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王爷在听皇上说起有意将林如海调回京后,觉得自家儿子婚事可期,待要告退,忽然想起另外一事来。

    他还受人所托,要来向皇上议另一桩婚事呢。

    皇上见绍王爷这待走不走的,不由奇怪:“王叔还有事?”

    绍王指着窗外:“陛下,对卫统领的婚事可有打算?”

    皇上一挑眉,也不答这话,只问道:“怎么?是有人托到王叔跟前去了吗?”

    绍王爷实诚点头。

    自打太上皇驾崩以来,卫刃很是给皇上当了些要紧差事。尤其是他率兵封锁简王等三王府邸后,京中世家们眼明心亮的,立刻就看准了:这卫统领虽没有家族可依仗,但本人定是皇上的信重心腹。

    又是少年重臣,将来不可限量。

    于是不少人家起了要将女儿许配给他的意思。

    尤其是那些女儿多的人家,更觉得舍出一个女儿,虽不能结一门家世相等的姻亲,但能得这样一个帝王心腹的女婿,当真是很划算啊。

    偏生卫刃无父无母,无人可张罗亲事,他本人又常日在御前待着——不在御前的时候,多半就是去干抄家平乱等要紧事去了,诸世家老爷们也不可能那会子追着他说亲事。

    几个心里有意的世家,思来想去多方打听,就打听出了卫刃跟绍王府世子爷关系不错,不免把主意打到了绍王府,想从绍王这里入手,与这御前龙禁尉统领结亲。

    绍王还真想管这件事:他是个颇有人情味的直性情,卫刃虽不曾怎么奉承于他,但武艺出众一心为公,倒是对了绍王的脾气,更兼卫刃跟自家儿子关系也好,周黎蘅常日会说起他,可见亲厚,绍王也就把他当半个子侄看。

    绍王妃听闻此事,也赞成绍王去说和一二,成人之美:“可怜那小卫统领,是没有父母亲族的。陛下固然照顾些,可天子何其忙碌,皇子们都有顾不到的。若是再拖下去,拖得年纪大了,更不好说亲事了。”

    京中不光女子有花期,男人也是有的。

    比如一男子拖到二十五还不成婚,未免让人怀疑是不是有啥隐疾。绍王妃这话倒是纯替卫刃着想:本来他就没有家族,京中世家就觉得他命格太孤,若是再拖得年纪大了,可更难说亲了。

    别说卫刃了,连齐阳长公主的儿子高齐宇都不敢拖着,长公主给儿子下了最后通牒,今年必要给他选一门婚事的。

    故而绍王还真有做卫刃的长辈,替其说亲的意思。

    只是想想卫刃是皇上当年捡回来的孩子,总要跟皇上通个气才是。

    于是此刻皇上问起,他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跟皇上说了自己的保媒之意:“找上臣的,有几家确实是贪慕权势富贵,估计是看着卫刃炙手可热就想舍女儿套女婿,直接就叫我打了回去。但我与王妃留心了一二,倒也有几家子不错的姑娘,他们家中也不与皇子相关的……”

    皇上啼笑皆非,直接打断:“王叔不必操心了,那孩子的婚事朕已经有了主意,不必再寻了。”

    绍王疑惑:“是哪家闺秀?”定了?那怎么没听黎蘅说过。

    皇上略一犹豫,到底没忍住跟王叔分享自家cp,就道:“朕还未下旨,但已经看准了。这朕看好的姑娘王叔比朕遇上的还早,素日也常见着。”

    绍王起先摸不着头脑,后来灵光乍现:“陛下说的是小林太医。”

    皇上纠正:“现在可是朕亲自封的院正了。”

    绍王心神受到了震动,以至于在明正宫就原地踱步起来,开始思量两人的相配程度,踱了一会儿才大笑道:“真是一段好姻缘,难为陛下如何想来。”

    皇上立刻道:“是吧,是吧?朕就说是很好的。”总算有人跟他一起欣赏,一起磕cp了。

    绍王扭头兴致勃勃问道:“婚姻大事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卫刃这边皇上就是长辈兼大媒人了,不知林院正那边,其父林游弈使可同意了这桩婚事?”

    皇上的笑容忽然一顿:朕觉得忘了些什么呢!啊,原来是忘了告诉她爹。

    绍王看皇上神色,不由幽幽追问道:“皇上不会还未曾跟人家父亲商议,就自行定了这桩婚事吧。”

    就是宫里选秀,也不是从大街上随便拉个姑娘就过来选,也都是经过家里长辈同意送进来的秀女好不好。

    皇上咳嗽两声,掩住自己的尴尬,只道:“林游弈使常年孤悬海外,不知几时回京,朕也难寻他。”

    绍王接受了这个解释,又道:“那林游弈使确实常年在外,据说在江南时,就只把女儿留在巡盐御史府上不管。陛下若是一时见不到他的人影,也该跟林如海说一声才是。”

    皇上回过味来了:“王叔莫不是要朕出头,召林如海来论姻亲之事。也将黎蘅的事儿一并说了吧。”

    绍王脸上露出了笑容:“嘿嘿,陛下既然应了替臣出面,臣就放心了。”绍王当年南下,是住过巡盐御史府,跟林如海打过不少公务上的交道。

    据绍王看来,林如海不是什么爱慕王府富贵虚荣,一听绍王府就会兴高采烈同意婚事把女儿嫁过来的人。所以绍王生恐自己的面子都不够,要请皇上直接出面。

    “而且,臣还盼着蘅儿这回年纪大些,再借着皇上的龙气压一压试试,最好顺顺当当的议成亲。”在绍王看来,现在上头也没了太上皇压着,皇上的龙气那是正当鼎盛兴旺之最,说不得周黎蘅那古古怪怪的病就能被压住。

    他们周家人,因为这病的缘故,多少有点神神道道的。

    被套路了的皇上也只是一笑:无他,皇上深觉这事儿没难度。

    绍王府世子爷,京里少有的金龟婿,容貌又是一等一的,是他周氏难得的随了母系的美男子。林如海心气再高,也挑不出再好的婚事来了吧。

    只是……皇上问绍王爷:“蘅儿那病可好了?”别这边朕替你们做媒做了一半,那边周黎蘅又病倒了,让他这做皇上的不得不放臣子的鸽子,这多没面子啊。

    皇上可是个爱面子的人。

    绍王爷听皇上问这件事就也正了神色:“这半年来,臣跟王妃在家中也已多次私下谈论起蘅儿的婚事,天幸那孩子一切康健,并未再犯旧病。说不得这就是天赐良缘,遇到了正缘,就一切好了起来。”

    皇上颔首:“也或许是观星阁说的准了,凡勋贵子弟年幼时命火尚弱,常有促狭鬼怪在旁作乱,过了十五岁骨骼长成,命火旺盛自然也就好了。”

    观星阁是大周第二任皇帝设立的专门观察天时星历的机构。

    原本前朝是有太常寺来做这项工作的,而且观星不是单独的工作,只是推算时令天象时候附带的项目。

    然而大周皇室的病症初露狰狞后,皇室为此不仅穷尽天下医理,更投身于封建迷信工作,单独把观星之职摘出来,建立了观星阁。

    凡是皇室子弟出生,都会让观星阁瞧瞧当日的命格星象。

    皇上还挺信观星阁的,当日他肯跟着绍王出宫,去试一试那荒唐的‘姑娘治病’,也是提前召了观星阁司星史测算了一下,观得了“柳暗花明紫微星大盛”的吉利天象,才坚定了皇上走这一趟的心。

    其最终结果就令皇上更相信观星阁的准确程度了。

    周黎蘅这病的奇怪,绍王当然也请观星阁给儿子看过。

    观星阁就给了个‘拖’字诀,说到十五岁以后‘说不定’就自己好了。

    此时听皇上提起,绍王就点头:“如皇上金口玉言,就最好不过了。再拖下去,我与王妃这嫡孙不得七老八十才盼得到?”

    -

    八月里,皇上明旨召现任巡盐御史林如海入京述职,另派户部尚书张锡昌接任巡盐御史。

    此事是明旨,并非隐秘,故而画眉公公前脚传旨,后脚就去太医院告诉林姜这个好消息。

    以至于等到卫刃去说的时候,都已经迟了,只看到一个画眉公公在门口与林姜道别的画面。

    卫刃走上前,林姜先看到了他,对他挥了挥手。画眉公公则是小拂尘一甩,下巴一抬:“嗯,卫大人来了,那咱家就先走了。”

    让你诸事缠身走得慢,这会子迟到了吧,没有第一时间来贡献好消息吧。

    卫刃进屋后,问林姜道:“你有没有觉得,白公公似乎对我有些意见?”

    林姜给他倒茶:“怎么会呢,白公公行事很有分寸,大约是你们都会奉皇命去面对外头的朝臣,他反而不好与你走的太近吧。”

    卫刃放下这件事:“你知道林大人要奉召回京的消息了?”

    林姜哪怕是第二次听这个消息,仍是忍不住笑生两靥:“是呀,真是好事。叔父总算能够入京与妹妹团聚了。”

    又自言自语了一句:“这荣国府我也住够了,叔父若是领了在京中的官职,我们就好搬出去,回林家老宅去了。”

    去岁上京之时,黛玉不得不住荣国府,而她作为年轻未出阁的姑娘,不好独居也放心不下黛玉,自然也要附住荣国府。

    况且当时她对荣国府内红楼众人也是很感兴趣的,很想亲眼一见。

    可这一年多过去了,除了寥寥几人让她觉得可以相处外,她对荣国府其余的人和事儿已经腻歪了。

    好多人真是此生不必再见。

    而翻过一年去,黛玉也勉强算是刷够了‘外祖母教养’的时长,如今林如海入京,正是绝佳的搬出去的机会。

    卫刃点头赞同,皇上对他说过宁国府公公与媳妇的八卦,故而他对宁荣二府都没什么好印象,早就觉得林姜住着委屈。又不由惋惜:“可惜你是姑娘家,便是得了官宅,也不好独居。”

    林姜接任太医院院正之时,皇上按着以往的例,赏了她一套宅子。

    这种紧贴着皇城根的住宅,都是不对外销售,专门留给皇上赏人的特产。

    林姜得了一套标准一环房子,还是很珍惜的。

    太医院正素来要住的离皇城近,方便及时进宫行抢救之事。而卫刃这种御前龙禁尉统领就更不用说,于是皇上直接就在卫刃屋宅旁,择了最近的一处空宅赏了林姜。

    卫刃可盼着林姜住到隔壁去了。

    林姜手里握着扇子扇风:“那宅子等我去住怕是要久了——你可给我看好了啊。”

    说完了正事,卫刃还一时舍不得走。难得今日没有什么要紧差事,可以多坐一会。

    久坐总要找些话题来说,卫刃想了想就告诉她:“明日遣散的女官们就要出宫了,荣国府的那位自然也要回去。”

    果然林姜感兴趣:贾元春要出宫了。

    她依稀记得看书的时候,元春省亲前,家里下人欢欣鼓舞道:“要准备迎咱们大小姐了。”

    嗯,怎么说呢,现在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要迎接他们大小姐了。

    还是不用再分别的那种。

    且说皇上虽月余前就嘱咐了皇后,遣散宫里多余的宫人,但此事不是今天一拍板,明儿就能让宫女们排队出宫的事儿。

    皇后是个极其负责仔细的人,各宫报上来的宫女名单,她都一一去核实,免得有人借机生事,倒把皇上的‘德政’变成了意外。

    宫女的名单她都这般谨慎,何况是女官。

    于是凤霖宫中的懿旨,放宫人是按着等儿来的:先放粗使宫女,再放三等二等一等宫女,而女官放到最后出宫,还要给相应的赏赐,才算是皇上隆恩德政。

    故而哪怕皇后早早定下荣国府贾元春是要出宫的,也没露出什么口风来。

    终于这一个多月来,宫女都陆陆续续放完了,明儿就轮到太后与皇后宫中的女官了,贾元春才得到这个晴天霹雳的噩耗,自己居然要被放出宫去!

    原本皇后是绝不敢动太后宫里的人,还是太后坚持,只道自己是守寡妇人,根本不用这么多人伺候,放出去几个心里才能安稳,皇后才小心翼翼应了。

    卫刃作为龙禁尉统领,每日放出宫的人员名单,自然都要交到他这里一份。

    而出宫的宫女都会有内廷的太监和龙禁尉两方机构,共同审核过是本人无误,且并没有从宫中夹带出什么禁忌物件,才会放行。

    林姜托着腮问他:“想必现在荣国府也收到信儿了吧。”

    卫刃点头:“明日出宫的女官,今日已有太监去往各家各户送赏赐了。”

    宫中女官与寻常宫女不同,都是京畿人口,父母兄弟多少还都带点小官位,所以才能一入宫就做上有品级的女官,掌宫廷内册文书。不过贾元春的母家荣国府,在女官出身里面也是鹤立鸡群的。

    荣国府的心思也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一个国公府都要嫡长女去做女官,必不是为了踏踏实实整理文书去的。

    终于连荣国府的闲话也聊完了,卫刃只得起身告辞。

    到了门口,林姜忽然叫住他。

    卫刃闻言转身过来,他这一转身,林姜倒是不得不眯了眯眼睛。

    他身着甲胄,背对门外的阳光,落在她眼里,就如同金光闪闪的武神下凡,当真是行走的人形宝石。

    林姜走到他跟前。

    门外有负责到处洒井水蕴凉的小太监。

    但卫刃的身形正好把她挡的严严实实,林姜忽然就有种从前躲在讲台下,传递小纸条的兴奋之感。

    她伸手将一包早就准备好的糖果挂在卫刃腰间佩刀上。

    “这是芒果糖。”

    “芒果?”

    “这是福建那边的特产水果,京中不产的。前几日父亲应当是回港口岸上补给,顺便命人送了两箱子新鲜芒果入京。只是再怎么保存,一路上京来,那些芒果也都熟透了,不能再转送你。否则挑拣着另装篓子皮必然要破,更搁不住马车颠簸。”

    “我就把它们做了芒果味道的糖,给你尝尝。”

    林姜仰头看着他:“要是以后有机会,咱们能自己出海去看看就好了。”

    亲眼看看这个时代的‘西洋’与她记忆里有什么不同。

    卫刃简直更舍不得走了。

    -

    这一日,收到爱心糖果的卫刃心情极佳,而得知林如海要入京的林姜也心情飞扬,连超越卫刃提前告知林姜消息的画眉公公,都很是愉悦。

    于是,只有荣国府受伤的世界再次达成。

    今日一早,荣国府内贾母和王夫人听闻有宫里太监出来送信,起初还不当一回事——自打林姜住到这荣国府来,宫里太监来的次数比往年多许多,都见怪不怪了。

    然而当太监传完‘皇恩浩荡,女官归家骨肉团聚,皇后恩赐白银百两,锦缎十匹’的旨意后,荣国府上下如遭雷击。

    是,随着元春入宫年数的不断增加,荣国府觉得希望渺茫,可希望渺茫,跟这样完全断了希望还是不同的。

    贾母脸色也很差,只是她有了些心理准备,还能稳得住,只是沉重。

    王夫人却很有些受不住。

    主要是她这一年来在荣国府的势力也节节败退,基本上就只能管管自己荣禧堂院里了。就连荣禧堂里,赵姨娘仗着贾政,还要时不时给她添点堵。

    从前她靠着娘家给她撑腰,可惜娘家现在居然怪罪她之前出主意得罪林家之事,已然开始偏向了凤姐儿!

    娘家靠不住,她就迫切地想让儿女争气,给她带来荣耀和底气。

    这时候忽然给她打下一道雷,说是元春被从宫里放了出来,彻底失去了做娘娘的机会,她怎么受得了。

    太监传完话领完赏赐,刚离了这屋里,王夫人就迫不及待跟了出去。

    片刻后,又转回贾母的荣庆堂,一进门也顾不得鸳鸯还琥珀还在收拾茶盏,直接就开口道:“老太太,这必是有人要害元春。”

    贾母低声呵斥了王夫人一句:“你糊涂了,宫里的事儿你如何得知?怎么敢乱说!”念在王夫人是关心则乱,备受打击的份上,贾母才没有疾言厉色训斥,只说王夫人累了,让她回去歇着。

    王夫人不肯走:“老太太,方才我叫周瑞家的打听过了,皇后娘娘宫中八个女官,放出了的四个,除了元春外,其余三个女官都是二十八九岁了,便是这回不放,等明后年满了三十岁自然也要出宫的,如此放人才算是恩典。”

    “唯有咱们元春,年纪轻轻就放了出来。一定是有人妒忌暗害!”

    元春倒也不算年纪轻轻。

    她第一回待选秀女的时候是十四岁,入宫当女官乃十五岁,如今九年过去了,正是二十四岁的年纪。

    这个年纪有些尴尬,距离出宫吧还有几年,但要说做皇妃,又略有些大了。毕竟每年新入宫的都是十几岁的年轻秀女。

    贾母一声长叹:便是有人看元春不顺眼,故意使了计策要元春出宫那又如何。

    最后的结局就是皇后懿旨已下,元春出宫。

    成王败寇就得认。

    贾母每年过年都要入宫给太后皇后请安磕头,对当今皇后还算是了解:当年皇上还是寻常皇子的时候,她就被指给了皇上,家世并不算显赫。而这些年她又无子无女,所以最是谨慎老成的一个人了。

    她要放女官,绝对是经过皇上首肯的,不可能是自己看不惯身边女官颜色好,就醋意大发要撵人。

    这绝非皇后的作风。

    王夫人见贾母意兴阑珊,竟是不肯入宫为元春一争,直接认了这件事一般,心里就含怨愤。

    只是不敢明着说,她怔怔坐了半晌,理了理心乱如麻的情绪这才起身道:“还请老太太准许我回趟王家,将此事与兄长嫂子商议一二。”

    贾母都懒得多说,直接挥手:要去就去。

    王氏总觉得母家是极大的靠山,那就让她去试试,王子腾有没有本事说服当今皇上回心转意。要他真有这个本事,她这个国公夫人倒过来去给王子腾行礼都行!

    王夫人并没有见到兄长王子腾,接待她的是嫂子韩氏。

    韩夫人把套话拿出来安慰了她两句,又说:“你哥哥升了九省检点,下月就要出京去,如今手里多少公务交接不完,哪有在家的功夫,有时候直接就睡在了营房里头——你若寻他,只怕等到半夜也不中用。”

    见王夫人还坐着不肯走,想让王子腾相助元春,韩氏就心里不满:这不是胡闹吗?哪有个臣子管到皇上后宫里去的道理!且你荣国府的姑娘,要去求情自家怎么不去,倒来我们王家坐着。

    于是就准备拿话戳走这个不懂事只会惹祸的小姑子。

    韩氏只想了一想,就想到了话题:“你可听说你家林姑老爷要回京的事儿?”

    又是一个晴天霹雳,王氏惊呆了,半晌才道:“没听人说起。”

    皇上发了明旨,命官方驿站一路传旨去江南,朝中官员基本都知晓此事。但荣国府也没有男人在朝上做正经官,所以消息就慢了些。

    韩氏心道:没听说?那可太好了,让我来说吧。

    于是带着真诚笑容:“真是恭喜了,府上姑老爷身担巡盐御史重任多年,族中又接连出人才,甚至连姑娘家都做了太医院正。这会子皇上召他入京述职,必然是要再升一升了。”

    论起来韩氏其实也不太懂朝上的事儿,林如海升啊降的她说不清。

    但她懂王夫人的心啊,于是照着王夫人的死穴就开始戳:“哎呀,说来府上姑老爷已然是二品大员了,这一回来,岂不是要在进一步到六部尚书之位了?这可也是你们府上的喜事,竟还没传过去?那你快回去说了,也好叫你们老太太高兴高兴。”

    王夫人几要吐血。

    为什么在自家女儿倒霉的时候,偏生又是林家有好事?!

    果然叫韩氏左一句恭喜,又一句道贺的,逼的王氏再也坐不住,立刻起身走了。

    其实她也心里也是明白的,元春出宫的旨意已经是板上钉钉,谁也不能挽回。

    她走一趟,除了是报着极微弱的希望外,再就是盼着哥哥念在兄妹之情,看在她可怜,看在元春是亲外甥女,将元春放在心上,给出宫的元春选一门好亲事才好。

    这会子亲哥哥没见到,倒是听了满耳朵林如海回京的事儿,王夫人带着一肚子委屈来,又带着两肚子气恼愤懑走了。

    王夫人走后,韩氏却去内间见了正在闭目养神的王子腾。

    原是他一直在家,只是料定王夫人的来意,觉得头疼,所以不愿意见这妹子罢了。

    见到韩氏,王子腾还感慨了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从前我想着跟林如海争个高低上下,现在想来也没意思。”

    “这不太上皇老人家一去,我也做不成京营节度使,他也做不成巡盐御史了。”

    韩氏就劝道:“可老爷是升了官的,九省提督是正经从一品的官职呢,且代京中出巡各地,必是受人捧着敬着的。不似在这京城里做官,到处都是皇亲国戚的,处事轻不得重不得,难以做人。没了京城这么多烦恼糟心事儿,老爷只当去散心也好。”

    王子腾自嘲一笑:“只好这么安慰自己了。好在皇上还是看得见我的辛苦,给了我脸面,升了个从一品。”

    虽说明升暗降吧,但起码明升了,兵权虽没了,但面子上是过得去的。

    不要觉得面子不值钱,只看荣国府就知道了,皇上连面子不肯给呢。不然以皇上三宫六院的庞大数量,以及这些年召幸宫女的次数,便是纳了贾元春也没什么,给个位份就是了,也算是安抚老臣之家。

    难道皇上不明白荣国府非要送女入宫的意思,但还是刚出了太上皇孝期就把荣国府的姑娘发还回家,当真是一点面子情儿不给。

    可见自己和林如海还有让皇上给面子的余地和价值,荣国府却连这点分量都没了。

    王子腾这会子确实把林如海当成了同病相怜的‘太上皇旧臣’,只以为皇上召林如海回来,是要免了他手里的实权差事,不许他继续把持盐政,还难得替林如海也感叹了一下。

    发表了一番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叹息后,王子腾就准备等林如海回来,两人冰释一下前嫌,好好坐着喝一杯,商讨下未来四大家族和林家如何在这位皇帝手里谋求发展。

    韩氏不懂这些,她只是借着贾府的事儿安慰王子腾道:“老爷说的有理,皇上还是看重老爷多年劳苦功高,给了体面的。”

    人嘛,有比较才有幸福感。

    这不,人有了垫底的对比,就很容易获得安慰。

    看到荣国府毫不被皇上在意,直接发还女儿的下场,王子腾和韩氏心里都好过了许多,觉得明升暗降很可以接受了。

    且说王家是有了惨淡参照物作为安慰,可作为惨淡参照物本身,荣国府实在是很难过了。

    林姜这日下班回家,就察觉出荣国府的愁云惨淡。下人们都像是一日之内修成了猫妖,全都走路不出声,安静的吓人,生怕惹出什么动静来让主子们不高兴。

    连日常来给林姜抬轿子的四个粗使婆子,走路都特别小心谨慎,搞得林姜回兰芝院比往常慢了许多。

    待下了轿,林姜看她们满头满脸的汗,也觉得可怜,这大夏天提心吊胆,干重活不敢出声也太难了,就各自给了两枚银花生,只说让她们去厨下要碗绿豆汤解解暑。

    几个婆子收了一两银子的赏赐,高兴的什么似的,压低了声音千恩万谢后又悄悄走了。

    林姜看的甚是无语。

    只看下人们的样子,也就知道了元春无功而返出宫这件事,对荣国府主子们是多大的打击。

    好在兰芝院里没有这样的情形,仍旧是如常生活。林姜进门的时候,只见小丫鬟们正在石子路上泼水降温。

    两只白鹤躲在阴凉地里站着睡觉。

    而雪雁宝石都跟在黛玉后头,在廊下站着听黛玉教鹦鹉念诗呢。

    好一派悠闲自得的画卷。

    黛玉念一句,那鹦鹉立刻跟一句。

    雪雁不由羡慕道:“这鹦鹉学的比我还快,姑娘念得那些诗词文章的,我只觉拗口,听过就忘,怎么它听一遍反而就记住了?”

    被一只鸟碾压的雪雁,很有些接受不能。

    而这只翠毛鹦鹉不但会念诗,眼睛还好使。她最先看到从门口站着的林姜,开始叫唤:“雪雁掀帘子,雪雁掀帘子,院正大人回来了。”

    众人都笑。

    这句院正大人,还是当日林姜升官后,整个兰芝院由黛玉起,都这样叫了一日为贺。

    谁知道连鹦鹉都记住了。

    林姜走上台阶,从宝石手里接过鹦鹉最爱的果子零食,扔给它两枚:“真是一只好鸟啊,太医院里很该挂两只,专门替我报信。”

    鹦鹉好似听懂了一般,吃了果仁,扑着翅膀:“谢谢大人,谢谢大人!”

    夏嬷嬷在屋里听见动静,满面春风地走出来,欢喜道:“大姑娘回来了。”

    林姜见她这么高兴,不由道:“难道你们已经知道了那好消息?”

    夏嬷嬷奇道:“什么好消息?”

    林姜疑惑:“那嬷嬷这么高兴是为什么?”

    宝石在旁边笑,告诉林姜:“嬷嬷见这府里人人愁的都要鬼剃头了,就高兴起来。”简而言之,只要荣国府不高兴,夏嬷嬷就高兴了。

    黛玉听出话音,就问林姜:“姐姐有什么好消息?”

    林姜拉着她进屋:“圣旨明发,叔父要上京述职,算不算好消息。”

    这话一出,黛玉夏嬷嬷俱是欢喜无尽。

    一墙之隔,兰芝院的喜气与外头的丧气简直是形成了天壤之别。

章节目录

[红楼]林氏第一神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顾四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63章 两种回家-[红楼]林氏第一神医,[红楼]林氏第一神医,笔趣阁并收藏[红楼]林氏第一神医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