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app软件已经开发完毕,请大家访问“这人不是能消灭反贼的人才。如果姚崇还活着,这些反贼不难灭。”房琯后来的表现也证明了玄宗的话的确不错。裴士淹向来有善于辨识人才的名声,两人便开始品评玄宗即位后的历位宰相。裴士淹提到名相宋璟,玄宗不屑的说:“他不过是装作正直来博取自己的名声罢了(彼卖直以取名耳)。”裴士淹又提了十多个人,唐玄宗的评论都非常精当。看来唐玄宗对自己任命的宰相还是非常了解的。当裴士淹提到李林甫时,唐玄宗却说:“这小子嫉贤妒能,世界上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此子妒贤疾能,举世无比。)”裴士淹故意装作不理解的样子问道:“陛下既然这么了解他,为什么还任命他当宰相那么久呢?”这位四十年的太平天子、曾经的一代明君却默然无语,许久,不得不低下了自己高贵花白的头,脸上则是痛悔交加的表情。

    靠女人登上相位

    李林甫何许人也?相信只要对历史有一知半解的人都会知道,即便对历史全无兴趣的人也应该知道,因为在成语词典中,口蜜腹剑已经和李林甫牢牢捆绑在一起。而在中国历史上,如果把奸臣做成排行榜。李林甫绝对可以跻身前三。后人都无比痛恨武则天时的来俊臣,其实李林甫远比来俊臣坏得多。来俊臣虽然杀了很多人,但毁掉的不过是唐朝社稷地面上的门窗柱子。以后完全可以修补。李林甫则毁去了大唐王朝的一半根基。

    李林甫出身并不低微,相反倒是根红苗壮,乃是大唐宗室之后。他的曾祖李叔良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封为长平王。他的伯父李思训不仅是开元初年的名将,而且是大唐最有才华的山水画家,对后世影响也极大。不过到了李林甫这一代,由于不是李渊嫡系所出,爵位的承袭已经停止了,他刚踏入仕途时便只能委委屈屈当个千牛直长。千牛属于左右千牛卫。是皇帝的禁卫军。千牛的含义起源于《庄子》的“庖丁解牛”篇,刘宋时谢绰在《拾遗》一书中说:千牛刀,人主防身之刃也。北魏和隋朝都把自己的贴身侍卫部队定名为左右千牛卫,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卫戍部队。唐朝的很多制度其实都是因袭隋朝,这一点也不例外。对这一官职,《新唐书职官志》中注解道:“卫官以上、王公以下高品子孙起家为之”。也就是说这是高等武官和王公贵族的子孙踏入仕途的第一步。这也正符合李林甫的出身。在这一点上,李林甫倒和清朝的和珅一样,两人都是从宫廷侍卫开始起步的。

    李林甫不学无术,只是通晓音律。若在现在完全可以做个音乐家。可在当时却没有音乐这一行,只有文武两途供他选择,但他在这两方面却都没有才干。不过他毕竟是宗室之后,在朝廷中还是有张关系网的。他的舅舅楚国公姜皎就特别喜欢他。四处为他活动,只是李林甫在品行、学术两方面都没有可吹嘘的地方,姜皎为他忽悠了不少人。买账的却少,后来在开元初年。李林甫才升为太子中允,这也不过是太子东宫里不起眼的属官。盛唐时期朝廷选官制度还是比较健全的。

    姜皎仍不甘心。当时执政的宰相是源乾曜,姜皎在多年前曾经向玄宗推荐过他,他也才得以被重用,源大宰相的侄孙源光乘又恰好是姜皎的妹婿,姜皎便托他向源大宰相求恳,因为源乾曜最喜欢这个侄孙。源光乘还怕自己的话没有份量,特地让父亲向爷爷求情。源乾曜的儿子源洁便对父亲说:“李林甫求您把他提升为司门郎中。”司门郎中不过是刑部的一个部门,专管天下二十四道关卡的出入人员的记录,以及所携带的货物,颇类似于现在的海关和出入境管理部门,是个从五品的中等官职,但在当时,各部侍郎、郎中都是众人争夺的清要美官。源乾曜大概也知道李林甫的品行才能,不买这个账,对儿子说:“郎官必须有优良的品行、卓越的才能和很高的威望的人才能当(郎官须有素行才望高者)。哥奴(李林甫的小名)难道是当郎官的材料吗?”他虽如此说,但姜皎昔日对自己提携之情还是不能忘,更不能一点面子也不给,过了几天,便把李林甫提升一级,升为太子谕德。至此李林甫靠人际关系网也罢,靠忽悠也罢,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在他面前的依然是一条漫长艰难的仕途。

    李林甫沉浮了多年,慢慢积累资历,也才熬到了国子司业(国家干部培养学院副院长)。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他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宇文融出任御史中丞,当时正因事备受群臣攻击,便引荐李林甫与自己同列,也就是想找个帮手。

    宇文融也是名门之后,他爷爷宇文节在贞观年间为尚书右丞,谙熟法律条文,以精明干练著称,深得唐太宗的欢心。太宗因身兼尚书令,又不设置尚书左右仆射,宇文节也就等于实际上的尚书令,也就是宰相。而在高宗永徽初年,则升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名正言顺的宰相。宇文融不像李林甫,他既聪明又能干,而且政绩突出。他在监察御史任上核查天下户口和土地的虚实,以免一些人假借“逃户”的名义躲避税收,收效很大,但也因动作太大,有扰民的嫌疑,所以朝廷内外有许多人上书攻击他。但唐玄宗很信任宇文融。执政的宰相源乾曜也力挺他,百官也无奈其何。宇文融依仗玄宗的宠信。益发嚣张。中书令张说向来讨厌宇文融的为人,又担心他权力越来越大。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专和宇文融作对。凡是宇文融建议的,张说总要挑出不是,极力阻挠。宇文融便来个先下手为强,联合御史大夫崔隐甫和同为御史中丞的李林甫联合弹劾张说,罪名是:引术士占星、徇私僭侈、贪纳贿赂。

    张说不仅是大唐有名的文学家、大名士,才智也很高,但他的品德并不怎么样,喜欢收受贿赂。百官在朝廷上说事有不合他的意的,他就当场指责,丝毫不留情面,甚至当场叱骂,也就是喜欢耍大牌,十足的好莱坞导演的风格。人际关系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偏巧崔隐甫也是他的死对头。崔隐甫原是河南尹,因政绩突出,唐玄宗把他召到京城,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张说却鄙薄他没文化。上奏说应该让他担任金吾大将军,也就是首都军区的长官。官职虽不小,却是武官,也是暗喻崔隐甫只是一个赳赳武夫。而宫中前殿中监崔日知却一向和张说关系较好。估计也是用银子培养起来的,张说便推荐崔日知担任御史大夫一职。唐玄宗也清楚张说的为人,在心里一定想:我虽然器重你。也不能你收银子,我替你办事啊!于是便没买他的账。还是任命崔隐甫出任御史大夫。结果在御史台张说就给自己立了两个死对头。李林甫虽然和张说没过节,却知道人家宇文融把他提拔到这个岗位上是干什么来的。俗话道该出手时就出手。他是该张口时就张口,也跟随宇文融和崔隐甫把张说死死咬住。唐玄宗也不相信他们三人弹劾的罪证,张说生活奢侈腐化、收受贿赂,这些他也是知道的,至于“引术士占星、徇私僭侈”这些有谋反嫌疑的事,他认为不大可能。引术士占星自然是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当皇上的天命,而“僭”则是臣下超过自己的身份,模仿君主的行为,比如在家私自穿龙袍、坐龙椅之类,这些自然都是皇上决不能容忍的事。便派宰相源乾曜、刑部尚书韦抗、大理少卿和崔隐甫等人组成一个专案组,在御史台调查张说的罪状。专案组长源乾曜平日也不满意张说颐指气使的样子,乘机落井下石,过了几天便向玄宗报告说:宇文融、崔隐甫、李林甫三人弹劾的罪状有许多是确实的(事颇有状)。

    玄宗至此也无法不相信,但还是念及张说毕竟为国家做过不少贡献,只是罢免了他的中书令的职位,也就是不当宰相了,但他兼任的其他官职和爵位不变,可以说是法外施恩。宇文融虽然把张说成功挤出相位,却也看出皇上没有把张说治罪的意思,心中不免恐慌,又多次和崔隐甫罗织罪状诬告张说。玄宗反而恼了,认为他们是在党同伐异,想建立自己的小山头,便把宇文融贬到地方上去当魏州刺史,崔隐甫免官回家侍奉老母亲,同时也下诏让张说退休。各打五十大板。

    李林甫并未参与这次痛打落水狗的行动,所以也未受牵连,并非他有先见之明,只是他此时已转到刑部去当侍郎(副部长)了。

    这件事张说和宇文融可谓两败俱伤,真正得利者还是李林甫,他从国子司业这样一个闲职借着御史中丞的台阶,跳到了刑部侍郎的位置。有意思的是此时的宰相正是当初认为李林甫不是当郎官的材料的源乾曜,李林甫当初求一刑部司门郎中而不可得,现在居然在他眼皮底下蹿到了刑部侍郎的高位,真不知是如何通过他这一关的。也许他此时感受到了李林甫的锋芒,不敢招惹他,以免自己重蹈张说的覆辙。李林甫也由此进入了朝廷的权力中心,当然还不是核心,那是他下一步的构想。而大唐的江山就要开始震颤了!

    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宰相裴光庭兼任吏部尚书,而此时李林甫也已转到吏部当侍郎,从而迎来了他的另一个转折点:他认识了一个女人,裴光庭的夫人,并且与之私通。从此以后的李林甫和以前的李林甫的行为就判若两人。

    这位裴夫人是何许人物?说起来是大大有名,她是武则天的侄子、唐中宗时代的第一宠臣武三思的女儿。假若武则天的大周王朝不倒,这位武氏就是公主了。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阴历七月,武三思因和皇后韦氏及宫中女官兼嫔妃上官婉儿私通、秽乱宫掖以及权倾天下而被太子兴兵杀死,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合谋毒死中宗的韦氏和安乐公主,拥戴睿宗李旦(李隆基的父亲)当皇帝。武氏家族遂废。

    现在当然无从知道是李林甫有意勾搭武氏,还是武氏使用手段把李林甫拉到了床上。我想应该是后者。武姓此时已是个废姓,家族势力也从天上跌入深渊,李林甫冒着得罪上司的风险去勾搭她,可能性不大,何况武氏当时年龄也不会小了,至少是徐娘半老,风韵能保存多少也很难说。至于说武氏主动,也并非无的放矢。从大唐建立以来,风气就特别开放,尤其是那些公主、贵妇,在两性关系上往往居于强势,男性则常常成为被逼迫的对象。武则天和中宗时代,公主和贵夫人争相在家中畜养俊俏后生不仅是普遍现象,简直堪称时尚。也可谓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男色消费”时代。武氏生长于骄奢淫泆的武氏家族,习风流染,自成习惯。而李林甫虽无他特长,却擅长音律,音乐也恰好是能打动女人芳心的好手段。

    《旧唐书》称武氏“诡谲有材略”,就是说为人既狡诈多端而才学谋略又高,这一点酷肖乃父。武三思正是凭借自己“诡谲有材略”的手段,把中宗和韦后两口子甚至聪明无比的上官婉儿玩弄于股掌之上。(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唐朝那些事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朝月清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24章【唐明皇24】-唐朝那些事儿谁写的好,唐朝那些事儿,笔趣阁并收藏唐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