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792年1月5日,乌河城堡主堡。多伊利来回转着圈,面对汉军近期越来越猛烈的攻势一筹莫展。汉军从去年7月份就已经正式对西海州北部乌河城堡展开攻势。汉军每逼近一步,多伊利的压力越大。
乌河城堡作为突忽汗国与鲜卑国交易的前沿关卡,城堡内屯积着大量来不及运回内地的粮食,这些粮食足够十万人支撑一年以上。但人员和武器装备十分短缺,损失了就连补充的机会都没有。当初,将士们听说后路被汉军切断,士气大减。大家心里都惴惴不安,担心自己再也回不了新罗州。
见士气低落,多伊利只好放弃了集中全军与汉军决战的念头。他知道出战几乎是自寻死路,而坚守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多伊利这样考虑不是没有道理。其实乌河城堡并不是一座孤立城堡,在乌河城堡周围百里之内修筑了数十座大小各异的小型堡垒或据点,它们与乌河城堡组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如果汉军不将这些小型堡垒或据点拔出,是很难推进到乌河城堡之下。
如果汉军不顾一切直扑乌河城堡,他们的后勤补给线就会遭到驻扎在周围防御堡垒里的突忽将士的袭扰。一旦汉军后勤供应出了问题,攻击乌河城堡的行动也必不能持久。加之前来进攻的汉军也不是太多,多伊利对坚守乌河城堡半年以上,怀有十足的信心。他坚信这期间朝廷不会坐视不管,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这十万大军被汉军消灭掉。他坚信特安达、阿巴贡等人会千方百计营救他们。
多伊利用自己对战局的分析鼓舞手下的将领们,将领们又逐级向部下传达,使涣散的军心又有所振奋。大家都知道德公的睿智,他应该有办法救援他们。
就这样。十万突忽军统一了认识,做好了长期坚守地准备。而担任汉军进攻指挥的陆柯,显然也在配合他们的思路。自去年7月底开始,陆柯便不慌不忙地逐一拔出乌河城堡的外围防御。今天攻下一座小堡垒,明日再拔出一座小据点。一步步缓慢地、谨慎地向乌河城堡逼来。
这样的攻击方式和坚守策略,都是彼此最佳地选择。汉军希望一方面通过逐步蚕食乌河城堡的外围防御,另一方面通过时间进一步消磨突忽军的士气。而突忽军则希望通过长时间的坚守,等候援军的到来,期待战局的转机。双方就这样相互耗着,暂时没有出现大的战况。
到十二月,战况有了明显的转机。首先多伊利收到国内传来的振奋人心的消息,特安达和阿巴贡都在尽力想办法援救他们,甚至不惜出重兵进攻北波斯州,以图为多伊利等人打开一条返回地通道。多伊利等将士对德公和特安达元帅的营救行动十分感动。感觉希望就在眼前。
汉军似乎也得知了这个消息,增援陆柯的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到来。陆柯地手头宽裕了,攻势也不断加强。推进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到了十二月十五日,汉军正式抵达到乌河城堡的脚下。双方都明白,一场艰难的攻城战,即将拉开序幕。
这时,乌河城堡内的残存突忽军不足七万人。而城下的汉步军就有七万,再加上一万骑兵,整个汉军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城堡内的突忽军人数。突忽将士们看到汉军强大地阵容,刚刚升起的希望又被汉军无情地粉碎了。全军上下顿时陷入绝望之中。
现在只能用垂死挣扎来形容突忽将士们的心情,不过绝望之人也能爆发出力量。上至多伊利,下至士卒。从汉军到达城下地那一刻起,就没有再想活着返回新罗州的念头。多伊利也下达了与城同存亡的命令,命令城内的七万突忽将士必须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让汉军看看突忽将士的武勇和决心。
面对怀着必死之心地突忽人,汉军到后没有立即攻城。陆柯用兵讲究不打没把握地仗。他还是采用了高句丽战场时。攻击国内城城堡时用过的方法。用了将近二十天,将乌河城堡地护城河填平。又将所有的攻击计划制定完整之后,才逐一对城堡施加压力。
这其间,突忽人好不容易又一次提升起来的士气,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减弱。而汉军的重型武器几乎天天对着乌河城堡城墙狂轰烂砸,似乎有使用不完的石弹、火油弹,而且汉军了解城堡的各个部位,攻击起来得心应手、目的明确,未见汉军登城,守军就死伤无数,全军上下陷于一片恐慌。
三天前,乌河城堡内投石塔所用的石弹全部耗尽,城堡内又没有山石,想找些石块代替也找不到。失去了远程重型武器的掩护,汉军的投石塔和攻城塔更加猖狂,甚至已逼近到离城堡外城墙只有一里的地方做精准投掷。
看见这个情景,多伊利在估算了一番。一周内乌河城堡就有可能被汉军攻陷,城破之时自己也必定会结束。
“唉!”想到这里多伊利长叹一声,壮志未酬身先死,他于心不甘。
“元帅,汉军已在东门外集结。”多伊利正惆怅之时,一名少将军官进来向他报告。
多伊利看了看表,现在是上午九点,自己不知不觉又是一夜未眠。心想,汉军还真是准时。最近几日,每日都会在天亮就发动进攻,直到夜幕降临才会鸣金收兵。今日汉军的行动再次开始,自己又得集中精神指挥守城。
“汉军出动了多少人?”
“至少两万人。”
“看来今日汉军的重点是进攻东门,你还能守得住吗?”多伊利这样说,是根据汉军最近几日的进攻习惯推算的。每日乌河城堡外东、北、南三个方向,汉军会挑选其中的一个作为主要攻击点,剩余的两个只是策应攻击。
“元帅,属下那里还剩一万余人,单靠我们可能不容易守住。”
多伊利想了想道:“中午以后。我会派城中的预备队去支援你们地,之前你必须守住。”
“是!属下一定尽力!”那名将军知道城内现在只有八千预备队,不到万不得已元帅是舍不得使用他们。现在自己手上自己万余人,元帅才答应派他们支援。多了八千人,今日他有信心拖过去。只是明日又该怎么办?他现在不愿去想这个问题。
这名少将还没有离开。门外又冲进来一位将军。他对多伊利报道:“元帅,北门外汉军集中了两万人,看来今日他们是进攻下官的防区。请求元帅将预备队调往北城,以防不测。”
多伊利闻言一愣,今日汉军在两个方向同时投入两万人,这是为何?难道他们想……
多伊利还没有把自己的想法确定,门外又匆匆跑进来一位将军,急切地说道:“元帅,不好了,汉军已在南门发起了进攻。现在南城上所有的角楼都在燃烧。”
先到的一名将军问道:“南门外有多少汉军?”
后来地那名将军回答道:“至少在两万人以上,而且下官还看到有两座巨大的攻城塔已经开始接近城堡。元帅,下官认为今日汉军的攻击重点在南门。请元帅火速调集预备队增援下官。”
之前的两位将军闻言大惊失色,今日汉军在三面同时投入两万人进攻,面对如此疯狂进攻他们如何能抵挡的住?
“将军们!”多伊利恢复了平静,努力用平缓的语气对他们说道:“将军们,今日汉军是发起了总攻,乌河城堡能不能继续守住,就看各位今日的表现。你们立即返回各自的岗位,大家一起努力吧。就是战至一兵一卒也不能后退。因为我们已经没有了退路。”
“是!元帅,我等知道了。您保重吧,属下先走一步了。”三位将军对多伊利行礼。他们都知道今日多半就是自己命丧黄泉之日。正如多伊利所说,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今日只有两个选择,或是战死,或是被汉军抓住后押往上都凌迟。他们宁愿战死,也不愿意被俘。
多伊利郑重对着他们三人还礼。又一直望着他们面带坚毅的神情走出房间。半响。才轻轻地说道:“永别了!我的勇士们。我以有你们这样地部下感到荣幸。”
良久,多伊利对门外喊道:“阿斯顿。”
多伊利的中军官阿斯顿闻言走了进来。“元帅有何吩咐?”
“将我的旗帜插到主堡地最顶端,要让全城堡的将士都知道,我一直陪伴着他们一起战斗。”
“是!”阿斯顿答应一声,正想出去,又被多伊利叫住。
“回来,主堡这里还有多少人?”
“您的卫队都在这里,另外离主堡不远还有第二骑兵师的三千余名骑兵。”
多伊利的卫队有三千人,其中的大多数来自于多伊利的家族,他们对多伊利无比忠诚。多伊利对他们也甚为爱惜,之前的城防战从来让他们参加过。今日到了关键时刻,他决心将他们都用到城墙上去。
“阿斯顿,你把卫队人员都分到三个城墙去吧,还有城中地预备队也平均分配了吧。”
阿斯顿吃了一惊,劝道:“元帅,护卫队都走了,您的安全怎么办?还有预备队现在就分配了,到了下午要是有哪方城墙吃紧,就再也没有多余的兵力可救援了。”
多伊利摇摇头说道:“没有必要再保留预备队了,今日汉军是毫无保留地发动总攻,我只能破釜沉舟的派上全部人。护卫队在这里有什么用?城内都是我军将士,谁会对我不利?只有汉军才想要我头颅。都去吧,他们上去还能多坚守一会儿。”
阿斯顿还在犹豫,多伊利黯然地又道:“快去吧,这里不是还有第二骑兵师的骑兵吗?必要时,让他们进来防守主堡。”
“是!”阿斯顿见多伊利决心已定,只要答应。他出了多伊利的房间后。处理完多伊利交待的事情后,便去找第二骑兵师地师长商议保护元帅地事情。
说起这位师长,大家应该熟悉,他就是被张锐灭了族的云冈族族长路西。路西为何当了这支部队地长官,那还要从头说起。
第二骑兵师。是突忽人第一批组建的正规轻骑兵师,满编制一万人。这个师初战便是跟随多伊利参加西海州战役,在整个战役其间损伤了不到三千人。按说这个训练数年,又有实战经验的部队应该是突忽骑兵中的佼佼者,应该马上将其补充完整才是。但第二骑兵师还没有来得及补充,便遭到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去年夏天在草原上,第二骑兵师地七千余人被疯虎左击右打狠狠地蹂躏了一番,能逃过他的魔爪退回西海州北部的只有数百人而已。这样基本上可以说第二骑兵师已经被全建制消灭,对于这样的部队一般是采取撤编。
眼看着这支“善战”的部队就要被撤编,多伊利心里非常惋惜。这时路西找到了多伊利。对他说自己愿意带领本族二千余名青壮加入第二骑兵师,云冈族人都愿意成为一名正式的突忽军人。
这让多伊利大喜过望,此举不仅挽救了第二骑兵师。也为突忽军队吸收了二千余名忠贞的勇士。云冈族人素来以勇猛著称,出身草原善于骑射,而且他们全族都被汉人杀光,与汉人、与疯虎有不共戴天之仇,他们绝对不会背叛突忽。
多伊利一口答应了路西的提议,又授予了路西少将军衔,并委任他为第二骑兵师师长,原师长丰塞因在草原上出现多次指挥失误。便被多伊利降为副将听用。
按照多伊利的想法,以后在逐步将第二骑兵师补充完整。没料想汉军突然截断了归路,自然骑兵扩建事情也无法再提。不过第二骑兵师是多伊利手上最后的一支骑兵部队。在最后关头多伊利也舍不得将他们派到城墙上去防守。
当阿斯顿对路西说了今日地战况后,路西拍着胸脯说道:“放心吧,我和手下三千将士会奋战到底保护元帅的安全,就是全体战死也不让汉军踏入主堡一步。”阿斯顿满意的离开,他知道云冈族人是绝不会向汉军投降地。也许他们是整个乌河城堡中最忠诚的一支部队。谁知他刚刚走。路西便将自己族中的军官找来商议。
其实,路西并不想陪着多伊利殉国。他加入突忽军是因为走投无路。他的全族都被疯虎杀光。他们这些无家可回的人,如果不投军,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而且路西的国家观念很淡薄,突忽汗国在他的眼里远没有自己地性命和族人的性命重要,哪能白白的为突忽汗国献身?
自从汉军抵达乌河城堡城下,路西就一直想找机会带着族人逃跑。可是要跑也不容易,东、北、南三个方向已汉军堵死,唯一留出地缺口,出城二十里就是宽阔、汹涌的乌河,对面就是鲜卑国。而且多伊利发布命令没有他的将令谁不能出城,四门一直紧闭,城中又有数万突忽军队,如果被发现他们要临阵逃跑,只怕多伊利会砍了他的脑袋来鼓舞士气,所以路西不敢轻举妄动。
但今日不同以往,通过阿斯顿说的情况,路西预感乌河城堡守不过今日。如果现在再不拿定主意,等到真正城破之时就彻底没了机会。这一段时间路西也一直到思考逃跑路线,心中也有了些打算,剩下地就需要族人们地支持。
族人们听了路西的想法后,表示愿意跟随,毕竟谁也不愿意主动找死,有一线生机,自然会出手一搏。见大家都同意,路西地心便放了下来,便纷纷部下备好马匹、整理好装备、准备行动。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到了下午五点。这时,传来了南城墙已经被汉军攻破的消息,路西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命令手下开始集结出动。他们先将部队里突忽人杀死,然后冲入后勤仓库,将里面的金币等财物洗劫一空。
之后便马不停蹄来到了主堡。因为他们行动快速、隐秘,加之城中一片混乱,到达主堡时,他们洗劫仓库的事情这里的人还不知晓。
阿斯顿这时正在主堡外翘首以盼等待他们,现在偌大的主堡内只剩下百余名参谋等后勤人员。城破后死守主堡的重任自然落到路西等骑兵身上。
可是路西见到阿斯顿说地第一句话是:“赶快请元帅出来,我等保护元帅冲出城去。”
阿斯顿以为他是好意,不想看着多伊利白白死在这里,于是说道:“元帅是不会答应的,他已经下了决心与城堡共存亡。你不了解元帅,他一旦决定的事是不会更改的。”
路西故作悲愤状,说道:“属下知道元帅是想以身殉国,但突忽不需要死去的元帅,而是需要活着地元帅。他老人家能活着,以后才能更好地去打击汉军。如果元帅阵亡。除了我们突忽人感到悲愤外,汉人都会高兴地跳起来。所以,务必要说服他离开。属下这部人就是拼了性命也要保护他安全地冲出汉军的包围圈。”
阿斯顿被路西的花言巧语蒙蔽了。他内心也不想看着元帅就这样送命,可是真能突出汉军的包围圈?如果不成功,元帅被生擒,还不如就战死在城堡里。阿斯顿一时拿不定主意。
路西见他犹豫,又说道:“属下已经考虑好了,现在保护元帅从西门冲出,直奔乌河。乌河已经结冰,我们可以渡河直接去鲜卑人的境内。只要我们行动迅速。即使汉军发现我们突围,追到乌河边上他们也会止步的。”
阿斯顿眼睛一亮,这个办法不错。只要过了国境线。汉军就只能望而兴叹。可他一想起元帅坚定的表情,又丧气地说道:“办法虽好,可惜元帅决意不走,他的脾气我知道。”路西一脸舍生取义的模样,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道:“元帅不肯走。属下就强行将他拖走。甚至可以将他捆绑起来带走。如果他要怪罪属下的无礼,待脱险之后。是杀是剐全凭他老人家作主。你放心,此事我绝不会牵连你地。”
阿斯顿见他说得悲壮,便全信了他的话语。心想,路西才跟了元帅不到一年,就能这样死心塌地为元帅卖命,而我跟了元帅十余年,难道能眼看着元帅送死?于是下定决心与路西合作,两人速速商议了一番,便进入主堡“劝说”多伊利突围。
而这时,攻破南城的消息也传回汉军地大本营。中军大帐内的汉军将领们闻之一片欢呼雀跃。他们相信用不了多少时间,东城和北城也会相继被攻克,用不了多久乌河城堡便会重新回到汉帝国的版图。
陆柯听到这个消息也很兴奋,攻克乌河城堡不仅使汉军收回了西海州北部的控制区,最重要的是全歼了突忽人的十万精锐部队。损失惨重的突忽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再训练出同等质量、同等规模的大军。
这一战后,突忽人地实力大大削弱。数年内,突忽人再也无力对汉军控制区发动攻势。能取得平叛第一功,想想都感到无比自豪。凭借着这场战功,他以后的前途会更光明,三十多岁就已是中军副指挥官,也许不久那个副字便会去掉,爵位也至少在三等候以上。
这次出兵之前他听说,韩擒在挑选主将时,一直犹豫不绝。而他那时无论职务还是资历,都不是最佳人选,基本上没有什么希望。当时最有希望是暴熊军团的指挥官元景山以及勇武军团指挥官杜陵,不出意外地话,他们应当是主将的人选。
可是最后主将的人选却落到了他的头上,其原因就是战区参谋长刘武周不断给韩擒灌输他的观念,劝说韩擒放眼未来,培养年青地将军,让他们能更快成长起来。韩擒感觉他言之有理。从年龄上看,元景山和杜陵都已五十多岁,虽然能力强,经验足,可是年龄限制他们已经没有多大地发展空间。还这个将机会让给更有培养价值的青年将领去担当,所以最终任命陆柯担任这次战役地主将。
“刘武周此人可交,今后应多与他来往。他既讲了情,我也应当讲义。”在陆柯心目中,已将刘武周视作可深交的朋友。虽然他知道刘武周这样做,很可能是看在自己是太尉女婿的情面上。自己能成为这次战役的主将,全仰仗刘武周的推荐。这个情,陆柯记在了心里。
想到这儿,他抬起头,突然看见闷闷不乐的杨英。杨英所部是配属给陆柯的游骑营,可是自汉军围城之后,便没有了多少任务,所以杨英整日无所事事,在大帐中坐等接受任务。
“嗯,是应该提拔他一下的时候了。毕业这么多年才是一个小小的营长,比张锐的身份可差多了,如此下去他也会没有面子的。”陆柯下定决心要给杨英一个立功的机会。想了想,现在眼看城就要破了,肯定有一份叛军会冲出西门逃命,把这个功勋给他吧。
“杨英听令。”
“属下在!”杨英一听见姐夫叫他,脸色稍稍露出兴奋之色,高声回应。
“飞骑军左师一团已在乌河城堡西门外埋伏了十余日,现在应该将他们撤下来修整一番,你部接替他们的任务。如遇大批突忽人从西门突出,你争取将他们往南北两个方向驱赶。”五千人的任务交给八百人的营,陆柯也有些不放心,特意嘱咐了杨英一句。
“属下遵令!”杨英脸色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之前他不知毛遂自荐请命多少次,陆柯一直没有理会他。他当时还想不通,这样的姐夫还不如张锐等朋友。张锐就特意透露给了他要进攻乌河城堡的消息,好让他能立功。可是姐夫却不理会自己,一连十数日把自己晾在一边。今日终于听见姐夫给他安排任务,而且恰逢城池将破之时。以他的聪明立刻悟出了陆柯的用意,也不再责怪他。原来姐夫一直想着自己,如今让自己去代替二团,不是摆明了给自己立功的机会?
杨英接了将令快步出帐,因为走得急差点与一人迎面撞上。抬眼看,见对方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少校军官,生得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
少校也是因事走得急,便以为是自己的错,连忙对杨英陪礼,连声说对不起。杨英因有任务在身,也不想多说,只对他摆摆手就快速跑开。
走出老远,杨英才猛然觉得此人的面目非常熟悉,像是以前在什么地方见过。杨英平日记性很好,虽不及张锐,但只要见过,大都能记住对方的身份。可是今天这位少校,他却一时也想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心里纳闷,他究竟是谁?
乌河城堡作为突忽汗国与鲜卑国交易的前沿关卡,城堡内屯积着大量来不及运回内地的粮食,这些粮食足够十万人支撑一年以上。但人员和武器装备十分短缺,损失了就连补充的机会都没有。当初,将士们听说后路被汉军切断,士气大减。大家心里都惴惴不安,担心自己再也回不了新罗州。
见士气低落,多伊利只好放弃了集中全军与汉军决战的念头。他知道出战几乎是自寻死路,而坚守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多伊利这样考虑不是没有道理。其实乌河城堡并不是一座孤立城堡,在乌河城堡周围百里之内修筑了数十座大小各异的小型堡垒或据点,它们与乌河城堡组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如果汉军不将这些小型堡垒或据点拔出,是很难推进到乌河城堡之下。
如果汉军不顾一切直扑乌河城堡,他们的后勤补给线就会遭到驻扎在周围防御堡垒里的突忽将士的袭扰。一旦汉军后勤供应出了问题,攻击乌河城堡的行动也必不能持久。加之前来进攻的汉军也不是太多,多伊利对坚守乌河城堡半年以上,怀有十足的信心。他坚信这期间朝廷不会坐视不管,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这十万大军被汉军消灭掉。他坚信特安达、阿巴贡等人会千方百计营救他们。
多伊利用自己对战局的分析鼓舞手下的将领们,将领们又逐级向部下传达,使涣散的军心又有所振奋。大家都知道德公的睿智,他应该有办法救援他们。
就这样。十万突忽军统一了认识,做好了长期坚守地准备。而担任汉军进攻指挥的陆柯,显然也在配合他们的思路。自去年7月底开始,陆柯便不慌不忙地逐一拔出乌河城堡的外围防御。今天攻下一座小堡垒,明日再拔出一座小据点。一步步缓慢地、谨慎地向乌河城堡逼来。
这样的攻击方式和坚守策略,都是彼此最佳地选择。汉军希望一方面通过逐步蚕食乌河城堡的外围防御,另一方面通过时间进一步消磨突忽军的士气。而突忽军则希望通过长时间的坚守,等候援军的到来,期待战局的转机。双方就这样相互耗着,暂时没有出现大的战况。
到十二月,战况有了明显的转机。首先多伊利收到国内传来的振奋人心的消息,特安达和阿巴贡都在尽力想办法援救他们,甚至不惜出重兵进攻北波斯州,以图为多伊利等人打开一条返回地通道。多伊利等将士对德公和特安达元帅的营救行动十分感动。感觉希望就在眼前。
汉军似乎也得知了这个消息,增援陆柯的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到来。陆柯地手头宽裕了,攻势也不断加强。推进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到了十二月十五日,汉军正式抵达到乌河城堡的脚下。双方都明白,一场艰难的攻城战,即将拉开序幕。
这时,乌河城堡内的残存突忽军不足七万人。而城下的汉步军就有七万,再加上一万骑兵,整个汉军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城堡内的突忽军人数。突忽将士们看到汉军强大地阵容,刚刚升起的希望又被汉军无情地粉碎了。全军上下顿时陷入绝望之中。
现在只能用垂死挣扎来形容突忽将士们的心情,不过绝望之人也能爆发出力量。上至多伊利,下至士卒。从汉军到达城下地那一刻起,就没有再想活着返回新罗州的念头。多伊利也下达了与城同存亡的命令,命令城内的七万突忽将士必须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让汉军看看突忽将士的武勇和决心。
面对怀着必死之心地突忽人,汉军到后没有立即攻城。陆柯用兵讲究不打没把握地仗。他还是采用了高句丽战场时。攻击国内城城堡时用过的方法。用了将近二十天,将乌河城堡地护城河填平。又将所有的攻击计划制定完整之后,才逐一对城堡施加压力。
这其间,突忽人好不容易又一次提升起来的士气,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减弱。而汉军的重型武器几乎天天对着乌河城堡城墙狂轰烂砸,似乎有使用不完的石弹、火油弹,而且汉军了解城堡的各个部位,攻击起来得心应手、目的明确,未见汉军登城,守军就死伤无数,全军上下陷于一片恐慌。
三天前,乌河城堡内投石塔所用的石弹全部耗尽,城堡内又没有山石,想找些石块代替也找不到。失去了远程重型武器的掩护,汉军的投石塔和攻城塔更加猖狂,甚至已逼近到离城堡外城墙只有一里的地方做精准投掷。
看见这个情景,多伊利在估算了一番。一周内乌河城堡就有可能被汉军攻陷,城破之时自己也必定会结束。
“唉!”想到这里多伊利长叹一声,壮志未酬身先死,他于心不甘。
“元帅,汉军已在东门外集结。”多伊利正惆怅之时,一名少将军官进来向他报告。
多伊利看了看表,现在是上午九点,自己不知不觉又是一夜未眠。心想,汉军还真是准时。最近几日,每日都会在天亮就发动进攻,直到夜幕降临才会鸣金收兵。今日汉军的行动再次开始,自己又得集中精神指挥守城。
“汉军出动了多少人?”
“至少两万人。”
“看来今日汉军的重点是进攻东门,你还能守得住吗?”多伊利这样说,是根据汉军最近几日的进攻习惯推算的。每日乌河城堡外东、北、南三个方向,汉军会挑选其中的一个作为主要攻击点,剩余的两个只是策应攻击。
“元帅,属下那里还剩一万余人,单靠我们可能不容易守住。”
多伊利想了想道:“中午以后。我会派城中的预备队去支援你们地,之前你必须守住。”
“是!属下一定尽力!”那名将军知道城内现在只有八千预备队,不到万不得已元帅是舍不得使用他们。现在自己手上自己万余人,元帅才答应派他们支援。多了八千人,今日他有信心拖过去。只是明日又该怎么办?他现在不愿去想这个问题。
这名少将还没有离开。门外又冲进来一位将军。他对多伊利报道:“元帅,北门外汉军集中了两万人,看来今日他们是进攻下官的防区。请求元帅将预备队调往北城,以防不测。”
多伊利闻言一愣,今日汉军在两个方向同时投入两万人,这是为何?难道他们想……
多伊利还没有把自己的想法确定,门外又匆匆跑进来一位将军,急切地说道:“元帅,不好了,汉军已在南门发起了进攻。现在南城上所有的角楼都在燃烧。”
先到的一名将军问道:“南门外有多少汉军?”
后来地那名将军回答道:“至少在两万人以上,而且下官还看到有两座巨大的攻城塔已经开始接近城堡。元帅,下官认为今日汉军的攻击重点在南门。请元帅火速调集预备队增援下官。”
之前的两位将军闻言大惊失色,今日汉军在三面同时投入两万人进攻,面对如此疯狂进攻他们如何能抵挡的住?
“将军们!”多伊利恢复了平静,努力用平缓的语气对他们说道:“将军们,今日汉军是发起了总攻,乌河城堡能不能继续守住,就看各位今日的表现。你们立即返回各自的岗位,大家一起努力吧。就是战至一兵一卒也不能后退。因为我们已经没有了退路。”
“是!元帅,我等知道了。您保重吧,属下先走一步了。”三位将军对多伊利行礼。他们都知道今日多半就是自己命丧黄泉之日。正如多伊利所说,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今日只有两个选择,或是战死,或是被汉军抓住后押往上都凌迟。他们宁愿战死,也不愿意被俘。
多伊利郑重对着他们三人还礼。又一直望着他们面带坚毅的神情走出房间。半响。才轻轻地说道:“永别了!我的勇士们。我以有你们这样地部下感到荣幸。”
良久,多伊利对门外喊道:“阿斯顿。”
多伊利的中军官阿斯顿闻言走了进来。“元帅有何吩咐?”
“将我的旗帜插到主堡地最顶端,要让全城堡的将士都知道,我一直陪伴着他们一起战斗。”
“是!”阿斯顿答应一声,正想出去,又被多伊利叫住。
“回来,主堡这里还有多少人?”
“您的卫队都在这里,另外离主堡不远还有第二骑兵师的三千余名骑兵。”
多伊利的卫队有三千人,其中的大多数来自于多伊利的家族,他们对多伊利无比忠诚。多伊利对他们也甚为爱惜,之前的城防战从来让他们参加过。今日到了关键时刻,他决心将他们都用到城墙上去。
“阿斯顿,你把卫队人员都分到三个城墙去吧,还有城中地预备队也平均分配了吧。”
阿斯顿吃了一惊,劝道:“元帅,护卫队都走了,您的安全怎么办?还有预备队现在就分配了,到了下午要是有哪方城墙吃紧,就再也没有多余的兵力可救援了。”
多伊利摇摇头说道:“没有必要再保留预备队了,今日汉军是毫无保留地发动总攻,我只能破釜沉舟的派上全部人。护卫队在这里有什么用?城内都是我军将士,谁会对我不利?只有汉军才想要我头颅。都去吧,他们上去还能多坚守一会儿。”
阿斯顿还在犹豫,多伊利黯然地又道:“快去吧,这里不是还有第二骑兵师的骑兵吗?必要时,让他们进来防守主堡。”
“是!”阿斯顿见多伊利决心已定,只要答应。他出了多伊利的房间后。处理完多伊利交待的事情后,便去找第二骑兵师地师长商议保护元帅地事情。
说起这位师长,大家应该熟悉,他就是被张锐灭了族的云冈族族长路西。路西为何当了这支部队地长官,那还要从头说起。
第二骑兵师。是突忽人第一批组建的正规轻骑兵师,满编制一万人。这个师初战便是跟随多伊利参加西海州战役,在整个战役其间损伤了不到三千人。按说这个训练数年,又有实战经验的部队应该是突忽骑兵中的佼佼者,应该马上将其补充完整才是。但第二骑兵师还没有来得及补充,便遭到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去年夏天在草原上,第二骑兵师地七千余人被疯虎左击右打狠狠地蹂躏了一番,能逃过他的魔爪退回西海州北部的只有数百人而已。这样基本上可以说第二骑兵师已经被全建制消灭,对于这样的部队一般是采取撤编。
眼看着这支“善战”的部队就要被撤编,多伊利心里非常惋惜。这时路西找到了多伊利。对他说自己愿意带领本族二千余名青壮加入第二骑兵师,云冈族人都愿意成为一名正式的突忽军人。
这让多伊利大喜过望,此举不仅挽救了第二骑兵师。也为突忽军队吸收了二千余名忠贞的勇士。云冈族人素来以勇猛著称,出身草原善于骑射,而且他们全族都被汉人杀光,与汉人、与疯虎有不共戴天之仇,他们绝对不会背叛突忽。
多伊利一口答应了路西的提议,又授予了路西少将军衔,并委任他为第二骑兵师师长,原师长丰塞因在草原上出现多次指挥失误。便被多伊利降为副将听用。
按照多伊利的想法,以后在逐步将第二骑兵师补充完整。没料想汉军突然截断了归路,自然骑兵扩建事情也无法再提。不过第二骑兵师是多伊利手上最后的一支骑兵部队。在最后关头多伊利也舍不得将他们派到城墙上去防守。
当阿斯顿对路西说了今日地战况后,路西拍着胸脯说道:“放心吧,我和手下三千将士会奋战到底保护元帅的安全,就是全体战死也不让汉军踏入主堡一步。”阿斯顿满意的离开,他知道云冈族人是绝不会向汉军投降地。也许他们是整个乌河城堡中最忠诚的一支部队。谁知他刚刚走。路西便将自己族中的军官找来商议。
其实,路西并不想陪着多伊利殉国。他加入突忽军是因为走投无路。他的全族都被疯虎杀光。他们这些无家可回的人,如果不投军,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而且路西的国家观念很淡薄,突忽汗国在他的眼里远没有自己地性命和族人的性命重要,哪能白白的为突忽汗国献身?
自从汉军抵达乌河城堡城下,路西就一直想找机会带着族人逃跑。可是要跑也不容易,东、北、南三个方向已汉军堵死,唯一留出地缺口,出城二十里就是宽阔、汹涌的乌河,对面就是鲜卑国。而且多伊利发布命令没有他的将令谁不能出城,四门一直紧闭,城中又有数万突忽军队,如果被发现他们要临阵逃跑,只怕多伊利会砍了他的脑袋来鼓舞士气,所以路西不敢轻举妄动。
但今日不同以往,通过阿斯顿说的情况,路西预感乌河城堡守不过今日。如果现在再不拿定主意,等到真正城破之时就彻底没了机会。这一段时间路西也一直到思考逃跑路线,心中也有了些打算,剩下地就需要族人们地支持。
族人们听了路西的想法后,表示愿意跟随,毕竟谁也不愿意主动找死,有一线生机,自然会出手一搏。见大家都同意,路西地心便放了下来,便纷纷部下备好马匹、整理好装备、准备行动。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到了下午五点。这时,传来了南城墙已经被汉军攻破的消息,路西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命令手下开始集结出动。他们先将部队里突忽人杀死,然后冲入后勤仓库,将里面的金币等财物洗劫一空。
之后便马不停蹄来到了主堡。因为他们行动快速、隐秘,加之城中一片混乱,到达主堡时,他们洗劫仓库的事情这里的人还不知晓。
阿斯顿这时正在主堡外翘首以盼等待他们,现在偌大的主堡内只剩下百余名参谋等后勤人员。城破后死守主堡的重任自然落到路西等骑兵身上。
可是路西见到阿斯顿说地第一句话是:“赶快请元帅出来,我等保护元帅冲出城去。”
阿斯顿以为他是好意,不想看着多伊利白白死在这里,于是说道:“元帅是不会答应的,他已经下了决心与城堡共存亡。你不了解元帅,他一旦决定的事是不会更改的。”
路西故作悲愤状,说道:“属下知道元帅是想以身殉国,但突忽不需要死去的元帅,而是需要活着地元帅。他老人家能活着,以后才能更好地去打击汉军。如果元帅阵亡。除了我们突忽人感到悲愤外,汉人都会高兴地跳起来。所以,务必要说服他离开。属下这部人就是拼了性命也要保护他安全地冲出汉军的包围圈。”
阿斯顿被路西的花言巧语蒙蔽了。他内心也不想看着元帅就这样送命,可是真能突出汉军的包围圈?如果不成功,元帅被生擒,还不如就战死在城堡里。阿斯顿一时拿不定主意。
路西见他犹豫,又说道:“属下已经考虑好了,现在保护元帅从西门冲出,直奔乌河。乌河已经结冰,我们可以渡河直接去鲜卑人的境内。只要我们行动迅速。即使汉军发现我们突围,追到乌河边上他们也会止步的。”
阿斯顿眼睛一亮,这个办法不错。只要过了国境线。汉军就只能望而兴叹。可他一想起元帅坚定的表情,又丧气地说道:“办法虽好,可惜元帅决意不走,他的脾气我知道。”路西一脸舍生取义的模样,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道:“元帅不肯走。属下就强行将他拖走。甚至可以将他捆绑起来带走。如果他要怪罪属下的无礼,待脱险之后。是杀是剐全凭他老人家作主。你放心,此事我绝不会牵连你地。”
阿斯顿见他说得悲壮,便全信了他的话语。心想,路西才跟了元帅不到一年,就能这样死心塌地为元帅卖命,而我跟了元帅十余年,难道能眼看着元帅送死?于是下定决心与路西合作,两人速速商议了一番,便进入主堡“劝说”多伊利突围。
而这时,攻破南城的消息也传回汉军地大本营。中军大帐内的汉军将领们闻之一片欢呼雀跃。他们相信用不了多少时间,东城和北城也会相继被攻克,用不了多久乌河城堡便会重新回到汉帝国的版图。
陆柯听到这个消息也很兴奋,攻克乌河城堡不仅使汉军收回了西海州北部的控制区,最重要的是全歼了突忽人的十万精锐部队。损失惨重的突忽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再训练出同等质量、同等规模的大军。
这一战后,突忽人地实力大大削弱。数年内,突忽人再也无力对汉军控制区发动攻势。能取得平叛第一功,想想都感到无比自豪。凭借着这场战功,他以后的前途会更光明,三十多岁就已是中军副指挥官,也许不久那个副字便会去掉,爵位也至少在三等候以上。
这次出兵之前他听说,韩擒在挑选主将时,一直犹豫不绝。而他那时无论职务还是资历,都不是最佳人选,基本上没有什么希望。当时最有希望是暴熊军团的指挥官元景山以及勇武军团指挥官杜陵,不出意外地话,他们应当是主将的人选。
可是最后主将的人选却落到了他的头上,其原因就是战区参谋长刘武周不断给韩擒灌输他的观念,劝说韩擒放眼未来,培养年青地将军,让他们能更快成长起来。韩擒感觉他言之有理。从年龄上看,元景山和杜陵都已五十多岁,虽然能力强,经验足,可是年龄限制他们已经没有多大地发展空间。还这个将机会让给更有培养价值的青年将领去担当,所以最终任命陆柯担任这次战役地主将。
“刘武周此人可交,今后应多与他来往。他既讲了情,我也应当讲义。”在陆柯心目中,已将刘武周视作可深交的朋友。虽然他知道刘武周这样做,很可能是看在自己是太尉女婿的情面上。自己能成为这次战役的主将,全仰仗刘武周的推荐。这个情,陆柯记在了心里。
想到这儿,他抬起头,突然看见闷闷不乐的杨英。杨英所部是配属给陆柯的游骑营,可是自汉军围城之后,便没有了多少任务,所以杨英整日无所事事,在大帐中坐等接受任务。
“嗯,是应该提拔他一下的时候了。毕业这么多年才是一个小小的营长,比张锐的身份可差多了,如此下去他也会没有面子的。”陆柯下定决心要给杨英一个立功的机会。想了想,现在眼看城就要破了,肯定有一份叛军会冲出西门逃命,把这个功勋给他吧。
“杨英听令。”
“属下在!”杨英一听见姐夫叫他,脸色稍稍露出兴奋之色,高声回应。
“飞骑军左师一团已在乌河城堡西门外埋伏了十余日,现在应该将他们撤下来修整一番,你部接替他们的任务。如遇大批突忽人从西门突出,你争取将他们往南北两个方向驱赶。”五千人的任务交给八百人的营,陆柯也有些不放心,特意嘱咐了杨英一句。
“属下遵令!”杨英脸色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之前他不知毛遂自荐请命多少次,陆柯一直没有理会他。他当时还想不通,这样的姐夫还不如张锐等朋友。张锐就特意透露给了他要进攻乌河城堡的消息,好让他能立功。可是姐夫却不理会自己,一连十数日把自己晾在一边。今日终于听见姐夫给他安排任务,而且恰逢城池将破之时。以他的聪明立刻悟出了陆柯的用意,也不再责怪他。原来姐夫一直想着自己,如今让自己去代替二团,不是摆明了给自己立功的机会?
杨英接了将令快步出帐,因为走得急差点与一人迎面撞上。抬眼看,见对方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少校军官,生得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
少校也是因事走得急,便以为是自己的错,连忙对杨英陪礼,连声说对不起。杨英因有任务在身,也不想多说,只对他摆摆手就快速跑开。
走出老远,杨英才猛然觉得此人的面目非常熟悉,像是以前在什么地方见过。杨英平日记性很好,虽不及张锐,但只要见过,大都能记住对方的身份。可是今天这位少校,他却一时也想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心里纳闷,他究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