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老有所养【二】

    在旧港镇梨树村,有户受人敬仰的五好家庭,它就是宋四平的家庭。79阅.读.网宋四平老人现年88岁与独生儿子、儿媳妇一起生活,她的两个孙子都在外地打工,长孙的儿子在长沙上大学;孙女已出嫁,曾外孙女也初中毕业。这是个堪称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但是在家常住的只有宋四平老人和其儿子黄珊祥、媳妇李三媛三人。宋四平老人身材孱弱,体质很差,尤其是近十年来因患有半身不遂后遗症。说话打咯,走路画圈,加上常年便秘,吃饭拉屎全靠儿、媳调理,由于行动不便,这位昔日的卫生模范,今日却随地吐痰、有时还大小便常常失出控制。尽管这样老人还是健健康康,体体面面,身上干干净净,家庭的卫生也不减往年,原因是老人有一对非常孝顺的儿、媳。她俩无微不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呵护老人,事迹感人。在我们学习贯彻八荣八耻,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宋四平老人1926年12月出生于阳寿县的贫农家庭,其丈夫于1962年病逝。抗日战争她带着独生儿子逃难展转在八方桥一带,生活无来源,靠开荒和做保姆维持日常生活,吃尽了苦头。解放战争时期,儿子参加了土改工作队,她的生活才有所改善。1953年她被聘为村小学代课老师,1966年因学校停课闹革命,她带头辞职回家,曾任村妇女主任、在工作中她鞠躬尽瘁,与同事团结友爱;在生活中与邻里和睦相处,邻居中出现摩擦总是找她出面调解;在家庭中他以博大的母爱哺育一代又一代后人成长,她几乎包揽了买菜烧饭、洗衣卫生等全部家务。1981年,落实政策时聘为公办老师,继续在乡村小学任教,同年退休,正是由于她以榜样的力量,培养了晚辈的孝顺。宋四平老人的儿子黄珊祥也年过古稀,是建国前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媳妇李三媛是家庭主妇,这对夫妇长期受到党的培养教育,加上长辈榜样的熏陶,他们孝顺母亲是顺理成章的。他们孝敬半身不遂达十年的老母亲深得居民的称赞。没牙吃饭也香。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第一件大事,而母亲的牙齿全部脱落,进食困难。媳妇买菜时采购叶子多、容易下咽的软菜;儿子掌厨做菜的火候要适合老人,尽量把菜做得柔软容易吞咽。为了营养平衡,有些难咽的早点、菜类每天每餐都要用筷子剪刀把食物绞烂,让妈妈没有牙齿吃饭也香。半身不遂的病人一般都伴有便秘,吃得进排不出多么急人!药物调理不当拉屎在身上是常事,因此老人天天要吃香蕉水果和蜂蜜,像照顾小孩一样,把老人排便时刻挂在心上。而且摸索到一些经验,现在要几时排便就几时排,并使排便不干不稀。媳妇李三媛不仅负责家庭和老母亲的卫生,而且时刻牵挂老母亲的冷暖,因为半身不遂的老人对气候反映迟钝,热了不知道要脱,冷了不知道要穿,媳妇不但为她浆洗且要督促添衣减衣。她还坚持帮婆婆搓背修脚。洗脚、洗澡,还要帮助老婆婆洗头、擦背、按摩、修剪手指甲和脚指甲。俗话说老人似小孩,这一点也不假。老母亲要儿、媳喂饭并非进食困难,而是有时耍娇。儿、媳不喂她就不吃,儿子外出就挺着要媳妇喂饭,喂饭她吃得又快又高兴。难怪知情的邻里都说老人真会享福!家俬摆设为老人。老人四肢无力,行动艰难。为了母亲能行动安全,防止摔跤、便于起蹲,这个家庭的卫生间、客厅、卧房顺手的地方都安装了扶手,吃饭有专用扶椅,卧室有靠背的便盆,让老人夜间小便不出房门,大便不出家门,可见儿、媳为了母亲的安全用心良苦。家中也要做到微笑服务,这是老黄两口子的约定。半身不遂的老人经常会出些不尽人意的差错,如在小便盆中解大便、随地吐痰,每天拖地是不计其数,所有这些也不能批评,更不能凶她,哪怕说话重点,老人就坐立不安、睡也不是、坐也不是、思想紊乱。因此儿、媳就相互商量,妈妈出了差错,也要和商场营业员一样,进行微笑服务。每当人们称赞这户孝顺家庭时,宋四平的儿、媳都说:孝顺母亲是应尽的责任,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首先是妈妈为我们洗刷一身,哺奶喂饭、端屎倒尿,为我们劳碌一生,如今妈妈老了我们照顾好她是应该的。宋四平老人正是在儿媳的精心护理下,现在自己已能扶着板凳走路,心肺内脏一切正常,常年不闹其它毛病,寒暑也不感冒,过去有几声咳嗽现在都好了。尽管这样儿、媳还是买来‘能全素。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为她进行保健。如果不意外,儿、媳决心护理妈妈度过百岁。我们衷心祝愿他们好梦成真,也衷心祝愿天下孝顺的儿媳,好人一生平安!我自豪地告诉大家,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人是高尚的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家庭是温暖的家庭,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是文明向上的社会。让我们一起加入尊敬前辈的行列吧!让一个个小小的好习惯支撑起闪光的美德;让一个个默默的美德支撑起深厚的修养;让我们用深刻的思想这一撇和坚实的行动这一捺,共同支撑起不俗不凡的“人”字。再次愿天下所有的前辈笑颜常驻!虽然只是诗歌,但是还是可以派上用场。

    父亲是一棵参天大树,支撑着整个家庭,如果没有他,就没有你这棵幼小的树苗,母亲是一片荷叶,没有她,你这条小鱼缺少生命的屏障。一些不孝的子孙,把父母老人赶出家门,在我的家乡有一周姓家庭,一家四口,父亲早年因车祸出世了,是母亲辛辛苦苦支撑在这个家,待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收了媳妇嫁了女,但是,母亲却因为劳累过度,而比实际年龄要大了十几岁,儿子开始嫌弃母亲了,隔三差五找茬,还硬说“我越来不不喜欢你了,我讨厌你”之类的话,令母亲伤心透顶,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之下,母亲终于离家出走了,走上了漫漫乞讨之路,后来听说老人家客死异乡,连尸骨都没有运回来。在这里我要呼吁,关爱老人。其实,老人才是最辛苦的,他们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拉扯成一个小学生,费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大代价,他们为了我们付出了那么多,难道就理应得到被赶出家吗?不,人老了,需要的是和谐,需要的是温暖,不是一顿“恶骂”,一阵恶厌的话语。亲情是一个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一本书上曾说过:“长大了,一定会与人交流,有一种人坚决交不得,那就是不孝顺父母的人,父母把他(她)养了这么大,他(她)都狠的下心,对这些朋友,他(她)就狠不下心了吗?”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爱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可以说,父母为养育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说到:爱集体、爱祖国、爱社会……孝敬父母,不但要承担起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任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方面,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就说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却很少见到子女,给父母一个丰衣足食,更不用说是精神安慰,因为老人,需要的是亲情,是全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丰衣足食是远远不够的!

章节目录

我的幸福宝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松高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十五章;老有所养【二】-我的幸福英文怎么写大写,我的幸福宝典,笔趣阁并收藏我的幸福宝典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