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书中记载,到了清代,宫中特设\"绣花局\"。宫绣就是绣花局的来自各地的绣女们,在长期的反复实践中,将自身特点发扬光大,并且融合了多种优秀绣工发展出来的一种技法。

    以前轻舟并没有系统的了解过刺绣的相关知识,只知道我国有四大名绣,那还是老师在讲别的知识的时候顺便提到的。

    自然她也不知道京绣是什么,现在看来京绣就是宫绣,就是宫中专门给皇家做绣品的绣女研发出来的一个绣种。

    四大名绣多数都分布在南方,轻舟觉得离自己都非常的遥远,所以她看这本书的时候,是抱着一种膜拜的心态在看。

    但是提到宫中的绣女,她的心就激动了起来,或许这个京绣还真的离她不算太远,轻舟放下书就往东屋跑。

    李兰芝正坐在炕头补麻袋,马上自家也要给黄豆脱粒了,家里的麻袋都得仔细检查,有破洞的要补好。

    忽然见闺女两眼放光的跑了进来,李兰芝笑道:“都多大的姑娘了,还疯疯癫癫的!这么看着我干啥?”

    轻舟一屁股坐在炕沿上,拉住李兰芝的手,激动的问道:“妈,我记得听谁说过,咱们这附近住着以前宫里出来的宫女什么的,还会绣花?”

    李兰芝想了想,“啊……好像有这么回事吧?我也记不大清楚了,说是荣华乡有个老宫女,一辈子没结婚,后来领养了个孩子,又当闺女又当徒弟的……算起来如今也八十多岁了吧,在不在都不一定了。你问这个干啥?”

    轻舟一听居然还收了徒弟,那就更有希望了,“那她徒弟应该还在吧?妈,我想学刺绣,你帮我打听打听,这老人家到底住在哪里,叫什么?如果她不在了,找到她徒弟也行。”

    李兰芝想了想,问道:“你不是会绣花吗?我看你给你大表嫂绣那个就挺好,这还不行?绣花不都这样,还能绣出啥花样来?”

    轻舟拿起柜盖上的圆镜子,翻过来给李兰芝看背面的图案,“妈你看这两只猫像不像真的?”

    李兰芝扫了一眼,说道:“还真不真?这不就是个相片吗,难倒这还是画的?”

    这张图片她早就熟悉了,不过听闺女这么问,就又伸头过来仔细看了一眼,“嗯,你这么一说还真有点像画的,我早先一直以为是个相片呢,画的可真好!”

    “妈,这是绣的!”

    “啥?净瞎扯,这哪能是绣的呢!这怎么绣?”

    “确实是绣的,这个就是拍的绣品照片,绣品名字叫《猫》,在国外都得了大奖。”

    李兰芝这回真的震惊了,赶紧放下补麻袋的大马针,拿起镜子仔仔细细的看,一边看一边感叹,“这真是绣的?我的妈呀,这也绣的太好了,你看这绒毛,这么细的绒毛咋绣出来的?这得绣多少针啊!”

    轻舟在旁边两眼亮晶晶的直点头,这就是艺术的魅力,看来老妈都被征服了。

    “难倒你问的那个老宫女也能绣这个?”

    轻舟:“现在还不知道呢,先要找到人了解一下,如果她是宫里绣花局出来的,就一定有一手好手艺,不一定会绣猫,但是她随便绣点什么都够我学几年的了。”

    李兰芝一听也有点激动了,又看了一眼那两只活灵活现的猫,说:“行,我这就出去给你问问。”

    李兰芝出去打听了一圈,回来说,“荣华乡是有一个老宫女,说是开始是在乡里来着,后来她那徒弟嫁到了乡下的一个村子里,她年纪大了也跟着去了。荣华乡下边有十来个村子呢,也不知道具体是哪一个村。”

    轻舟听到准确的消息心里高兴,“有这个人就行,咱们这离荣华乡这么远都听说了,到了当地一打听准能找着。”

    “你还真打算去学这个刺绣?人家能教给你吗?”李兰芝问。

    “先找到人再说吧……”轻舟觉得现在都还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那老人家到底是不是宫里绣花局出来?现在那么大年纪还能不能绣花都是未知数。

    不过既然动了要学习的心思,又有了消息,这个事情就像春天的野草,迎风而长,再也停不下来。

    轻舟跟爸妈商量了一下,反正家里的农活她也帮不上什么忙,正好趁现在裁缝铺没有生意,去荣华乡走一趟。

    自从哥哥走后,家里的二八大自行车就清闲下来了,老爸没事儿不出村,轻易不会动用它,今天轻舟要骑着它自己去荣华乡。

    临出门李兰芝还有点不放心,以往轻舟去哪里都有哥哥跟着,现在看着闺女自己骑车拐上乡道,李兰芝心里酸酸的。

    荣华乡不算远,离胜利村也就三四十里路,九月末的天气,秋高气爽,太阳也格外的金黄耀眼。

    早上的阳光斜斜的撒下来,将路上自行车的影子拉得变了形。轻舟看着自己骑车的影子穿梭在大杨树的影子里,忽然就想起了以前每次从学校回来,哥哥带着她都是这样穿梭在夕阳的树影里。她想哥哥了,非常想……

    虽然乡、镇是一个级别,但是多少还有点区别,海北镇相对来说比别的乡要大一点,也繁华那么一点点。

    荣华乡就差了一些,围绕乡政府所在的中心地带,只有一条主街两侧分布着一些学校、旅社、饭店、理发店,南北二道街就基本上跟农村一样了,只不过街道稍微宽了一点而已。

    虽说荣华乡不大,但是要想打听一个人可不像村里那么容易,同一个村的村民基本都是种地的,往前推好几辈子就认识。

    乡里人口结构就复杂多了,有上班的,比如在乡政府、学校、供销工作的,有一些做小生意的,还有一些务农的。彼此之间也没有那么熟悉,打听起来就要费劲一些了。

    轻舟也没想好要怎么打听,但是她想着,既然那老宫女岁数那么大了,问一些年纪大的人总是没错。

    轻舟推着自行车沿着主街慢慢的走,见一家门前挂着一个自行车的车胎,旁边立着一块纸壳板,上面写着“修理自行车”,门口坐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

    轻舟推着自行车走了过去,老太太以为来生意了,朝院子里喊了一声:“文成啊,有人要修车呢!”

    里面一个高大的男生应声走了出来。

    轻舟有点尴尬,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老奶奶我不修车,就是想跟您问点事儿……”

    “你是……许轻舟?”那个男生有点吃惊。

    轻舟这才抬头仔细看对面的男生,男生高高壮壮的,浓眉大眼,小麦色的皮肤,看着有几分眼熟。轻舟想了想,问:“你是邢文成?”

    男生有点不好意思,摸着后脑勺嘿嘿的笑了,“是我,没想到你还能记得我!那个,你不是上中专了吗?现在毕业了吧?怎么到荣华乡来了?”

    邢文成是轻舟初中的同学,虽然上学的时候他们两个没什么太多的交集,但是见面肯定是能认出来的。

    初中毕业两年多了,能见到昔日的同学,轻舟也感觉很亲切。

    邢奶奶一听是孙子的同学,赶紧从小板凳上站起来,把轻舟往院子里让,“哎呀,原来是文成的同学啊,我还以为是修车的呢,快快快进家。”

    轻舟赶紧拉住颠着小脚要往院子里走的邢奶奶,“奶奶,我就不进去了,我也不知道这是邢文成家,就是路过想跟您打听点事儿。”

    邢奶奶笑道:“那也进家里说,不知道还碰上了那可不更是缘分了?同学的情义难得啊,赶紧进家,奶奶给你摘香瓜吃。”

    邢奶奶太热情,邢文成也在旁边说:“到我家门口都不进屋,老同学不够意思啊!”

    轻舟也只好跟着邢奶奶进了院子。

    邢奶奶又忙活着倒水,又忙活着要给轻舟洗瓜吃,轻舟哪里好意思,只好拉住邢奶奶问起了正事儿。

    邢奶奶听完,歪着头想了半天,说:“嗯,是有这么个人,她原来好像住在南二道街那边,也没个儿子,后来她闺女嫁人,她也就跟着去了。”

    轻舟问:“那您知道她们现在住在那个村吗?”

    老太太摇摇头,“这可就不知道了,不过当年她的那几个老邻居应该能知道,一会儿让文成带你去问问。你找她干啥呀?你家亲戚?”

    轻舟笑着说,“不是,我这不是中专学了裁剪吗,现在家里开了个裁缝铺,我就想着再学个绣花啥的。听说那老人家是从宫里出来的,就想去问问。”

    邢奶奶高兴的拉着轻舟又是一通夸,“闺女啊,你还有这手艺呐!真好,长得又水灵性格又好……文成,咋还傻站着呢,快给轻舟洗个香瓜,挑甜的……”

    邢奶奶太热情,轻舟到底吃了一个他们自家菜园子种的甜香瓜,然后邢奶奶又打发邢文成陪着轻舟去南二道街。

    到了南二道街,打听了好几家,终于打听到了确切的消息。那位老太太果然是宫里出来的,他们倒也不知道是不是绣花局出来的,只知道确实是会绣花的。

    老太太姓曹,一辈子没结婚,早些年领养了一个闺女,既是闺女又是徒弟。前些年家家都困难,她有手艺也没用,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后来闺女长大了,嫁到离这不远的长发村,老太太就跟着去了。

    轻舟看天色近晌午了,自己回去还有三十多里路呢,就打算第二天再去长发村拜访曹老太太。

    路过十字街的繁华地段,轻舟去乡供销社买了两包点心,没想到这次能遇到熟人,既然去了人家里,总不好空着手。

    轻舟把点心递给邢文成,“这是我给奶奶买的,你帮我带给奶奶吧,我这就不进去了。今天多亏你们了,不然我还不知道要问到什么时候呢。”

    邢文成看了看天色,“这都马上晌午了,你一个姑娘家的大晌午赶路不安全,再说也热啊。到家里哪能不吃饭就走?奶奶刚才都说了,咱俩出门她就开始做饭,你要直接走了她准得骂我……”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亲妈认错人之后[八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一枝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24章 第24章,亲妈认错人之后[八零],笔趣阁并收藏亲妈认错人之后[八零]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