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锦州副将,点燃的火药数量不在少数,加上弹药什么的混杂在一起,这一爆炸,破片石子四处飞散,不仅把周围的清军炸得死伤惨重,连围上来的蒙古人也伤到了不少。一时间,山顶上人仰马翻,哭喊声,呻吟声此起彼伏。
后面的跟着掩杀上来的义勇军听见上面轰隆的爆炸声,还以为有什么埋伏,连忙停下来结成方阵自保,结果等了好一会儿,没听见喊杀声,倒是远远听见上面的苦寒,呻吟,求救声,又派了跟着的蒙古新附军去查探。等了一会儿,只见那哭丧着脸畏畏缩缩好不容易蹭到了山顶喵一眼的蒙古人高高兴兴的就回来,边说边指手画脚的比划着。虽然义勇军们听不懂他说的什么,却从他的表情上能够看出,上面没有什么不离的情况。
等他们上到山顶才现以山顶的一处炮车为中心,附近呈放射状的瘫倒着一片死伤的清军和蒙古兵。直到这时候,才确认下来,那个有些难缠的对手,真正的覆灭了。
不过,事后在俘虏的伤兵和尸体中招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主官的尸体,还引来了李满江的过问。
通过讯问俘虏的清军才知道了这个锦州副将最后的举动。此时还有军官追问那副将到底喊的什么,却被李满江制止了,他说道:“你管他喊的什么?无非就是那一套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玩意儿,喊得再悲壮,也无非是个鞑子,看那年纪,说不得还是入关杀我汉人同胞的屠夫之一,就这样死了倒算得他便宜了。你们也不用来那一套英雄惜英雄的玩意儿,这些鞑子,配不上。想我华夏汉民无数,能人辈出,日后有的是机会让你们见识英雄的时候,何须与一个等同于禽类走兽的鞑子玩什么惺惺相惜?”众军官凛然。
不过在事后清点缴获的战利品的时候,倒是有个笑话值得一提。在山顶上缴获的清军大炮中,有一门铜炮上的铭文写着:15?年阿姆斯特丹。说明这门火炮是一百多年前,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炮厂制造的,看样式还是舰炮类型,无怪第一次突然炮击的时候就如此偏差,盖因其设计落后(1oo年都能算古董了欧洲人的战术都从火绳枪长矛的西班牙方阵变成了燧火枪的排队枪毙了),且沉重不堪,又没有最新的定量装配射火药等诀窍,靠着几个没开过几次炮的二把子炮手,哪里能够命中目标呢。
当锦州副将的军队覆灭之后,依然没能够进入到伊通城的东南路镇江参领所率领的援军就成唯一的显眼目标,而这时候,这位镇江参领却还隔着护城河和一道厚厚的城墙,在和倭内打嘴仗。
倭内坚持要求镇江参领率领他的部下参与到攻击义勇军的战斗中,以支援伊通。而这位镇江参领听着远方山林处越来越微弱,最后一声巨响后戛然而止的爆炸声,心中越对对面的贼军畏惧起来。从他派出探子到现在,不到短短半个时辰的时间里,两路援军就已经先后覆灭。这位参领大人可是有着自知之明的,若是让他带兵吓唬甚至直接攻打懦弱的朝鲜人,他绝对二话没有,第一个上阵。可是这是因为他长期和朝鲜棒子打交道,早已经把他们外强中干的脾气摸透了,虽然朝鲜的火枪兵颇为犀利,还曾经打死过五大臣之一的费扬古,可是那也是很久以前满人还没有让他们见识到八旗的武力,而朝鲜人的认知还停留在几百年前他们把建州女真逼迫得离开朝鲜国土流窜内附到明帝国的时候的事情。
可是,现在他的敌人已经连续轻松打败了两路除了作威作福,无论军队数量还是战斗力都过自己的清军,特别是以老于战阵辽东八旗仅存的几位宿将之一的锦州副将也仅仅抵抗了多一会儿就被覆灭了,他那里还能提起胆子去执行倭内的命令。
所以他坚称,敌军势大不可力地,虚退守城内,依城而战,气得倭内大骂他扰乱军心却又无可奈何。
于是倭内想出了折中的办法,让镇江参领带兵绕过这段城墙从西北面的小门进城,一来小门虽然刚刚被封堵,却因为较小也比较好开启,二来门小,一旦情况有变他也好立刻重新封住小门防止敌军趁势攻入城内。当然后面一条倭内不可能说出口来,只是借口南大门已然用巨石封死,片刻之内无法轻易开启。
而镇江参领哪里敢在这个时候冒险穿越已经在义勇军火炮和士兵控制范围内的正东方向,那不是把自己的后背送给敌人么。因此他坚决不肯定。
两人好像菜市场的中年妇女一样,隔着几米高的城墙,大着嗓门你来我往,讨价还价,全然没有半点军政要员的样子。
义勇军趁着这个机会,把打扫战场的杂务教给了蒙古人继续,收拢两边的主力重新集结起来,形成一个上千人的集团,在大量蒙古骑兵和义勇军骑兵的配合下,向远处的东南路清军杀去。
眼见着大队人马越来越近,镇江参领和倭内也是越来越心惊,镇江参领已经把姿态放到了极低,自称奴才向倭内求饶,求他打开城门放本部兵马进城去。
可倭内哪里敢,这时候他自己也被义勇军的战斗力吓到了,伊通城内早已是人人自危,哪里还敢冒险把这个前任奉天将军的亲信自己还没有来得及换下来的废材参领放进城里,若是打开城门,这上千人马没有一炷香(十五分钟)的功夫,哪里能够进完。
到时候敌军大举杀过来,这城门关又关不上,中间的清军进退不得,岂不就会和过河一样,被敌军趁势半渡而击,顺势就能掩杀进城来,恐怕伊通陷落就在转瞬之间了。
想来想去,他想出一个馊主意,早些时候天还没有亮的时候,为了不被可能的埋伏在城门附近的敌军趁开门和天黑而杀进城来,倭内连派出的求援的信使都是从四面的城墙槌城而出,也就是用一根绳子绑着要不从城墙上吊着放下去的。这时候他想起来,其实也可以吊篮把城外的军官们吊进来嘛。
想到这里,他干净让人找来绳索放下去,把镇江参领以及几个佐领之类的军官拉上城墙,接近城来。
这样的举动立刻引起了普通士兵的骚动,士兵们有的群情激昂,愤愤不平,有的则哭天喊地跪地苦求倭内大慈悲。
倭内看了看越来越接近的义勇军,犹豫了一下,吩咐守城士兵放出更多的绳索以供士卒攀登入城。
这时候,文人的优柔寡断再一次害了他们。
虽然得到倭内的命令,可是匆忙之间,城上的士兵们也不过能够找来几十根绳索放下,每次不过能够拉上去一人。眼见凶悍的敌人越来越近,普通的士兵们也越来越恐惧,求生的念头占据了他们的脑海。
只有抢到那根绳索才又生的希望。
大量的人聚集到一起,盲从现象是如此的明显,普通人的智商简直可以完全忽略不计了。也不知道是谁第一个狠,之间靠近绳索的士兵们抽出配的腰刀等武器,开始威胁同伴,来争夺优先使用的权力,随后其他的清兵纷纷效仿,伊通城外的上前清军顿时陷入的疯狂之中,这时候已经没有人能够冷静下来思考投降或者其他的选择,也没有人考虑过义勇军是不是一支嗜杀的军队,从众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这些清军纷纷挥动着武器,劈砍其自己昔日的同僚袍泽,只为征得那一丝的可能,攀上绳索爬上城墙去。
“啊!”一个好不容抓住机会抓住绳索爬了一半的清兵被另外几个清兵同时用武器击中身体的几个部位,吃痛之下双手不由得一松,立刻又掉了下来。随后另外一个清兵爬上去,再次被大落下来。
从清军开始混乱之后,一直到义勇军杀到跟前这近五分钟里,竟然没有一个清兵能够真正的爬上城墙去,上百人死伤在自己人的砍杀中。
随即而来的义勇军骑兵甚至没没有动手,仅仅几个蒙古骑兵冲在前面,就吓得剩余的清军纷纷跪地求饶。
而城上的倭内见此情景,连忙喝斥着手下砍断绳索,务必不给贼军机会上到城墙。
后面的步兵横队越来越近,感受到巨大压力的倭内立刻命令下去把剩余的火炮统统搬过来轰击。而原本他依为长城的“神兵利器”红衣大炮,早在之前,就因为太过笨重移动不便,轰击几次之后被义勇军的炮兵找到了方位,十几门六磅炮六轮齐射之后,不但炮手死伤殆尽,连炮车都被实心铁球击毁,而红衣大炮是如此的沉重,即便是有炮车的时候都需要十多匹马来拉动(这里面有炮车设计不合理导致无法有效利用马力的原因在内),更别谈没有炮车架之后,仅靠人力根本无法移动了。所以,这些剩余的火炮中,最大的不过3磅,其余的多数都是射程极近的鹰炮之类的玩意儿。
伊通的城墙并不高大,因此即便是蒙古人的骑弓也能够达到。不少蒙古新附军在和义勇军一起轻松的胜过了原本在他们眼中战斗力不凡的清军披甲,顿时心中对这支战无不胜的军队产生了心理认同,立刻狐假虎威起来。一些胆大的蒙古人甚至敢于骑着战马,沿着护城河沟跑过,顺便把箭壶里的箭用那并不大强力的骑弓射了个干净,这些箭大多都落空了,也有的碰巧命中了目标,引起城墙上一阵骚动,守城士兵纷纷射击还以颜色。不过由于骑兵的快移动,难以瞄准,加上弓箭这种工具瞄准时间越来射得越不准,因此只有寥寥几个蒙古骑兵中箭,且伤势不重。
气急败坏的清军于是开炮轰击蒙古骑兵,突然的炮击杀伤了十几人之后,随着蒙古骑兵的四散则再也无法建功,反而因此暴露了火炮位置,引来后方的义勇军火炮的火力覆盖,有的火炮就此哑火,剩下的也再也不敢轻易射击暴露自己的位置。
义勇军的步兵们越来越接近城墙,这些步兵还是鲜红的外衣,大大的黑色三角帽,扛在肩膀上的燧火枪上的刺刀高过头顶,整齐一排望去,仿佛一片钢铁丛林,充满杀机。
义勇军的火炮继续在开火,虽然不说杀伤多大,密集的炮火却压得城头的清军守军连头都不敢抬起来,生怕被飞来的大铁球把脑袋砸成破烂西瓜。
步兵们趁机行进到离城墙不足五十米远的地方才停下来。
这时候,中间最密集处的数列红衣士兵阵型忽然裂开,从空隙间,竟然推出了两门大炮来。有偷偷观察的守军顿时出一声惊呼。倭内连忙下死命令要求守军组织火炮靠近。
迫不得已的清军于是从城墙上的箭垛后面畏畏缩缩的探出头来,张弓搭箭准备射击,也有少数的鸟枪兵点燃了火绳寻找着目标准备开枪。
正在这时,只听对面横队中军官们喊道:“预备!”
原本搁置在红衣士兵们肩头的火枪被双手握住,枪托抵住肩膀,枪口对准了城墙。
“开火!”
五十米的距离内,燧火枪的精准度大为提高,一轮三排士兵的齐射,立刻让刚刚胆敢探出头的清军飙出一蓬血花后倒在地上,顿时把剩下那些原本就犹豫不决畏畏缩缩的士兵们吓得把头深深的藏在了箭垛的遮掩下。
两门火炮趁着这个机会被进一步推进到距离城门仅仅二三十米的距离。然后点火。
“轰隆,轰隆!”
两声震耳欲聋的炮响,木质镶嵌着铁皮的厚重城门无法承受六磅铁球带来的巨大动能,被轰塌在地。
清军大乱,被用砖石封堵的城门就这样轻易的被破开了?
有的清军见状,心中狠,直觉得城破在即不如拼死一搏,于是再次从城上探起身子试图射击义勇军,然后被重新添装好的义勇军士兵们无情的击倒。
“轰隆,轰隆!”又是两声。
在步兵的掩护下,两门火炮的炮手从容的填装弹药,再次开炮,把在城门里封堵着的砖石瓦砾轰得四散。
道路终于通畅了。
后面的跟着掩杀上来的义勇军听见上面轰隆的爆炸声,还以为有什么埋伏,连忙停下来结成方阵自保,结果等了好一会儿,没听见喊杀声,倒是远远听见上面的苦寒,呻吟,求救声,又派了跟着的蒙古新附军去查探。等了一会儿,只见那哭丧着脸畏畏缩缩好不容易蹭到了山顶喵一眼的蒙古人高高兴兴的就回来,边说边指手画脚的比划着。虽然义勇军们听不懂他说的什么,却从他的表情上能够看出,上面没有什么不离的情况。
等他们上到山顶才现以山顶的一处炮车为中心,附近呈放射状的瘫倒着一片死伤的清军和蒙古兵。直到这时候,才确认下来,那个有些难缠的对手,真正的覆灭了。
不过,事后在俘虏的伤兵和尸体中招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主官的尸体,还引来了李满江的过问。
通过讯问俘虏的清军才知道了这个锦州副将最后的举动。此时还有军官追问那副将到底喊的什么,却被李满江制止了,他说道:“你管他喊的什么?无非就是那一套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玩意儿,喊得再悲壮,也无非是个鞑子,看那年纪,说不得还是入关杀我汉人同胞的屠夫之一,就这样死了倒算得他便宜了。你们也不用来那一套英雄惜英雄的玩意儿,这些鞑子,配不上。想我华夏汉民无数,能人辈出,日后有的是机会让你们见识英雄的时候,何须与一个等同于禽类走兽的鞑子玩什么惺惺相惜?”众军官凛然。
不过在事后清点缴获的战利品的时候,倒是有个笑话值得一提。在山顶上缴获的清军大炮中,有一门铜炮上的铭文写着:15?年阿姆斯特丹。说明这门火炮是一百多年前,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炮厂制造的,看样式还是舰炮类型,无怪第一次突然炮击的时候就如此偏差,盖因其设计落后(1oo年都能算古董了欧洲人的战术都从火绳枪长矛的西班牙方阵变成了燧火枪的排队枪毙了),且沉重不堪,又没有最新的定量装配射火药等诀窍,靠着几个没开过几次炮的二把子炮手,哪里能够命中目标呢。
当锦州副将的军队覆灭之后,依然没能够进入到伊通城的东南路镇江参领所率领的援军就成唯一的显眼目标,而这时候,这位镇江参领却还隔着护城河和一道厚厚的城墙,在和倭内打嘴仗。
倭内坚持要求镇江参领率领他的部下参与到攻击义勇军的战斗中,以支援伊通。而这位镇江参领听着远方山林处越来越微弱,最后一声巨响后戛然而止的爆炸声,心中越对对面的贼军畏惧起来。从他派出探子到现在,不到短短半个时辰的时间里,两路援军就已经先后覆灭。这位参领大人可是有着自知之明的,若是让他带兵吓唬甚至直接攻打懦弱的朝鲜人,他绝对二话没有,第一个上阵。可是这是因为他长期和朝鲜棒子打交道,早已经把他们外强中干的脾气摸透了,虽然朝鲜的火枪兵颇为犀利,还曾经打死过五大臣之一的费扬古,可是那也是很久以前满人还没有让他们见识到八旗的武力,而朝鲜人的认知还停留在几百年前他们把建州女真逼迫得离开朝鲜国土流窜内附到明帝国的时候的事情。
可是,现在他的敌人已经连续轻松打败了两路除了作威作福,无论军队数量还是战斗力都过自己的清军,特别是以老于战阵辽东八旗仅存的几位宿将之一的锦州副将也仅仅抵抗了多一会儿就被覆灭了,他那里还能提起胆子去执行倭内的命令。
所以他坚称,敌军势大不可力地,虚退守城内,依城而战,气得倭内大骂他扰乱军心却又无可奈何。
于是倭内想出了折中的办法,让镇江参领带兵绕过这段城墙从西北面的小门进城,一来小门虽然刚刚被封堵,却因为较小也比较好开启,二来门小,一旦情况有变他也好立刻重新封住小门防止敌军趁势攻入城内。当然后面一条倭内不可能说出口来,只是借口南大门已然用巨石封死,片刻之内无法轻易开启。
而镇江参领哪里敢在这个时候冒险穿越已经在义勇军火炮和士兵控制范围内的正东方向,那不是把自己的后背送给敌人么。因此他坚决不肯定。
两人好像菜市场的中年妇女一样,隔着几米高的城墙,大着嗓门你来我往,讨价还价,全然没有半点军政要员的样子。
义勇军趁着这个机会,把打扫战场的杂务教给了蒙古人继续,收拢两边的主力重新集结起来,形成一个上千人的集团,在大量蒙古骑兵和义勇军骑兵的配合下,向远处的东南路清军杀去。
眼见着大队人马越来越近,镇江参领和倭内也是越来越心惊,镇江参领已经把姿态放到了极低,自称奴才向倭内求饶,求他打开城门放本部兵马进城去。
可倭内哪里敢,这时候他自己也被义勇军的战斗力吓到了,伊通城内早已是人人自危,哪里还敢冒险把这个前任奉天将军的亲信自己还没有来得及换下来的废材参领放进城里,若是打开城门,这上千人马没有一炷香(十五分钟)的功夫,哪里能够进完。
到时候敌军大举杀过来,这城门关又关不上,中间的清军进退不得,岂不就会和过河一样,被敌军趁势半渡而击,顺势就能掩杀进城来,恐怕伊通陷落就在转瞬之间了。
想来想去,他想出一个馊主意,早些时候天还没有亮的时候,为了不被可能的埋伏在城门附近的敌军趁开门和天黑而杀进城来,倭内连派出的求援的信使都是从四面的城墙槌城而出,也就是用一根绳子绑着要不从城墙上吊着放下去的。这时候他想起来,其实也可以吊篮把城外的军官们吊进来嘛。
想到这里,他干净让人找来绳索放下去,把镇江参领以及几个佐领之类的军官拉上城墙,接近城来。
这样的举动立刻引起了普通士兵的骚动,士兵们有的群情激昂,愤愤不平,有的则哭天喊地跪地苦求倭内大慈悲。
倭内看了看越来越接近的义勇军,犹豫了一下,吩咐守城士兵放出更多的绳索以供士卒攀登入城。
这时候,文人的优柔寡断再一次害了他们。
虽然得到倭内的命令,可是匆忙之间,城上的士兵们也不过能够找来几十根绳索放下,每次不过能够拉上去一人。眼见凶悍的敌人越来越近,普通的士兵们也越来越恐惧,求生的念头占据了他们的脑海。
只有抢到那根绳索才又生的希望。
大量的人聚集到一起,盲从现象是如此的明显,普通人的智商简直可以完全忽略不计了。也不知道是谁第一个狠,之间靠近绳索的士兵们抽出配的腰刀等武器,开始威胁同伴,来争夺优先使用的权力,随后其他的清兵纷纷效仿,伊通城外的上前清军顿时陷入的疯狂之中,这时候已经没有人能够冷静下来思考投降或者其他的选择,也没有人考虑过义勇军是不是一支嗜杀的军队,从众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这些清军纷纷挥动着武器,劈砍其自己昔日的同僚袍泽,只为征得那一丝的可能,攀上绳索爬上城墙去。
“啊!”一个好不容抓住机会抓住绳索爬了一半的清兵被另外几个清兵同时用武器击中身体的几个部位,吃痛之下双手不由得一松,立刻又掉了下来。随后另外一个清兵爬上去,再次被大落下来。
从清军开始混乱之后,一直到义勇军杀到跟前这近五分钟里,竟然没有一个清兵能够真正的爬上城墙去,上百人死伤在自己人的砍杀中。
随即而来的义勇军骑兵甚至没没有动手,仅仅几个蒙古骑兵冲在前面,就吓得剩余的清军纷纷跪地求饶。
而城上的倭内见此情景,连忙喝斥着手下砍断绳索,务必不给贼军机会上到城墙。
后面的步兵横队越来越近,感受到巨大压力的倭内立刻命令下去把剩余的火炮统统搬过来轰击。而原本他依为长城的“神兵利器”红衣大炮,早在之前,就因为太过笨重移动不便,轰击几次之后被义勇军的炮兵找到了方位,十几门六磅炮六轮齐射之后,不但炮手死伤殆尽,连炮车都被实心铁球击毁,而红衣大炮是如此的沉重,即便是有炮车的时候都需要十多匹马来拉动(这里面有炮车设计不合理导致无法有效利用马力的原因在内),更别谈没有炮车架之后,仅靠人力根本无法移动了。所以,这些剩余的火炮中,最大的不过3磅,其余的多数都是射程极近的鹰炮之类的玩意儿。
伊通的城墙并不高大,因此即便是蒙古人的骑弓也能够达到。不少蒙古新附军在和义勇军一起轻松的胜过了原本在他们眼中战斗力不凡的清军披甲,顿时心中对这支战无不胜的军队产生了心理认同,立刻狐假虎威起来。一些胆大的蒙古人甚至敢于骑着战马,沿着护城河沟跑过,顺便把箭壶里的箭用那并不大强力的骑弓射了个干净,这些箭大多都落空了,也有的碰巧命中了目标,引起城墙上一阵骚动,守城士兵纷纷射击还以颜色。不过由于骑兵的快移动,难以瞄准,加上弓箭这种工具瞄准时间越来射得越不准,因此只有寥寥几个蒙古骑兵中箭,且伤势不重。
气急败坏的清军于是开炮轰击蒙古骑兵,突然的炮击杀伤了十几人之后,随着蒙古骑兵的四散则再也无法建功,反而因此暴露了火炮位置,引来后方的义勇军火炮的火力覆盖,有的火炮就此哑火,剩下的也再也不敢轻易射击暴露自己的位置。
义勇军的步兵们越来越接近城墙,这些步兵还是鲜红的外衣,大大的黑色三角帽,扛在肩膀上的燧火枪上的刺刀高过头顶,整齐一排望去,仿佛一片钢铁丛林,充满杀机。
义勇军的火炮继续在开火,虽然不说杀伤多大,密集的炮火却压得城头的清军守军连头都不敢抬起来,生怕被飞来的大铁球把脑袋砸成破烂西瓜。
步兵们趁机行进到离城墙不足五十米远的地方才停下来。
这时候,中间最密集处的数列红衣士兵阵型忽然裂开,从空隙间,竟然推出了两门大炮来。有偷偷观察的守军顿时出一声惊呼。倭内连忙下死命令要求守军组织火炮靠近。
迫不得已的清军于是从城墙上的箭垛后面畏畏缩缩的探出头来,张弓搭箭准备射击,也有少数的鸟枪兵点燃了火绳寻找着目标准备开枪。
正在这时,只听对面横队中军官们喊道:“预备!”
原本搁置在红衣士兵们肩头的火枪被双手握住,枪托抵住肩膀,枪口对准了城墙。
“开火!”
五十米的距离内,燧火枪的精准度大为提高,一轮三排士兵的齐射,立刻让刚刚胆敢探出头的清军飙出一蓬血花后倒在地上,顿时把剩下那些原本就犹豫不决畏畏缩缩的士兵们吓得把头深深的藏在了箭垛的遮掩下。
两门火炮趁着这个机会被进一步推进到距离城门仅仅二三十米的距离。然后点火。
“轰隆,轰隆!”
两声震耳欲聋的炮响,木质镶嵌着铁皮的厚重城门无法承受六磅铁球带来的巨大动能,被轰塌在地。
清军大乱,被用砖石封堵的城门就这样轻易的被破开了?
有的清军见状,心中狠,直觉得城破在即不如拼死一搏,于是再次从城上探起身子试图射击义勇军,然后被重新添装好的义勇军士兵们无情的击倒。
“轰隆,轰隆!”又是两声。
在步兵的掩护下,两门火炮的炮手从容的填装弹药,再次开炮,把在城门里封堵着的砖石瓦砾轰得四散。
道路终于通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