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人不习惯电子相册,拍了几张满意的照片,都要拿到镇上相馆洗出来。

    不忍打扰几位的兴致,乔沐芝甘当跑腿,去了趟镇里。

    顺利取走相片,再到街角的菜鸟驿站拿走几天前的包裹,她准备回村了。

    乘车地就在街边,并不起眼。来往车辆多,小小的蓝色站牌蒙上尘土,只能依稀辨别“清水镇”几个大字。

    乔沐芝走在街对面,没等穿过马路,便见到熟人。

    网吧门边,一个穿校服的男学生低埋着头,面前站着的成年男子不停用手掌拍他脑袋,应该说“煽”更恰当。男子用劲不大,但配合着那张冷冽的脸,欺凌的感觉一下强烈起来。

    学生恭敬地递了一叠什么,待男子捏进手里扒拉,她才明白那是现金。

    这……就是收保护费现场?

    乔沐芝没见过肖望这幅表情,跟他平日里嘻嘻哈哈的形象出入太大,一时愣神。

    脑海中不觉跃出刚回来那天瞥到他胳膊上的纹身,心中隐隐有了猜测。以为是个行为夸张的好青年,谁知道……果然,人不能那么早下判断。

    不过他是不是混社会的,跟她并无关联,至少人家在她面前还算好脾气。

    觉察到他准备转身,乔沐芝快步走开。

    “阿望,好了没?这把你来顶上。”网吧内传来喊声。

    “就来。”肖望应,下意识转头瞟了眼街对面。一切如常,没有视线投来,看来只是一时的错觉。

    他偏过头,冷眼盯着面前毕恭毕敬的学生,“行了,你走吧,下回再让我看见……”举起的手掌还没落下,人拔腿就跑,窜到前方小吃店,悄悄呼朋引伴一起离开了。

    撩开廉价的透明软门帘,肖望回到游戏战场。

    …

    下午两点,日头正大,乔沐芝下车后没几步就能回家,路途却因为头顶的温度变得遥远起来。

    她忘带遮阳伞,脚步不由加快,急着躲到阴凉处。就在这时,不远处的一家人进入视野。

    十米外,小女孩大喊爸爸,飞奔着扑向对面蹲着张开双臂的男子。慢慢走来跟父女俩汇合的正是薛梅,乔沐芝昨天才见过,至于还有名男孩,或许是上哪里野去了。

    此时一家三口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场面竟然有些温馨。老同学薛梅稍微靠近,立马认出她,乔沐芝无可避免地与他们撞个正着。

    薛梅介绍起一旁的老公,乔沐芝打了招呼,从对方口中得知“老陈”是来接他回家的。彼此寒暄过后,很快道别。

    这位被称为“老陈”的男人很普通,年纪并不大,看着老实,且不善谈,肩上一直驮着小女儿,几乎没说话。

    从身边经过,乔沐芝听着夫妻俩的交谈声随着距离越来越远。

    薛梅问:“我们都打算回了,你怎么还特意跑过来?”

    老陈回:“我怕月月不舒服,她每次回来身上总是起疙瘩。”

    “看你说的,那是我娘家,还会亏待你女儿不成?”

    “不是,我就是……一个人待在家里,不习惯。”

    薛梅笑了几声,接下来的声音再听不见。

    话语质朴,乔沐芝能体会到其中内敛的感情,竟一时动容。

    先入为主的确容易产生偏见,幸而他俩是众多早婚早育的小两口中的一个意外。

    没有现实与预想相差悬殊的失落感,她内心小确幸的芽渐渐萌发,连带着做晚餐时都愉悦了不少。

    今晚,餐桌上多摆了几副碗筷。

    村里走家串户是常有的事,吃饭也没个讲究,碰上熟人,多添双筷子也就一起搭伙吃了。

    罗玉兰和游慧芳看完照片被王秀华留了下来,都准备尝尝鲜。

    年轻人刚从网上买了意大利面,这类食材对村民来说可不就算新鲜么?掌厨的人当然乐意有人做自己食物的品尝者,乔沐芝也不例。

    待了好几天厨房,她的动作越来越熟练。

    十来平的地方,光是中央的一口大铁锅就占了近一半的位置。她不习惯烧柴火,最常用的还是旁边的煤气灶和电磁炉。

    今晚准备做最基本的番茄肉酱意大利面。

    先是调酱。

    昨天采摘的番茄凉拌了部分,余下的正好用上。番茄底部用刀划十字,沸水浸泡片刻,剥皮切碎,放小锅里熬成糊。熬好的番茄糊,鲜红的颜色里泛着橘调,面上一层覆着水润的细闪,仿佛看一眼就尝到酸甜味道。

    没买牛肉,猪绞肉也一样。乔沐芝习惯用洋葱做配料,但田里没这样不当季的菜,只好用细香葱、大蒜代替。肉炒熟,淋上鲜艳的番茄糊,加点盐再稍稍翻炒,接着放入同步煮好的意大利面条。

    食物出锅时,几位老人正端着空碗闲聊。

    “华姐你用我这个,多沾沾福气。”罗玉兰与王秀华对调饭碗,“张寿永百岁的时候送的寿碗你忘记啦?就前两年的事。”

    这是附近的习俗,每个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办席庆生都会给客人这样一个赠礼,或大或小的白色陶瓷碗上绘着喜庆的花纹,用红色字体写着“庆祝某某多少岁诞辰”字样,寓意长寿吉祥。

    “我老婆子一把年纪也活够了,你拿去吧。”王秀华爽快道。

    “说的什么话!”罗玉兰昵她。

    几人笑笑,最终还是把寿碗推给了王秀华。

    谁知乔沐芝已经用盘子装好盘,端上桌时听到对话,不由一笑。

    “我给你们盛进碗里?”

    “不用,这样挺好的,我们李涛家里也是这样吃的,他教过我。”游慧芳说起城里定居的儿子,脸上幸福洋溢。

    “知道你儿子孝顺!”王秀华嘻嘻地笑。

    乔沐芝担心几人用不惯叉子,“就是个形式,用什么碗筷都一样。”

    “那我可不,我看电视里都这样吃,今天就托你的福新鲜一回。”罗玉兰发出标志性的爽朗大笑。

    开餐前,罗玉兰嘴馋提议:“我们喝一杯?”

    王秀华:“就知道你早盯上我的酒。”

    乔沐芝:“我去拿吧。”

    摆在柜台的玻璃坛挺有些重量,液体颜色泛黄,底部的青梅已经发瘪起皱,这酒已经泡得有些时日了,是王秀华亲自釀的。

    乔沐芝用竹筒乘了几杯,不敢多舀。王秀华见了让孙女给换个大碗,“你不知道你罗婶的酒量,她就好这口。”

    餐前饮酒,乔沐芝没这习惯,虽说酒有时也是一种重要调料,可在饭前单独喝难免影响食物口感。在婶婶们的热情推荐下,她仍为自己盛了一小杯。

    闻起来倒挺香。

    呷一口,满满的青梅味道,酸甜中微微带了点涩,比平常喝过的超市里的成品清爽很多。

    虽然味道和意大利面有冲撞,但管他呢!吃东西就是为了快乐!她懒得再讲究。

    尝了点青梅酒,轮到正餐。

    制酱的番茄没有市场上卖的那样红,微微的酸感中和了肉末的腻味。面条劲道爽滑,每一根都包裹住浓郁的番茄肉酱,口感丰富细腻,十分解馋。

    意大利面有嚼劲,比普通面条硬不少,考虑到三位老人牙口不比年轻人,乔沐芝特意多煮了一阵,两位婶婶觉得口感不错,连连夸好,王秀华嚼起来就吃力了。

    “奶奶,我给你重煮一碗软点的。”

    “那多浪费!我就吃个味儿,这样挺好。”

    乔沐芝没再劝。

    罗玉兰喝了酒,话更多。游慧芳问她手上的新镯子在哪里买的。

    “你说这个手镯?嗨!我前两天不是去了趟李家湾吗?你猜怎么着?遇着李能玉了!她你还记得吧?隔壁老孙家的远方表妹,跟我一个辈分,嘴边长着一颗大痔。我老远就看见她,我说幺妹你去哪儿啊?她说去市区,参观儿子的新房,那声音、那眼神哟,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儿子挣了大钱”

    绕来绕去说了一大通,还是没答到点子上。

    头顶老式吊扇嗡嗡地响,扇着凉风,乔沐芝坐在长长的板凳上,吃着面、喝着酒,惬意极了。看着面前絮絮叨叨的奶奶和两位婶婶,甚至开始畅想自己的老年生活。

    要是也能这么悠闲自在就好!

    想象被突如其来的音乐打断,节奏强烈的曲子从屋外传来,绕过家家户户,响彻村庄。很快,移动的“大喇叭”停在某家院外,安静下来。

    外面似乎有人在谈话,不止一个人。

    堂屋中央的人纷纷看向屋外。

    罗玉兰:“谁来了?”

    王秀华:“二牛吧。”

    话音刚落,就听见一道清亮的声音。

    “奶奶!”

    天没黑透,肖望从摩托车上下来,跨进院内,从一片蓝灰天色里走入橙黄的灯下。

    “兰婶、游婶,你们也在。”他惊喜地扬起眉,“正好一起来试试音箱,不说是旧的那个音量小吗?”

    众人注意到他手里提着的笨重的黑匣子。

    “哎哟,这么大一个。快进来,外面蚊子多。”罗玉兰热情招呼,不见外地充当一回主人,把人迎进来。

    “还没吃饭吧?”王秀华一面关心一面嘱咐孙女,“妮妮,去厨房再下一碗面。”

    “不用,奶奶。我吃过了。”肖望隔着八仙桌看过去,“沐芝姐别忙,坐吧。”

    不管他是不是装客套,反正乔沐芝不动了。

    肖望人一来,所有人都围着他打转。大音箱长度及大腿根,挺占地方。他借来优盘,三两下完成操作,播放歌曲。

    “大点,声音再大点。”

    几位老人还是不满意音量,直到肖望把调节按钮拧到最大。

    小小的屋子噪音严重,还有回响。乔沐芝面色痛苦地捂耳朵,肖望却陪老人家一起扭起来。

    得!这是兴致来了,直接开跳啊!

    还好时间不长。

    “不错不错,现在响亮多了,以后跳舞也有劲儿。”游慧芳和姐姐们感慨完,一个劲夸肖望,“辛苦你了二牛,我们顺口说的,你都能记下,还亲自买了送过来来,花了多少,婶把钱给你。”

    “婶子别客气,这值不了几个钱。”

    游慧芳一根筋还要再劝,被罗玉兰打断,“人二牛一片心意,你就别劝了。有功夫给他物色物色对象。这么踏实又俊的小伙子,需要人好好呵护。”

    “二牛,要不你等等我外孙?等她长大也就十来年。”她说着说着把自己说笑了,王秀华也被逗乐,“玲玲才十岁,有你这么当外婆的吗?”

    “我是真可惜,家里怎么就没个适龄的姑娘呢!”罗玉兰惆怅完仍不罢休,凑到肖望身边,“刚刚罗婶说的,你真的不考虑考虑?”

    肖望:“”

    一旁看戏的乔沐芝没忍住,噗嗤笑出来。

    肖望的耳根染血似的,羞赧地站在一边,笑容微憨。

    年轻人的婚姻大事是长辈们聊不完的话题,乔沐芝庆幸自己这个“已恋将婚”人士不用被围观戏谑,只是看着肖望此刻别扭生涩的脸,实在很难跟下午偶然撞见的他的“另一面”联系起来。

    饭后,几个老人专心研究音箱操作流程,肖望已经教得差不多,转过身,正巧与抬首的乔沐芝视线相撞。

    他微弯了弯唇,轻声说:“我先走了。”

    她放下抹布,想了想,开口道:“你在家做饭吗?”

    “嗯?”他有点懵,听她继续说,“今天做意面剩了点食材,不介意的话可以拿回去煮来吃。”

    乔沐芝知道,肖望有多照顾奶奶,这些天听奶奶说起许多。他平常有事没事给她买水果,怕她孤单陪她用餐,家里费力气的杂事几乎由他一手包揽,像这次帮忙买音箱不过是众多小事里的一桩。

    不论他的真实品性如何,至少孝敬长辈这一块他做得很好,且不求回报。

    乔沐芝不喜欢欠人情,直接送钱又没由头,思来想去只有慢慢还了。在她待在村里的这段时间,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她进厨房拿来食材——一罐番茄肉酱和一包意大利面——递给他。

    “面按照说明煮就行,酱是现成的,炒炒就能吃。”

    “谢谢。”他难得客气一回。

    肖望取了东西没立即走,总觉得眼前的人有话说。

    乔沐芝欲言又止,还是问了:“你今天下午跟谁在一起?”

    其实是好奇网吧门前的“霸凌”故事,她有种莫名的心理,总觉得不该放任一个大好青年误入歧途。

    肖望不假思索,“跟耗子去了镇上网吧。”

    “然后呢?”

    “然后?”他摸不着头脑,直觉她今晚有些奇怪。

    “谭皓人呢?怎么没见他?”她换种说法。

    肖望:“骑摩托走了,刚才就是他载我来的。”

    肖望跟好兄弟谭皓一起到镇上上网、下了馆子,待了一天,回来时谭皓把他载到院外,说什么也不肯一起进来,自己开车溜了。

    说起这个他也纳闷,他这兄弟怎么这么怕她。心里怎么想,就怎么问了。

    “沐芝姐,耗子是不是惹到你了?”

    “”

    算她多管闲事!她不耐烦地摆手,“不早了,你回家吧。”

    “哦。”原来真是这样。

    哦什么哦?你懂什么了?乔沐芝不再理睬,心烦地转身忙去了。

    肖望心想:难怪耗子那么贪吃一人会拒绝蹭吃蹭喝的机会!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山野小时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戴浑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8章 第8章-读书小山村的美好时光,山野小时光,笔趣阁并收藏山野小时光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