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发现个养鸡场。
虽说鸡养的并不太多,但在这个年代也算是规模不小了。
还不等靠近那片小树林,狗就开始汪汪直叫。
不多时,里面就出来人了。
老远就看到吴昊。
吴昊也在心里感慨。
这狗比监控还好使啊!
到了近前,出来的人就已经等在了门口。
出来的是个老汉,看起来有五十多岁,手里横拿着根烟袋。
“你咋上这来了”
老汉上下打量吴昊。
“大叔,我路过的,渴了,过来讨口水喝。”
老汉很热情,就把吴昊让了进去。
“你这上哪去了,跑这来要水喝”
“哦,我这刚从露林回来,大叔你这养不少鸡呀”
“不多,三五十个。”
太谦虚了!千八百个鸡是有了!
但这年代的人就是这样,行事很小心。
这在二十一世纪,就得叫做低调了。
“鸡蛋不少吧”
“啥,下那么三五个蛋,够吃得了!”
“自己能吃那多我听说县里鸡蛋可要涨价了!”
“你听谁说的”
“我一个朋友。”
“真假呀”
吴昊说鸡蛋要涨价,这可不是信口雌黄。
进入八十年代,双轨之后,物价就在小幅度增长。
八十年代后,一直到八七年,这种增长还不是很明显。
最明显的,就是一九八八年!
尤其是八月底开始,一直到年底,涨幅率甚至超过了十八个百分点。
这可谓是整个八零年代到九零年代初期,涨幅最狠的一次!
所以,吴昊说鸡蛋涨价,这并不是空穴来风。
但是此时的老百姓哪里知道
别说是老百姓了,就算是那些有点本事的人,也预料不到。
吴昊放下水瓢。
“哎呀,大叔,您这的水可比林场的甜呀!”
“那是了,这上边就有个山泉,这水可都那边淌过来的,你还喝不”
“不喝了,多谢了大叔!”
“哎,小伙子,你还没说,这鸡蛋涨价是真假呀”
“当然是真的!所以,你这鸡要能多下点蛋,能卖点!”
“那可感情好了!就县里涨了露林没涨万兴涨了没”
老家伙打听的还挺详细!
不过,通过这话,吴昊也分析出来一个结果。
那就是,这老汉养的鸡下的蛋,基本上是都卖到露林和万兴了。
露林和万兴距离泉北比较近。
但那两个地方都是工人,几乎是没有几户农民。
农民少,各家养几个鸡,也将将巴巴够自己吃。
工人要吃鸡蛋,想从农户手里买,因为少就会价高。
但他们要跑去县里买,那就很不值当了。
除非谁去县里办事,顺便捎些回来。
鸡蛋是个家常菜,也是比较容易消化的东西。
老人孩子和坐月子的,更是对此格外青睐。
“露林和万兴估计涨不哪去,那俩地方,哪有人家县里人消费高呀!”
吴昊在引诱着老汉把市场开拓到县里去。
“嘿哟,县里卖的是贵,可这道也远呀!”
吴昊一进来的时候,就看到了院子里停一牛板车。
板车上还放着牛鞍子。
估计老汉要去卖鸡蛋,就靠这牛车了。
牛车虽然拉的多,但它走的慢!
这时候,老汉拿火柴点上烟袋锅,抽了几口。
“再说了,到县里卖完了蛋,回来也天黑了。”
“人饿一天能行,牲口可不行!”
看样子,老家伙还挺爱惜自己家的牛。
其实哪个农民不爱惜自己养的牲口呢
“大叔,您贵姓啊”
“我呀,姓孟!”
人家问贵姓,回答时都说个免贵!
他直接说自己姓孟,吴昊是觉得,可能老人家没文化。
但老孟接下来的解释,却让吴昊有些哭笑不得!
“我为啥不免贵”
“孔孟是圣人后代,本身为贵姓,不能免贵!”
“还有姓张的不免贵,为啥因为那是玉皇大帝的姓,也不能免!quot
哎,他喜欢不免就不免吧!
“孟叔,你这鸡蛋要是能一下子批发出去,那可就省心喽!”
“批发”
“对,就是成批的卖!一次卖三十斤五十斤!”
“嘿哟,三五斤买的那都是大财主了!”
“那要真有三五十斤买的,那你这蛋卖不”
“那咋不卖不卖留着干啥”
那这就好办了!
“行,孟叔,我回头去问问我那朋友,要不要这批蛋,他要,我就过来找您。”
“真假呀”
老孟一直把吴昊送出去,嘴上还不停问着真假。
总之,这事他是一边觉得有诱惑,一边又不相信能有这好事。
吴昊回到林场,已经近九点钟。
他打算去趟县里。
骑自行车到县里还是很方便的,以他的速度,大概也就四十来分钟。
不过,他去县里是帮老孟找销路去了。
只要帮老孟找好了销路,他就可以把这个运输的事包揽下来。
虽说这活不大,但总好过让李三子的车队在家闲着。
而且,他也跟李三子说了,车队必须要往大了发展。
去县里这个时间不好把握。
怕中午回不来,方宁在家会担心,便先回了一趟家。
一进大门,就见方母在院子里。
她这时候正在院子里洗蒲公英叶子。
“妈,您来了!”
“哟,昊子回来了!”
今天的方母,看起来比昨天自然多了,没那么紧张。
方宁刚从屋子里端了一盆水出来。
“干啥呢这是”吴昊忙上前接过水盆。
“你咋回来了这是忙完了”
方宁的眼神也没早上他走的时候那么淡漠了。
吴昊看着这一幕,心里一暖,差点就湿了眼眶!
恐怕现在能让他激动的,就是方宁的一颦一笑了。
“还没呢,我要去趟县里,回来跟你说一声,中午别等我吃饭了。”
“那你咋去呀妈刚磨了豆沫子过来,说给咱做小豆腐呢!”
“辛苦咱妈了!”
方母瞟了两人一眼。
“气啥的,都一家人!”
吴昊也没跟她们多聊,算是打了个招呼就又走了。
一直看不着人影,方宁这才转身回院子。
“宁呀,他这到底是咋地了”
她可是看出吴昊的变化了!
“也没咋,不还那样吗”
方宁心里自然清楚吴昊的变化,但这时候她也不敢多说什么。
因为她一直都在担心,吴昊会随时变回从前的样子。
方母张了张嘴,思量半晌才说话。
之前她劝方宁离婚,也不知道这事吴昊知道不。
“他要这样嘛那还行,你就好好过日子,把这家给他守好了!”
“我知道,妈!”
与此同时,吴昊骑着自行车直奔县里公路。
这条公路现在还不宽,刚好容一辆车通过。
如果有错车的情况,其中一辆车就得提前停在路边。
等对面的车过去了,这边才能走,不然很容易就会有一辆掉沟里。
不过在这个年代,机动车并不多,大都还是人力车和牲口车。
所以错车的情况极少,掉沟里的事就更少了。
可不巧的是,吴昊刚出了泉北镇,就遇上这么个事!
两辆满载大解放,就来了个汇车!
可恼的是,两辆车互不相让!
各占了大半边路,同时停在了那里。
更要命的是,两辆车距离太近,后视镜几乎已经碰到了一起。
可以说,现在别说是个骑自行车的了。
就是人步行都很难从中间穿过去!
看着眼前这一幕,吴昊也是有点郁闷了。
怎么就这么巧
但他瞟眼看向解放车车斗时,却突然眼前一亮!
虽说鸡养的并不太多,但在这个年代也算是规模不小了。
还不等靠近那片小树林,狗就开始汪汪直叫。
不多时,里面就出来人了。
老远就看到吴昊。
吴昊也在心里感慨。
这狗比监控还好使啊!
到了近前,出来的人就已经等在了门口。
出来的是个老汉,看起来有五十多岁,手里横拿着根烟袋。
“你咋上这来了”
老汉上下打量吴昊。
“大叔,我路过的,渴了,过来讨口水喝。”
老汉很热情,就把吴昊让了进去。
“你这上哪去了,跑这来要水喝”
“哦,我这刚从露林回来,大叔你这养不少鸡呀”
“不多,三五十个。”
太谦虚了!千八百个鸡是有了!
但这年代的人就是这样,行事很小心。
这在二十一世纪,就得叫做低调了。
“鸡蛋不少吧”
“啥,下那么三五个蛋,够吃得了!”
“自己能吃那多我听说县里鸡蛋可要涨价了!”
“你听谁说的”
“我一个朋友。”
“真假呀”
吴昊说鸡蛋要涨价,这可不是信口雌黄。
进入八十年代,双轨之后,物价就在小幅度增长。
八十年代后,一直到八七年,这种增长还不是很明显。
最明显的,就是一九八八年!
尤其是八月底开始,一直到年底,涨幅率甚至超过了十八个百分点。
这可谓是整个八零年代到九零年代初期,涨幅最狠的一次!
所以,吴昊说鸡蛋涨价,这并不是空穴来风。
但是此时的老百姓哪里知道
别说是老百姓了,就算是那些有点本事的人,也预料不到。
吴昊放下水瓢。
“哎呀,大叔,您这的水可比林场的甜呀!”
“那是了,这上边就有个山泉,这水可都那边淌过来的,你还喝不”
“不喝了,多谢了大叔!”
“哎,小伙子,你还没说,这鸡蛋涨价是真假呀”
“当然是真的!所以,你这鸡要能多下点蛋,能卖点!”
“那可感情好了!就县里涨了露林没涨万兴涨了没”
老家伙打听的还挺详细!
不过,通过这话,吴昊也分析出来一个结果。
那就是,这老汉养的鸡下的蛋,基本上是都卖到露林和万兴了。
露林和万兴距离泉北比较近。
但那两个地方都是工人,几乎是没有几户农民。
农民少,各家养几个鸡,也将将巴巴够自己吃。
工人要吃鸡蛋,想从农户手里买,因为少就会价高。
但他们要跑去县里买,那就很不值当了。
除非谁去县里办事,顺便捎些回来。
鸡蛋是个家常菜,也是比较容易消化的东西。
老人孩子和坐月子的,更是对此格外青睐。
“露林和万兴估计涨不哪去,那俩地方,哪有人家县里人消费高呀!”
吴昊在引诱着老汉把市场开拓到县里去。
“嘿哟,县里卖的是贵,可这道也远呀!”
吴昊一进来的时候,就看到了院子里停一牛板车。
板车上还放着牛鞍子。
估计老汉要去卖鸡蛋,就靠这牛车了。
牛车虽然拉的多,但它走的慢!
这时候,老汉拿火柴点上烟袋锅,抽了几口。
“再说了,到县里卖完了蛋,回来也天黑了。”
“人饿一天能行,牲口可不行!”
看样子,老家伙还挺爱惜自己家的牛。
其实哪个农民不爱惜自己养的牲口呢
“大叔,您贵姓啊”
“我呀,姓孟!”
人家问贵姓,回答时都说个免贵!
他直接说自己姓孟,吴昊是觉得,可能老人家没文化。
但老孟接下来的解释,却让吴昊有些哭笑不得!
“我为啥不免贵”
“孔孟是圣人后代,本身为贵姓,不能免贵!”
“还有姓张的不免贵,为啥因为那是玉皇大帝的姓,也不能免!quot
哎,他喜欢不免就不免吧!
“孟叔,你这鸡蛋要是能一下子批发出去,那可就省心喽!”
“批发”
“对,就是成批的卖!一次卖三十斤五十斤!”
“嘿哟,三五斤买的那都是大财主了!”
“那要真有三五十斤买的,那你这蛋卖不”
“那咋不卖不卖留着干啥”
那这就好办了!
“行,孟叔,我回头去问问我那朋友,要不要这批蛋,他要,我就过来找您。”
“真假呀”
老孟一直把吴昊送出去,嘴上还不停问着真假。
总之,这事他是一边觉得有诱惑,一边又不相信能有这好事。
吴昊回到林场,已经近九点钟。
他打算去趟县里。
骑自行车到县里还是很方便的,以他的速度,大概也就四十来分钟。
不过,他去县里是帮老孟找销路去了。
只要帮老孟找好了销路,他就可以把这个运输的事包揽下来。
虽说这活不大,但总好过让李三子的车队在家闲着。
而且,他也跟李三子说了,车队必须要往大了发展。
去县里这个时间不好把握。
怕中午回不来,方宁在家会担心,便先回了一趟家。
一进大门,就见方母在院子里。
她这时候正在院子里洗蒲公英叶子。
“妈,您来了!”
“哟,昊子回来了!”
今天的方母,看起来比昨天自然多了,没那么紧张。
方宁刚从屋子里端了一盆水出来。
“干啥呢这是”吴昊忙上前接过水盆。
“你咋回来了这是忙完了”
方宁的眼神也没早上他走的时候那么淡漠了。
吴昊看着这一幕,心里一暖,差点就湿了眼眶!
恐怕现在能让他激动的,就是方宁的一颦一笑了。
“还没呢,我要去趟县里,回来跟你说一声,中午别等我吃饭了。”
“那你咋去呀妈刚磨了豆沫子过来,说给咱做小豆腐呢!”
“辛苦咱妈了!”
方母瞟了两人一眼。
“气啥的,都一家人!”
吴昊也没跟她们多聊,算是打了个招呼就又走了。
一直看不着人影,方宁这才转身回院子。
“宁呀,他这到底是咋地了”
她可是看出吴昊的变化了!
“也没咋,不还那样吗”
方宁心里自然清楚吴昊的变化,但这时候她也不敢多说什么。
因为她一直都在担心,吴昊会随时变回从前的样子。
方母张了张嘴,思量半晌才说话。
之前她劝方宁离婚,也不知道这事吴昊知道不。
“他要这样嘛那还行,你就好好过日子,把这家给他守好了!”
“我知道,妈!”
与此同时,吴昊骑着自行车直奔县里公路。
这条公路现在还不宽,刚好容一辆车通过。
如果有错车的情况,其中一辆车就得提前停在路边。
等对面的车过去了,这边才能走,不然很容易就会有一辆掉沟里。
不过在这个年代,机动车并不多,大都还是人力车和牲口车。
所以错车的情况极少,掉沟里的事就更少了。
可不巧的是,吴昊刚出了泉北镇,就遇上这么个事!
两辆满载大解放,就来了个汇车!
可恼的是,两辆车互不相让!
各占了大半边路,同时停在了那里。
更要命的是,两辆车距离太近,后视镜几乎已经碰到了一起。
可以说,现在别说是个骑自行车的了。
就是人步行都很难从中间穿过去!
看着眼前这一幕,吴昊也是有点郁闷了。
怎么就这么巧
但他瞟眼看向解放车车斗时,却突然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