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上,相国大人送来奏章!”

    宦者令喜弯下腰,将竹简递给秦王政。

    秦王政端起青铜爵,波澜不惊的顿首。

    裁开信封的麻绳后,秦王政的嘴角泛起一抹淡淡的笑容。

    信封中内容大致为,第一批运往咸阳的香茗已投入市场。

    百姓们对香茗的抵触大大降低,甚至主动接受。

    当然。

    第一批的香茗的投入主要是因为价格低廉,收益也只有成本的一成。

    而且在咸阳城军队的严密监管下,才得以实施。

    秦军号称虎狼之师,百姓们纷纷对军人敬仰,不敢触犯法律,违背王命。

    但若是离开了咸阳城那?

    没有秦军的压力,没有秦王政的威仪,难道各国百姓真的听从命令?

    惠民的福祉真的能够推广?

    转念间。

    秦王政挂在嘴角的笑容逐渐消逝,代替的是入死灰般的老脸。

    喜吸了一口凉气,低头颔首,站在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出。

    秦王政的威仪任何人不得触碰。

    更重要的是秦王政在读书。

    从邯郸回国后,秦王政便嗜书如命。

    除非特殊情况,能够召见昌平君和昌文君详谈,不然就整日闷在宫中看书。

    每日鸡鸣时便起身更衣,命宦官从御史府中取出十本书,放置于秦王政的案几上。

    因此,秦王政不出宫殿,便知天下大事,更多外界的奇珍异宝如数家珍。

    只是...

    香茗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香茗是一种春茶,亩产三石,喜潮湿之地,多产于南方。

    虽然在咸阳实验成功,但秦王政仍在担心。

    全国范围的推广,必须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一丝一点也不能怠慢。

    除此之外,秦王政也寻找茶叶的其他播种地。

    茶叶喜湿热,寒冷的北方肯定不适合。

    秦王政豁然起身,摊开百里堪舆图,在南郡数县内做上标记。

    这些地方的气候与巴蜀之地相近,可以在此地接种,扩大茶叶的生产。

    标记完后,秦王政便将堪舆图密封,命宦者令将图送给吕不韦。

    喜微微点头,徐徐退出正殿。

    离开秦王政后,喜才微微松一口气。

    秦王政看书的时间很长,甚至要几个时辰。

    也只有小稚奴才能扛过煎熬...

    小稚奴似乎很有灵性,站在案几上不说话。

    秦王政看书累了,便陪伴小稚奴戏耍一会,随后在投入漫长的书途中。

    ......

    平日安静的相国府竟在今日热闹起来。

    这是因为...

    吕不韦不知道如何给香茗定价,便让客卿在殿外讨论。

    客卿们七嘴八舌。

    有人将香茗当做齐国的盐,楚国的矿,只有高贵的世家大族才配拥有,因此价格要定的高些。

    有人要将香茗当做燕国的雪,司空见惯,价格应适当低一些。

    当然更多的人则是中立态度。

    吕不韦也在摇摆不定,香茗的价格不能太高。

    尽然要惠及天下,寻常百姓自然要买得起。

    百姓都买不起,那香茗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但却又一人提出了反对票。

    就是秦王政同父异母的亲弟弟,成蟜。

    他曾游说韩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韩王,为秦国秦王政百里土地。

    因此,秦国的贵族子弟,纷纷支持成蟜。

    但迫于吕不韦的压力,成蟜党羽不敢反叛。

    明面上不说,背地里却多此向吕不韦弹劾秦王政。

    吕不韦知道成蟜的私心,便将成蟜的奏章搁置一旁。

    这一次。

    成蟜的党羽的态度坚决。

    茶叶本就少,所以价格肯定不能低。

    物美价廉的香茗根本行不通。

    成蟜的奏章中满是高高在上的口吻,觉得自己身为贵族,香茗只有贵族才配拥有。

    但。

    秦王政不想如此。

    吕不韦也不想如此。

    只是成蟜党羽多是朝中的贵族。

    迫于压力,吕不韦只能暂时将讨论取消。

    众人离开后...

    成蟜内心的愤怒久久不能平息!

    “可恶,香茗本产于巴蜀地区,本就是贵族所有,为何要将价格调低?”

    成蟜的意图很明显。

    只有将价格抬高,成蟜才能和商旅合作,从中获取大量的利益。

    也就是古装剧中的官商勾结。

    若是价格低,商旅便不会投资。

    成蟜也不会得到好处。

    成蟜身后跟着一位身穿楚服的门客,突然上前道:“臣有一计,可解殿下之困!”

    “快讲!”

    于是,门客便贴近成蟜的耳朵,小声的嘀咕起来。

    成蟜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还不停的夸耀眼前的门客。

    ......

    咸阳外城,渭水河内。

    阳光透蓝的天空,天空悬着火球般的太阳。

    数名身穿黑衣的蒙面人出现在渭水河旁。

    他们纷纷向水中投放钉螺!

    钉螺。

    主要在湖沼或水网地区,吸水而生。

    通过人工迁徙,便附着在渭水河上。

    当然...

    这并不是普通的钉螺。

    而是体内附着大量血吸虫的钉螺。

    作为中间宿主的钉螺,是血吸虫的天然寄生诸。

    血吸虫将虫卵产在水中,感染渭水。

    若是普通人喝到水后,轻则引起腹部肿胀,人越来越消瘦,重则脸色发黑,昏厥而死!

    这一切的根源是一种神秘又恐怖的传染性疾病:血吸虫病!

    血吸虫是一种寄生虫,附着在水中,血吸虫会随着人体进入肚中。

    这种寄生虫病,渭水的气候,便是滋生血吸虫病的天然温床。

    而今天的气候异常干燥...

    血吸虫病便迅速蔓延。

    当日下午,便有不少人腹部肿胀,脸色通红。

    显然是中了毒....

    本地的里正(村长)一眼识破,便将中毒者迅速隔离。

    若是死亡...

    则用往日的方法,将死者活埋,阻断病毒的传播。

    数个时辰后,竟有数十人被隔离。

    里正迅速嗅到一股浓烈的死亡气息,迅速将此事上报给咸阳内史,由内史上报给相国。

    信中写道:血吸虫在渭水附近大肆散播开来,渭水附近的乡野弥漫着血腥的尸臭味。

    内史投递的奏章迅速递到吕不韦的手中。

    吕不韦看后面色瞬间阴暗了许多...

    钉螺!

    血吸虫病的根源。

    只是这种虫子,只在巴郡之地盛行,为何在咸阳宫中弥漫开来?

    吕不韦深吸一口气,重重吐息,提笔写下一封信。

    大致内容如下:对于血吸虫病,先沿用以往的方法。

    患者隔离,死者活埋...以此来减少病毒的扩散。

    尽量不要将血吸虫病传至城内,甚至是宫中。

    起草檄文后,传令官送往宫中,让秦王政审阅。

    看着竹简送出宫,吕不韦的右眼皮不经意的跳动起来。

    总有种不祥的预感...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大秦:祖龙的旅行青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八月的吐鲁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十三章 钉螺-寻秦记2寻龙记,大秦:祖龙的旅行青蛙,笔趣阁并收藏大秦:祖龙的旅行青蛙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