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善后大借款

    刘文辉得到了袁世凯要向外国人借钱的消息,再说了,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赵凤昌年五十有余,正是精明强干的年纪,得了这个消息就对刘文辉道:“大都督,我们不能让他们跟外国人借钱,要让他们向我们借,然后……”刘文辉笑道:“你说得对,不过,他们要向外国人借钱,还得过了民意这一关。无论如何,相比于外国人,我这个资本家的名声要好很多,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我是中国人。”

    赵凤昌想了想,似乎明白了许多,笑道:“看来大都督早己胸有成竹,凤昌多言了!要在中国做些事情,历来都不是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民心可用,民意更可以利用。”

    刘文辉道:“你并没有多言,你说的好,你如今又回到湖北,正是你的份内之事。如今,我们双管齐下,由我来负责以民意逼迫,如果成功,那事后就由你来谈判,一定要用这些钱,为我们争取得更大的利益,并且得到只能通过战争才可能得到的利益。”事后,两人连连点头,赵凤昌不用多问,就知道刘文辉有什么打算。大家都是聪明人,心照不宣。

    大清政府财政早己经破产,袁世凯当国之后,也无能力解决军队政务等等一系列问题,因为没钱。其实,他也想过要向刘文辉借钱,但是,钱是人家的,那里有这么容易就借,总是要有条件的吧!现如今,要借钱的有一家,能借钱的有二家,外国人和刘文辉。那何不相互牵制,然后让他们相互竞争,然后有利于自己呢?

    买东西时都要货比三家,更不用说借钱。于是,他就先透出风声要向外国人借款,以让刘文辉知道,敲打一下。毕竟,袁世凯心里还是很感激刘文辉没有将钱借给南京方面,要不然,他就会麻烦多多。有了钱,也就有了军队,有了武器,各方面也能正常运转……

    所以,从感情上,如果可能,他一定不会选择在外国人那里借钱,特别是美、德、英、法、日,这几个国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会这么便宜把钱借给你?不利滚利才怪,不这样要求,那样规定才怪。财政一旦被外国人掌握在手里,之后对国家有什么影响,又有什么后果,他不是不知道。但是,如果财政被刘文辉掌握在手里,那更不会好过,因为刘文辉己是一方诸候,鼎足之势己成。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向洋人借钱并不是这么简单,他们与刘文辉打着同一个心思,那就是通过借款来影响并掌握中国的财政。一个国家如果被别人掌握了财政,这有什么后果,聪明人不用想就知道。因其条件有损国家主权,一开始就遭到同盟会及全国各界人士的极力反对,借款合同签署的消息传出后,全国舆论大哗,一片反对和抗议之声,纷纷谴责袁氏的卖国行径。

    其中的条件,首先就是中国的盐税,关税主权旁落。另外,善后大借款的借款期内,中国不得向五国银行团以外的银行团借款。这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只能向他借钱。中国以后兴办实业,如需再借款,只能聘洋技师,只按照普通合同办理就好。这又是什么意思,连中国以后的发展,连技术都要在洋人的监控之下,有了工作,首先要将机会提供给他们。

    最让国人受不了的是,借款支出领款凭单,必须有一中国人和一外国银行团的稽核员签字,方能有效。这就是要受到监督了,这钱要怎么用,如何用,还得经过他们的同意,要不然的话,你就用不成……

    袁世凯看了后,鼻子都气歪了,但是,欧美列强都是资本主义当国,追逐利润那是理所应当。正在他一边生气,一边被骂为‘卖国贼’的时候,刘文辉一封电报发来,道:“慰亭兄,在下的华夏银行,也薄有资产。如果慰亭兄有意,大家可以谈一谈,并且保证,条件比外国人优厚太多,太多……”

    袁世凯听了大喜,旁边的心腹也道:“大总统,还是咱们中国人厚道啊!”袁世凯连连点头,当时就回电应答,并让刘文辉拿出章程条款。

    刘文辉当时就将条件列出:第一,在以后20年内,华夏银行在中国各地的商业活动中,享有商业优先特权,只要不违反法律,那么就受到民国的保护,要不然,我将用出‘必要之手段’,以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二,听说民国有意重铸银币,并统一货价,便于交流(袁大头)。在下也愿意为国为民做一点事,希望能广泛参与,并将华夏银行的‘银元券’与之对等挂勾,只因银洋不便发展与流通。

    第三,必须以全国的财政作为支持,并抵押盐税与海关税十年,收入多少不论,也不要民国付利息。第四,允许我华夏银行有铁路修建权,铁路修好之后,并将之前租给华夏银行15年,15年之后我们会归还政府。不过,那时的民国政府必须用钱将之卖回去,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第五:在国家没有买回铁路的15年中,所修的铁路主权属于华夏银行,并且对沿线的方圆十里的土地,具有优先开发权与商业权。一切税务全免,并且只受华夏银行节制,维护治安,没有得到华夏银行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并且进行任何活动。要不然,我便有权采用‘必要之手段’,来维护华夏银行的利益。

    袁世凯看后,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指着第二条与第五条大怒道:“他刘文辉这是什么意思,究竟他是中央还是我是中央?呵呵,居然让国家将铸的银币与其银圆券挂勾,其意若何?第五条更是不可理喻,这是租界还是国中之国,难道又是一个洋人么?岂有此理!”

    其他人见了,笑道:“大总统,我觉得这些条件十分优厚啊!期限最多也才20年,有的才十年,他刘文辉努力了这么些年,以后还不都是咱民国的,比起洋人,这己经够了!”袁世凯连连摇头道:“你们知道什么,你们知道什么?第二个条件,虽然并不起眼,也说不出来那里不对,可总让我有一种心悸的感觉。第五个条件更是让人气愤,这己经民国了,还让我租出什么铁路特权,这不是出卖国家利益么?”

    刘文辉看到袁世凯气呼呼的发回的电报,点头一笑道:“我就知道你丫的是个聪明人,阴不到你,但是,嘿嘿,当我将这一份合同公布于天下人面前之时,我看你还向外国人借钱?”说到就做,第二天,各处的报纸头条就登了刘文辉这五条借款合同。

    这合同一出,孙文与黄兴齐声道:“这条件多好啊!刘文辉不愧是中国人。”民众也认为非常好,于是,自发组织起请愿团,一个一个的走上街头,激声呼吁袁世凯不要卖国,接受华夏银行刘文辉的条款,用以建设民国。要不然,那就是卖国贼,被打倒的对象。反正,一句话说完:你就是不能借外国人的钱,要不然,卖国。

    袁世凯欲哭无泪:妈的,我接受刘文辉的条款,难道就不是卖国吗?只不过,换了一个角度,换了一个对相罢了。呃,我说什么呢?谁要卖国,谁愿意卖国,卖国对我有什么好处,能得到些名声,还是多一些钱财,异或是美人?好吧!你们说我卖国,那我总得要有好处吧,什么好处都得不到,我卖国干什么?

    可民众不管这些,反正,只要你袁世凯与外国人借钱,那就是卖国。言下之意就是,你卖给刘文辉,总比卖给外国人强,你没有看到那条件十分‘宽松’么?袁世凯这头不认命,唐绍仪这个内阁总理不好当,逼到后来,唐绍仪实在不愿意两头受气,也就自动辞职了。去你们的吧,老子不管了,你们爱借谁的借谁的!

    袁世凯十分无奈,旁边的北洋将领就道:“大总统,刘文辉的条款我们可以谈嘛?何必一定要与人民大众过不去呢?南方那边,千方百计不想让咱们好过,若您硬着来,人家难道不会乘机搞事,您说对不对?其实,说个实话,相比于洋人,刘文辉的条款以经很宽松了。再说了,每一项都有日期限定,到时候,国家发展起来了,政局稳定了,再收回来也不迟啊!”

    袁世凯摇摇头道:“非是我不明白这些道理,只是,刘文辉之势,己成尾大不掉,若然再让其如此发展下去,我只怕有一天养虎为患。到了那时,回头咬我一口,谁也伤不起!所以,我这之前才没有先向他借钱,因为,我知道他不会这般好心帮我,一定是有条件的,如今,果然如此,如之奈何!

    洋人强大,那是洋人,可若刘文辉势头太强,终归会影响到中央。唉,不知道你们明不明白,对付洋鬼子容易,对付刘文辉,那可就难了,谁让他是中国人,而且众望所归?他不是理想的孙文与黄兴,他是一只狐狸,业己成精。若是我稍有不慎,怕就会被其所乘,到那时,攻受之势异也!”

    北洋众人无话可说:说的是啊!刘文辉扎根西南,己经成势,若是再让他有了特权,那……

    段祺瑞上前一步,苦笑道:“恩帅,事到如今,刘文辉棋高一招,我们己经落在了下风。他早就可以将借钱的条件提出来,可却好长一段时间内了无音讯,为什么呢?哦,偏偏等我们向四国银行提出贷款之时,他就将条件提出来了,时间卡得可刚刚好啊!洋人贪心,而且追逐利润,条件当然苛刻。这样一来,刘文辉与洋人的条款两厢对比,唉,好坏立叛……

    民意己经被他利用,这时己经别无选择。若是我们执意与他斗下去,那他很有可能就乘着这个名正言顺的时机,与南京的革命党人走在一起,同心同德的对付我们。这样一来,民心所向之下,我们军队又少炮缺响,危矣……”

    袁世凯何常不明白,只能摇头苦笑道:“刘文辉,刘自乾,算你狠!”只能回电,并派精明强干的陆军参谋次长,有‘北洋怪杰’之称的徐树峥作为代表,请刘文辉北上详谈,钦定诸多事宜。

章节目录

民国刘文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故事情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16章:善后大借款-民国刘文辉,民国刘文辉,笔趣阁并收藏民国刘文辉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