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里,有一家人新媳妇儿生了个黑不溜秋的丑丫头,她的头发黄黄很少,柴柴的一点也不软和,她的眼睛细细短短,肿肿的还是单眼皮,她的小脸上黑乎乎,一点也不白嫩,鼻子圆圆肉肉的一点也不可爱,只有一张嘴巴中规中矩有个小小的唇珠,在这脸上到是还算个正常的五官了,出生没多久,她的脸上还长出了零零散散的雀斑,第一次生孩子的人往往被会被新生婴儿拙略的长相吓到,明明她和他帅气的丈夫都长得很好看,就算她文化水平不高,思来想去还是打算把这孩子长得丑的原因归结在她的爷爷奶奶身上。
“隔代遗传。”
她这么跟新上任一年的丈夫抱怨。
乡下媳妇二十岁一胎没能生儿子,这已经很让她一贯的好强大受挫折,若岁了她和丈夫也就算了,长大成了个美人儿,找个好婆家,也是好的,看着怀里这个干瘦黢黑的丑丫头,这更让她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女大十八变”上。
彼时有远见的人已经意识到现有的人民素质教育很难在几年内完全提升,并且由于前期的饥荒年和人□□发导致的某种隐形焦虑导致所有新生的孩子们被视作“财产”或者“劳动力”,而并不是一个完全自由的个体。在普及基本法律意识之前控制人口是日后快速普及基本教育达到快速提升国力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所以“计划性生育”应运而生。
然而即使抛弃当时很多未上报的人口,面对着已经超过十一亿的国民人数,想要对这些大部分并未完整接受过教育的人宣传普及这一观念,也会寸步难行。
农村的孩子,并不都是有名字的,区别于现代人就算养个宠物也会想办法起个好名的行为,在当时大多数的农村家生女孩来说,他们的地位跟现代的宠物们并没有什么不同,而这些不同并不是缺吃少穿,而是体现在长久的规划上。
当代人有了孩子,往往不论男女,都会想日后孩子有个好的职业,好的一生,希望子女幸福,希望余生皆安。而彼时生活在农村的大多数生女儿的家庭却不会这样想,他们大多不会给孩子缺吃少穿,但是或许连正面的交谈都懒得进行,这种心安理得的“默然”达到什么程度呢?好比当代人养了一直柯尔鸭,作为一只价格不菲的萌宠,主人们会定时,定量的给鸭子们喂食,洗澡,处理粪便,或许带出去溜溜,向邻居们展示一下被打理得很干净的羽毛,也会封闭好自家的门窗,避免野猫捕食自己的爱宠,但是他们不会关心鸭子今天有没有多懂得一些道理,有没有在眼界上有所开阔,也不会担心鸭子的明天是否有对于自身的提升计划,而当鸭子生蛋的时候,鸭子的唯一产出就会被主人们当做自有财产,而不会拿去问问鸭子是不是想要孵化自己的孩子,毕竟宠物虽然偶有能听懂人话的,但是他们懂什么呢?吃主人的,喝主人的,主人自然而然的认为对这只鸭子的人生具备完整的掌控权。
这就是当时很大一部分农村女孩的真实生存状况,当然时至今日,也有很多“老鸭子”们孵了蛋就不管了。
李蕊蕊自述,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
一岁之前,大家都管她叫丫丫,或者“丫头”。一个村子里不知道有多少个丫丫,而当时因为电子档案系统并不完善,所以她的纸质出生证明上写的竟然是邻居家大两岁小女孩的名字,只因为她不靠谱的爹抓耳挠腮,不知道女孩子叫什么名字好,暂时借人家的名字先用用。幸运的是当她快一岁的时候,赶上了全国规模的人口普查。
当街道工作人员上们排查时却发现这孩子没有大名也就算了,竟然连户口都没有。
“是个人就要上户口!违法是要坐牢的!”街道的好心阿姨生气的骂小姑娘的父母,全家人立刻笑脸赔罪。
“我们这不是不懂法律吗。”一家人都有些畏惧,不得不一起赔上笑脸。
街道的工作人员并不吃这一套,呵令李家人立刻给孩子上户口,但是聪明李家人立刻有了对应之法。
当时提倡“只生一个好”以及“优生优育”。很明显,无论从性别还是“质量”上来讲,小黑炭一样的丫丫即便眼睛亮亮的还很乖巧那也很不满足她对孩子的期望,于是全家关起门来商量了个“好办法”。
由某天开始,什么都不知道的丫丫变成了他们法律上没有监护关系的“养女”,辈份上变成了他们离异的漂亮姑姑的私生女,一家人两个户口本,懵懵懂懂的丫丫也因为要上户口,有了一个大名,这个大名起的也很不用心,当年热播的电视剧中出现了一位初生代的古风美人,而美人名字就叫做“蕊蕊”,作为蕊蕊女士的颜值粉,丫丫的亲爹又犯了懒,上户口时随口改了个姓,小丫丫就变成了我们的主角—李蕊蕊;这之后的数年岁月里因为懒汉父亲太多,这个不大的小镇竟有数十个年龄相仿的“蕊蕊”在彼此成长的过程中相遇,尴尬的打招呼,尴尬的笑笑,然后转身希望与对方老死再不相见。此后数年之内,大明星蕊蕊越发红火,而村里的蕊蕊却越长越不讨喜,细弱的手杆,黑的发亮的皮肤,吓得李父买了数张大明星蕊蕊的海报张贴于房间四处。
“照着这个长。”李父对幼女如是说。
李家的“掌控者”们在某天发现6个月的女儿竟然会开口说话了。
“奶奶!”不同于一般孩子开口先叫“爸爸妈妈”,平时被奶奶带着的孩子先学会了叫“奶奶”。
蕊蕊的父母忙着吃饭,并不十分在意,他们各自有固定的工作来维持一大家人的生活,孩子会说话,就说吧,早说晚说,会说就行。
时间流淌,史书记录着历史,但是并不是所有历史都会被写进去,并且撰写史书的人往往只会写他希望后代看得到的东西,很多东西,无论好坏,明明天天发生,时时发生,甚至影响巨大,但是因为某些刻意的假装失忆,短短几十年再去说给后人听,可能孩子们都不会去相信了,就好比此时此刻,一岁半的丫丫正在看到的事。
蹒跚学步的丫丫已经比出生时长大许多了,虽然她还是黑黑瘦瘦的像个没烧完的柴火棍,但是她亮晶晶的眼睛上面明显有个比别家孩子都要饱满的小脑门,并且她自己,已经知道“自己”这个概念了,得益于还不错的家庭收入,大嗓门的嘴巴停不下来的奶奶,人高马大的爷爷,还有个小脚青衫的古董一样的曾祖母,以及还像孩子一样的小夫妻,一家六口人,五个劳动力,使这个家迅速的越过温饱线,毕竟家中最年长的老太太当时只有六十多岁,被叫做爷爷奶奶的也只是还没满四十的青壮年,更不用说有了孩子的夫妻俩,要是能上大学,她们也都是还没毕业的年纪呢,往常各自忙碌的一家人,竟然在非工作时间聚在了一起,吃饭的那间空屋子,暂且叫它餐厅。
餐厅桌子旁的空地上,一张手工痕迹明显的小铁床,被焊了四个围挡,丫丫静静的不哭不闹的站在里面正大光明的偷看大人们开家庭会议,此前每一次“大事”讨论也都不会避开这个孩子,按照他们的概念来讲这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而已,所以一些该不该避讳的他们从未避讳过,自然也就不知道,现在在旁边咬手指的小姑娘一脸目瞪口呆的表情不是她原本每天的正常神色,他们所说的,“女孩”“不要了”“不行”“管得太严了”这些关键词,已经完全被这个小丫头听到并且完全理解了。
“早慧必夭”。
被吓到的小孩清楚的明白,自己的家人们这是要准备抛弃一个女孩,就在这个女孩还没被生出来的时候。
果然没过两天,新媳妇被一辆大轮子的木板车拉回了家。有生以来的短短一年半内,这位年轻的母亲在头胎月子结束之后就一直专心的在一家服装工装工作,每个月有两三天的休息日,而这一次的“小月子”是她第一次长久的陪女儿。
因为头天晚上亲眼看见母亲流了血,红黑色的血里似乎还有什么东西一起流出来,那东西被放在一个新的白色搪瓷盆里,神态如常的奶奶自觉地挡住男人们的视线将其端走到院子里烧掉了。
这一切都被单独放在铁架床上的丫丫看得清清楚楚,看到奶奶端着那东西去院子的时候,她甚至扶着栏杆站了起来。
“奶奶!”
坐在厅门外的老太太(曾祖母)用树干一般粗粝的手挡了一下她的眼睛。
然而这并不能叫这个小家伙忘却什么。在当晚就发起了高烧,这场猛烈的高烧因为家人的各自忙碌而到第二天清晨喂饭的时候才被发现。
因为孩子从小一直不哭不闹,没生过大病,同时也因为缺乏基本的常识,或是其他原因。这场发烧以孩子开始抽搐口吐白沫,翻起了白眼为开端,这才引起家人的重视,一家人慌慌忙忙把孩子送到马路对面的部队附属医院,专业的军医记忆高明,当天就让孩子退了烧。但是自此之后丫丫的两个眼睛就没有出生时那么明亮了,用她那个聪明爹的话说,就是这个孩子越发的“泯然众人矣”,他们原本并不对这个姑娘有所期待,这时候倒也没有什么可惋惜的。
此后接连数年,每年这个姑娘都会大病一场,或因为高热惊厥,或因为血管增生,又或腮腺炎,最严重的一次因为两颗日益渐大的血管瘤,小姑娘被液氮覆盖部分肢体,在手术台上看着医生将彭蛇口放在自己的手臂上。
“这小孩儿为什么不哭?”
“她啥也不知道呢吧?”
“啧,小秦,到时间了!不能超过十秒,你走神了?”
丫丫看着主治医生立刻叫一位辅助医师停止操作。她明白了什么,嚎啕大哭起来。一只没怎么操心的护士赶快上前安抚,然而为时已晚,因为小秦医生的疏忽,不仅患者当场痛哭,丫丫的父母也在一年之后才确定自己的孩子身上有两块凸出的疤痕且难以祛除。
生活总有很多意外,而时间会不停流淌。
顺应国家调度,马路对面的医院很快搬走,只留下大片的空房间,之后的一年,丫丫再次因为未知原因突发高热,这次距离他们最近的医院已经是当地最大的一条河,“清水河”的对面了,这次险之又险,在幼儿园发病的孩子被老师发现的时机还算早,但是当老师通知家长的时候才发现,在初秋这个孩子就被被家长套上了厚重的秋衣秋裤和棉袄,因为孩子瘦弱,穿得厚也没有被发现,等到孩子抽搐停止后,老师才发现孩子身上都是汗,并且秋裤有一条裤腿没有穿在该有的腿上,而是因为粗心被塞到另外的一条裤腿中。
“这家长也太马虎了吧?孩子都捂坏了!”年轻的老师看着舒缓很多的丫丫心有余悸。
丫丫的家人、老师、所有的医生护士门都不知道的是,一些在这个世界不太被理解的事情随着这个女娃娃最后一次的大脑“燃烧”过后就开始在她身上发生了。
“隔代遗传。”
她这么跟新上任一年的丈夫抱怨。
乡下媳妇二十岁一胎没能生儿子,这已经很让她一贯的好强大受挫折,若岁了她和丈夫也就算了,长大成了个美人儿,找个好婆家,也是好的,看着怀里这个干瘦黢黑的丑丫头,这更让她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女大十八变”上。
彼时有远见的人已经意识到现有的人民素质教育很难在几年内完全提升,并且由于前期的饥荒年和人□□发导致的某种隐形焦虑导致所有新生的孩子们被视作“财产”或者“劳动力”,而并不是一个完全自由的个体。在普及基本法律意识之前控制人口是日后快速普及基本教育达到快速提升国力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所以“计划性生育”应运而生。
然而即使抛弃当时很多未上报的人口,面对着已经超过十一亿的国民人数,想要对这些大部分并未完整接受过教育的人宣传普及这一观念,也会寸步难行。
农村的孩子,并不都是有名字的,区别于现代人就算养个宠物也会想办法起个好名的行为,在当时大多数的农村家生女孩来说,他们的地位跟现代的宠物们并没有什么不同,而这些不同并不是缺吃少穿,而是体现在长久的规划上。
当代人有了孩子,往往不论男女,都会想日后孩子有个好的职业,好的一生,希望子女幸福,希望余生皆安。而彼时生活在农村的大多数生女儿的家庭却不会这样想,他们大多不会给孩子缺吃少穿,但是或许连正面的交谈都懒得进行,这种心安理得的“默然”达到什么程度呢?好比当代人养了一直柯尔鸭,作为一只价格不菲的萌宠,主人们会定时,定量的给鸭子们喂食,洗澡,处理粪便,或许带出去溜溜,向邻居们展示一下被打理得很干净的羽毛,也会封闭好自家的门窗,避免野猫捕食自己的爱宠,但是他们不会关心鸭子今天有没有多懂得一些道理,有没有在眼界上有所开阔,也不会担心鸭子的明天是否有对于自身的提升计划,而当鸭子生蛋的时候,鸭子的唯一产出就会被主人们当做自有财产,而不会拿去问问鸭子是不是想要孵化自己的孩子,毕竟宠物虽然偶有能听懂人话的,但是他们懂什么呢?吃主人的,喝主人的,主人自然而然的认为对这只鸭子的人生具备完整的掌控权。
这就是当时很大一部分农村女孩的真实生存状况,当然时至今日,也有很多“老鸭子”们孵了蛋就不管了。
李蕊蕊自述,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
一岁之前,大家都管她叫丫丫,或者“丫头”。一个村子里不知道有多少个丫丫,而当时因为电子档案系统并不完善,所以她的纸质出生证明上写的竟然是邻居家大两岁小女孩的名字,只因为她不靠谱的爹抓耳挠腮,不知道女孩子叫什么名字好,暂时借人家的名字先用用。幸运的是当她快一岁的时候,赶上了全国规模的人口普查。
当街道工作人员上们排查时却发现这孩子没有大名也就算了,竟然连户口都没有。
“是个人就要上户口!违法是要坐牢的!”街道的好心阿姨生气的骂小姑娘的父母,全家人立刻笑脸赔罪。
“我们这不是不懂法律吗。”一家人都有些畏惧,不得不一起赔上笑脸。
街道的工作人员并不吃这一套,呵令李家人立刻给孩子上户口,但是聪明李家人立刻有了对应之法。
当时提倡“只生一个好”以及“优生优育”。很明显,无论从性别还是“质量”上来讲,小黑炭一样的丫丫即便眼睛亮亮的还很乖巧那也很不满足她对孩子的期望,于是全家关起门来商量了个“好办法”。
由某天开始,什么都不知道的丫丫变成了他们法律上没有监护关系的“养女”,辈份上变成了他们离异的漂亮姑姑的私生女,一家人两个户口本,懵懵懂懂的丫丫也因为要上户口,有了一个大名,这个大名起的也很不用心,当年热播的电视剧中出现了一位初生代的古风美人,而美人名字就叫做“蕊蕊”,作为蕊蕊女士的颜值粉,丫丫的亲爹又犯了懒,上户口时随口改了个姓,小丫丫就变成了我们的主角—李蕊蕊;这之后的数年岁月里因为懒汉父亲太多,这个不大的小镇竟有数十个年龄相仿的“蕊蕊”在彼此成长的过程中相遇,尴尬的打招呼,尴尬的笑笑,然后转身希望与对方老死再不相见。此后数年之内,大明星蕊蕊越发红火,而村里的蕊蕊却越长越不讨喜,细弱的手杆,黑的发亮的皮肤,吓得李父买了数张大明星蕊蕊的海报张贴于房间四处。
“照着这个长。”李父对幼女如是说。
李家的“掌控者”们在某天发现6个月的女儿竟然会开口说话了。
“奶奶!”不同于一般孩子开口先叫“爸爸妈妈”,平时被奶奶带着的孩子先学会了叫“奶奶”。
蕊蕊的父母忙着吃饭,并不十分在意,他们各自有固定的工作来维持一大家人的生活,孩子会说话,就说吧,早说晚说,会说就行。
时间流淌,史书记录着历史,但是并不是所有历史都会被写进去,并且撰写史书的人往往只会写他希望后代看得到的东西,很多东西,无论好坏,明明天天发生,时时发生,甚至影响巨大,但是因为某些刻意的假装失忆,短短几十年再去说给后人听,可能孩子们都不会去相信了,就好比此时此刻,一岁半的丫丫正在看到的事。
蹒跚学步的丫丫已经比出生时长大许多了,虽然她还是黑黑瘦瘦的像个没烧完的柴火棍,但是她亮晶晶的眼睛上面明显有个比别家孩子都要饱满的小脑门,并且她自己,已经知道“自己”这个概念了,得益于还不错的家庭收入,大嗓门的嘴巴停不下来的奶奶,人高马大的爷爷,还有个小脚青衫的古董一样的曾祖母,以及还像孩子一样的小夫妻,一家六口人,五个劳动力,使这个家迅速的越过温饱线,毕竟家中最年长的老太太当时只有六十多岁,被叫做爷爷奶奶的也只是还没满四十的青壮年,更不用说有了孩子的夫妻俩,要是能上大学,她们也都是还没毕业的年纪呢,往常各自忙碌的一家人,竟然在非工作时间聚在了一起,吃饭的那间空屋子,暂且叫它餐厅。
餐厅桌子旁的空地上,一张手工痕迹明显的小铁床,被焊了四个围挡,丫丫静静的不哭不闹的站在里面正大光明的偷看大人们开家庭会议,此前每一次“大事”讨论也都不会避开这个孩子,按照他们的概念来讲这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而已,所以一些该不该避讳的他们从未避讳过,自然也就不知道,现在在旁边咬手指的小姑娘一脸目瞪口呆的表情不是她原本每天的正常神色,他们所说的,“女孩”“不要了”“不行”“管得太严了”这些关键词,已经完全被这个小丫头听到并且完全理解了。
“早慧必夭”。
被吓到的小孩清楚的明白,自己的家人们这是要准备抛弃一个女孩,就在这个女孩还没被生出来的时候。
果然没过两天,新媳妇被一辆大轮子的木板车拉回了家。有生以来的短短一年半内,这位年轻的母亲在头胎月子结束之后就一直专心的在一家服装工装工作,每个月有两三天的休息日,而这一次的“小月子”是她第一次长久的陪女儿。
因为头天晚上亲眼看见母亲流了血,红黑色的血里似乎还有什么东西一起流出来,那东西被放在一个新的白色搪瓷盆里,神态如常的奶奶自觉地挡住男人们的视线将其端走到院子里烧掉了。
这一切都被单独放在铁架床上的丫丫看得清清楚楚,看到奶奶端着那东西去院子的时候,她甚至扶着栏杆站了起来。
“奶奶!”
坐在厅门外的老太太(曾祖母)用树干一般粗粝的手挡了一下她的眼睛。
然而这并不能叫这个小家伙忘却什么。在当晚就发起了高烧,这场猛烈的高烧因为家人的各自忙碌而到第二天清晨喂饭的时候才被发现。
因为孩子从小一直不哭不闹,没生过大病,同时也因为缺乏基本的常识,或是其他原因。这场发烧以孩子开始抽搐口吐白沫,翻起了白眼为开端,这才引起家人的重视,一家人慌慌忙忙把孩子送到马路对面的部队附属医院,专业的军医记忆高明,当天就让孩子退了烧。但是自此之后丫丫的两个眼睛就没有出生时那么明亮了,用她那个聪明爹的话说,就是这个孩子越发的“泯然众人矣”,他们原本并不对这个姑娘有所期待,这时候倒也没有什么可惋惜的。
此后接连数年,每年这个姑娘都会大病一场,或因为高热惊厥,或因为血管增生,又或腮腺炎,最严重的一次因为两颗日益渐大的血管瘤,小姑娘被液氮覆盖部分肢体,在手术台上看着医生将彭蛇口放在自己的手臂上。
“这小孩儿为什么不哭?”
“她啥也不知道呢吧?”
“啧,小秦,到时间了!不能超过十秒,你走神了?”
丫丫看着主治医生立刻叫一位辅助医师停止操作。她明白了什么,嚎啕大哭起来。一只没怎么操心的护士赶快上前安抚,然而为时已晚,因为小秦医生的疏忽,不仅患者当场痛哭,丫丫的父母也在一年之后才确定自己的孩子身上有两块凸出的疤痕且难以祛除。
生活总有很多意外,而时间会不停流淌。
顺应国家调度,马路对面的医院很快搬走,只留下大片的空房间,之后的一年,丫丫再次因为未知原因突发高热,这次距离他们最近的医院已经是当地最大的一条河,“清水河”的对面了,这次险之又险,在幼儿园发病的孩子被老师发现的时机还算早,但是当老师通知家长的时候才发现,在初秋这个孩子就被被家长套上了厚重的秋衣秋裤和棉袄,因为孩子瘦弱,穿得厚也没有被发现,等到孩子抽搐停止后,老师才发现孩子身上都是汗,并且秋裤有一条裤腿没有穿在该有的腿上,而是因为粗心被塞到另外的一条裤腿中。
“这家长也太马虎了吧?孩子都捂坏了!”年轻的老师看着舒缓很多的丫丫心有余悸。
丫丫的家人、老师、所有的医生护士门都不知道的是,一些在这个世界不太被理解的事情随着这个女娃娃最后一次的大脑“燃烧”过后就开始在她身上发生了。