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泰郃主动向幽毖请罪,幽毖则看出其中的端倪。

    泰郃闻听幽毖所问,随即再度叩首哭拜于地。幽毖无奈,心中已是了然这泰郃不过是个无用之人而已。若非当着诸将,只怕早就将他处置了。如今毕竟他有向自己主动自首的举动,自己想要杀他无疑还要找个合适的理由的。

    “哭些什么,且给孤王说个明白。”

    闻听幽毖所问,泰郃再度回应。

    “非是微臣七年之前有意隐瞒王上,实在是微臣也不知道鲁靖之到底藏身何处。鲁靖之虽然逃出,但却并没有真正来见微臣。而对于他,微臣也一直都是予以劝说他早日投案,并没有给予过他任何的帮助。”

    “哼哼。”幽毖冷笑,言道:“帮与不帮,只有你自己知道。反正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年,孤王也寻不到什么罪证了。如今想来,便是你曾经不曾帮助过他,但也没有向孤王主动举报他的行踪。其中缘故,你能解释吗?”

    泰郃摇头,言道:“解释倒是没有,毕竟微臣有错在先。不过微臣有心腹之言,不得不向王上一吐为快。”

    幽毖眉头微蹙,问道:“是何言语,但说无妨。”

    泰和道:“昔年屠戮吴侩,罪在南邵王一人。非是微臣偏向故友之子,实是我大夏曾经法度有所偏差。鲁豫有罪,与其家眷何干?更兼靖之高才,微臣这才不忍伤害。只盼着他能够主动投诚,为我夏朝日后能尽绵薄之力,这才隐瞒没有向王上奏报。虽出于私,却也念于公。”

    闻听泰郃所言,幽毖沉吟。

    不得不承认,他说的话虽然不和法度,却也符合人情。此时想要让自己硬生生的因为隐瞒前事而选择责备制裁他,虽然不能说不可,但却无疑也在众将心中落下自己心胸狭隘不知人情的口实。

    幽毖由此想法,更想弄明白之后的事情。于是暂息心头怒火,看着泰郃不禁点了点头。

    “曾经的你虽然做的不合法度,倒也算是人情。然而即使如此,如今却为何突然和我提起此事?莫非故友之情念于曾经,却不顾于眼下了吗?”

    “不,非是微臣不顾旧情于眼下。只因如今之事,实在让微臣不能以私废公。”

    泰郃一语出口,遂将之前收到的模仿靖之的书信从衣兜里取出。幽毖疑惑,遂命军士取来相看。不看则矣,一看之下不禁面露惊惧之色。

    “他投靠了漠北的狼族了?”

    “是,而且还成为了狼族的额驸大人。如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前我们的通信,他从未提及此事。此番来信,就是希望我能够趁着大王北征于后动作。然而臣既受先主恩赏、拜封为王,便是一死也不能行此不忠不义之事。权衡利弊之下,正好借助此时王上巡游之际,直接向王上告冕。无论王上对我处置如何,微臣都甘当领受。如今便将王印也一并带来,以此归还王上谢罪之余,亦不负先主所托。”

    言毕,即双手充满恭敬的将王印高高举过头顶。

    但见泰郃如此举动,幽毖也不觉心中惊讶。他亲自下座,走到泰郃的身边。看着泰郃手中捧着的中庸王印,心中忐忑不定。王印是真,绝无半分虚假。如今近在咫尺,幽毖自是看得清楚。

    王印献出,便如交出一**政。

    泰郃此番纵然有罪,此一举无疑解了幽毖心中多年的羁绊。而随着王印的交出,中庸之地对于幽毖的威胁无疑也已经不复存在了。

    “威胁不在了,泰郃这条命我取是不取倒也就没个什么所谓了。”

    幽毖心中了然,而此时的他无疑很清楚自己最需要和忌惮的到底是什么。他从不畏惧泰郃,而是畏惧泰郃手中的权利。畏惧他和曾经南邵王之间存在的关系,畏惧他在南方掌握大权随时都能威胁自己所造成的潜在风险。

    如今泰郃自己主动承认罪状,而其中缘故虽然不合法度,但毕竟也算符合人之情理。更何况他存在的罪责,给了自己制裁他的权利和服众的说辞。而此时的自己只要拿下他的王印就好,毕竟他也是曾经大夏的功臣。如果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幽毖也不希望将一切做绝并且给后世留下自己不必要的口实。

    想到这里,幽毖对于泰郃的制裁基本已经有了决议。

    “算了,你的命我就不要了。毕竟怎么说你都是曾经先王册封的中庸王,而且还是曾经我大夏面临危机之时最先挺身而出的大功臣和元老。你虽然有罪,但不足以致死。今孤只剥夺你的王号,但中庸之地仍旧由你暂时负责掌管。具体负责事宜,你且听从国卫府的安排行事。不知这样的决策,你可满意吗?”

    “满意,当然满意。”

    泰郃由此摆出一副恭敬的模样,对幽毖连连叩首表示自己的心悦诚服。

    幽毖由此不疑,与泰郃一并来到中庸之地尽收其国中之兵留在自己军中全听调度。泰郃暗喜,自知心中大计已成就了一半。

    既尽收了中庸之地的全国之兵,幽毖随行辎重和军马也变得充实了起来。然而虽然平定了中庸,但寿阴和昌邑二王仍旧还让自己不能放心。出于谨慎考虑,幽毖更希望此番南巡能够将这二王的国土也能尽数收与自己手中。

    于是在中庸安排好了诸事之后,便再度找来泰郃询问寿阴、昌邑两地的情况。

    “孤王前番得到密报,闻听寿阴、昌邑二王曾在自己国中聚敛钱财以此自丰。不知这等消息,如今是否真的可靠?如果是实,同是我大夏子民。百姓疾苦这般,孤王身为大夏君主,自也是不能置之不理、袖手旁观的。”

    闻听幽毖所问,泰郃基本也了然了幽毖的用意。他倒身下拜,随即叩首。

    “臣在中庸,不知寿阴、昌邑之事。王上如今既有疑惑,臣愿代劳前往但为王上一探虚实,以此报王上宽容活命之恩。倘若二王真有作奸犯科之事实,微臣定然效死令他们伏法认罪。”

    幽毖大喜,从其言。泰郃暗喜,就此拜辞幽毖而去。

    放下幽毖在中庸之地按兵不动不说,单道泰郃出行去见濮阳政与裴寅婴二王。三人既见面,二王便将泰郃请入密室商谈。如今三人虽历经短暂分别,但看到泰郃成功回返,心中大底已经知道泰郃之计进展的还算顺利了。而面对二王关切般的询问,泰郃的脸上不禁露出了淡然般的笑容来。

    “一切进展顺利,此番我已取得了幽毖的信任。今奉上王印,便令幽毖饶恕了我。如今他对我并不设防,还以为我心中对他感恩戴德的。似此局势,方便了我们之后接下来的行动。”

    濮阳政点头,言道:“似若如此,我们也该有所举措了。”

    他这样说着,也不禁转首看向身边的裴寅婴。裴寅婴虽然脸上还带着阴沉之色,但目光的决绝已经流露出难以抑制般的狠辣。

    “如此甚好。”

    他这样回应了句的同时,也不禁拔出了自己佩戴在宴间的利剑。

    一道寒光,在昏暗的密室尽露锋芒。而望着此时自己出鞘的宝剑,裴寅婴的眼神中却流露出一抹近乎感慨般的激动。

    “七年了,七年以来的隐忍,终究还是躲不开如今既定的命运。先王、圣主啊,非是我等不肯尽忠效以死命。实在当今主上昏庸,对我等咄咄相逼。我等以尽其忠,为今不得不选择如此矣。”

    一语言毕,随手一剑斩断桌案一脚。泰郃、濮阳政见得,也都各自拉出宝剑。寒光犀利,尽露锋芒。随着“叮”得一声轻响,三把利剑已经彼此相交并且相互搭在了一起。

    这正是“只怪幽王行己欲,方使三王背夏朝”。预知三人接下来计谋怎样,最终结果又将如何?且看下文。

章节目录

诸国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麟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271章 奉印求全-唐朝对西域的管理主要措施,诸国志,笔趣阁并收藏诸国志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