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忍大师的目光却变得极为慈祥,像温暖的手一样一遍又一遍爱抚着慧能,脸上露出欣喜的微笑。
前几日,弘忍大师打坐之时,在禅定之中,恍惚看到一个人匆匆向东山寺奔来。渐渐地,那人登上东山之巅,与正好升起到山巅的朝阳融为了一体。于是,朝阳愈发壮丽,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弘忍大师不知今日来的这个慧能是不是那个人,所以,先以带有蔑视性的语言,试探他的性情与悟性。听了慧能之言,句句契合佛理,弘忍大师立刻感到此人根器非同寻常,是千载难逢的好僧材。
五祖强压内心的欣喜,只是神色平淡地问:“你读过多少年书,中了秀才,还是进士?”
慧能摆了摆手,坦言直白:“我三岁就死了父亲,靠娘亲含辛茹苦养大。因为家穷,没有进过学堂读书,只是跟人学过,只认识几个简单的字。所以更没有中过什么秀才与进士。”
五祖有感而发:“你这个人也挺会说话的。”
慧能诚恳地说:“我没有见过什么世面,阅历浅,见识薄,但刚才我讲的,全都是我的肺腑之言。”
五祖不解地:“你远在岭南,怎么知道来投奔我东禅寺呢?”
“是新州金台寺的寂空师父叫我前来投奔你的。”慧能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恭敬地递了过去,“这是寂空师父给你的书信。”
五祖接过信,拆开看了,见是弟子的推荐信,便对着慧能:“出家人苦海无边,要成正果更须经历千难万劫。自古以来,学佛之人,为道忘身、刺血、断臂的楷模屡见不鲜。要吃常人难言之苦,干常人难干的活,励志明心,方有建树。”
慧能的眼睛晶光闪烁,嘴角流露出坚毅的神态:“事难方见丈夫心,雪后始知松柏操。师祖,我就是为这点而来的。”
五祖见他满有决心,沉吟起来:“这……”
慧能求恳道:“我要修炼成佛,希望师祖收我为弟子,替我落发剃度。”
五祖本想与慧能作进一步的深谈,但见神秀等弟子在身旁,故此,将脸一沉,坚决地将手一摆:“你从来都没有修过半点行,也没有坐过半天的禅,老衲岂能如此草率就替你落发呢?”
慧能决心如铁:“但我矢心学佛不会改变。”
“你的心诚抑或不诚,并非是靠自己的嘴巴来说的。而是要看你的行动。这样吧,你先到北院杂役房去,从做杂工开始。”
慧能上前一步,施礼道:“启禀师父,弟子内心清净无染,没有任何杂念。现在师父让我打杂,请问到底打什么杂?”
弘忍大师闻听此言,不禁大吃一惊,不由得再次认真打量慧能,微微点头首肯。但他同时想到,这慧能实在太过聪明,必须折其毛刺,方可慧其心性。于是,弘忍大师板起面孔,威严地喝道:“你这南蛮子,刁蛮成性,立刻干活去!”
四周的禅僧们露出开心的笑意,知客影隐更是得意至极。
慧能点头:“多谢师祖栽培。”
“你以后见面叫我师父便行了,”五祖把脑袋微微偏侧,向站在身旁神秀说,“你是东禅寺的上首座,把这新来的俗家子弟安顿一下。”
“好!”神秀卑恭地朝着五祖躬腰点头,即转身向着慧能,马上换了一副训斥的面孔,“走,随我到北院杂役房去。”
慧能跟随着神秀朝北院走去,走了十多步后,他蓦地回过头来,嘴角含春,朝着五祖微微一笑。
五祖心坎一热:这个从南方来的打柴仔,外表质朴笃厚,且带几分憨直;却是内心聪颖,慧根智性。初次见面.敢于挑战权威,直剖心性,其本性与自己的玄机何等的近似。看来,禅宗大业又有传灯承继之人了。
神秀一边走,一边板着阴沉的脸训斥着慧能。
这神秀,本姓李,开封尉氏人。他长得个子魁梧英伟,皮肤白皙,相貌堂堂。圆圆的脸盘上,嵌着一双深藏韬略的眼睛。他从小向佛,唐武德八年(625年,)他十九岁时在洛阳天宫寺受具足戒,他生性聪颖善悟,谋略过人。平日又博览群书,好学多闻,对老庄儒学,佛教三藏,可以倒背如流。在洛阳,目穷万卷的神秀已是才压千人,无人可匹。
在天宫寺的法堂,神秀正在给众僧讲解《圆觉经》:
……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神秀放下经书,抬头巡视大家,徐徐说道:“各位师弟,你们想过没有,在佛说《圆觉经》的大法会上,共有十万大菩萨,为什么单单提到以上12位菩萨的名字?为什么12位菩萨的顺序这样排列?”
众僧惘然,茫然,木然。神秀略为失望地解释道:“这12位菩萨各有不同的表示,代表着12种法门。他们的排列顺序,也就是大乘佛法的修行次第……”神秀口若悬河,侃侃而谈,精妙的佛法教义次第展开……神秀,童时入道,广参博学。他不但精通佛学,对儒、道两家也很有研究,尤其是《老子》、《易经》,洞悉其旨,尽得其妙。
到46岁时,神秀已经是精通佛、道、儒三家的大师级人物了,在广大中原地区享有盛名,前来参学的追随者不绝于途。但他仍不满足,又来黄梅双峰山东山寺,拜谒禅宗五祖弘忍大师。
当年,神秀投奔东禅寺时已年近五十。
那天,正是细雨霏霏,双峰山笼罩在一片苍茫的烟雨之中。五祖刚在大殿里向众门徒授完课,在山门处见到这位新来的徒弟;长长的眉毛已花白,两鬓飞起雪霜,上身赤着膊,浑身湿漉漉的。
“这个人第一次见师父的面怎么这般打扮?他的上衣哪里去了呢?”五祖端详着,好一会才发现原来他用上衣将挑着的两个行李箱子包裹得严严实实。
五祖指着神秀的行李,问道:“你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神秀施礼过后,答:“是我半生的积蓄。”
五祖探询地问:“是金银,还是珠宝?”
神秀用手抹了抹从头上淌下的雨水,道:“金银珠宝不过是死物,在我们佛门里也是无用之物。怎值得我如此的爱护呢?”
五祖:“那么,箱子里面究竟是些什么好东西呢?”
“师父请过目。”神秀说着,将包裹着的衣服掀开,打开了箱子。
五祖探头望去,原来是两大箱的书籍。他将书籍翻了翻,见书箱里面除了四书五经及一些天文地理的书籍外,更多的是各种经书。
五祖感叹地:“你对书籍可谓是爱护备至呀!你不怕被雨淋坏了身体?“
神秀一脸认真:“身子淋病了可以找药来吃,没几天便可复原。但书籍淋坏就难办了。”
“啊,”一股热潮冲击着五祖的心扉。在东禅寺里,自己有弟子七八百,但好像他这样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
初次谈话,五祖对神秀已经有一个极好的印象。
五祖听到神秀的来由后,对答一番后,问道:“你的修行不浅,在洛阳已可独当一面,自开法门,成为一方化主。为什么还要前来找我投师?”
神秀朗声地说:“弟子自知根基浅薄,未敢擅开法门。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师父我知道,只有你是我穷多年心血要找的导师。“
五祖打量着他,缓声地:“看你的模样,该年过半百矣。”
神秀讲话掷地有声:“向佛不分先后,投奔贤达师祖,又何须论其年龄大小呢?“
五祖大惑不解:“洛阳是繁华之地,信众极多,为什么你舍洛阳而跑到这偏僻的双峰山来呢?”
神秀话语滔滔:“大厦之材,本出幽谷,不向人间有也。以远离人故,不被刀斧损斫。长成大物后,乃堪作栋梁之用。故知栖神幽谷,远避嚣尘,养性山中,长辞俗事。目前无物,心自安宁,从此道树花开,禅林果出也。”
五祖大吃一惊:“神秀,这乃是为师平日与旁人的对话,怎么会传到你的口中呢?”
“师父佛法无边,光耀四海。在到东禅寺前,徒儿我能听到师祖你的金石良言,实属荣幸至极,”神秀认真地说,“洛阳信众虽多,但不过是鱼龙混杂而已。弟子我矢心向佛,求的并不是喧闹繁华,更不是求什么浮虚名声,而是想实实在在地求取佛法。师父佛法,天下皆闻,我当然要舍下一切,投奔到门下,这何惧双峰山清静呢?”
五祖询问道:“你到东禅寺后,打算如何学法?”
神秀满有决心地答道:“我自己要砺志潜修,勤读经书,静心坐禅。加上有师祖点化,一日犹胜读十年书。”
五祖:“须知,凡到我东禅寺学法的人都要经过一段磨砺。做那些打柴推磨等杂役的。你不怕苦吗?”
神秀将胸一挺:“千淘万漉皆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踏进佛门,就要誓心苦节,矢志求道。能够在东禅寺跟随着师祖学佛法,即使是天大的苦,徒儿都能忍受。”
五祖将手往外挥了挥,说:“那么,你先到北院的杂役房去干活吧。”
“是。”神秀挑起他的那两箱书径直到北院去了。
在其后的日子里,神秀果然不食其言,挑水、打柴、推磨、舂米……他虽然比其他和尚的年纪大,但样样都抢着干,并且是尽力去干,从不偷懒。不论酷暑之时,还是严冬季节,东禅寺被浓重的夜色淹没,当别人都在睡梦之中时,只有神秀的房间里还亮着一盏小油灯。
夜深人静之时,五祖好多次悄悄地走到北院僧房不远处的菩提树下,透过窗棂,见神秀在昏黄阴暗的小油灯下埋头苦读经书。蚊虫叮住他的脸颊,专注读书的他竟全然不顾。
望着神秀那副刻苦渎书的模样,一向心如止水的五祖也禁不住激情澎湃,庆幸东禅寺里来了这么一个好弟子。
在平日与神秀的接触与交谈中,五祖发现他对四书五经,天文地理,皆都通晓,与东禅寺内的其他和尚相比,更显得学识渊博,鹤立鸡群。故此,最器重这个见识广博的徒儿。
在考察了神秀七年之后,五祖亲自替他剃度受戒,并为其重新定下法名:“神秀”,意是赞他“神思秀慧”。并将他升为东禅寺十大弟子中的上座首徒,让他代师讲法,作寺内的“上座”教授师,专替修行未深的僧人阐经释义,解疑析谜。
从此之后,每当五祖出现,神秀总是侍在身旁。而神秀时时事事,对五祖十分尊敬。
五祖常常在东禅寺各长老与门徒面前大力夸奖神秀,赞他习禅经义,潜心砺志,道通法备,才华出众。一次,兴致之时,五祖并曾当众讲过:“东山之法,尽在秀矣。”
因此,东禅寺上上下下的人一致认为;东禅寺内,神秀的悟性最高,是五祖弘忍大师的未来衣钵继承人,未来的禅宗六祖非他莫属。于是,弘忍大师将日常教导弟子的任务放心地交给了神秀。
ps:求点击,求推荐,求点评。多谢!
前几日,弘忍大师打坐之时,在禅定之中,恍惚看到一个人匆匆向东山寺奔来。渐渐地,那人登上东山之巅,与正好升起到山巅的朝阳融为了一体。于是,朝阳愈发壮丽,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弘忍大师不知今日来的这个慧能是不是那个人,所以,先以带有蔑视性的语言,试探他的性情与悟性。听了慧能之言,句句契合佛理,弘忍大师立刻感到此人根器非同寻常,是千载难逢的好僧材。
五祖强压内心的欣喜,只是神色平淡地问:“你读过多少年书,中了秀才,还是进士?”
慧能摆了摆手,坦言直白:“我三岁就死了父亲,靠娘亲含辛茹苦养大。因为家穷,没有进过学堂读书,只是跟人学过,只认识几个简单的字。所以更没有中过什么秀才与进士。”
五祖有感而发:“你这个人也挺会说话的。”
慧能诚恳地说:“我没有见过什么世面,阅历浅,见识薄,但刚才我讲的,全都是我的肺腑之言。”
五祖不解地:“你远在岭南,怎么知道来投奔我东禅寺呢?”
“是新州金台寺的寂空师父叫我前来投奔你的。”慧能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恭敬地递了过去,“这是寂空师父给你的书信。”
五祖接过信,拆开看了,见是弟子的推荐信,便对着慧能:“出家人苦海无边,要成正果更须经历千难万劫。自古以来,学佛之人,为道忘身、刺血、断臂的楷模屡见不鲜。要吃常人难言之苦,干常人难干的活,励志明心,方有建树。”
慧能的眼睛晶光闪烁,嘴角流露出坚毅的神态:“事难方见丈夫心,雪后始知松柏操。师祖,我就是为这点而来的。”
五祖见他满有决心,沉吟起来:“这……”
慧能求恳道:“我要修炼成佛,希望师祖收我为弟子,替我落发剃度。”
五祖本想与慧能作进一步的深谈,但见神秀等弟子在身旁,故此,将脸一沉,坚决地将手一摆:“你从来都没有修过半点行,也没有坐过半天的禅,老衲岂能如此草率就替你落发呢?”
慧能决心如铁:“但我矢心学佛不会改变。”
“你的心诚抑或不诚,并非是靠自己的嘴巴来说的。而是要看你的行动。这样吧,你先到北院杂役房去,从做杂工开始。”
慧能上前一步,施礼道:“启禀师父,弟子内心清净无染,没有任何杂念。现在师父让我打杂,请问到底打什么杂?”
弘忍大师闻听此言,不禁大吃一惊,不由得再次认真打量慧能,微微点头首肯。但他同时想到,这慧能实在太过聪明,必须折其毛刺,方可慧其心性。于是,弘忍大师板起面孔,威严地喝道:“你这南蛮子,刁蛮成性,立刻干活去!”
四周的禅僧们露出开心的笑意,知客影隐更是得意至极。
慧能点头:“多谢师祖栽培。”
“你以后见面叫我师父便行了,”五祖把脑袋微微偏侧,向站在身旁神秀说,“你是东禅寺的上首座,把这新来的俗家子弟安顿一下。”
“好!”神秀卑恭地朝着五祖躬腰点头,即转身向着慧能,马上换了一副训斥的面孔,“走,随我到北院杂役房去。”
慧能跟随着神秀朝北院走去,走了十多步后,他蓦地回过头来,嘴角含春,朝着五祖微微一笑。
五祖心坎一热:这个从南方来的打柴仔,外表质朴笃厚,且带几分憨直;却是内心聪颖,慧根智性。初次见面.敢于挑战权威,直剖心性,其本性与自己的玄机何等的近似。看来,禅宗大业又有传灯承继之人了。
神秀一边走,一边板着阴沉的脸训斥着慧能。
这神秀,本姓李,开封尉氏人。他长得个子魁梧英伟,皮肤白皙,相貌堂堂。圆圆的脸盘上,嵌着一双深藏韬略的眼睛。他从小向佛,唐武德八年(625年,)他十九岁时在洛阳天宫寺受具足戒,他生性聪颖善悟,谋略过人。平日又博览群书,好学多闻,对老庄儒学,佛教三藏,可以倒背如流。在洛阳,目穷万卷的神秀已是才压千人,无人可匹。
在天宫寺的法堂,神秀正在给众僧讲解《圆觉经》:
……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神秀放下经书,抬头巡视大家,徐徐说道:“各位师弟,你们想过没有,在佛说《圆觉经》的大法会上,共有十万大菩萨,为什么单单提到以上12位菩萨的名字?为什么12位菩萨的顺序这样排列?”
众僧惘然,茫然,木然。神秀略为失望地解释道:“这12位菩萨各有不同的表示,代表着12种法门。他们的排列顺序,也就是大乘佛法的修行次第……”神秀口若悬河,侃侃而谈,精妙的佛法教义次第展开……神秀,童时入道,广参博学。他不但精通佛学,对儒、道两家也很有研究,尤其是《老子》、《易经》,洞悉其旨,尽得其妙。
到46岁时,神秀已经是精通佛、道、儒三家的大师级人物了,在广大中原地区享有盛名,前来参学的追随者不绝于途。但他仍不满足,又来黄梅双峰山东山寺,拜谒禅宗五祖弘忍大师。
当年,神秀投奔东禅寺时已年近五十。
那天,正是细雨霏霏,双峰山笼罩在一片苍茫的烟雨之中。五祖刚在大殿里向众门徒授完课,在山门处见到这位新来的徒弟;长长的眉毛已花白,两鬓飞起雪霜,上身赤着膊,浑身湿漉漉的。
“这个人第一次见师父的面怎么这般打扮?他的上衣哪里去了呢?”五祖端详着,好一会才发现原来他用上衣将挑着的两个行李箱子包裹得严严实实。
五祖指着神秀的行李,问道:“你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神秀施礼过后,答:“是我半生的积蓄。”
五祖探询地问:“是金银,还是珠宝?”
神秀用手抹了抹从头上淌下的雨水,道:“金银珠宝不过是死物,在我们佛门里也是无用之物。怎值得我如此的爱护呢?”
五祖:“那么,箱子里面究竟是些什么好东西呢?”
“师父请过目。”神秀说着,将包裹着的衣服掀开,打开了箱子。
五祖探头望去,原来是两大箱的书籍。他将书籍翻了翻,见书箱里面除了四书五经及一些天文地理的书籍外,更多的是各种经书。
五祖感叹地:“你对书籍可谓是爱护备至呀!你不怕被雨淋坏了身体?“
神秀一脸认真:“身子淋病了可以找药来吃,没几天便可复原。但书籍淋坏就难办了。”
“啊,”一股热潮冲击着五祖的心扉。在东禅寺里,自己有弟子七八百,但好像他这样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
初次谈话,五祖对神秀已经有一个极好的印象。
五祖听到神秀的来由后,对答一番后,问道:“你的修行不浅,在洛阳已可独当一面,自开法门,成为一方化主。为什么还要前来找我投师?”
神秀朗声地说:“弟子自知根基浅薄,未敢擅开法门。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师父我知道,只有你是我穷多年心血要找的导师。“
五祖打量着他,缓声地:“看你的模样,该年过半百矣。”
神秀讲话掷地有声:“向佛不分先后,投奔贤达师祖,又何须论其年龄大小呢?“
五祖大惑不解:“洛阳是繁华之地,信众极多,为什么你舍洛阳而跑到这偏僻的双峰山来呢?”
神秀话语滔滔:“大厦之材,本出幽谷,不向人间有也。以远离人故,不被刀斧损斫。长成大物后,乃堪作栋梁之用。故知栖神幽谷,远避嚣尘,养性山中,长辞俗事。目前无物,心自安宁,从此道树花开,禅林果出也。”
五祖大吃一惊:“神秀,这乃是为师平日与旁人的对话,怎么会传到你的口中呢?”
“师父佛法无边,光耀四海。在到东禅寺前,徒儿我能听到师祖你的金石良言,实属荣幸至极,”神秀认真地说,“洛阳信众虽多,但不过是鱼龙混杂而已。弟子我矢心向佛,求的并不是喧闹繁华,更不是求什么浮虚名声,而是想实实在在地求取佛法。师父佛法,天下皆闻,我当然要舍下一切,投奔到门下,这何惧双峰山清静呢?”
五祖询问道:“你到东禅寺后,打算如何学法?”
神秀满有决心地答道:“我自己要砺志潜修,勤读经书,静心坐禅。加上有师祖点化,一日犹胜读十年书。”
五祖:“须知,凡到我东禅寺学法的人都要经过一段磨砺。做那些打柴推磨等杂役的。你不怕苦吗?”
神秀将胸一挺:“千淘万漉皆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踏进佛门,就要誓心苦节,矢志求道。能够在东禅寺跟随着师祖学佛法,即使是天大的苦,徒儿都能忍受。”
五祖将手往外挥了挥,说:“那么,你先到北院的杂役房去干活吧。”
“是。”神秀挑起他的那两箱书径直到北院去了。
在其后的日子里,神秀果然不食其言,挑水、打柴、推磨、舂米……他虽然比其他和尚的年纪大,但样样都抢着干,并且是尽力去干,从不偷懒。不论酷暑之时,还是严冬季节,东禅寺被浓重的夜色淹没,当别人都在睡梦之中时,只有神秀的房间里还亮着一盏小油灯。
夜深人静之时,五祖好多次悄悄地走到北院僧房不远处的菩提树下,透过窗棂,见神秀在昏黄阴暗的小油灯下埋头苦读经书。蚊虫叮住他的脸颊,专注读书的他竟全然不顾。
望着神秀那副刻苦渎书的模样,一向心如止水的五祖也禁不住激情澎湃,庆幸东禅寺里来了这么一个好弟子。
在平日与神秀的接触与交谈中,五祖发现他对四书五经,天文地理,皆都通晓,与东禅寺内的其他和尚相比,更显得学识渊博,鹤立鸡群。故此,最器重这个见识广博的徒儿。
在考察了神秀七年之后,五祖亲自替他剃度受戒,并为其重新定下法名:“神秀”,意是赞他“神思秀慧”。并将他升为东禅寺十大弟子中的上座首徒,让他代师讲法,作寺内的“上座”教授师,专替修行未深的僧人阐经释义,解疑析谜。
从此之后,每当五祖出现,神秀总是侍在身旁。而神秀时时事事,对五祖十分尊敬。
五祖常常在东禅寺各长老与门徒面前大力夸奖神秀,赞他习禅经义,潜心砺志,道通法备,才华出众。一次,兴致之时,五祖并曾当众讲过:“东山之法,尽在秀矣。”
因此,东禅寺上上下下的人一致认为;东禅寺内,神秀的悟性最高,是五祖弘忍大师的未来衣钵继承人,未来的禅宗六祖非他莫属。于是,弘忍大师将日常教导弟子的任务放心地交给了神秀。
ps:求点击,求推荐,求点评。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