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心里不踏实的同时,王直的肚子也饿了。可是连续三天的列巴、黄油、红菜汤,烤肉、鹅肝、鱼子酱,吃的王直都反胃了。看了路边那些俄式餐馆,一点胃口都没有。饿着肚子沿着街道向刚刚从当地人打听到的在当地非常受欢迎的一家中餐馆走去。
哈巴罗夫斯克作为中、俄边境城市,这里生活着很多中国人,中餐馆也相当多。腌肉、帝王蟹、三文鱼、鱼子酱等品质高端的食材,以变化莫测的中国烹饪技法巧妙加工,不但中国人爱吃,也非常受当地人喜欢。
在红河度假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名为“抚远州”的中餐馆里,王直点了一份香煎牛肉配布林饼,一碗罗宋汤和一小碟酸黄瓜,又要了一小瓶格瓦斯。这样的中俄混搭在这里很流行。王直尝了一下,口味非常适合自己,有点中西合璧的感觉。
在靠进窗边的一张小餐桌上,王直一边吃一边观察起这家餐厅。这是一间单层二百平米左右,装修偏中式的餐厅,老板和服务人员都是中国东北人,所说的俄语带着浓重的东北口音。从观察来这里就餐的人能看得出来,经常在这里吃饭的人多以家庭小聚为主。有中国家庭,更多的是俄罗斯家庭。安静的就餐环境,温文尔雅的食让王直觉得很舒服。
这时,由餐厅吧台里走出了一个二十多岁的中国小伙,手里端着一个小碟子,上面摆着几片类似于火腿的东西,走到王直的餐桌前,说:“先生!你是刚从国内到这里的吧?”
说完,就把小碟子摆放到了王直的面前,接着说:“这是俄罗斯很独特的腌肉,请你尝尝!我个人很喜欢。”
王直有礼貌地一笑,说了声“谢谢!”用筷子取了一片,放到嘴里细细地品味。有些咸,口感略感黏腻,咀嚼几口后,又透出细微的淡淡的肉香,虽然不浓厚,但很绵长。作为一个半专业的出厨师,王直对这种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你的腌肉经过改良了吧?我个人感觉不是传统的俄罗斯腌制方式,里面应该有云南诺邓火腿的制作技法。”王直说。
小伙子略显吃惊,对王直专业的点评非常惊异。也没经王直同意,拉开餐桌对面的椅子就坐了下来,惊异地问:“先生!你是专业厨师吧?我的腌肉虽然改了配方,但没有谁能吃出用什么方法腌制的,更没有人能够尝出我用的是什么盐。没错,我用的是诺邓火腿腌制的方法,而且用的是我家自制的诺盐。你是不喝酒,要是能喝上一口伏特加,那味道一定让你记一辈子。”
默然一笑,王直没有说话,又夹了一片肉放到嘴里细细品尝,还冲对面的小伙子竖起了大拇指。
也许是很久没有见到新面孔的中国人,也或是好不容易遇到了真正懂他厨艺的人,小伙子打开了话匣子,说:“先生贵姓?我叫赵策,是黑龙江抚远人。也不算是纯正的东北人,我爷爷是云南诺邓人,有一手腌制火腿的手艺。我来哈巴罗夫斯克五、六年了,开始是给人打工,后来开了这家餐馆。现在的生活是无忧了,就是没有朋友。”
王直喝了一口格瓦斯,回答说:“我叫王直!也算是个开餐馆的人。第一次来俄罗斯,也是第一次来哈巴罗夫斯克,是来散心放松的。你对这里一定很熟吧?”
这话一出口,赵策瞬间挺直了腰板,说:“在伯力,哦!在哈巴罗夫斯克生活的中国人都愿意把这里叫伯力,一百多年钱这不都是咱们的地方嘛!都有点……嗯……按国内的说法就是愤青,也就是有点狭隘的爱国主义。”
嘿嘿!说完,赵策不好意思地一笑。接着说:“不是吹,我对这里比我家乡抚远都熟悉。”
看得出来,赵策是个非常健谈,有自来熟的人。让王直这个原本清冷的人也变得熟络起来。一笑说:“赵策!你比我小,我就对你直呼其名了。我想请你帮个忙,可以吗?”
“嗐!王哥!你可千万别气,我在这里生活这么多年了,巴不得谁能对我直呼其名呢!什么事你说,只要我能帮上忙的,兄弟我不遗余力。”赵策很是江湖地说。
一见如故的两个人,从俄罗斯风土人情到生活习惯,从兴趣爱好到人生目标,从开餐厅心得到厨艺交流,彼此敞开心扉地一直聊到的深夜。当晚,在赵策的再三挽留下,王直留在了餐馆楼上过夜。再者,赵策说,王直让他帮的忙第二天一早就能有消息。住在这里,也省去了来回跑道了。
俄罗斯作为重工业生产大国,玻璃产业一直非常庞大。再加上俄罗斯民族与生俱来的艺术气息,出产的玻璃制品不但质量过硬,而且设计感十足。
哈巴罗夫斯克郊区,有一家大规模的玻璃加工企业——共青城玻璃厂。这里主要承接远东地区的玻璃加工订单,包括建筑磨花玻璃、隔断玻璃、桌面玻璃等,当然最主要的是玻璃包装瓶。
“思嘉”冰酒包装瓶就是在这里完成加工的。
第二天一早,在共青城玻璃厂对面的人行道上,王直身穿一件咖色户外衣,深灰色休闲裤,戴一顶黑色复古棒球帽,靠在一张街边休闲椅的靠背上,眼睛注视着工厂大门。
此时,赵策正带着一个又高又壮,长着一张中国人面孔的男人走过来。看到两人走来,王直并没有迎上去,而是转身走向了不远处的一间咖啡厅。
在远离窗口,靠进吧台的一张桌子边,三人坐定后,赵策说:“王哥!这是当初和我一起来哈巴罗夫斯克的哥们,徐达成。徐哥!这位就是我刚认识的好兄弟,王直!刚从国内来,想找你了解点事情。”
徐大成最多不超过三十五岁,身高应该比王直还要猛些,一身壮硕的肌肉,把灰色的工作服撑得紧紧的。
王直笑着点头,对徐大成说:“徐哥!你好!这次麻烦你了。”
呵呵一乐,徐大成说:“兄弟!别气,小策的哥们就是我哥们。有什么能帮到你的尽管说。”
看了一眼赵策,王直说:“徐哥!是这样的,我是‘思嘉’冰酒的生产负责人。最近我们用的包装瓶都是你工作的这个厂里加工的,我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事情。”
“兄弟!我在这个厂工作五年了,现在主要负责国内订单的发货业务。巧了,‘思嘉’冰酒包装瓶加工正是由我负责装车发货的。”看得出来,徐大成是很直爽的性格。
没等王直问什么,徐达成接着说:“你们那个驻在这里的负责人挺奇怪,我看着有点不得劲儿。”
哈巴罗夫斯克作为中、俄边境城市,这里生活着很多中国人,中餐馆也相当多。腌肉、帝王蟹、三文鱼、鱼子酱等品质高端的食材,以变化莫测的中国烹饪技法巧妙加工,不但中国人爱吃,也非常受当地人喜欢。
在红河度假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名为“抚远州”的中餐馆里,王直点了一份香煎牛肉配布林饼,一碗罗宋汤和一小碟酸黄瓜,又要了一小瓶格瓦斯。这样的中俄混搭在这里很流行。王直尝了一下,口味非常适合自己,有点中西合璧的感觉。
在靠进窗边的一张小餐桌上,王直一边吃一边观察起这家餐厅。这是一间单层二百平米左右,装修偏中式的餐厅,老板和服务人员都是中国东北人,所说的俄语带着浓重的东北口音。从观察来这里就餐的人能看得出来,经常在这里吃饭的人多以家庭小聚为主。有中国家庭,更多的是俄罗斯家庭。安静的就餐环境,温文尔雅的食让王直觉得很舒服。
这时,由餐厅吧台里走出了一个二十多岁的中国小伙,手里端着一个小碟子,上面摆着几片类似于火腿的东西,走到王直的餐桌前,说:“先生!你是刚从国内到这里的吧?”
说完,就把小碟子摆放到了王直的面前,接着说:“这是俄罗斯很独特的腌肉,请你尝尝!我个人很喜欢。”
王直有礼貌地一笑,说了声“谢谢!”用筷子取了一片,放到嘴里细细地品味。有些咸,口感略感黏腻,咀嚼几口后,又透出细微的淡淡的肉香,虽然不浓厚,但很绵长。作为一个半专业的出厨师,王直对这种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你的腌肉经过改良了吧?我个人感觉不是传统的俄罗斯腌制方式,里面应该有云南诺邓火腿的制作技法。”王直说。
小伙子略显吃惊,对王直专业的点评非常惊异。也没经王直同意,拉开餐桌对面的椅子就坐了下来,惊异地问:“先生!你是专业厨师吧?我的腌肉虽然改了配方,但没有谁能吃出用什么方法腌制的,更没有人能够尝出我用的是什么盐。没错,我用的是诺邓火腿腌制的方法,而且用的是我家自制的诺盐。你是不喝酒,要是能喝上一口伏特加,那味道一定让你记一辈子。”
默然一笑,王直没有说话,又夹了一片肉放到嘴里细细品尝,还冲对面的小伙子竖起了大拇指。
也许是很久没有见到新面孔的中国人,也或是好不容易遇到了真正懂他厨艺的人,小伙子打开了话匣子,说:“先生贵姓?我叫赵策,是黑龙江抚远人。也不算是纯正的东北人,我爷爷是云南诺邓人,有一手腌制火腿的手艺。我来哈巴罗夫斯克五、六年了,开始是给人打工,后来开了这家餐馆。现在的生活是无忧了,就是没有朋友。”
王直喝了一口格瓦斯,回答说:“我叫王直!也算是个开餐馆的人。第一次来俄罗斯,也是第一次来哈巴罗夫斯克,是来散心放松的。你对这里一定很熟吧?”
这话一出口,赵策瞬间挺直了腰板,说:“在伯力,哦!在哈巴罗夫斯克生活的中国人都愿意把这里叫伯力,一百多年钱这不都是咱们的地方嘛!都有点……嗯……按国内的说法就是愤青,也就是有点狭隘的爱国主义。”
嘿嘿!说完,赵策不好意思地一笑。接着说:“不是吹,我对这里比我家乡抚远都熟悉。”
看得出来,赵策是个非常健谈,有自来熟的人。让王直这个原本清冷的人也变得熟络起来。一笑说:“赵策!你比我小,我就对你直呼其名了。我想请你帮个忙,可以吗?”
“嗐!王哥!你可千万别气,我在这里生活这么多年了,巴不得谁能对我直呼其名呢!什么事你说,只要我能帮上忙的,兄弟我不遗余力。”赵策很是江湖地说。
一见如故的两个人,从俄罗斯风土人情到生活习惯,从兴趣爱好到人生目标,从开餐厅心得到厨艺交流,彼此敞开心扉地一直聊到的深夜。当晚,在赵策的再三挽留下,王直留在了餐馆楼上过夜。再者,赵策说,王直让他帮的忙第二天一早就能有消息。住在这里,也省去了来回跑道了。
俄罗斯作为重工业生产大国,玻璃产业一直非常庞大。再加上俄罗斯民族与生俱来的艺术气息,出产的玻璃制品不但质量过硬,而且设计感十足。
哈巴罗夫斯克郊区,有一家大规模的玻璃加工企业——共青城玻璃厂。这里主要承接远东地区的玻璃加工订单,包括建筑磨花玻璃、隔断玻璃、桌面玻璃等,当然最主要的是玻璃包装瓶。
“思嘉”冰酒包装瓶就是在这里完成加工的。
第二天一早,在共青城玻璃厂对面的人行道上,王直身穿一件咖色户外衣,深灰色休闲裤,戴一顶黑色复古棒球帽,靠在一张街边休闲椅的靠背上,眼睛注视着工厂大门。
此时,赵策正带着一个又高又壮,长着一张中国人面孔的男人走过来。看到两人走来,王直并没有迎上去,而是转身走向了不远处的一间咖啡厅。
在远离窗口,靠进吧台的一张桌子边,三人坐定后,赵策说:“王哥!这是当初和我一起来哈巴罗夫斯克的哥们,徐达成。徐哥!这位就是我刚认识的好兄弟,王直!刚从国内来,想找你了解点事情。”
徐大成最多不超过三十五岁,身高应该比王直还要猛些,一身壮硕的肌肉,把灰色的工作服撑得紧紧的。
王直笑着点头,对徐大成说:“徐哥!你好!这次麻烦你了。”
呵呵一乐,徐大成说:“兄弟!别气,小策的哥们就是我哥们。有什么能帮到你的尽管说。”
看了一眼赵策,王直说:“徐哥!是这样的,我是‘思嘉’冰酒的生产负责人。最近我们用的包装瓶都是你工作的这个厂里加工的,我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事情。”
“兄弟!我在这个厂工作五年了,现在主要负责国内订单的发货业务。巧了,‘思嘉’冰酒包装瓶加工正是由我负责装车发货的。”看得出来,徐大成是很直爽的性格。
没等王直问什么,徐达成接着说:“你们那个驻在这里的负责人挺奇怪,我看着有点不得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