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小英最后才拆开田姥姥的信,信里内容不多,只写了薄薄一页纸,

    信的开篇田氏就叫她多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上工干活悠着点,她年纪小,别傻干累坏了小身板。

    田氏跟她说新来的保姆嘴太馋,大半夜的起来偷喝她的奶粉,被她给赶走了,还说她刻薄。

    看到这儿韩小英勾起嘴角,田姥姥可不是刻薄小气的人,把保姆赶走也不是因为一点奶粉,她是不喜欢偷这种行为。

    那保姆一定以为田姥姥年岁大了好哄骗,偷点奶粉也发现不了。其实老太太耳不聋眼不花,可精明着呢。

    她说马上要离开定城去疗养院了。那儿有专人照顾她,省得给儿女们添麻烦,田姥姥在信里这样感慨了一句。

    韩小英想她心里多少有些无奈吧,明明应该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的,却要一个人去疗养院,孤孤单单的太可怜了。

    田姥姥给了她个新地址,不是疗养院的,是h省庆阳县公安局的。

    如果她有什么事就去县城找一个叫谢良玉的公安,他会很乐意帮助她的,田姥姥在信纸上面还写了电话。

    她没说这个谢良玉是谁,只说这个人十分可靠,让她放心。

    韩小英猜他可能是田家的什么亲戚,但也没太往心里去。

    不到万不得已,她是不会轻易去求这个人的。

    给人添麻烦不说,这求人办事欠下的人情债她还不起。

    她还不起就得田姥姥去替她还。

    无亲无故的,她只不过照顾了田姥姥一段时间,还是有拿工资的,田姥姥却对她这么关照,她心里是真的很感动,但不觉得理所应当。

    谁又不欠谁的。

    田姥姥平时对外人严肃冷硬,其实她是个柔软而慈爱的人,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见到她,照顾她。

    韩小英看完信将信收好,拿着脸盆打水到院子里洗手准备吃饭。

    却发现还在院子里的马卫国直勾勾的瞅了她好几眼。

    韩小英被他盯得浑身发毛,不高兴的问道:“马知青,你有事儿呀?”

    马卫国连忙移开视线,“没事儿,我以为今天是你做饭呢。”他胡乱解释了一句。

    这个韩小英人长得不咋地,人际关系倒不少,他刚才偷瞄了几眼,信都是定城来的,不知道其中有没有好用的。

    他家是定城周边县城的,要是能攀上韩小英的关系,弄到定城的工作指标也不错。

    他是想尽早回城的,乡下实在是太苦了,可惜家里指望不上。

    韩小英切了他一声,“你啥记性啊,早上才刚吃完锅巴!”

    每次谭雅婷做饭,锅底就会出锅巴,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马卫国虚头巴脑的在这儿糊弄谁呢。

    “嘿嘿,不好意思,我给忘了,没事儿没事,你打水吧,我回屋了。”几乎是逃的,马卫国转头就回屋了。

    韩小英冲他仓皇的背影翻了个白眼,以为她小就好欺骗呢!

    马卫国这人最爱占小便宜了,知青点的人基本都知道,可也没谁真的跟他计较。

    毕竟相处的时间太短,不知道他的真面目,以为他只是占小便宜,其实不然,他是一肚子坏水。

    韩小英是有多远躲他多远。

    吃过饭,郑家和说下午请假去镇上取包裹,谭雅婷还有李明伟要一块去了,她们也收到包裹单了。

    韩小英本来是想去的,不过想起马卫国刚才瞅她那眼神,好像闻到了肉腥味的绿头苍蝇,盯上她了。

    以为她一次收到这么多信,得有很多关系,她说了是同学也不信。

    反正除了寄信她也没什么买的,就不去了。

    赶紧给金凤写了封回信,叫谭雅婷帮忙寄了,又悄悄给她钱,给她捎十个信封跟一版邮票回来,她的快用完了。

    下午上工,韩小英跟几个婶子还有贾大芳被郭队长分到高粱地除草。

    肖兰跟张翠云她们仍去玉米地了,不知道队长怎么分配的。

    高粱地里的草特别少,锄起来根本不费力气,这工分挣的很容易。

    估计是郭队长照顾她们呢。

    马上快到七月了,天气越来越炎热,高粱已经拔节,人在地里一走动,高粱叶子裹着裤腿,哗啦哗啦直响。

    韩小英干活不藏奸,比她健硕的贾大芳使全力愣是落不下她多少。

    “韩小英,你干活还挺利索的哈。”村里人都说这个韩知青任劳任怨特别能干,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贾大芳喜欢偷懒耍滑,不过她也不敢做得太过分,人家郭队长可不是吃素的,谁干活多少一目了然。

    “队长不是说,不干活就没有工分,没工分年底就不给分粮食,我可不想饿肚子。”韩小英不想搭理她,可她偏没话跟她找话。

    “咋会饿肚子,你家里不给你补贴一些啊?城里不是都吃供应粮的吗?”贾大芳觉得韩小英家里再穷也比她们乡下在地里刨食儿的人强。

    韩小英摇摇头,露出一抹苦笑,道:“我家里条件不好,兄弟姐妹多,根本指望不上。”

    “怪不得你这么小就下乡了,原来家里条件不好。”贾大芳面上看着很同情她,心里却在嘲讽。

    这城里人也不是谁家日子都好过的,韩小英家可能还不如她家呢。

    看她把自己弄得这丑样儿就知道了。

    郭婶也就是郭队长媳妇,在韩小英另一边除草,干活也十分利索的,韩小英有些跟不上她。

    听着她们说话,笑着回头插了一句,“大芳,你啥时订婚啊,老张家说没说给你多少彩礼呀?”

    结婚都说要有三转一响,三十六条腿,可这是城里人娶媳妇的标准,乡下没几家出得起的,能有其中一样就不错了。

    “快了,麦收过了就定了。”说到订婚,贾大芳娇羞的笑了笑,却只字不提彩礼的事儿。

    韩小英看不下去扭过脸去,贾大芳挺大个坨,学人家美人儿摆什么娇羞,实在是辣眼睛。

    贾大芳不说,郭婶也知道,老宋家三个儿子,大儿子娶媳妇,不可能给太多彩礼,不然下面两个儿子娶媳妇的时候怎么整?给谁少了能行?一碗水不得端平了。

    而且就老贾家两口子那抠搜样儿,闺女有多少彩礼都得叫他们昧下来。

    他们对外说是疼闺女,实际上还不是向着儿子,指望儿子养老呢。

    韩小英没说话,贾大芳父母还有阮荷花,比她妈齐淑珍还能压榨女儿女。

    前世贾大芳跟张建业结婚时,老张家彩礼没少给的,可被她娘家给截留了大半,贾大芳出门子时,只有一对箱子跟几身旧衣服,可怜得很。

    而韩小英嫁给张建设那会儿,尽管没有娘家撑腰,也没有嫁妆,可婆家给的彩礼她是分文不少的都给带进了门。

    这么一对,贾大芳就比她这个外乡媳妇儿矮了一头,面子上自然过不去,还经常被婆婆拿出来跟村里说道,谁能受得了。

    所以前世她们的妯娌关系打一开始就不太好,后来张建设一死,贾大芳跟吃了欢乐药似的,乐得就差蹦起来了。

    “大芳同志,你对象长得啥样?好看吗?”韩小英转过头来,一脸好奇的问道。

    郭婶子噗嗤笑了,道:“小韩,这男同志怎么能说好看不好看呢?你这孩子是什么都不懂啊。”

    贾大芳也被逗得“嘎嘎”乐。

    张建业长得还行,挺俊的,要长得丑的话她才不干呢。

    韩小英不好意思的拿着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

    然后解释道:“郭婶,我听我妈听说的,好汉不娶好看妻,赖汉才会娶花枝,郭婶你说这话对吗?”

    郭婶点点头道:“对,你妈说的对,男人太好看了没啥用,有本事养家,能干活上工挣工分才是真的。”

    她是过来人知道这个理,男女长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会过日子。

    贾大芳歪着脖子看着她们,有些不高兴了,“韩小英,郭婶,你们说啥呢?张建业好看咋了?我就稀罕长得俊的男人。”

    “没咋,大芳同志,我们是希望你嫁个好男人,以后过好日子。”韩小英一脸诚恳的祝福。

    心里却哼道,贾大芳不要脸,当众就说就稀罕俊的,她也不看自己长得什么德行。

    贾大芳听了她的话,很欢喜的点点头,一脸坚定的道:“那个张建业可能干了,上工经常拿满工分,我以后肯定会过好日子的。”

    郭婶“嗯嗯”了两声,弯下腰紧着挥着手上的锄头往前除草,不地她怕自己会憋不住笑出声来。

    这个贾大芳,光长肉不长脑子,好赖话都听不出来。

    小韩知青也很逗趣儿,小孩子家家的什么都不懂,都说了好汉不娶好看妻,她还希望贾大芳找个好男人,这不拐着弯说贾大芳不好看呢吗?

    她可不觉得小韩知青是故意这么说贾大芳的。

    小韩知青一直老实巴交的,人看着也不咋机灵,跟贾大芳之前也不熟悉,怎么会无缘无故拐弯抹角的埋汰人。

    但她没看到的是,在她身后的韩小英在说完上面那句话,就用毛巾捂住了脸,嘴角大大的咧开,无声的笑了起来。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韩小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落在月亮上的小麻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29章 娶花枝,七十年代韩小英,笔趣阁并收藏七十年代韩小英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