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老有所养[一]

    老有所养是一个既古老又沉重的话题,从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赡养老人都是人们称颂乐道的善举。79免费阅“尊老爱幼”之说是谁提出来的,不曾考究,但皆知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一词怎么解释?约定俗成的一些内涵,如供养尊敬父母。从大的范围来说,“尊老”实为“孝敬老人”。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像尊敬自己的老人一样尊敬别人的老人。我国自古以来就倡导“老有所终”,形成了尊敬老人的良好家庭道德传统。谁不尊敬老人、孝敬父母,谁就会被世人唾骂为“缺德”,情节严重的还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尊敬老人,不仅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战国时期高居宰相之位的吕不韦曾写了一篇修身处世的文章——《孝是万事的纲纪》。文中提到:“人君孝顺,那名声光彩荣耀,可以让臣下信服而听从,天下都称誉。人君孝顺,臣就会忠心侍奉君王,做官清廉,面对危难而死节。士人民众孝顺,就会勤勉耕种,保国功战都坚定,不会败北。孝是三皇五帝的根本要求,万事的纲纪。”君王尚且能以身作则,百姓效仿,自然可知。纵观古今,我国有许多孝子孝孙的故事流芳后世。如在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有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仗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何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这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有诗颂曰糊,可深刻在亲人皱纹里的亲情却不会模糊;万事会随空间而淡忘,可烙印在亲人老茧中的亲情却不会淡忘。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夫孝,德之本也。”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天经地义。一首《常回家看看》”找点儿空闲,找点儿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菜。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盼个平平安安”。歌中的柔情蜜意,不知打湿了多少观众的眼睛,震撼了多少游子的心灵,说出了多少天下父母的心里话。一首歌为什么能引起如此强烈共鸣?这是因为这首歌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世间最普遍的真挚情感,回应着人民群众对传统美德的呼唤。我不想把他们叫老人,我喜欢叫他们前辈。在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来临之际,除了道声好外,我不禁思绪万千……

    农忙季节地头看不见农民们忙碌的身影,却出现了地无人耕种,果园无人管理的荒芜景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凸显了农村老龄化和空巢率的严峻性,农村养老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农村老人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成员,他们为子女上学、结婚、买房耗尽了毕生精力和积蓄,但是他们只要能下地干活,他们依然坚持着,一旦失去劳动能力就会陷入无钱养老的窘迫困境,钱是养老的基础,国家推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起到关键作用,各地镇政府切实贯彻落实好这一政策,加大宣传力度,以管区为单位,逐层传达政策,确保管区内不落村、村内不落户,凡是符合条件的老人们一律办理基础养老金卡,真正做好为民办事,将政策落实到位,让“老有所养”成为现实。60岁已经到了花甲之年,然而农村老人的收入只是体力劳动,怎样让老人安度晚年?目前家庭养老仍然是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形式,老人的养老全指望着孩子,孩子行的还行,要是碰上不行的孩子,老了就没有依靠,“养儿防老”这是承袭已久的传统观念,也是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瓶颈。为了养个儿子,超生游击队比比皆是,有家庭本来已经生了六、七胎,但为了生一个男孩,竟然还要运用各种手段算命,吃药,一定要生出一个男孩了来才肯罢手,但是现在这一观念受到了冲击,男孩、女孩一个样,女孩同样是社会的栋梁,当前实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全覆盖式的,而且老人们的看病还有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府的政策让老人们真正感到“老有所依”。现在每到月末的时候,就能看到年迈的老人们熙熙攘攘的聚集在镇政府旁边邮政储蓄银行门前,手里拿着取到的养老金,脸上浮现着久违的笑容,钱虽然不是很多,但对于节俭的老人们来说,这些钱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拮据的生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现在已经不再是一种梦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把鳏寡孤独的老人当作自己的老人赡养和敬重,而家庭敬老,更是我们理所应当的。常回家看看,常和老人通通电话,唠唠家常,不难吧?却能给老人的晚年带来无限快乐和美好的回味,也能陶冶我们自己做人的情操。老人,为社会奉献,为家庭奉献,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宝库,不仅养育我们,还以言传和身教向我们传播做人的道理,虽然我们有时候感觉老人家们知识陈旧、思维方式过于正统古板,但是,老人依然是我们心灵的最后的最坚定的依托,我们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返璞归真,依然会感受到老人家们传承的是至理名言,依然会感受到属于我们民族的内蕴的品质和理念是不能放弃的。家有一老万般皆好,这是我们民族的魂,经由老人们,再经由我们,一代一代传承。引导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引导我们的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们政府关爱老人,社会关爱老人,家庭成员关爱老人,是绝对正确的,应该的。非独重阳(“敬老”)节使然。关爱老人,就要敬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思维方式和自主选择,就要提供更多的便利使老人感受到关爱,就要自立自强为老人创造更好的颐养天年的环境,就要对老人放手,使他们有高兴的生活方式,就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树立自己新的社会价值自信和家庭价值自信。关爱老人,就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现在做起。随着父母年纪的不断增大,生活上的不便也越来越多。为了能使父母晚年过上舒心安逸的日子,儿女们的付出也是应该的。我有一同窗好友的母亲身体不太好,他和妻子每天都有一人专门照顾母亲的起居。生病时,端屎倒尿,抹澡擦身,天热时为避免生褥疮,每天都要为其按摩2、3个小时,直累得腰酸背痛,手掌肿胀,却从无怨言。同事们看了,都为老母亲能有这样的女婿,女儿感到欣慰。母亲是个地道的文化人,他们夫妇不但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更重视老人精神上的需要,为老人订了多份杂志和报刊。老人眼睛不好,就每天早晚为母亲读报讲书,使老人身处农村却知天下事,最大限度地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在他们夫妇的言传身教影响下,他们的独生女儿也特别孝敬老人。在家读书时都能为父母分忧多照顾外婆。如今虽然在外地工作事业有成,仍念念不忘家里的老人,经常打电话安慰老人,时不时地寄钱寄物,惹得村民都十分羡慕这个103岁的老寿星

章节目录

我的幸福宝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松高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十五章老有所养【一】-我的幸福英文怎么写怎么读,我的幸福宝典,笔趣阁并收藏我的幸福宝典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