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往门下省的大道上,一行四人正信步徐行,只见当先一员紫袍大臣昂首挺胸,chun风得意,他身后一步的距离不紧不慢的跟着一个身着深绿官服的年轻人,脸sè平和,步伐稳健,而殿后二人,各自抱着一大卷图册样品,紧紧跟随着前面二人的脚步。
只听为首那位大人回头道:“归唐,待会给诸位大人做介绍的时候,尽量要做到言简意赅,不过该详细的地方一定不要模糊,你现在的言行可代表着我们工部的脸面,莫要紧张啊!”原来这人正是工部尚书段纶,上午的时候他在户部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工部后仍是闷闷不乐,不过在尚书省一位主事过来通知他下午列席政事堂会议后,他才眉头舒展,他突然意识到什么,直叫胸中那股郁郁之气消失于无形。
见段纶回头跟自己讲话,胡戈快步上前,与他平行,待段纶说完,胡戈应了,又略等了一会,见上官嘱咐完自己便口不再言,而是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双眼直视着前路,他又悄悄放慢步伐,还是回到离段纶一步的距离,继续不紧不慢的跟着。
胡戈回头看看自己司里两位主事,他们一人抱着砖头,一人抱着图集,虽然辛苦却满面幸福,这两人看到上官回头,马上报以灿烂的笑容,中途胡戈几次想回身帮他们分担些,但他放弃了,他心知肚明他们不会或者不敢接受自己的这种好意。官场便如一场炼狱,教会了每个局中之人一些东西然后又颠覆掉他们心中另一些东西。胡戈在心里叹了口气,那个曾经质朴单纯的少年,已经离他远去。
在门下省大门口验了鱼符,这一行四人来到大堂,段纶整理了一下衣衫,推门而入,胡戈让两位下属把砖石图集搬到大厅,未及与堂中诸公行礼,便送他们出来,寻了一间偏房,里面一位八品主事出来相迎,胡戈跟他说了一下情况,便叫二人在此休息,等他们办完事,再一起回去,二人忙不迭的谢了,临走之前胡戈又跟这位主事道了声谢,方才转身出门。
不想这一幕却被刚踏入门下省大院的一位紫袍老臣看在眼中,他驻足路旁,等到胡戈出来,对他叹道:“归唐,想不到你如此细心呐!”
胡戈一见这人,连忙上前行礼,道:“李大人,下官有礼了!”原来这人正是多ri不见的检校中书令、刑部尚书、代国公李靖李药师。
李靖过去扶起胡戈,道:“有谋国之才,偏又能细微入至,我现在知道永思为什么那般看重于你了!”
“下官不懂什么大道理,行事只是随xing而已,倒叫李大人谬赞了!”胡戈拱手道。
李靖摇了摇手,摆手道:“至少我为官多年,还没见过如你这般之人,走吧,随老夫进去,一会陛下该到了!”
胡戈拱拱手,跟在李靖的身后走向门下省大堂。他知道李靖也是来参加政事堂议政的,李靖身上检校中书令的检校衔与自己检校员外郎的实封不同,乃是名誉尊衔,平时不过问中书省事务,只是每逢国政问询,方才前来开会。
胡戈再次来到大堂,只见段纶已经坐定并和大家聊了起来,里面诸公见到李靖进来,都起身致意,李靖也一一还礼,等他们见完礼,胡戈才上前与各位大臣行礼,李靖在一旁给不认识胡戈的大臣介绍起他道:“这位是我们尚书省的检校员外郎胡归唐,段尚书手下的大才,今ri虽然是国事议政,不过老夫却是来听他上课的!”
众人均是呵呵一笑,都道代公风趣(此时李靖还未改封卫国公,所以后世李卫公的叫法还没出现)。又听有人笑道:“叔玠,你想不到吧,归唐差点就成了你手下的大将了,不然今ri就没我们尚书省什么事了!”
胡戈正走到被开玩笑之人面前,他识得此人,正是门下省掌舵人王珪,只因他本人的散官衔要低于职事官品级,所以被称做门下省守侍中。只听王珪回道:“玄龄,敢是笑我不识人乎?”
房玄龄呵呵一笑,道:“说到识人,你我都没有克明识人呐!”
原来王珪和房玄龄及杜如晦三人是多年前的旧友,当年王珪的叔叔助隋炀帝的弟弟汉王杨谅造反,兵败身死,王珪被牵连到了,便亡命天涯,在终南山中躲了十年,这十年里他读书写字,虽没交什么朋友(史书上称其交不苟合),却独独和房杜二人相善,三人常常在陋室中座谈天下事,王珪的母亲看到他们如此投契,对他说:“房杜二客都非常人,我不再怀疑你ri后能飞黄腾达了!”不过后来却是命运弄人,王珪被丞相府司录李纲推荐给了李渊,李渊又把他派到儿子李建成的身边充当谋主,虽然这三位老友交情深厚,当时却不得不各为其主,最后李世民玄武门侥幸成功,登基后四处收罗人才,因房杜二人力荐,李世民本身也知其有大才,便授予了王珪谏议大夫一职,直到今ri执掌门下省。王珪在史书上一直被冠以诤臣的头衔,门下省在他的领导下,也确实发挥了参政议政的应有效用,而不似唐中后期那样沦为橡皮图章,为时人所笑。
见房玄龄说到自己,杜如晦摆摆手,道:“纵有伯乐,而千里马不常有,如之奈何?今天这一切,都是归唐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归唐,去准备一下吧,待会还要发言!”
胡戈朝杜如晦拱拱手,又朝王珪行了一礼,王珪笑着点点头,示意他去做准备,胡戈依言走到大厅一角,整理着待会要用到的全国州县图。
慢慢与会大臣渐渐来齐了,还差魏征一人,众人便笑道,玄成估计是要参人,肯定写奏章在,不然平时他总是第一个来的。
不一会,魏征进来了,口中说着抱歉,跟大家见着礼,当他见到在偏僻处整理资料了胡戈,还冲他点了点头,胡戈隔得太远,只好遥拜还礼。
众人又聊了一会,李世民便到了,大家一起向他行礼,李世民请众人坐了,便用眼神示意房玄龄,房玄龄点点头,开言道:“今ri所议的是工部和兵部的两件大事,先说工部的吧,段大人,你先说说情况吧!”
段纶起身道:“陛下,诸位大人,我们工部今ri报上来的便是土窑一事,想必大家已有耳闻,前些时ri,我部在雍州府起了一百座新式土窑,因这土窑的产量和砖石的成本都要远胜于旧式砖窑,试营情况极好,我们部里做了一个计划,准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新式土窑,具体情况,就请我们屯田司的胡员外郎给陛下和诸位大人做一个详细的介绍!”说完他望向胡戈,示意他讲话。
胡戈先向各位拱了拱手,见大家的目光朝自己聚来,朗声道:“我们工部现在试营的这种土窑,建造简单,产砖量极大,约二十天可出砖一次,能烧得砖石二十万块,平均成本约二百四十贯文,平均到每块砖头上是一文两厘钱,比原本市面上动辄几十文一块的青砖要便宜数十倍,而且这种新式砖头的质量与青砖来说,差别不是很明显,下官特意带了样品,请陛下和各位大人检验!”说完,胡戈抱着二十几块红黄砖头一一分发,尚书省的官员对这本不陌生,可因为是国事会议,大家也都郑重接了砖,就连李世民也笑着拿了一块在手上把玩。
等大家都接砖在手,胡戈把带来的州县图摊开,对众人道:“我大唐现有三百六十州,一千五百五十七县,我部设想,等砖匠培养熟练之后,便在全国各县铺开土窑之政,现下我们工部的计划是,除去凤翔府、洛阳、河中府、太原府、魏州、襄阳、扬州、苏州、鄯州、成都府、广州等十一座中心城市,我们准备在剩余各州上县开设三窑,中县两窑,下县一窑。而上述十一座中心城市则数量翻倍,另外再在雍州府原有一百座土窑的基础上再加盖一百座,陛下,诸位大人,我们最后得出来的数字是需要在全国开设两千五百到三千座土窑!”
胡戈说完,退立一旁,等着接受众人的问询,果然这时王珪道:“每上县三窑,胡大人,你这个数字是怎么得来的?”
胡戈道:“这个我们核算过,根据我大唐武德令,五千户以上为上县,在上县开设三窑,一年砖块的产量是一千零八十万块砖,按平均每户一次购买十万块砖来算,只要一年内有一百零八户人家对砖石有需求,就不会导致滞销。这一次购买十万块的平均数字来源于各家各户盖房自居,而我们还没有把这种砖头的其他需求量算上,比如各县城州府中的商铺酒楼等商业场所的需求!”
王珪点了点头,这一千多万的产量起先听起来数字很是巨大,他怕一县之地消化不了,但在胡戈一番解释下,心中的疑问尽去了。
轻咳了一声,尚书右仆shè杜如晦说话了,只听他道:“土窑作为一项准备长期施行的国策,还是稳妥些好,我支持归唐的建议,先不忙扩建,毕竟在全国建设三千座土窑已经是一个大动作了,先把这个做好,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这时魏征也道:“归唐,把你对旧窑商人以及他们手下工匠的处理意见说说!”
胡戈朝魏征拱拱手,便把那ri在尚书省都堂对李世民和房杜二公说出的处理意见讲了,见大家没有异议,胡戈料想他们定是事先就耳闻,他便继续往下说去,“刚才说到我们工部计算得出预备在全国铺开的土窑总数,但若要三千座土窑同时铺开,便需要上万名熟练的砖匠,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这个数字是达不到的,这就需要在全国各地把旧砖窑全部赎买过来之后,对以前私窑的匠人进行培训,这便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这时,李世民开口了,他对列席会议的户部尚书戴胄道:“戴卿,你们户部准备得怎么样?”这话明显是问戴胄这个管钱的大管家钱有没有问题。
只听戴胄回道:“陛下,臣这里没有问题,这两天户部进账一百多万贯,刨去要发给百姓的工钱和其他方面损耗,还剩余一百一十七万贯,如果要全面收购各地旧式砖窑,随时可以调出钱来,而不动用原有国库一分一毫!”
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对胡戈道:“归唐,继续讲吧!”
听了李世民吩咐,胡戈算起细账道:“现在介绍一下我们工部核算出的利润,土窑现在产两种砖头,分为黄砖和红砖,但这两种砖头的成本是一样的,均为一文二厘每块,我们交予商人的价格分别是三文半和五文半钱,按照一窑砖红黄各半来煅烧,那么一窑砖下来纯利是六百六十贯文,一年下来便是一万一千八百八十贯文,如果按照在全国开三千口土窑算,一年下来便是三千五百六十四万贯文,如果按两千五百口土窑算,就是两千九百七十万贯文!”
一听这个数字,众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三千万贯文呐!
这个数字是如今每年财政收入的四五倍之多(不算实物税赋,如粮食布帛等),尚书省的官员对这个还有些免疫了,因为以前听胡戈说过,可门下省、中书省、秘书省的三位长官,以及列席的少府少监窦德素听到了胡戈所言之语后,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带着望向段纶的脸sè都变了。
李世民显然是早有准备,当下也不惊异,前些ri胡戈在下面巡查的时候,单独上过奏章,只见他脸上挂着淡定的笑容,朝胡戈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胡戈便又补充道:“陛下,诸位大人,因为燃料的关系,有些地区的砖石成本肯定会增加,最后返到户部的纯利估计会在这个数字上减少一到三成!”
那也不少了!大家不约而同在心里都冒出这个想法。
这时,列席会议的少府少监起身道:“胡员外郎说的是实情,燃料一事由我们少府负责,京畿地区试营的土窑所用煤石在北方虽然不少见,但是南方的储量还略有不明,不过工部的段大人事先打过招呼,下官也已经着手派人在南方勘探此物,相信不久就会有回报传来!”这人姓窦,乃是李世民亲生母亲窦皇后娘家的侄子,与李世民是姑舅老表,私下里李世民还要叫他一声表哥。
李世民对着窦德素点了点头,又对胡戈说道:“归唐,下面的呢!隐藏在这些数据之后的东西呢?你今天说话很简嘛!”
刚才路上段纶叫胡戈言简意赅,胡戈听进去了,便有些放不开,再说这是政事堂会议,他只是来介绍大体情况的,不便像以前在都堂给李世民以及房杜二人献策那般知不无言,现在听李世民催促,他明白了皇帝的心意,李世民这是叫他在众位宰相面前露露脸,当下胡戈便放开了,对大家道:
“诸位大人,其实这三千多万贯只是朝廷的收入,还有许多收益也是值得一谈的,比如百姓的酬劳,下官从前试验第一口土窑的时候,给百姓定下的工钱是半文钱一块砖,后来戴大人给提高到一文钱一块砖”,说到这里他朝戴胄拱拱手,又继续道:“一窑砖烧制二十万块砖头便会付给百姓二百贯文铜钱,一年下来便是三千六百贯文,这就相当于一百名百姓一年不看天不靠地,可以从这土窑中得钱三十六贯文!各位大人都知百姓艰辛,这三十六贯钱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平ri里朝起夜归,也许一辈子都攒不下这些钱来,而一个土窑便可让一百户农家受益,到时候三千座土窑拔地而起,那便是三十万户人家获利啊,我大唐如今户口不过三百万户,这土窑能让十有其一的黎民百姓尝到它的好处,也不枉了陛下一片爱民之心了!”
说到这里,胡戈眼眶有点湿润,在座诸公像是受到了他的感染,竟一时场面寂静,无人言语,过了半晌,才听李靖叹道:“老了,老了……”
杜如晦望了望比自己年长二十多岁的李靖,道:“代公,莫说你,有时候我听归唐说话时又何尝不曾如此作想?”不经意间,他的目光飘向大堂zhong yāng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在他身上找寻着自己当年的影子。
胡戈伸手擦了擦脸,不顾眼眶微红,继续道:“陛下,诸公,下官在下面巡视之时曾有想法,若是将来这土窑之策能够实行,还望在实施之时,每隔一年,旧有土窑便换一地,以能让天下万民百姓均沾雨露,不出十年,天下百姓户户有积蓄,人人有盼头,而后,天下安矣!”
胡戈话音刚落,一直没有说话的一位老臣起身道:“陛下,此乃安国良策,臣无异议,只盼此策能早ri推行!”这人正是现任中书令温彦博。他是太上皇旧臣,既不属于李世民一派,也不属于李建成一派,当年李世民与李建成掐得你死我活之时他正好不在长安,而是陷在突厥人的大牢中,待李世民登基之后,才把他从草原接了回来。
“如此,诸公都没有异议?”李世民环顾堂中诸人,向大家询问道,往ri里政事堂会议,不说众人争得面红耳赤,起码也是各抒己见,常常弄得会议久拖不决,没想到今ri胡戈说完,大家竟然都是默默无言,显是受了震惊。
“微臣附议!”半天一直没有吭声的魏征此时站起来道。
“微臣附议!”“臣附议!”……
一声声表态,让眼眶微红的胡戈心中暖暖,他这一个月下来东奔西走的功夫全然没有白费,他终于站在这个国家的最高殿堂,说出了他心中想说的话,做出了他手上想做的事情。
西方人曾说,爱国主义是一种邪恶的美德。胡戈听到这句话时曾想,原来这群始终保留着原始兽xing的贵族们,也有带着假面具做愧疚状的时刻。
当那一个个驾着小船的暴徒驶离着他们的国度,便是这个世界灾难的开端。黑奴的鲜血灌溉着他们旗帜上的荣耀,他们来到非洲,来到美洲,来到亚洲,带来的是暴力,是战火,是仇恨,当他们载着满船黄金白银返回家园时,迎接他们的是掌声,是鲜花,是赞誉,码头上人们分享着强盗的果实,所以他们也认为爱国主义是美德,只是当他们酒足饭饱后,那种虚伪的负罪感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们,偶尔假惺惺的反思一下会让自己变得高尚。
在这些绅士牛仔们的祖先以报效自己国家的名义肆意践踏着他人的家园时,如此这般美德,又怎能不邪恶?
胡戈从来都很庆幸自己生为一个炎黄子孙,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先辈曾亲手创造过太多的辉煌,千百年里那种荣誉的积淀,使每一个龙的传人的骨子里都刻入了一种无法抹去的责任感,直教人心甘情愿在这个国度繁荣时为她添砖,在败落时做她的脊梁。胡戈也一样,他深爱着这个国家,便如爱惜自己生命一般。~~~~!~!
只听为首那位大人回头道:“归唐,待会给诸位大人做介绍的时候,尽量要做到言简意赅,不过该详细的地方一定不要模糊,你现在的言行可代表着我们工部的脸面,莫要紧张啊!”原来这人正是工部尚书段纶,上午的时候他在户部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工部后仍是闷闷不乐,不过在尚书省一位主事过来通知他下午列席政事堂会议后,他才眉头舒展,他突然意识到什么,直叫胸中那股郁郁之气消失于无形。
见段纶回头跟自己讲话,胡戈快步上前,与他平行,待段纶说完,胡戈应了,又略等了一会,见上官嘱咐完自己便口不再言,而是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双眼直视着前路,他又悄悄放慢步伐,还是回到离段纶一步的距离,继续不紧不慢的跟着。
胡戈回头看看自己司里两位主事,他们一人抱着砖头,一人抱着图集,虽然辛苦却满面幸福,这两人看到上官回头,马上报以灿烂的笑容,中途胡戈几次想回身帮他们分担些,但他放弃了,他心知肚明他们不会或者不敢接受自己的这种好意。官场便如一场炼狱,教会了每个局中之人一些东西然后又颠覆掉他们心中另一些东西。胡戈在心里叹了口气,那个曾经质朴单纯的少年,已经离他远去。
在门下省大门口验了鱼符,这一行四人来到大堂,段纶整理了一下衣衫,推门而入,胡戈让两位下属把砖石图集搬到大厅,未及与堂中诸公行礼,便送他们出来,寻了一间偏房,里面一位八品主事出来相迎,胡戈跟他说了一下情况,便叫二人在此休息,等他们办完事,再一起回去,二人忙不迭的谢了,临走之前胡戈又跟这位主事道了声谢,方才转身出门。
不想这一幕却被刚踏入门下省大院的一位紫袍老臣看在眼中,他驻足路旁,等到胡戈出来,对他叹道:“归唐,想不到你如此细心呐!”
胡戈一见这人,连忙上前行礼,道:“李大人,下官有礼了!”原来这人正是多ri不见的检校中书令、刑部尚书、代国公李靖李药师。
李靖过去扶起胡戈,道:“有谋国之才,偏又能细微入至,我现在知道永思为什么那般看重于你了!”
“下官不懂什么大道理,行事只是随xing而已,倒叫李大人谬赞了!”胡戈拱手道。
李靖摇了摇手,摆手道:“至少我为官多年,还没见过如你这般之人,走吧,随老夫进去,一会陛下该到了!”
胡戈拱拱手,跟在李靖的身后走向门下省大堂。他知道李靖也是来参加政事堂议政的,李靖身上检校中书令的检校衔与自己检校员外郎的实封不同,乃是名誉尊衔,平时不过问中书省事务,只是每逢国政问询,方才前来开会。
胡戈再次来到大堂,只见段纶已经坐定并和大家聊了起来,里面诸公见到李靖进来,都起身致意,李靖也一一还礼,等他们见完礼,胡戈才上前与各位大臣行礼,李靖在一旁给不认识胡戈的大臣介绍起他道:“这位是我们尚书省的检校员外郎胡归唐,段尚书手下的大才,今ri虽然是国事议政,不过老夫却是来听他上课的!”
众人均是呵呵一笑,都道代公风趣(此时李靖还未改封卫国公,所以后世李卫公的叫法还没出现)。又听有人笑道:“叔玠,你想不到吧,归唐差点就成了你手下的大将了,不然今ri就没我们尚书省什么事了!”
胡戈正走到被开玩笑之人面前,他识得此人,正是门下省掌舵人王珪,只因他本人的散官衔要低于职事官品级,所以被称做门下省守侍中。只听王珪回道:“玄龄,敢是笑我不识人乎?”
房玄龄呵呵一笑,道:“说到识人,你我都没有克明识人呐!”
原来王珪和房玄龄及杜如晦三人是多年前的旧友,当年王珪的叔叔助隋炀帝的弟弟汉王杨谅造反,兵败身死,王珪被牵连到了,便亡命天涯,在终南山中躲了十年,这十年里他读书写字,虽没交什么朋友(史书上称其交不苟合),却独独和房杜二人相善,三人常常在陋室中座谈天下事,王珪的母亲看到他们如此投契,对他说:“房杜二客都非常人,我不再怀疑你ri后能飞黄腾达了!”不过后来却是命运弄人,王珪被丞相府司录李纲推荐给了李渊,李渊又把他派到儿子李建成的身边充当谋主,虽然这三位老友交情深厚,当时却不得不各为其主,最后李世民玄武门侥幸成功,登基后四处收罗人才,因房杜二人力荐,李世民本身也知其有大才,便授予了王珪谏议大夫一职,直到今ri执掌门下省。王珪在史书上一直被冠以诤臣的头衔,门下省在他的领导下,也确实发挥了参政议政的应有效用,而不似唐中后期那样沦为橡皮图章,为时人所笑。
见房玄龄说到自己,杜如晦摆摆手,道:“纵有伯乐,而千里马不常有,如之奈何?今天这一切,都是归唐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归唐,去准备一下吧,待会还要发言!”
胡戈朝杜如晦拱拱手,又朝王珪行了一礼,王珪笑着点点头,示意他去做准备,胡戈依言走到大厅一角,整理着待会要用到的全国州县图。
慢慢与会大臣渐渐来齐了,还差魏征一人,众人便笑道,玄成估计是要参人,肯定写奏章在,不然平时他总是第一个来的。
不一会,魏征进来了,口中说着抱歉,跟大家见着礼,当他见到在偏僻处整理资料了胡戈,还冲他点了点头,胡戈隔得太远,只好遥拜还礼。
众人又聊了一会,李世民便到了,大家一起向他行礼,李世民请众人坐了,便用眼神示意房玄龄,房玄龄点点头,开言道:“今ri所议的是工部和兵部的两件大事,先说工部的吧,段大人,你先说说情况吧!”
段纶起身道:“陛下,诸位大人,我们工部今ri报上来的便是土窑一事,想必大家已有耳闻,前些时ri,我部在雍州府起了一百座新式土窑,因这土窑的产量和砖石的成本都要远胜于旧式砖窑,试营情况极好,我们部里做了一个计划,准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新式土窑,具体情况,就请我们屯田司的胡员外郎给陛下和诸位大人做一个详细的介绍!”说完他望向胡戈,示意他讲话。
胡戈先向各位拱了拱手,见大家的目光朝自己聚来,朗声道:“我们工部现在试营的这种土窑,建造简单,产砖量极大,约二十天可出砖一次,能烧得砖石二十万块,平均成本约二百四十贯文,平均到每块砖头上是一文两厘钱,比原本市面上动辄几十文一块的青砖要便宜数十倍,而且这种新式砖头的质量与青砖来说,差别不是很明显,下官特意带了样品,请陛下和各位大人检验!”说完,胡戈抱着二十几块红黄砖头一一分发,尚书省的官员对这本不陌生,可因为是国事会议,大家也都郑重接了砖,就连李世民也笑着拿了一块在手上把玩。
等大家都接砖在手,胡戈把带来的州县图摊开,对众人道:“我大唐现有三百六十州,一千五百五十七县,我部设想,等砖匠培养熟练之后,便在全国各县铺开土窑之政,现下我们工部的计划是,除去凤翔府、洛阳、河中府、太原府、魏州、襄阳、扬州、苏州、鄯州、成都府、广州等十一座中心城市,我们准备在剩余各州上县开设三窑,中县两窑,下县一窑。而上述十一座中心城市则数量翻倍,另外再在雍州府原有一百座土窑的基础上再加盖一百座,陛下,诸位大人,我们最后得出来的数字是需要在全国开设两千五百到三千座土窑!”
胡戈说完,退立一旁,等着接受众人的问询,果然这时王珪道:“每上县三窑,胡大人,你这个数字是怎么得来的?”
胡戈道:“这个我们核算过,根据我大唐武德令,五千户以上为上县,在上县开设三窑,一年砖块的产量是一千零八十万块砖,按平均每户一次购买十万块砖来算,只要一年内有一百零八户人家对砖石有需求,就不会导致滞销。这一次购买十万块的平均数字来源于各家各户盖房自居,而我们还没有把这种砖头的其他需求量算上,比如各县城州府中的商铺酒楼等商业场所的需求!”
王珪点了点头,这一千多万的产量起先听起来数字很是巨大,他怕一县之地消化不了,但在胡戈一番解释下,心中的疑问尽去了。
轻咳了一声,尚书右仆shè杜如晦说话了,只听他道:“土窑作为一项准备长期施行的国策,还是稳妥些好,我支持归唐的建议,先不忙扩建,毕竟在全国建设三千座土窑已经是一个大动作了,先把这个做好,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这时魏征也道:“归唐,把你对旧窑商人以及他们手下工匠的处理意见说说!”
胡戈朝魏征拱拱手,便把那ri在尚书省都堂对李世民和房杜二公说出的处理意见讲了,见大家没有异议,胡戈料想他们定是事先就耳闻,他便继续往下说去,“刚才说到我们工部计算得出预备在全国铺开的土窑总数,但若要三千座土窑同时铺开,便需要上万名熟练的砖匠,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这个数字是达不到的,这就需要在全国各地把旧砖窑全部赎买过来之后,对以前私窑的匠人进行培训,这便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这时,李世民开口了,他对列席会议的户部尚书戴胄道:“戴卿,你们户部准备得怎么样?”这话明显是问戴胄这个管钱的大管家钱有没有问题。
只听戴胄回道:“陛下,臣这里没有问题,这两天户部进账一百多万贯,刨去要发给百姓的工钱和其他方面损耗,还剩余一百一十七万贯,如果要全面收购各地旧式砖窑,随时可以调出钱来,而不动用原有国库一分一毫!”
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对胡戈道:“归唐,继续讲吧!”
听了李世民吩咐,胡戈算起细账道:“现在介绍一下我们工部核算出的利润,土窑现在产两种砖头,分为黄砖和红砖,但这两种砖头的成本是一样的,均为一文二厘每块,我们交予商人的价格分别是三文半和五文半钱,按照一窑砖红黄各半来煅烧,那么一窑砖下来纯利是六百六十贯文,一年下来便是一万一千八百八十贯文,如果按照在全国开三千口土窑算,一年下来便是三千五百六十四万贯文,如果按两千五百口土窑算,就是两千九百七十万贯文!”
一听这个数字,众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三千万贯文呐!
这个数字是如今每年财政收入的四五倍之多(不算实物税赋,如粮食布帛等),尚书省的官员对这个还有些免疫了,因为以前听胡戈说过,可门下省、中书省、秘书省的三位长官,以及列席的少府少监窦德素听到了胡戈所言之语后,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带着望向段纶的脸sè都变了。
李世民显然是早有准备,当下也不惊异,前些ri胡戈在下面巡查的时候,单独上过奏章,只见他脸上挂着淡定的笑容,朝胡戈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胡戈便又补充道:“陛下,诸位大人,因为燃料的关系,有些地区的砖石成本肯定会增加,最后返到户部的纯利估计会在这个数字上减少一到三成!”
那也不少了!大家不约而同在心里都冒出这个想法。
这时,列席会议的少府少监起身道:“胡员外郎说的是实情,燃料一事由我们少府负责,京畿地区试营的土窑所用煤石在北方虽然不少见,但是南方的储量还略有不明,不过工部的段大人事先打过招呼,下官也已经着手派人在南方勘探此物,相信不久就会有回报传来!”这人姓窦,乃是李世民亲生母亲窦皇后娘家的侄子,与李世民是姑舅老表,私下里李世民还要叫他一声表哥。
李世民对着窦德素点了点头,又对胡戈说道:“归唐,下面的呢!隐藏在这些数据之后的东西呢?你今天说话很简嘛!”
刚才路上段纶叫胡戈言简意赅,胡戈听进去了,便有些放不开,再说这是政事堂会议,他只是来介绍大体情况的,不便像以前在都堂给李世民以及房杜二人献策那般知不无言,现在听李世民催促,他明白了皇帝的心意,李世民这是叫他在众位宰相面前露露脸,当下胡戈便放开了,对大家道:
“诸位大人,其实这三千多万贯只是朝廷的收入,还有许多收益也是值得一谈的,比如百姓的酬劳,下官从前试验第一口土窑的时候,给百姓定下的工钱是半文钱一块砖,后来戴大人给提高到一文钱一块砖”,说到这里他朝戴胄拱拱手,又继续道:“一窑砖烧制二十万块砖头便会付给百姓二百贯文铜钱,一年下来便是三千六百贯文,这就相当于一百名百姓一年不看天不靠地,可以从这土窑中得钱三十六贯文!各位大人都知百姓艰辛,这三十六贯钱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平ri里朝起夜归,也许一辈子都攒不下这些钱来,而一个土窑便可让一百户农家受益,到时候三千座土窑拔地而起,那便是三十万户人家获利啊,我大唐如今户口不过三百万户,这土窑能让十有其一的黎民百姓尝到它的好处,也不枉了陛下一片爱民之心了!”
说到这里,胡戈眼眶有点湿润,在座诸公像是受到了他的感染,竟一时场面寂静,无人言语,过了半晌,才听李靖叹道:“老了,老了……”
杜如晦望了望比自己年长二十多岁的李靖,道:“代公,莫说你,有时候我听归唐说话时又何尝不曾如此作想?”不经意间,他的目光飘向大堂zhong yāng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在他身上找寻着自己当年的影子。
胡戈伸手擦了擦脸,不顾眼眶微红,继续道:“陛下,诸公,下官在下面巡视之时曾有想法,若是将来这土窑之策能够实行,还望在实施之时,每隔一年,旧有土窑便换一地,以能让天下万民百姓均沾雨露,不出十年,天下百姓户户有积蓄,人人有盼头,而后,天下安矣!”
胡戈话音刚落,一直没有说话的一位老臣起身道:“陛下,此乃安国良策,臣无异议,只盼此策能早ri推行!”这人正是现任中书令温彦博。他是太上皇旧臣,既不属于李世民一派,也不属于李建成一派,当年李世民与李建成掐得你死我活之时他正好不在长安,而是陷在突厥人的大牢中,待李世民登基之后,才把他从草原接了回来。
“如此,诸公都没有异议?”李世民环顾堂中诸人,向大家询问道,往ri里政事堂会议,不说众人争得面红耳赤,起码也是各抒己见,常常弄得会议久拖不决,没想到今ri胡戈说完,大家竟然都是默默无言,显是受了震惊。
“微臣附议!”半天一直没有吭声的魏征此时站起来道。
“微臣附议!”“臣附议!”……
一声声表态,让眼眶微红的胡戈心中暖暖,他这一个月下来东奔西走的功夫全然没有白费,他终于站在这个国家的最高殿堂,说出了他心中想说的话,做出了他手上想做的事情。
西方人曾说,爱国主义是一种邪恶的美德。胡戈听到这句话时曾想,原来这群始终保留着原始兽xing的贵族们,也有带着假面具做愧疚状的时刻。
当那一个个驾着小船的暴徒驶离着他们的国度,便是这个世界灾难的开端。黑奴的鲜血灌溉着他们旗帜上的荣耀,他们来到非洲,来到美洲,来到亚洲,带来的是暴力,是战火,是仇恨,当他们载着满船黄金白银返回家园时,迎接他们的是掌声,是鲜花,是赞誉,码头上人们分享着强盗的果实,所以他们也认为爱国主义是美德,只是当他们酒足饭饱后,那种虚伪的负罪感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们,偶尔假惺惺的反思一下会让自己变得高尚。
在这些绅士牛仔们的祖先以报效自己国家的名义肆意践踏着他人的家园时,如此这般美德,又怎能不邪恶?
胡戈从来都很庆幸自己生为一个炎黄子孙,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先辈曾亲手创造过太多的辉煌,千百年里那种荣誉的积淀,使每一个龙的传人的骨子里都刻入了一种无法抹去的责任感,直教人心甘情愿在这个国度繁荣时为她添砖,在败落时做她的脊梁。胡戈也一样,他深爱着这个国家,便如爱惜自己生命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