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静突然回村了,离家十几年,乡亲们对她的音容相貌都有些模糊。

    村里有过传闻,说她吸粉当劳改犯了,如今“衣锦还乡”,谣言不攻自破。

    随她一起回来的还有好些陌生面孔,一行人开回来的几辆越野赚足了大伙儿的眼球。

    作为曾经一起在村小上学的同学,乔沐芝了解过徐文静的动态。

    传闻太过离谱,人家哪里是劳改犯,只是太忙没空回来罢了。如今的徐文静是一名年轻有为的女导演,印象中还拿过奖,三十岁的年纪就在影视行业崭露头角,实属难得。

    可她为什么突然返乡?

    乔沐芝从村口大妈们的嘴里知道了答案。

    大妈甲:“说是专门回来拍短片,她家里头住的都是一伙的。”

    大妈乙:“那叫剧组,动机器拍摄的,小小一个还贵得很呢!她妈跟我摆过龙门阵。”

    耳背的大妈丙:“不是蹲局子去了吗?哪天放出来的?”

    其余人愣了愣,接着笑作一团。

    白云村成了拍摄取景地,全村都骚动起来。

    某天,肖望跟谭浩兴致勃勃跑到乔沐芝家分享拍摄场面。

    “设备忒专业了,光摄影机都有六七台。”

    “没看出来,静姐混得真心不错!”

    “对了对了,我跟阿望还入镜了。”

    “一个背影而已,不过体验很不错,比那些不入流的影城拍得好太多。”肖望补充。

    兴奋劲儿过去,谭浩末了问:“沐芝姐,你怎么不去看看?”

    乔沐芝正坐在门边剥玉米,戴着手套一粒粒搓进碗里,听他们七嘴八舌的,越来越不耐烦,动作不觉加快。

    “你当我跟你一样,只要是热闹都上赶着往前凑?”

    “不光我们,附近好几个村的人都来看稀奇了。”谭浩无奈。

    小地方没经历过这些,一下成了村里的一桩大事,比过节还热闹呢!

    反观乔沐芝,态度过于冷淡。

    其实一帮人拍摄时,她远远看过一眼,摄影器材架在路边,灯光、收音、滑轨等设备齐全,无人机绕着上空飞了好几圈,围观的人乌泱泱一片。

    看着这一幕,她心情复杂。

    以前年纪小,好胜心强。乔沐芝和徐文静互不服气,比成绩、比跑步、比办黑板报……两个人一直较着劲,乔沐芝始终压徐文静一头。

    一个铁打的第一,一个万年老二。

    如今局面彻底颠倒,落差太大,乔沐芝不想上赶着找罪受,可偏偏怎么也逃不过。

    这天,马路上的三轮车又开着扩音喇叭叫卖,“卖包子馒头,包子馒头,又香又软,又香又软……”

    录进去的声音粗声粗气,循环播放着,车辆绕着附近村落打转,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听得到。

    每逢周末,小商贩就来叫卖,一周来一次,特意避开了赶集日。

    乔沐芝偶尔会买上一点。

    她趿拉着拖鞋就跑到大马路上,招手截住他。

    买好东西,刚扫完车箱旁张贴的支付码,就听前方有人叫她。

    是她此刻最不想见到的人——徐文静。

    这位小学同学比以前漂亮了许多,和小时候土得掉渣的穿衣打扮相比,现在一身衬衣搭微喇牛仔裤,简约又干练。

    阅历施了魔法,将她变得知性优雅。

    “沐芝,我正准备去找你。”徐文静笑盈盈地走近,仿佛二人天生就如此亲近。

    “你忙完了?”乔沐芝顺势寒暄。

    “刚送完剧组工作人员。你空吗?去我那儿坐坐?”

    老同学热情邀请,乔沐芝推脱不过,硬着头皮就去了。

    徐文静家离得不远,两人徒步几分钟就见到了大马路边的一栋二层砖瓦房。

    “进屋坐,好久没见,我可有一堆话跟你聊。”徐文静把人迎进来。

    “静静回来啦,哟,沐芝也在呢!”徐爸爸热切招呼二人。

    进门后,乔沐芝视线一转,见到另一间屋里的肖望。

    他也诧了下,随即冲她淡淡一笑。

    徐文静:“爸你忙你的,我俩说说话。”

    “诶。”徐爸爸应了声,转身拐进右手边一间小屋,好似在跟肖望说着话。

    肖望这趟是来借用徐家的饲料粉碎机,前些天帮罗玉兰掰玉米,她送了一袋玉米给他,他煮了一些还是没吃完,就想着搅成碎粒,煮饭用。这边刚跟徐爸爸一起启动机器忙完,那边徐文静和乔沐芝就到了家。

    肖望给了加工费,徐爸爸摸摸裤兜道:“你等着,叔去楼上拿零钱。”

    于是杂物间只剩他一人。

    肖望拿起扫帚清理地面的碎屑,原本无心偷听屋外的对话,可隔得太近,外边一丁点动静都会钻进耳里。

    乔沐芝坐在了凉沙发上,那袋寒碜的凉馒头被随手搁置在一边。徐文静端来一盘桃子,“这是从陈星洲那儿买来的,你去过他的园子没?有几十亩地,看上去真挺不错。”

    “是啊,小时候他总带我们去别人地里偷菜捣乱,遇事溜得最快,没想到现在能安下心在老家发展。”乔沐芝笑着附和。

    徐文静坐在一旁,边削水果边问她的近况。

    徐文静:“听说你在药企上班?”

    乔沐芝:“小单位,比不了你。”

    徐文静谦虚一番,“我也是混口饭吃,这行艰难,尤其这几年赶上影视寒冬,谁都不好过,要不是真喜欢,我也想换一行轻松的。”

    听她谈起工作,乔沐芝没来由地胸闷。曾经在同一起跑线、甚至落后她半步的人,事业蒸蒸日上,逐步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反观自己,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越过越回去。

    网络上的大人物太遥不可及,羡慕自然是羡慕的,可往往身边人的成就才最刺激人。她想,她嫉妒的不止是两人收入和成就上的差距,更多的是这位昔日的同学尊崇内心,一直在追梦路上,且离目标越来越近。

    她忘了自己儿时的梦想是什么,但一定不是现在这样颓然度日。

    心情很糟糕,不知不觉开始走神,直到徐文静将削好的水果递到她手边。

    “哦,谢谢。”乔沐芝勉强笑了下,桃子咬进嘴里却没尝到滋味。

    徐文静也吃了一口,“这次难得回村里取景,我手头的事又刚忙完,正好顺便休几天假。你不知道,我爸妈每年过年都念叨,现在终于有空陪他们待几天。”

    乔沐芝一愣,“你什么时候走?”

    徐文静:“8号。很久没回来,还怪想念的,我想多陪陪家里人,也重温一下白云村的生活。唉,在外地待久了,经常有想家的时候,一回来就觉得格外熟悉亲切,一切好像还是老样子。”

    “是吗?”她语气很淡,一边用纸巾擦手一边漫不经心道,“小地方永远是小地方,亲切感也只是一时的,你多待一阵就会知道在这儿的生活有多艰难和枯燥。”

    徐文静没料到她会这么说,顿了顿才道:“不至于吧?自己村待着还不自在?”

    乔沐芝笑笑没细说。

    一墙之隔的肖望,闻言不禁皱眉。

    徐文静倒不在意,“像我们村的条件已经算很好了,我做导演这几年去过不少地方,有些山村偏远得根本没法想象,拍摄条件也艰难。你回来时间长,所以才觉得没趣,其实哪里待久了都觉得不新鲜。”

    “可能吧。”乔沐芝闷闷道,“我本来也没打算久待的。”

    “你还有几天假?说不准到时候我们可以一起走。”

    “快了,不过应该比你晚。”她含糊地说,其实自己心里也没底。

    当初说好回来度个假、散散心,一晃已是大半个月,养出一身的懒惰,消磨得斗志全无。如今在她面前怎么可能不自惭形秽?

    “我跟你想的一样,难得有空就回来看看,毕竟有老人在,而且城里住腻了偶尔体验一下乡村生活也不错。”乔沐芝心口憋着气,克制不住发泄出来,“不过始终不习惯,三五天还好,谁会想一辈子待在这种地方?”

    话脱口而出,连乔沐芝自己都怔了怔,诧异于自己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嘴脸。

    白云村生她养她,明明是故土,却被贬低成“这种地方”。

    乔沐芝甚至羞愧得不敢转身面对徐文静,怕她异样的目光。

    但该面对的还是得面对,她稳住心态,当什么都没发生,偏头笑了下。目光微闪,掠过侧屋内走出的一抹身影,心里的弦又紧了几分。

    肖望个高,微弓着腰出了门,横穿过客厅,走到楼梯口跟徐爸爸好结好账。

    “叔,我先走了。”又朝客厅里的俩人微笑示意,然后转身离开。

    举止平常,瞧不出异样。

    乔沐芝猜得到,刚才的对话他多半听见了。

    她忘了他也在,不过转念一想也没什么大不了,听到就听到了,她说的全是实情,并非违心的假话。

    乔沐芝松开攥紧的手掌,尽量摆出大方的姿态。

    之后的时间,两人没再多聊。

    一场叙旧不算愉快,至少从乔沐芝的角度来看。

    心头烦闷,连做晚餐都没了心情。

    奶奶想吃馒头,乔沐芝蒸了几个,余下的切成馒头片,裹上鸡蛋液煎一煎,准备沾着前几天熬的覆盆子酱,当三明治吃。

    美食也需要用百分百的专注力对待,一旦丢失那份认真劲儿,它回报的自然也有缺憾。

    乔沐芝始终心不在焉,一不留神,馒头就煎糊了。

    唉,将就将就吃吧。

    打开冰箱门,没找着覆盆子酱,转过身却在灶台一角发现了那瓶玻璃罐。拧开瓶盖,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大热天的,果酱没进冷藏室,早就坏了。

    看着眼前的一摊烂局,乔沐芝深感无力。

    然而只有在烹饪中,她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她得强迫自己不再胡思乱想。

    一到某种农作物收获的季节,村民餐桌上几乎顿顿摆的都是。乔沐芝家里也垒了一堆新掰的玉米,食材单一,这些天煮玉米棒、炒玉米粒、熬玉米粥,来来回回就这几样,吃也吃腻了。

    她尝试做了两样糕点,软糯玉米粑和黄金玉米烙,得到奶奶的认可后又被使唤着挨家挨户送去大家品尝。

    房前水泥坝上,几个老大爷正聚在树荫下打扑克,旁边围着些看热闹的村民。

    “这把不作数,你牌都甩完了还没报数的嘛,我不得依教哦。”

    “对头张老头,你啥子时候只剩一张牌咯,是不是又藏起牌的?带回屋生崽崽吗?”

    几人哄笑起来。

    “打胡乱说,输了不认账,还赖到我头上。”张老头瞪他一眼。

    “算咯算咯,莫伤和气,继续打嘛。”和事佬一嚷嚷,一切又恢复如常。刚才气到上脸的两人慢慢心平气和下来。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要上演一遍,村里人喜欢玩麻将和扑克,这是大家最重要的休闲娱乐活动之一。年纪大的玩五毛一把,不论输赢,就图一乐,可遇上赖皮,有时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但大多不会真的伤了和气。

    “哎哟,是沐芝啊!”罗玉兰咋咋唬唬的声音立马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乔沐芝从稻田旁穿过来,沿阶梯走上坝子,双手端着几个盘子,像在走高跷。

    “这么热闹呢!”她从田对面就听见了这边的嬉笑声,情不自禁受到感染。

    乡亲们热情地冲她招呼,她一一回应,第一时间递上自己做的小吃。

    每个玉米粑粑黏在一片玉米叶上,清香四溢,令人口齿生津。众人分吃了几个,称赞她手艺好。

    “我看呐,沐芝干脆就留在咱白云村了!留下给我养老!”罗玉兰一口糕点还没咽下就上赶着开她玩笑。

    “那我排你后面了,兰姐。”有人附和道,“以后沐芝一三五在你家,二四六来我家,用不着干别的,漂漂亮亮站那儿也让人看了心情好。”

    有人打岔说:“诶,沐芝,你两个婶儿说的可都是真心话。”

    “婶子们说笑了。”乔沐芝拿捏着笑,“村里这么好,我当然不想回城里受罪,可那不是要赚钱么?没得办法。”

    边上一位大伯突然提议:“不说远了,过几天罗福昌过寿办席,我们请沐芝去厨房帮帮忙,搞几样年轻人喜欢的新菜式,这多好!”

    大家连连点头,“这个主意好!”

    突如其来的邀约让人一愣,乔沐芝想都没想就拒绝,“我做不来坝坝席,还是不去添乱了。”

    “这有什么?学学就会了。”

    “是啊是啊!”

    盛情难却,乔沐芝只得撒谎,“不是我不想帮忙,实在是前两天做菜把手割伤了,现在还不大灵活。”

    大家听了直惋惜,又关心起她的伤势。

    乔沐芝忙说自己没事,扭头问罗玉兰,“婶,盘里还剩下一些玉米烙,给你放屋里?”

    “随便搁桌上就行。”说完追在她身后,“还是我来吧,你手还伤着。”

    乔沐芝刚到进门,便与从里出来的人迎面相撞。

    她微仰起头,看清来人不由一怔。

    怎么哪哪都有他?!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山野小时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戴浑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2章 第12章-乡村的时光,山野小时光,笔趣阁并收藏山野小时光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