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整体效果-别吵,我只想做一个安静的工匠
第八十五章 整体效果-别吵,我只想做一个安静的工匠-别吵,我只想做一个安静的工匠-笔趣阁
别吵,我只想做一个安静的工匠
作者:东顾流云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苏明一手拿锤子,一手拿凿子,开始对自己的石料开始粗加工。
苏明观察了一圈石料,整个石料整个呈现的是三角形,而且有一个角在放在桌面上的时候是明显高出剩下两个角很多的。
苏明决定在剩下两个不高的角处挖出研墨的地方,也就是砚堂。它是墨的核心部位,砚的好坏主要就是由它来决定的。
砚堂的大小和部位则是因材而定,不拘一格,没有固定的位置的。有些名贵的砚石,比如说端砚的鱼脑冻、蕉叶白。歙砚的对眉子和刷丝纹等等,都会将这些证明砚石名贵的特征放在砚堂的位置。
本身两角之地就是低洼处,苏明也不用特意去挖出,只需要将整个洼处向中心凹陷即可,这样一来,研磨出的墨也就不会到处乱跑。
“叮叮叮~”
清脆的敲击声不绝于耳,每一次敲击,都掀起石料上的一层碎片,石头的碎末被凿子不断的凿出。
苏明微微眯着眼睛,防止飞起的石头碎末溅入眼睛。只有这样,而只有这样,他才能从细小的石头碎末中,看清落刀的地点。
“呼~”
苏明停手,将石料上的碎片和石粉末全都吹散了,露出了刚刚苏明用凿子凿过的地方。
“这,这....”
苏明看着眼前的石料,不由地双眼瞪大。
“这简直太完美了!”
苏明惊呼出声,看着手中的石料,此时的石料上,刚刚凿出的砚堂的位置上,原本不明显的纹理,在苏明将表层的碎片和石粉末全部凿去之后,居然看见了下面清晰且显眼的纹理结构。
如果说以前的纹理像是流云和水纹的话,那么苏明现在看到的就如同波浪和腾云,两者有着质的区别!
“靠,决定了!不雕刻!”
苏明看着手中的这块儿石料,现在这块儿石料完全已经不需要雕刻了,绝美的纹路,就是大自然给它最好的艺术之美!
苏明仔细观察了一番石料之后,随即拿出稍小一些的刻刀,对着原本椭圆形的砚堂开始了修整,刻刀在锤子的敲击下带起一层层的粉末,同时,原本规则的椭圆形现在却变得不再规则。
“为什么要将这个地方修成这样?原本椭圆形不是挺好看的吗?”
叶如歌不太理解苏明用意,看着苏明的修改,她不由地好奇问出了声。
“法国的雕塑艺术家罗丹曾经砍掉了巴尔扎克雕塑的双手,因为那双手是非常完美的,完美到夺取了巴尔扎克雕塑整体的眼球。”
说着苏明将手中的石料放入了一旁的水盆之中,冲洗掉了身上的石粉和碎片,让后放在了叶如歌的面前。
叶如歌看着苏明放在桌面上的石料,嘴巴慢慢张大,双眼木愣愣的盯着苏明手中的那块儿石料。
整个石料就像是一个缩小版的山水画一般,比整体高出很多的那一角就像是一座高山一般矗立着,上面的几处石头上的沟壑,显得这突起的部位更像是一座真实的山峰了。
而在两角之间低洼处的砚堂,经过苏明的开凿之后变得不规律了,反倒是更像是一个湖泊了。
再加上是刚从水中捞出的,砚堂中还带着一小潭水,看起来那就更像是一副山水画了。如果砚堂还是刚刚那般规则的椭圆,那就只剩下砚堂的纹理可以欣赏了。而苏明只是改变了一下砚堂的形状,就让整体视觉效果更上一层楼了!
苏明这边拿起最细的凿,开始了修边,一来是突现出砚堂的位置,让人注意到砚堂中美丽的纹路。二来则是为了防止墨过多时会流出来,起到一个隔绝作用。
在修边完成之后,苏明的凿刀开始一圈圈向内剐,对砚堂进行修整,将砚堂修理平整,防止墨条在研磨的过程中因为砚堂高低不平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
洗去多余的杂质,苏明将手指贴在了砚堂上,由内向外不断旋转延伸,通过食指的触觉感受修整之后的砚堂的平整度,这是最重要的区域,绝对不能出任何问题,否则,这便是一块儿失败的砚台。、
好在现在这块儿砚台的砚堂除了有些石头凿过之后的毛边有些喇手之外,平整度还是过关的。
检查完毕的苏明拿出一张砂纸开始给砚堂打磨,只要打磨光滑之后,这砚台也就完成了九成了。
不经过雕刻的砚台其实制作起来并没有很难,只要选到好的石头,那么之后短短几步就能够将砚台制作出来,所以砚台在文房四宝的制作中也是最简单的。
在砂纸的打磨之后,砚台原本凿过留下的划痕、还有刺手的毛边,全都消失了,此时手指再摸上去,已经感受不到对于手指的刺激,你更多感受到的是石头此时的温润,和质感的细腻。
到了这里,其实我们的砚台就已经制作完成了。
苏明出一块儿蜜蜡,在砚堂的地方开始研磨起来了。这涂蜡不仅可以保护材质,还能增加美感,最重要的是可以防止风化。
而经过涂蜡的砚台,其上的纹理则会更加清晰透亮,让人记忆犹新。
“你看看,觉得怎么样?”
在苏明涂完蜡之后,把玩了一番将它递给了叶如歌。
叶如歌将砚台接过,仔细的端详着,虽然已经看完了全过程,但是她还是觉得不过瘾啊。
这砚台的制作也太简单了,感觉没几下就做完了。
“就,就这么简单?”
叶如歌有些疑惑地看着苏明,苏明苦笑着点点头,就是这么简单。
当然,这是石砚,所以比较简单。
而后来被人们加入四大名砚的晋西绛县澄泥砚,则不是石砚,而是用当地独有的澄泥烧制而成的,因为其独有的澄泥,细腻沙滑,所以澄泥砚才能如此出名。
这种砚台的制作工艺就比较繁琐了,完全看的是工匠的水平,不再是七分天意,三分人为了。
而这,也正是华夏人民的智慧,天时地利人和,如果不能三元归一,那么便取其一!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苏明观察了一圈石料,整个石料整个呈现的是三角形,而且有一个角在放在桌面上的时候是明显高出剩下两个角很多的。
苏明决定在剩下两个不高的角处挖出研墨的地方,也就是砚堂。它是墨的核心部位,砚的好坏主要就是由它来决定的。
砚堂的大小和部位则是因材而定,不拘一格,没有固定的位置的。有些名贵的砚石,比如说端砚的鱼脑冻、蕉叶白。歙砚的对眉子和刷丝纹等等,都会将这些证明砚石名贵的特征放在砚堂的位置。
本身两角之地就是低洼处,苏明也不用特意去挖出,只需要将整个洼处向中心凹陷即可,这样一来,研磨出的墨也就不会到处乱跑。
“叮叮叮~”
清脆的敲击声不绝于耳,每一次敲击,都掀起石料上的一层碎片,石头的碎末被凿子不断的凿出。
苏明微微眯着眼睛,防止飞起的石头碎末溅入眼睛。只有这样,而只有这样,他才能从细小的石头碎末中,看清落刀的地点。
“呼~”
苏明停手,将石料上的碎片和石粉末全都吹散了,露出了刚刚苏明用凿子凿过的地方。
“这,这....”
苏明看着眼前的石料,不由地双眼瞪大。
“这简直太完美了!”
苏明惊呼出声,看着手中的石料,此时的石料上,刚刚凿出的砚堂的位置上,原本不明显的纹理,在苏明将表层的碎片和石粉末全部凿去之后,居然看见了下面清晰且显眼的纹理结构。
如果说以前的纹理像是流云和水纹的话,那么苏明现在看到的就如同波浪和腾云,两者有着质的区别!
“靠,决定了!不雕刻!”
苏明看着手中的这块儿石料,现在这块儿石料完全已经不需要雕刻了,绝美的纹路,就是大自然给它最好的艺术之美!
苏明仔细观察了一番石料之后,随即拿出稍小一些的刻刀,对着原本椭圆形的砚堂开始了修整,刻刀在锤子的敲击下带起一层层的粉末,同时,原本规则的椭圆形现在却变得不再规则。
“为什么要将这个地方修成这样?原本椭圆形不是挺好看的吗?”
叶如歌不太理解苏明用意,看着苏明的修改,她不由地好奇问出了声。
“法国的雕塑艺术家罗丹曾经砍掉了巴尔扎克雕塑的双手,因为那双手是非常完美的,完美到夺取了巴尔扎克雕塑整体的眼球。”
说着苏明将手中的石料放入了一旁的水盆之中,冲洗掉了身上的石粉和碎片,让后放在了叶如歌的面前。
叶如歌看着苏明放在桌面上的石料,嘴巴慢慢张大,双眼木愣愣的盯着苏明手中的那块儿石料。
整个石料就像是一个缩小版的山水画一般,比整体高出很多的那一角就像是一座高山一般矗立着,上面的几处石头上的沟壑,显得这突起的部位更像是一座真实的山峰了。
而在两角之间低洼处的砚堂,经过苏明的开凿之后变得不规律了,反倒是更像是一个湖泊了。
再加上是刚从水中捞出的,砚堂中还带着一小潭水,看起来那就更像是一副山水画了。如果砚堂还是刚刚那般规则的椭圆,那就只剩下砚堂的纹理可以欣赏了。而苏明只是改变了一下砚堂的形状,就让整体视觉效果更上一层楼了!
苏明这边拿起最细的凿,开始了修边,一来是突现出砚堂的位置,让人注意到砚堂中美丽的纹路。二来则是为了防止墨过多时会流出来,起到一个隔绝作用。
在修边完成之后,苏明的凿刀开始一圈圈向内剐,对砚堂进行修整,将砚堂修理平整,防止墨条在研磨的过程中因为砚堂高低不平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
洗去多余的杂质,苏明将手指贴在了砚堂上,由内向外不断旋转延伸,通过食指的触觉感受修整之后的砚堂的平整度,这是最重要的区域,绝对不能出任何问题,否则,这便是一块儿失败的砚台。、
好在现在这块儿砚台的砚堂除了有些石头凿过之后的毛边有些喇手之外,平整度还是过关的。
检查完毕的苏明拿出一张砂纸开始给砚堂打磨,只要打磨光滑之后,这砚台也就完成了九成了。
不经过雕刻的砚台其实制作起来并没有很难,只要选到好的石头,那么之后短短几步就能够将砚台制作出来,所以砚台在文房四宝的制作中也是最简单的。
在砂纸的打磨之后,砚台原本凿过留下的划痕、还有刺手的毛边,全都消失了,此时手指再摸上去,已经感受不到对于手指的刺激,你更多感受到的是石头此时的温润,和质感的细腻。
到了这里,其实我们的砚台就已经制作完成了。
苏明出一块儿蜜蜡,在砚堂的地方开始研磨起来了。这涂蜡不仅可以保护材质,还能增加美感,最重要的是可以防止风化。
而经过涂蜡的砚台,其上的纹理则会更加清晰透亮,让人记忆犹新。
“你看看,觉得怎么样?”
在苏明涂完蜡之后,把玩了一番将它递给了叶如歌。
叶如歌将砚台接过,仔细的端详着,虽然已经看完了全过程,但是她还是觉得不过瘾啊。
这砚台的制作也太简单了,感觉没几下就做完了。
“就,就这么简单?”
叶如歌有些疑惑地看着苏明,苏明苦笑着点点头,就是这么简单。
当然,这是石砚,所以比较简单。
而后来被人们加入四大名砚的晋西绛县澄泥砚,则不是石砚,而是用当地独有的澄泥烧制而成的,因为其独有的澄泥,细腻沙滑,所以澄泥砚才能如此出名。
这种砚台的制作工艺就比较繁琐了,完全看的是工匠的水平,不再是七分天意,三分人为了。
而这,也正是华夏人民的智慧,天时地利人和,如果不能三元归一,那么便取其一!就地取材,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