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发自肺腑的感人歌曲,朱佑桓无意中收服了百战而归的将士们。起码,得到了官拜镇朔大将军,内总管十二团营兼掌都督府事,加封太傅,保国公朱永的青睐。

    原本朱永就是对帝王忠心耿耿的武将,他也是朱见深最为倚重的心腹栋梁。朱永很自然的,同样对谦和勤奋的太子忠心不二,有感于朱佑桓的胸怀,当夜即嘱咐亲信,日夜派人在安乐堂周围守护。

    有了军方的照拂,哪怕是东厂锦衣卫都不敢轻举妄动,成化朝边境不稳,因此武将集团的势力极强。

    即使如此,朱佑桓的小命还是风雨飘摇的,哪怕时刻提防饮食,每日只睡两个时辰,整个夜晚彻底熬着,日子久了,早晚会有疏忽大意的时候。

    万贵妃那边依然每日好吃好喝供着,但当周太后提出送两个丫鬟进宫时,却是一口回绝。

    没有人能猜透万贵妃的心思,不过这么多年相处下来,整个宫里的人都清楚,朱佑桓的性命已然是走到尽头了。

    朱佑桓不死,往日高高在上的万贵妃,就会犹如一尊金佛,顷刻间轰然倒地,没了压制嫔妃们的赫赫威仪,对于年老色衰的女人来说,恐怕末日就将来临了。

    正月十四,离十五元宵佳节仅有一日,作为新春佳节的最后一日,其实古时元宵夜才是过大年的重头戏。

    据说元宵节承袭自汉唐时的上元节,庆祝的方式一模一样,都是宫门不禁,任由百姓在这一晚随便走动,举国同庆。

    那一夜璀璨的浪漫风情岂是笔墨能够描述于万一的,初唐时期风气开放,妇女本就有极大的自由,在城内成群结队的欣赏花灯烟火,踏歌而舞,想想都令人无限向往。

    而明朝礼仪大盛,不许妇人随意抛头露面,唯独这元宵之夜,上至豪门贵妃,下至大户夫人,皆可自由出门。

    不单单是观赏灯火,各家的夫人还会含笑立在门前,请路过的闺中好友进家吃酒,有那熟人多的,整整一夜都在串门中度过,恣意纵情,欢聚一堂,倒也不比唐朝时的浪漫风气相差分毫。

    热闹等同于混乱,安乐堂位于紫禁城西北角,一墙之隔就是皇城,到时宫门大敞二开的,发生任何事恐怕都不足为奇了。

    朱佑桓对此日夜深思,预料到明晚就是自己的死期,万妖妇明面上对自己越好,就越说明她的杀意越浓。

    多日来,为了掩人耳目,宫里除了限制他的人身自由之外,并不禁止任何事。圈禁自有圈禁的规矩,除非是帝王下旨不许和外界联系,不然,就和住在家中没有两样。

    有了这一层方便,朱佑桓并未做写信串联等愚蠢之举,而是以祭拜父母的名义,大肆动用宗人府的钱财,购置了一些香烛纸钱等物。

    孝为百善之首,是以宗人府对此不置一词,上报万贵妃后,万贵妃对此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太子几番想要前来探望,都被朱佑桓委婉拒绝,行事异常谨慎的朱佑樘并不坚持,两人间除了权义带了一次话之外,再没有任何联系。

    因此朱佑桓大张旗鼓准备祭拜父母之事,对于耳目灵通的皇宫来说,暂时无人会联想到其他方面。

    明日就是大节,宫里宫外忙着安放各式彩灯和烟火架子,整个紫禁城一派喜气洋洋。

    成化二十年,不是被外敌入侵就是各地遭逢大灾,皇族大量侵吞农民土地转为皇庄,帝王胡乱进身大批传奉官,宠信番僧和尚,梁芳等太监肆意侵吞国库,阁老尚书仿佛泥塑般的不作为。

    凡此种种,加上关于废立太子一事的延续,早在初八就有几十位文官联名上书指责朝政,似乎朱佑桓的惊天一耳光,顷刻间吹响了进攻号角,每隔一日,就有大臣献上洋洋洒洒的万言书。

    很巧妙和有志一同的,就是臣下并未直接提及太子之事,对于土地并吞更是只字不提,宠信妖僧一样说的不多。

    其实此举不难理解,文臣作为既得利益者,每家每户都有田产,唯恐买的少了,谁会故意和自己找麻烦?

    僧道之流乃是方外之人,哪怕作恶多端,在大臣眼中也不过是些跳梁小丑罢了,而帝王崇信佛教,污蔑皇帝的信仰,实在是太不明智了。

    因此几乎所有矛盾,都一起指向关乎于文武百官的切身利益,那就是被传统文人出身的官员们,最是切齿痛恨的传奉官了。

    自从大明朝立国以来,哪怕是杀文官最不手软的太祖皇帝,杖责文官屁股最是频繁的太宗皇帝,都不曾擅自改变过官场规则。即使是贵为九五之尊,在官员提拔晋升方面,都得依照吏部的流程行事,此乃立国之本。

    明朝的文官制度,在当时可谓是独步天下,其完善的晋升体系,既严格又周密,而文官的权限,更是远超历朝历代,以至于满清皇帝一辈子操心劳力,累得半死,该有的弊端还是存在,而大明天子哪怕是几十年不理朝政,整个国家还是会一如既往的照常运转。

    这其中文官集团的作用不言而喻,时至今日,西方民主式的基石,就是照搬明朝的首辅内阁制,辅以明朝的文僚官员终身制,就连监察方面,锦衣卫等超然于法律方面的特工机构,敢说不一模一样?

    关于政治方面的讨论,方景不敢献丑,本身懂得就不多,这里就不讨论了。一句话,世上没有万灵丹,任何制度都有好的一面,唯一的差别就是个人的操守了。

    关于科举做官,明朝采用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要是良民,不论你出自寒门还是高阀,皆可寒窗十年参加乡试,金榜题名后,每位进士都得由吏部报名,内阁批准,然后在朝会与皇帝商讨,然后才能定下官职。

    每一道程序都是要严格执行的,不允许有半点马马虎虎,不走官场惯例,那是决不允许的,任何企图走后门以图幸进的新贵,都会被虎视眈眈的御史和各部给事中大骂特骂,轻则从此终身不录,重则连累靠山倒台,绝不是闹着玩的。

    宦海无涯,就是凭此规则而使得官场百年来,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无数良臣,整个官场对每一位举子可以说做到了畅通无阻。大明初期开疆扩土,放眼四海无有对手,就是凭借万千官吏的一生辛勤,诚然贪官污吏多有,但是廉洁奉公的臣子更多。

    但是成化帝朱见深却是开了个恶先河,他依仗的观点,是早年继位之初遭遇的一场造反,一场险些造成不亚于后世太平天国那种的大起义。

    具体的过程就不说了,反正根子出在土地兼并上头,从英宗朱祁镇晚年开始,各地起义就接连不断,失去土地的农民,在白莲教这个千百年来一心一意想要造反的邪教鼓动下,几乎每一年,都有一场轰轰烈烈的造反诞生。

    大藤峡之役,牵连数省,动摇国本,整个过程和太平天国起义的整个经过差不多,就是起始地点都仅仅隔着一座山,都是发生在广西。

    最终使事态渐渐平息下去的能人,就是朱见深慧眼挑中的几位人才和一大帮良臣,而这些人,恰恰是他皇叔,景泰皇帝朱祁钰当年重用过的能吏。

    朱见深当皇帝做的头一桩大事,就是拨乱反正,面对祸乱几省的乱匪,他当机立断,首先是恢复朱祁钰的帝位和尊号,下旨彻底为被他父亲报复的一干大臣恢复官位清誉。

    总之,包括于谦在内的文臣都得以含冤昭雪,而他父皇在位时的奸佞纷纷倒台,死的死,罢的罢。

    往事已矣,反正朱见深平安坐稳了皇位,正是因为有感于此,是以下旨恢复朱家宗室身份和爵位,不再计较和亲叔叔一家子的恩恩怨怨。

    当年朱祁钰和朱祁镇兄弟俩的恩怨,不能等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政变,有龙空书友说本书的背景设定不合逻辑,确实,朱佑桓或许是个虚构人物。

    不合理是肯定的,本身就是方景戏说,或许以往关于皇位争夺,在后人眼中都是你死我活的,没有任何亲情可言。

    但是,朱祁镇不是被推翻的,是他自己愚蠢犯了致命大错,被也先俘获。为了大明江山,朱祁钰是被逼着当了皇帝,兄长回来虽然遭到软禁,那也是尊为太上皇的。

    朱祁钰自私不自私,这个不用多说,反正没有诛杀哥哥家里的任何一人。朱祁镇复辟后,也没铲除弟弟家的任何一人,这里不存在非得斩草除根的以往错误认知。

    历史上,汪氏正是活到了正德年间,女儿固安郡主的俸禄是和公主等同,就算是有男丁,一样可以一辈子荣华富贵,在文官势力超强的明朝,软禁在家的朱祁钰后人,根本没指望再当上皇帝。

    何况帝位传承到了下一代,隔着一辈的朱佑桓,失去了最大的凭借,就算想造反,恐怕也没人会追随了,还不如扶植朱见深的儿子造反,那还来的名正言顺些。

    至于打了万贵妃一巴掌,大家就权当戏说吧,本书的风格,老读者都尽知的,方景不擅长大方向的历史描写,而且不喜欢写些沉重压抑的国事。

    真正写类似官场沉浮般的小说,比如燕九姐姐的康熙末年,猪脚绝对会一辈子压抑,半步不敢行将踏错,那才是真正写历史的,至于随意改变历史,轰轰烈烈的大杀四方,即使推理和逻辑再合理?试问,您相信吗?

    闲暇之余,就当这是一本野史小说看吧,能够让大家感受到明朝的种种生活琐事,能够感受到一些传统文化,一丝蔑视权威伦理,敢作出平日不敢做的惊人之事,大家能够不经意的笑一笑,方景足矣!

    顺便一提的,就是大藤峡之役,不单单是影响了朱佑桓一家人,使得他们能够自由自在的生活。

    就连皇帝朱见深一家子,也被这场大战影响至深,当年送来的一干俘虏中,就有一位本是大家闺秀的可怜女子。

    这位秀外慧中的美丽少女纪氏,即是生下了太子朱佑樘的生母,纪淑妃!

章节目录

明朝美好生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方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097章 往事已矣-生活在明朝txt下载八零,明朝美好生活,笔趣阁并收藏明朝美好生活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