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时间金贵,便没有在宫殿内等待李若水,而是先去了左库藏。

    等李若水抵达时,赵桓身边已经拥簇着宰相、侍御史、中书舍人等数十名官员,几乎大宋在东京城内得显赫高官都云集于此,一同行走在一座座高大宽敞的库藏之间。

    李若水主动见礼后,赵桓带着一众大臣驻足,问道:“李卿上任权知开封府也有数日了,这东京城内究竟有多少人口,总该理清了吧?”

    李若水神情一顿,含糊其辞说道:“回官家东京号称人口逾百万,货物集南北,富丽天下甲天下,人口少说也有百余万。”

    “百余万?这个余究竟是多少?百二十万,还是百八十万?这中间可是差了将近一倍。”赵桓没有被糊弄过去,十分认真的问道。

    李若水心中叫苦不迭,大宋从来未认真统计过东京城户籍,没有任何资料流传。他这新任权知开封府刚上任,还面临兵荒马乱,哪能短短几天内统计清楚东京户籍?

    左相梅执礼替他解了围,说道:“官家,东京人口历来难以统计。东京城内漕运发达,从东南、湖广、陕西等地云集而来的商贾、漕夫、商贩、劳力等数以十万计,东京城有数十万人口差距亦不再话下。”

    李若水连忙点头,说道:“是啊陛下,仅汴河一条运河,便是东南六路的漕运所在,东京城内外数十万驻军、上百万户居民,均仰给此渠,可见人口流动之大。官府以工商税为主,东京城附近农田又大多为公卿所有,所以官府历来极少统计东京人口。”

    赵桓看了一眼李若水,说道:“数十万驻军已经烟消云散,上百万军民也在战火中死伤无数。往日用来供养整个富庶东京的财富,如今都已经被空置,卿主管开封府,难道便没有什么筹措打算?”

    “朕也不强人所难,外城烽火连天,无法统计,至少把内城人口统计出来吧?枢相昨夜跟朕汇报,神武右军征召速度越来越慢。显然有太多人想在内城浑水摸鱼,不思忠君报国,却想偷一夕安寝,坐享其他人浴血厮杀的成果。”

    这话也是赵桓故意说给周围这些高官显贵们听的,论浑水摸鱼,这些人就是其中佼佼者,他们当中有太多族人受到荫蔽,并未投戎报国。

    李若水也想统计户籍,可是本来开封府就将主要精力用在了统计空房上,以安置那些从外城进来的百姓。他们家中子弟,在军中尽忠报国,怎么也不能亏待了这些忠烈之家。

    而除此之外,内城里又多是高官显贵,这就使统计更加困难重重。李若水倒是不怕得罪这些人,可是地下官员就不一定有这觉悟了。

    赵桓以李若水为节点执掌整个东京城,李若水同样要靠一批心腹,才能将政令推行下去。

    而显然大宋官家如今的政令很不得“人”心,确切说是不得士大夫之心。

    士大夫们现在之所以不敢明面反抗,只因为如今内城的权利结构层级太精简,官家诏令甚至能绕过朝廷百官,直接下达到每个指挥当中,而且统兵将领都是官家心腹。

    这使得一群只会磨嘴皮子,不敢刺刀见血的士族着实没有勇气挑衅官家钢刀。

    可是这些人败坏个政令,暗中阻挠政令无法顺利推行实在太简单。

    李若水就怕自己强行清查户籍,最后得出个百姓只有数千甚至几百得结果。

    见李若水迟迟不肯答复,赵桓催促道:“卿到底有没有章程?朕将开封府交付给卿,百万军民饥寒衣食之所系,卿就打算这般尸位素餐?”

    饥寒衣食之所系?

    李若水心中惊诧了瞬间?什么时候还有了这个说法,要在衣食前面填上饥寒?

    随后李若水装着胆子抬头,只见官家眼神凌厉得望着自己,笔直得目光中有神彩闪过。

    低头时,李若水敏锐得见到官家最亲近的心腹汪宗沔手中提着一个包裹,里面的东西已经浸黑了布帛。

    片刻后,李若水大概猜到了官家的谋算,深吸了一口气,沉声回道:“臣已有一份章程,只是不知是否应当施行。”

    赵桓嘴角上扬,这正是自己选他主管开封府的原因,他有一腔热血,又能力平庸,会成为自己意志最好的执行者。便回复道:“那正好,今天左相与朝廷百官皆在,群贤毕至一同决断是否应该推行。”

    李若水郑重说道:“围城日久,饿死者相属于道,冻死者相枕于屋。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所以臣打算于内城增置,粜粟米场、买柴炭场。”

    赵桓沉默不语,冷眼看了一眼左相梅执礼。

    梅执礼立即主动站了出来,义正言辞的说道:“匡世济民,救百姓于饥寒交迫,此乃当之无愧的善政。正能昭显官家之宽厚仁心,德被百姓。推行这一善举,有何可犹豫?”

    有左相带头,他门生故吏,以及依附在他身旁的党羽立即纷纷发生,盛赞此份仁义。

    毕竟这是占了道德大义,其他人无奈也只能跟着敷衍附和几声。

    可这真是一份好提议吗?

    站在百姓立场,这自然是毋庸置疑的第一仁政。

    金军围城,又遇大雪连下数日,百姓又冷又饿,东京城内最缺的就是粟米与木炭。

    历史上太子设立粜粟米场、买柴炭场,令每人粟不过五升,薪不过五斤,售价只有市价的十分之一二,所以前往买米买炭者络绎不绝,士庶相杂。

    可这对官吏、士人、百姓都是当之无愧的善政,对眼前这些公卿高官们可就未必了。

    每当国难,都是这些人大发横财的宝贵良机。

    米价、炭价疯涨,东京城内的财富都流向了这些豪门的地窖。毕竟在这种国难之时,能够有大量储存物资拿到市场上卖的也就只有这些顶级公卿。

    大宋养士垂两百年,风雨飘摇之际,为国家效死的都是底层忠贞士卒,而趴在国家身上吸血的却都是这些深受国恩的士大夫。

    开封府有能力实现物资战时配给,每人一次粟五升、薪五斤的背后是文官政府强大的组织力与掌控能力。

    通过战时物资配给,很快就能统计清楚内城的具体人口数字,包括那些流动人口,流浪户籍。

    但这有个很重要的前提。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朕即大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杨氏良家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七十九章统计人口的手段-大宋帝王笔趣阁,朕即大宋,笔趣阁并收藏朕即大宋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