郑雅兰被抓了,她都没有这么急过。
这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工人离职问题。
而是更深层次的人才问题,发展工业不光需要科技,也需要人才。而早期的工人,很大程度上,都是农民转化过来的。
甚至不少像英国丧心病狂的“圈地运动”那样,直接逼迫农民往工人转换。
林暖暖自然是不想要逼迫农民的,所以,了解他们到底为什么离职,显得更加重要了。
这一夜,林暖暖因为想这件事情,睡的并不安生。
第二天一早,她就早早地起来了。
正所谓,实践出真实。想要真正地了解这件事情的前应后果,去榆树村看看是最直接、最容易的方法。
这回去榆树村,却是张氏与林暖暖两人一同去的。
两人一前一后,坐在车上,看着田野、山间无穷无尽的绿,也说起了这件事情。
但是,张氏对于林暖暖认为的,粮食储藏问题导致工人离职,并不赞同。
“有银子,哪有买不到粮的啊?更何况,粮食的问题,女婿并不是没有考虑过。”
原来,工人离职的问题,乔松柏也曾经进行过处理。
林暖暖想到的粮食问题,乔松柏也想到过。所以,他特意提出过,工人们可以在月初领工钱的时候,选择是拿钱还是拿粮。并且,乔松柏发放的不光有番薯、麦子,甚至连精细的白面都有。
根本不存在,农民们因为想要屯粮食,所以离职。
“娘,这事情你昨天怎么不跟我讲啊?”林暖暖发觉问题越来棘手了。
张氏纵然带着林暖暖到榆树村,但是心里面却仍旧觉得,工人离职不过是小事一桩。“难道他们不干活,就没有人干活了吗?何必特意去追究。”
对此,林暖暖有些难以解释了。如果只是一两个人的事情,绝对不算什么问题。但是整个榆树村都走了,就显得非常怪异。必须要搞清楚,到底是特例,还是普遍问题。
这对于今后的发展很是重要。
驾着牛车颠颠簸簸地走了好一会儿之后,两人终于到了榆树村。
这次再进榆树村,林暖暖眼前一亮,觉得整个村子,变得比以前好了很多。虽然还是那样的房屋、草木,但是却有一种鲜活的气息。
林暖暖进村之后,便找了一户人家,打探起情况来了。
开门的这户,看到林暖暖到来,很是惊讶。他们没想到,林暖暖竟然特意从林家村过来,询问他们的情况。
而之后的对话,让林暖暖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榆树村的情况与其他村庄不同,全是佃农,没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
然而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榆树村的村民们拿到了造纸厂的工资,并且卖掉了那些作为福利的布匹等物质,手上都有些积蓄,或多或少的,都能把地买回来了。
这农民有了地,心里面就踏实了,纵然赚的少了一些,却也足够了。
林暖暖深吸一口冷气。
她有千言万语要说,但是她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就是这些农民虽然是小农思想,但是听上去也没什么毛病。
而且,或许在他们眼里,种地可比打工更有稳定性,而稳定是小农经济一直追求的东西。
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你们的地,是从谁手上买回来的?”
那人看了林暖暖一眼,而后低头小声说道:“周老爷那儿。”
周老爷,也就是周大头,本村的土地基本上都是他的。所以想要买,也只能从他那里买回来。
这是没毛病的。
但是,周大头这种人,岂是个善茬?
在封建王朝晚期,土地兼并之所以无法抑制,就是因为,富人总是有办法从穷人手里弄到地。
尤其是有自然灾害的时候。
“你们的地是怎么丢的?难道就不怕重演吗?”
林暖暖追问,但是对方并没有回答。
这种情况下,林暖暖也不方便再追问了。她接连去了几户人家,得到的回答,都大差不差。
说白了,大家就是觉得种地比做工有前途。但是提到再发生土地兼并的时候,所有人都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
“不对!”从村子里面出来之后,林暖暖总觉得不对劲。“他们一定是有事情瞒着我们的。”
小灵对此也表示赞同,“他们的反应,都没有皱眉思索,或许苦恼。而是支支吾吾的,单纯地想要瞒着宿主你罢了。”
“得想个办法。”坐在牛车上,林暖暖想到是杨家姐妹。
杨衣、杨蓉这两人毕竟是榆树村的本村人,与榆树村的村民们关系比较近,如果让她们去打探消息,或许能够得到更多的线索。
于是回到家之后,林暖暖便去纺织厂内,找了这对姐妹,让她们帮忙打探这件事。
“这有什么要打探的?”杨蓉心直口快,立刻就说出来了。“他们买地的钱,是你给的,如果真的没钱了,再来你这里打工就是了。”
“妹妹!”杨衣拉着杨蓉,让她不要说的这么直白。不过神色间的意思,确实是如此了。
杨衣轻声细语地说道:“要我说,姑娘你确实有些过于善良了,那契约上着实不该写的如此宽松。”
而杨衣这句话,与昨天聂大娘的话,不谋而合。
林暖暖立马知晓,原来这事情,在厂里传开了。
乔西村的工人们,太懂林暖暖这边福利有多好了,所以他们舍不得放弃,多数留在了这里。再加上他们有打工经验,所以不会产生一定要依赖土地的想法。
而榆树村与林家村的工人们,仍旧想着的是种地的事情,而林暖暖的工厂,就像是最后的底线。所以,工厂的存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他们回归农田的想法。
弄清楚问题,解决方法就简单了。
一方面,是农民认知问题。受制于小农思维,他们有钱了,就是买地、种地。这应该是思想教育问题。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很重要。而且退一万步来说,这些农民要还是想去种地,有了一些基础的识字水平,也不会像杨二白那样,签个契约还要被骗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工厂自己的制度问题了。干长干短一个样,这就对一直坚持在工厂里面的人,就显得非常不公平,甚至还显得他们“缺心眼”、“笨”。所以要改进工厂规章制度,提升工人的工龄回报,让做长的工人,享受更多的福利或者工资。
把这些事情想清楚之后,林暖暖坐在书桌前,与小灵共同商议起具体流程来了。
制度问题是真的好解决,多少现代公司的工龄福利,拿过来随便抄一抄,那就有了。
可是难的是后者,如何让农民们愿意接受教育?
而且,教材从哪里来,也是个大问题。让农民们读“儒家学说”,反而更容易让他们陷入种地困境里面。
凡此种种,都不是一时间能够解决的。
林暖暖一时头大不已,可关键是,这时代,能够与她一同解决问题的,还只有乔松柏一个。
若想要再多人,那还得等白鹿书院扩建,培养出一批相信自由、民主的灵魂才行。
“都急不得啊。”
不过,在林暖暖的林家村扩建至临沧河新园区的计划中,除了衣食住行,也多考虑了一个,那就是所有人的教育问题。
她总不能真的等着白鹿书院把师范人才培养出来了,再去缓慢地推行教育普及计划。
要是真的等到那时候,工厂早倒闭了。
在综合各方面考虑之后,林暖暖与小灵,重新构思了整个园区的设计图,并且重新估算了建筑费用。
只是这个费用着实不低啊。
“三千两,真要命啊。”
看着预估费用,林暖暖心里面堵得慌,这钱明明赚了不少,怎么总是不够呢?
看着一行行数字,林暖暖突然问了小灵一个问题:“以我们现在的水平,可以造水泥吗?”
须知道,整个建筑贵在哪里?
人工?设计?竹子?茅草?青砖?
都不是,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粘合剂。
而这个粘合剂,与其他任何建筑材料都不一样,它太珍贵了。古代人称之为——糯米,一种食物。
在饿死人都是常态的时代,建筑造价如此高,全部都因此。
如果,能够用水泥,代替糯米呢?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