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熙姐弟赶着骡车一路往东出了镇子,过了城隍庙,就见前方两量马车一前一后哒哒哒的跑在路上,柳熙放慢车速不紧不慢远远的跟着,看着如同出门游玩一般。
她的目的是跟上杜掌柜的女儿到充州,去青口,在听到杜掌柜的女儿回娘家时,她便有了这个想法。此刻她们还在豫州,镇子离事发地不远,这里还是不够安全。
而青口在充州中部,那里山多民少,山里主要出产药材以及木耳、蘑菇等干货,多个地方志中都有记载青口特产之事。
柳家姐弟身份敏感,柳熙是觉得青口远离榆弦山,而且少了喧嚣也适合几人避居,她将此想法告诉柳莺几人,
柳正演听了说道,“青口特产已享誉几百年,而且因其颇负盛名,百年前的周朝皇帝曾因此免除了青口3年赋税。但因青口山川多而耕地少,所以人口始终不多。”这是柳父带着他研读朝廷邸抄时看到的,当时他就想将来游学一定要去见识一番,柳莺与柳正述也同意前往,至此大家便拍板去青口。
只是从这里到青口要行几百里,柳家几个孩子年纪不大平常很少独自出门,更别说去充州了,如果独自上路不知得走多少弯路,而且古代的治安柳熙也不敢保证,万一碰上什么事,柳熙一个人带着他们难免顾此失彼。
如果能跟着杜夫人,她熟悉路况,姐弟几个也不怕走错路,而且两家还能互相作伴也安全些。所以最近几天,柳熙一直注意着杜夫人那边的动静,今天见她们动身便也跟着出来。
骡车跑了会,只见前面2辆马车在岔路口停下,其中一辆马车上下来一人,正是之前见过的杜掌柜,杜掌柜到另一车厢跟前,对里的人嘱咐着,“到了青口打发人带个信回来,你侄女平常也惦记着你呢,等以后空闲了便回来看看我,带上外孙和外孙女一起回来。”
杜夫人有些哽咽,“爹我知道了,您老回去吧,我以后一定常回来,”杜夫人虽然这么说,可心里知道青口离这里远,除非有事一般很少回来,下次回来又不知要多久以后了,想到此眼泪便控制不住。
杜掌柜看着女儿也很舍不得,他儿子年纪轻轻就去了,老妻紧随着也走了,女儿已远嫁,只剩下他带着孙女过活。好在闺女日子过的不错,只要日子过的好,来不来看他倒是其次,想到此就对着杜夫人和外孙女挥手,“快些走吧,早些赶路,晚上也能早点歇着。”
杜夫人含泪辞别了老父,马车重新上路。
柳熙与杜掌柜的马车擦肩而过,远远的跟着杜夫人,等过了岔路口,她才发现这里正是姐弟几人半个月前遇见张家人和杜掌柜的路口,嗯…想想起当日奔逃的经历,此刻仍是记忆犹新,好在那段日子已经过去,只希望以后能一切顺利。
柳熙与柳正演在前面驾车,柳莺带着老四,老五坐在车厢里,车厢后边已塞的满满当当,只在前边留出几人的位置。他们把能带的都带上了,就连那口大铁锅都装上了车,省的到了青口还要置办,毕竟手里的银子有限。
这样行了快一个多时辰,前面的车夫似有所觉,马车渐渐放慢速度。柳熙见状照常赶车并未减速,很快柳熙他们超过马车到了前面。车夫见状似乎松了口气,在后面慢慢跟着。半个时辰后,马路前面出现岔路口,柳熙便停下骡车带着柳正演站在路边,等马车走近了,在车夫狐疑的目光下两人向他行了一礼,
车夫头发已花白,看着年岁不小,柳熙道,“老先生,烦劳您,我们姐弟想跟您打听个路,去充州青口是走哪条路?咱们第一次去青口,只不知该如何走?”
他有些疑惑,“青口离这可远哩,你们从哪里来的,就你们两人赶路吗?”这时柳莺掀开车帘抱着老五,和老四一起下车,也给车夫行了礼。
车夫见是几个不大的孩子,他刚刚瞅了一眼车厢,里面也没有别人了,有些惊讶,刚刚这骡车跟了他们一路,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他还担心是不是截路的,此刻见是些孩子提起的心放下了。
“你家其他人呢,怎么就你们几个上路?”
柳熙回道,“我们从豫州来的,家里长辈都不在世了,留下我们孤苦无依靠,只得去投奔嫁到青口的姑姑,”
车夫闻言,心中有些不忍,
这时车厢的车帘从里掀开,一位妇人探出身子,妇人长着一双圆眼,面容白净,看着十分亲切,妇人问道,“你姑姑嫁到青口哪里?夫家姓什么呀?”
“姑姑夫家姓张,青口离得远,姑姑有好些年没回来了,只记得是青口张家,”
“张家……,吴伯,咱们那有张家吗?”
车夫想了想,“咱们村里有家姓张,可他家媳妇不是豫州人,别处有没有就不知道了,”
妇人点点头,“恐怕只能等见了人才能认得了,”
刚刚她在马车里听着她们答话,再看几人年纪都不大,最小的还抱在怀里,妇人心里有些不忍,说道,“孩子们别怕,咱们就是青口人,你们跟着我们走就是。”
柳熙几人听了大喜,郑重谢过妇人与吴伯,妇人见几个孩子十分懂礼,心里暗暗点头,
“我娘家姓杜,夫家姓吴,你们叫我杜大娘就行,”又指着车夫道“这是吴伯,”
柳熙也自报家门,“我是柳二妮,这是姐姐柳大妮,大弟柳大壮,二弟柳二壮,三弟柳三壮,多谢杜大娘和吴伯。”她怕以后官府贴出犯人名字,所以不敢说真名,就随口说了个名字,柳正演听了她的介绍嘴角直抽抽,好一会没再理她,这名字真的以后都要用了吗,他想拒绝……
随后两车一前一后同行,到了午时,吴伯找了一处长亭,将马车停在长亭边上,“咱们这一路要走三天呢,中午就在这歇歇吃些东西,也给牲口喂些水和草料。”吴伯边说边给马添草,柳熙和柳正演点头也给自家骡子喂饱了。
柳莺从车上取下泥炉子和小铁锅,预备熬点粥,几人带了些烙饼,准备将就着吃点。妇人和一个小姑娘下了马车来到长亭,小姑娘长得和妇人一样的圆眼,笑起来还有酒窝很是可爱,只是比较羞涩一直躲在妇人身边,娘俩和吴伯一起吃着带的点心,柳熙等粥熬好了和柳莺盛在碗里,也给吴伯和妇人母女各端了一碗,不等她推辞便道,“一碗粥不值当什么,您带着我们,我们没什么感谢的,这碗粥就当谢谢您了,您千万别推辞,”妇人无法只得笑着收下,随后便和柳熙几人聊起家常。
柳熙便知道妇人身边的女孩是她的小女儿,唤作思敏,今年10岁了。杜夫人看着几姐弟井然有序的收拾东西,姐姐还给婴儿喂着蛋黄和米糊,心里又是感慨一番,自己的女儿也不小了,哪里会做这些,心里对这几个孩子多了些心疼,心想等他们寻亲时一定要帮着多打听下。
吃完午饭两家人相携赶路,下午杜夫人送来一盒点心让她们分着吃,柳莺回送几块山楂糕,昨天柳熙买菜时见到有山楂卖便买了2斤,柳莺做了山楂糕今天都带上了,杜夫人的女儿思敏倒是挺喜欢吃的,晚上几人吃饭时央着母亲问问是怎么做的,杜夫人恨恨的点她脑门,力道轻柔又疼爱,“你呀,就不会自己问柳姐姐,长着嘴巴干什么的。”思敏的圆眼睛便眨巴眨巴的看向柳莺,柳莺莞尔,细细告诉她做法,一时俩人关系倒是变得亲近起来。
柳家人随着杜夫人连续2夜投宿在客栈,还好客栈没有查路引,第三天一早骡车沿着山路开始进入山林,很多还是盘山路,眼看已经通过了几座山还在往里走。
柳熙此时庆幸,还好和杜夫人一起赶路,不然凭他们自己,这样的大山非得迷路不可,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问路都没处问去。
中午两家人没停下吃饭,抓紧时间赶路,吴伯在前头解释,“咱们得赶天黑前到家,不然夜里就得在山里过了,中午咱们就在车上对付下,到家再吃晚饭。”
柳熙应道,“我们晓得,车里吃饭咱们也不怕,还是赶路要紧。”
这三天两家的关系越发的好,杜氏打心里喜欢这几个孩子,知道他们一时没地方去便邀请她们去自己家里,“你们今天便跟我到家里去,歇好了我再陪你们去找亲人,放心,咱们在青口也是能说上话的人家,肯定能给你们寻到。”柳熙几个听了感动,急忙连声谢过。
一直到太阳快要下山,马车才了出了山林到了一片开阔地,又行了一阵马车进入街道,街道两旁还有不少铺子,只是天色太暗看不清具体是做什么的。等出了街道,吴伯明显甩动马鞭加快速度,快行大约半个时辰,马车停在一户农家院门前。
杜夫人和思敏下车,柳熙和柳正演见状也跳下车,院里的人此时听到动静开门迎出来,是位中年男人,身影看着很高壮,见了杜夫人就笑着走过来,“我算着你们也该回来了,”
思敏娇气喊道,“爹爹,我们赶了好久的路,外公家可真远,”
壮汉笑着拍了拍她额头,“到家了就能好好歇着了,”说着来帮吴伯牵马车,这才留神看到后面还有一辆车,疑惑的看着杜夫人,杜夫人摆摆手,“这是柳姑娘一家,先进屋咱们回去细说。”
说着招呼柳熙几人进门,男人也就按捺下疑问,柳熙牵着骡车进院子,吴伯帮着他们安置好车马,姐弟几人随着杜夫人去了堂屋。
此刻堂屋还有位老妇人,坐在正中的太师椅上,杜夫人带着思敏上前行礼,“娘,我们回来了,”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